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

郭召东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传统开腹手术, 腹腔镜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66例)和微创组(66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微创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手术治疗,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程序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复苏室交接中的应用。方法:选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100例全身麻醉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全身麻醉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术后按常规送至麻醉复苏室复苏,其中对照组按巡回护士常规交接习惯与复苏室护士交接,实验组按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交接。比较两组交接有无漏洞。结果:实验组在交接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高于安全对照组。结论: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应在科室推广使用。

    作者:陈伦江;陈豫;唐淋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康复护理和支持性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和支持性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间在我院实施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和支持性心理护理,并对七个月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中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有助于促使其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周学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护理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体会

    目的: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11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5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长时间的进行机械通气或让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因为患者的免疫力本来就很差,受到感染后,很容易发生肺炎,临床中经过良好的护理服务,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中对呼吸机相关肺炎进行预防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服务来实现,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情况。

    作者:郝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诊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此项微创技术也已成为肝胆外科医生必备的技术之一,但其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却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更高,已由0.1%~0.2%上升至0.4%~0.7%。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此术式已成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如果处理不得当,将会极大地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怎样及早发现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鹏;孙礼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外孕术后合并自发性气胸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34岁,已婚,因“停经48天,阴道流血10余天,下腹痛半天”于2012-10-07急诊入院。既往史:2005年及2007年分别顺产1次,人流5次,药物流产1次。查体:体温:36.2℃,脉搏:88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92/64mmHg。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下腹部及右下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患者10分钟后突发下腹痛加剧,即测血压88/50mmHg ,精神萎靡,自觉头晕、乏力,急诊B超示:右附件包块5cm ×5cm ,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0.0g/l ,生化全套未见异常,行后穹窿穿刺抽搐不凝血4ml ,考虑盆腔内出血,异位妊娠破裂可能性大,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急诊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病人清醒术毕安返病房,即测血压111/68mmHg ,术后给予心电监测,测血压、脉搏、血氧1次/半小时,予头孢孟多酯钠2g ,2次/日抗感染、注射液白眉蛇毒凝酶2单位,2次/日止血,血浆500ml补充凝血因子,补液等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患者夜里咳嗽后诉胸闷,给予低流量吸氧,症状无明显改善,胸闷加重,伴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血氧饱和度80%并逐渐下降,低至50%急请呼吸科会诊,医生会诊后示:患者精神差,血压105/65mmHg ,左肺呼吸音正常,右肺呼吸音减低,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30次/分,心律齐。初步诊断:肺栓塞,急查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全套、血清肌钙蛋白、血清肌红蛋白、凝血全套、D -二聚体,床边心电图,转 IC U 给予呼吸机辅助面罩给氧,进一步检查排除DIC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暂停输血,控制液体输入量,患者血氧饱和度90%以上,血常规未见异常,生化全套未见异常,血气分析示:肺泡动脉氧分压差307.8mmHg。心电图正常,床边胸片见右侧气胸,右肺大部分萎缩,双肺纹理明显增粗,追问病史,患者诉3天前出现胸痛、胸闷,可自行缓解,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未在意,未就诊,考虑患者气胸为肺炎导致自发性气胸可能性大。请呼吸科医生给予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可见大量气体排出,患者胸闷症状明显好转,停呼吸机辅助治疗,自主呼吸后血氧饱和度维持95%以上。患者术后尿量少,术中及术后补液估计5000ml ,为预防肺气肿,给予速尿20mg静脉推注,控制液体滴速,减少液体输入量,患者双肺纹理明显增粗,考虑双肺炎症,因患者入院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未能行胸片检查,根据其胸片炎症表现,考虑为入院前感染可能性大,同时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行气管插管,为预防误吸导致肺部厌氧菌感染,改抗生素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2.25g ,1次/8小时抗感染联合奥硝唑治疗,继续观察病情变化,术后9天患者恢复正常,给予办理出院手续。

    作者:王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我关爱卡”在肝硬化出院患者中应用

    目的:为提高肝硬化出院病人健康教育有效性。方法:自行设计肝硬化患者“自我关爱卡”,将10年1-12月出院肝硬化病人42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在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11年1-12月份出院病人61例作为观察组,在健康教育指导同时发放“自我关爱卡”并讲解其内容。结果:两组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分别为55.55%和89.34%,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我关爱卡”通过其特殊的设计风格与详尽的信息内容以及与病人间的沟通联系,提高了病人自我关爱能力。

    作者:张立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甘州区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分析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对策。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基层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加强接种人员培训,促进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综合管理;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认真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严格操作程序,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作者:解琴梅;张玉萍;秦玉芳;杨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耳道胆脂瘤致耳道闭锁2例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 EACC )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但临床上误诊时有发生。本院收治2例临床初诊“外耳道新生物”,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胆脂瘤,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均为青年男性,其中:例1,32岁,因“左耳闷伴听力下降一年”入院。三年前有外耳道流脓史,否认其他耳病史。专科检查:左外耳道粉红色球形新生物封闭,表面光滑,触之软,疼痛不明显。CT 示:左外耳道低密度影,呈膨胀性生长,耳道后壁及乳突骨质部分吸收,中耳腔正常。例2,24岁,因“左侧间歇性耳漏二月,伴有左耳胀痛,听力下降”入院,专科检查以及CT表现同例1相似。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耳显微镜下行左侧外耳道新生物切除术。术中见左外耳道软骨部膜状组织封闭,膜厚约1mm ,切开后见耳道内充填白色“豆渣样”物。完全清理后见骨性外耳道后壁破坏明显,部分皮肤缺损,鼓膜完整但菲薄。术后病理示外耳道胆脂瘤。耳道内填塞碘仿纱条,定期换药复查,随访半年以上均未见复发。

    作者:钱俊勇;郭金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AE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接收的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进而评判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为89.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 PaCO2、PaO2较之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心率与呼吸频率不及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E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 BiPAP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孙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分层管理法在临床管理中的综合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分层管理法在临床护理工作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护理人员70名,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的临床护理人员运用分层管理法管理,对照组临床护理人员运用常规的管理方法管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操作技术、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结果:两组临床护理人员在参加管理前操作技术、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参加管理后发现实验组临床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明显较对照组好,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法对于临床管理具有更好的管理效果,应该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黄开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以胫腓骨骨折就诊患者56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患者入院后行跟骨牵引、手法复位以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患者56例,其中骨折愈合率为92.9%,期间无患者出现压疮,针眼感染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应用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确切,安全高效,具有在临床应用的前景和意义。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神经内科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随着医疗体系结构的进一步改革完善,为了满足医院环境建设的需要,在神经内科中护理工作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与患者建立新型的护理观念。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是一份风险与难度并存的工作,护理问题贯穿整个护理操作的全过程。因此,本文对神经内科现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人性化护理以及改进措施,从而保障医患双方权益。

    作者:张学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用药结构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性医院门诊用药结构的现状。方法:对基层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抗感染用药的份额稳步下降。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存在一些不合理性,需进一步干预。

    作者:孙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某院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评价某院出院病历中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5-9月住院患者病历并筛选PPI病历,对 PPI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机抽取患者病历1059份,其中 PPI病历344份(32.48%);无指征用药占比大,为214例(62.20%),启用指征中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多,为69例(20.05%),消化性溃疡为34例(9.88%),消化道出血为27例(7.84%);用药剂量、用药频次不合理134例(38.95%);主要科室分布为内一科80份(23.26%),外一科76份(22.09%),内二科62份(18.02%)。结论:某院 PPI应用广泛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针对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医生合理应用。

    作者:赵远宏;邓泽宜;张新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伤性癫痫50例手术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手术治疗后的的相关护理方式与要点等。方法:对于外伤性癫痫的5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后对其进行了严密的观察,加强对其的监测与护理,在康复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进行有效的加强。结果:在手术结束半年后对其进行访问,其中有38例患者对于治疗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结果,4例患者在术后的疗效较为显著,5例疗效相对较好,而有3例患者则效果不明显。结论:外伤性癫痫属于顽固性的癫痫手术中好的一种方式,在术前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基础与前提,而在手术后进行密切的观察与护理则是对其康复或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代谢综合综合征患者小剂量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一例

    目的:通过长期小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观察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有典型心绞痛病史,根据CCS分级为1级,积极给予肠溶阿司匹林50mg 加泰嘉50mg ,每天晚餐后按时口服一次,疗效已两年,观察正规科学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自持续小剂量双抗治疗两年,现患者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已明显缓解,疗效显著。结论:长期小剂量双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从而证明阿司匹林加泰嘉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无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白海渊;王志禄;元朝波;朱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86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年龄超过60岁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低于60岁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及给药方法,左氧氟沙星药物及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和给药方法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呼吸系统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科学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重视其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马幸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和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33例,全部患者在伤后48h、肠鸣音恢复、无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下给予鼻饲饮食,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均未发生营养不良情况,在整个肠内营养支持过程出现严重腹泻2例,轻度腹泻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全部并发症患者给予针对性处理措施后好转。33例患者死亡5例。结论: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而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还需要注意相关的护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海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拟黄连乌贝散加减治疗上消化道溃疡62例

    目的:观察以抑酸、益气健脾、活血止痛为主要治则,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拟黄连乌贝散加减(黄连、乌贼骨、白及、元胡、浙贝母、砂仁、赤芍、白芍、黄芪、甘草等)治疗上消化道溃疡患者62例。结果:总有效为96.8%。结论:本法治疗上消化道溃疡有抑酸、益气健脾、活血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的功效。

    作者:张金绪;路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ICU的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IC U )是近20余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个专业,它的创建和完善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这些 ICU 患者通常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使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且常留置了多项侵入性检查与治疗装置(如导尿管、血管内装置和呼吸治疗装置等),这就使得IC 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这些感染可以导致患者抢救的终失败,也使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所以,控制和预防ICU 医院感染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2013年1~12月我科重症监护室86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2013年1~12月我科重症监护室的86例医院感染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0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56.5岁,60岁以上的患者61例。所有患者的医院感染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作者:纳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