学术投稿

中医药辨治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建红;田海春

关键词:感冒, 咳嗽, 中医药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辨治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二陈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缓解时间以及总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计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缓解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77.3%,观察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8.6%;治疗中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感冒后咳嗽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咳嗽症状,且不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高,临床中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2010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的21例因脑出血导致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21例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经过临床积极综合治疗后,6例患者在4h内急性肺水肿症状纠正或缓解。治疗有效率为28.57%。死亡15例,占71.43%。其中死亡原因:9例死于急性肺水肿;2例死于脑疝;4例死于多脏器功能损害。结论:脑出血引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临床约为90%,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来改善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贾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某院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评价某院出院病历中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5-9月住院患者病历并筛选PPI病历,对 PPI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机抽取患者病历1059份,其中 PPI病历344份(32.48%);无指征用药占比大,为214例(62.20%),启用指征中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多,为69例(20.05%),消化性溃疡为34例(9.88%),消化道出血为27例(7.84%);用药剂量、用药频次不合理134例(38.95%);主要科室分布为内一科80份(23.26%),外一科76份(22.09%),内二科62份(18.02%)。结论:某院 PPI应用广泛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针对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医生合理应用。

    作者:赵远宏;邓泽宜;张新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方法:根据10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期特点及症状表现,通过合理的分组,采取相应的分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救治与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取安全干预,能有效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诊疗过程安全,减少或避免意外事件及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外侧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选择内外侧联合手术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入院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43例儿童患者,均采用内外侧联合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多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43个患儿病例中优23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0.6%。结论:采用内外侧联合手术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式较简便、组织损伤小、固定可靠、可行早期锻炼、疗效满意。是临床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良好选择。

    作者:马洪波;赵晋社;贾新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中药房的现代化管理

    目的:对中药房实施现代化管理,提高患者对中药房的满意度。方法:根据患者对于中药房的药学服务的更高要求,结合我院中药房多年的管理经验,对中药房实施现代化管理。结果:实施现代化管理后,患者对于我院中药房的现代化管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患者医院取药比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中药房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日益现代化。

    作者:蒋元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血液透析室内医院感染的质量控管对策初探

    医院感染指的是医院职工、探视者、病人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血液透析是是慢性肾病终末期替代治疗的重要方法,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透析室内透析时间长、人员更换频率快、医疗设备残留血液,很容易滋生细菌,再加上患者免疫力低下,导致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频有发生。文章分析了血液透析室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析了血液透析室内医院感染的质量控管对策,旨在为血液透析室内医护人员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双虎清肝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单用阿德福韦酯以及双虎清肝颗粒治疗乙肝肝硬化,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双虎清肝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肝功能 ALT 复常率、HBV -DNA 复常率,以评估疗效。结果:双虎清肝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及单用阿德福韦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0%,HBVDNA 转阴率分别为85%、50%,ALT 复常率比较,统计学显示两者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双虎清肝颗粒提高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改善肝功能。

    作者:薛建华;杜秀萍;陈建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肠穿孔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

    1病例摘要患者,女性,90岁,已婚。因“下腹部疼痛伴呕吐6小时”入院。2年前有肠道肿瘤病史。患者于入院前6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下腹部闷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量少,无含咖啡样物质,并解成形褐色软便一次,急诊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4/61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糜,消瘦贫血外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下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低钝。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0.98×109/L ,GR88.4%。生化:ALB21g/L ,钾3.16mmol/L ,钠129.6mmol/L ,余项正常。入院诊断:急性胃肠炎。给予抗感染、解痉等治疗1小时后,患者呕吐症状缓解,但腹痛无明显好转。即予送至门诊行腹部 B 超检查提示:1、肝周、脾周积液;2、中下腹部低回声区(肠道占位待排)。腹部立位平片示双膈下游离气体,考虑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诊断考虑结肠肿瘤并发肠穿孔。患者检查结束返回途中突然出现神志不清,脉搏、血压测不出,心跳呼吸骤停,立即送入急救室进行抢救,患者家属放弃继续抢救,办理自动出院。

    作者:伍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临床体会

    卵巢囊肿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中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在我国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大隐患,因为卵巢囊肿会逐渐的演变成卵巢癌,卵巢癌是女性生殖恶性肿瘤的三大肿瘤之一。现在治疗卵巢囊肿采取的都是手术治疗,因此配套使用有效的护理来确保治疗效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就我院的卵巢囊肿患者采取外科治疗以及科学护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下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作者:杨富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体位护理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体位护理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以来收治的68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不同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上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给予舒适体位护理,可加强临床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舒适性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甘州区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分析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对策。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基层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加强接种人员培训,促进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综合管理;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认真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严格操作程序,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作者:解琴梅;张玉萍;秦玉芳;杨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体会

    1概述产科领域中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微循环广泛的纤维蛋白沉淀和血小板、红细胞凝集,形成播散性微血栓。因此引起循环功能障碍,且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血浆中其他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后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广泛出血、血管内溶血、组织坏死等变化,引起各脏器的功能障碍,重者导致死亡。2对产科DIC处理原则(1)治疗产科原发疾病,尽早去除病因。(2)及时使用抗凝剂。(3)抗纤溶治疗。3以上具体治疗措施应视DIC发展阶段而选用之(1)治疗产科原发疾病,尽早去除病因:引起 DIC 的产科原发病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胎死宫内、感染性流产等,多需要针对病情给以恰当的治疗的同时,及时清除宫腔内容物,去除诱发DIC的因素。一旦分娩结束后,才能使血管内凝血不再发展,体内凝血过程才能很快恢复正常。故治疗原发疾病,及时清除宫腔内容物为关键措施。

    作者:赵秀玲;田晓宁;付巍;龚丽红;胡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一例疑似急性胰腺炎的脾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护理

    我科2014年1月成功救治一例疑似急性胰腺炎的脾动脉瘤破裂患者,现在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张某某,女性,52岁,2014年1月15日18:07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左上腹为主,隐痛”。因血压一直升高急诊入住我院。立即给予降压,半小时后后血压降至140/60 mmHg ,停用降压药。但血压很快下降至60/40 mmHg ,患者心慌,多汗,给予加快补液,多巴胺升压,无好转,拟“急性胰腺炎可能”收住我科。入科体检时见腹部膨隆,腹软,叩诊鼓音,左上腹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治疗方案为:鉴别诊断,抗休克,抑酸,抑制胰腺分泌治疗。患者血色素进行性下降,否认贫血病史。三小时后患者腹痛加重,腹肌紧张,心率160次/分,考虑原有脾动脉瘤,立即加快补液,止血,输血。复查B超,大量腹腔积液。B超引导下准备做腹腔穿刺,急送检腹水淀粉酶阴性,结合患者血尿淀粉酶阴性,考虑腹腔出血,脾动脉瘤破裂可能。抗休克治疗同时急诊准备手术。手术中近脾门出见一瘤样结构,直径约5cm ,已破裂,立即行“脾切除+胰腺体尾部切除术”。

    作者:冯建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共收治甲状腺腺瘤患者110例,按门诊序号将患者平均分为 A、B两组。给予 A 组患者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小切口改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 A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均小于A 组患者两组对比,B组患者手术方式更具优越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相对于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小切口改良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更好,手术及住院时间均比较短,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侯树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分析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中抽取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分析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43例,在相同麻醉诱导用药的基础上,运用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比较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分析组,对两组麻醉之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上,两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死、致残以及并发症发生等几率上,分析组要明显低于比较组(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来说,使其呼吸道保持通.,通过抗休克治疗并使用正确的麻醉方式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得到降低的关键。

    作者:张俊燕;贾渊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治与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治方法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急诊科收治的7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再次惊厥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5min、30min、60min体温(38.1±1.3、37.5±1.3、37.1±1.2)0C、再次惊厥、舌咬伤、坠床、无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救治高热惊厥患儿,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体温,缓解惊厥症状,减少惊厥再次发生,预防不良事件。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

    儿童的学前教育尤其是健康教育,涉及到儿童心理、生理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养成,并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是儿童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必须同时注重学前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成长。使其学前儿童不仅具有健康的身体,还应该具有外向的性格,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协调。目前我国的学前儿童教育正在不断的发展,较之以前学前儿童教育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表现出非常不错的发展趋势。但是,具作者的了解目前学前健康教育也存在一些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阐释目前我县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方面所面临的有待探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

    作者:王文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治疗秋季腹泻患儿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治疗秋季腹泻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36例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13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名68例,对照组实施消化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感冒、呕吐及腹泻缓解,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感冒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26.72±1.62、12.1±0.35)、32.4±1.46)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快速缓解秋季腹泻患儿感冒、呕吐、腹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屠蓓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传染病防治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动物流感,特别是禽流感突破种属屏障而感染人类的疫情发生,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流行。传染病的暴发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以及越来越多经济体的繁荣稳定,但全球只有不到20%的国家能有效地预防、发现和应对由新兴传染病导致的全球卫生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和认识传染病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动物感染人类以及传播的规律,对于新时期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探讨染病防治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有助于加强我国的公共卫生能力建设,防控潜在的传染病威胁。需关注的传染病病原体可以是自然产生、人为制造或是实验室事故无意泄漏的。在预防、发现和应对传染病的工作上,我们应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具体量化目标。

    作者:梁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 -A 治疗策略

    目的:探索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并对其治疗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与2007年至2013年间接受治疗的36例患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失血量、X线透视时间以及Sanders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在失血量和X线透视时间方面均较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 Sanders 评分方面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髋螺钉退出,1例出现髋螺钉切割并诱发髋内翻畸形。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具有固定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较之于动力髋螺钉(DHS)应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