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感染的方法及护理体会

于慧丽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 预防方法,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感染护理相关问题。方法:对2012至2013年我院74例妇产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的是一般护理,实验组使用的是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均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比起对照组要更加优秀。结论:科学的护理能够降低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感染率,为患者的治愈带来帮助。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PICC 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PICC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7月~2014年02月进行PICC插管的58例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全程、规范的临床护理。结果:58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56例,占96.6%;带管长82天,短为8天,平均留置时间为60天。发生静脉炎1例;过敏反应1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脱出1例。结论:对围置管期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护理,是PICC置管成功、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屈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体位护理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体位护理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以来收治的68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不同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上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给予舒适体位护理,可加强临床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舒适性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价值评价

    目的:针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9例幽门螺杆菌的患儿,对其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快速尿素酶试验(RU T )、细菌分离培养、组织切片染色法等进行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工作。结果:其中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的患儿测得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的阳性率为81.36%,与其他三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即P>0.05。其中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的特异性为75%,敏感度为95.92%,阳性值为97.92%,阴性值为81.82%。结论: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具有经济、简单方便、创伤小等特点,可用于诊断及治疗后的幽门螺杆菌转阴等工作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梅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同期50例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相关身体指标水平,包括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舒张压、收缩压、TG、TC、HDL -C、LDL -C等。结果:相比对照组,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观察组的体重指数、臀围、颈围、腰围、收缩压、TG 等指标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确定,腰围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结论:老年男性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戴莉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结核病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必须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其生命也是一种威胁,并且对于身边的人来说,其传染性也是不容小觑的。一旦染上结核病就必须要进行正规系统的诊疗,否则极易转成治疗更加困难的耐药性结核。以下所阐述的就是根本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一些注意事项,旨在找出治疗结核病更加有效的方案,供同行业参考。

    作者:郑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部肿块的彩色超声诊断与图像分析探讨

    1液体肿块肿块呈无回声暗区,此类肿块大多属良性肿瘤,如肝、胆总管、脾、胰、肾、卵巢和肠系膜等处的囊肿。胆囊、肾盂、膀胱、输尿管和胃肠的液体潴留。结核性、炎性包裹积液。腹主动脉瘤、血肿、脓肿和冷脓肿等;无回声暗区内出现部分细小若回声,提示囊液较稠厚,此地类肿块一般性良性。如皮质囊肿、部分血肿、脓肿、处女膜闭锁或子宫内膜异位时的精血潴留;无回声暗区内有线条状分隔,此类肿块多性良性肿瘤。如多囊肝、多囊肾、卵巢多房性囊肿等;液性肿块内腔不整齐,并有增强小团块状回声向内腔突出呈般考虑囊腺瘤或囊腺癌变。

    作者:赵筱丹;王心佳;田慧玉;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脏疾病的检验与临床诊断意义的分析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前期的必经阶段,目前常规的肝功能试验无法诊断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因此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在临床上有重要诊断价值。肝纤维化的实质是细胞外间质的结缔组织增生,其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还有各种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

    作者:李建辉;王心佳;卞晓璐;姜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00例阴式子宫全切与腹式子宫全切的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阴式子宫全切与腹式子宫全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50名行阴式子宫全切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名行腹式子宫全切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子宫质量、术中出血量。结果:对比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子宫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与腹式子宫全切是临床上的两种常用子宫切除方法,而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溫智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气血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及SaO2检测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5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体会

    急性颅脑损伤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其发生率都很高,约占创伤总数的20%[1],在外伤中仅次于四肢伤居第二位,但病死率却高居首位。其发生的死亡呈现三个高峰值分布,第一个死亡高峰发生在伤后1h 以内的现场,占50%;第二高峰值分布发生在伤后1-2h以内,占30%第三个死亡高峰在住院后30d内(1-4周),占20%[2]。因此创伤后1h 在临床被称为“黄金1 h”[3]。院前急救主要针对第一、第二个高峰期的危重伤员,为探讨院前急救及转运方法与效果,现就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急诊科共出诊急救的25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

    作者:危丽华;汪春花;林涵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苦瓜多肽对 SD 大鼠降血脂作用研究

    以水提法对苦瓜多肽进行提取,并以柱层析法对其进行纯化。用纯化后的苦瓜多肽喂饲SD大鼠。结果表明:各剂量的苦瓜多肽对大鼠体重没有显著影响。苦瓜多肽显著降低肾周脂肪含量,明显降低血清中 TG水平,其中50mg/kg的苦瓜多肽显著提高了中剂量组大鼠 HDL -C 水平,同时降低了LDL -C的水平。苦瓜多肽具有降甘油三酯作用,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疗作用。

    作者:王东红;吴雨真;殷军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诊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处理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方法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观察组患儿复发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是临床处理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在急救过程中,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急救效果,改善患儿预后,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黄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利尿剂,ACEI及/或 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三组:收缩性心衰组(30例)、舒张性心衰组(30例)、混合性心衰组(30例),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物种类所占比例由高至低分别为利尿剂,ACEI 及/或A 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其中舒张性心衰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洋地黄药物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经住院用药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以利尿剂,ACEI及/或 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为主要治疗用药,但从统计分析结果观察,临床应加强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的应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周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妇产科中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分析

    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的作用,能够对女性患者的妊娠进行终止,因此临床中主要是应用于避孕、各个时期妊娠的终止,现在在治疗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中也有所应用。

    作者:侯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分析及局部 MTX 注射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和研究剖宫产瘢痕妊娠局部注射氨甲蝶呤(MTX)的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31例,采用局部注射氨甲蝶呤方法进行治疗,将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31例患者治疗成功29例,治疗成功率为93.5%;HCG降至正常时间为27.4±3.6天。结论:将甲氨喋呤局部注射方法应用于瘢痕子宫妊娠患者治疗中,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包块消失快等优点,能够有效预防阴道大出血,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α-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4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α-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吸氧、抗生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α-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治疗一疗程后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不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细辛脑治疗新生儿肺炎时,临床疗效好,病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措施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因粥样斑块处形成血栓或出现持久痉挛,造成动脉管腔闭塞,血流中断,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而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量短暂,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以致出现一过性心肌缺血,不会造成心肌坏死。临床上以持久的胸骨剧烈镇痛,发热和血清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动态改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为特征,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在工业化国家是常见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已成为我国中老年常见病,病死率也较高。1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肌坏死、新功能减退,心输出量降低引起中药器官的功能变化。可因梗死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的情况及患者的体质等不同而差异较大。

    作者:姜婷婷;卞晓璐;姚志丹;李建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癌急性穿孔3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对本院30例胃癌穿孔病人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其中8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2例在穿孔修补术后4周施行二期根治手术,3例行穿孔修补和胃空肠吻合术,12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4例行胃癌根治术,1例行胃造口。结果:本组死亡5例。经手术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个月、13个月和38个月。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金洪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程序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复苏室交接中的应用。方法:选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100例全身麻醉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全身麻醉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术后按常规送至麻醉复苏室复苏,其中对照组按巡回护士常规交接习惯与复苏室护士交接,实验组按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交接。比较两组交接有无漏洞。结果:实验组在交接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高于安全对照组。结论: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应在科室推广使用。

    作者:陈伦江;陈豫;唐淋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种它汀类药物在高脂血症兔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高脂血症兔体内应用三种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其体内要动力学及药效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兔模型,并对其进行分组,三种药物均进行高、低剂量(15mg/L、5 mg/L)进行灌服,进行为期20天的观测,并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三种他汀类药物在对试验兔灌服20天后,高脂血症兔的 T C及 T G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三种他汀类药物对高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赛藏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