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华
目的:消除神经外科患者安全隐患。方法:通过对神经外科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防范对策。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结论: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满意率。
作者: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86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年龄超过60岁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低于60岁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及给药方法,左氧氟沙星药物及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和给药方法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呼吸系统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科学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重视其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马幸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婴儿游泳是一种新型的保健技术,能有效的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其原理是让婴儿在类似母体的羊水中做自主运动,利用水波轻柔的爱抚,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现将婴儿游泳的作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婴儿游泳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王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间断性血液透析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对比。方法:6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间断性血液透析)和观察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每组各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BUN、Sc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 HR、CV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阴式子宫全切与腹式子宫全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50名行阴式子宫全切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名行腹式子宫全切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子宫质量、术中出血量。结果:对比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子宫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与腹式子宫全切是临床上的两种常用子宫切除方法,而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溫智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52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治疗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各76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59.2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0.79%,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其疗效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抗生素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李崇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全麻和连续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30例患者给予静脉全麻(A 组),30例患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阻滞(B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PaCO2(二氧化碳分压)、SpO2(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但 A 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SpO2较B组患者更佳稳定,且PaCO2明显低于B组,比较两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相比于连续硬膜外阻滞,静脉全麻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更加稳定,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丁学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中药辨治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二陈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缓解时间以及总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计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缓解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77.3%,观察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8.6%;治疗中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感冒后咳嗽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咳嗽症状,且不会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高,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红;田海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职业性哮喘是指由于接触职业环境中的致喘物质后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疾病,以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为特点,易反复发作,暂时性及严重的呼吸困难,发作时患者极其痛苦,因此,做好病人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非常重要。1呼吸困难护理主要是以下环节1.1室内环境,以达到清洁,优雅,干净,清新的空气,阳光充足,室内禁放植物,煤炉,感觉诱发哮喘的东西。1.2应根据哮喘发作的昼夜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整,在一天的时间,严重的哮喘发作是在晚饭后,直到第二天早上10时左右,尤其是凌晨3点左右,所以我们必须在此期间加强检查。
作者:王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保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2月随机选取我院120例移位妊娠患者(观察组)和120例正常孕产妇(对照组),根据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移位妊娠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重复性异位妊娠史、不孕史、口服避孕药、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初次妊娠史、宫内放置节育环史、输卵管结扎术史、手术史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炎、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宫内放置节育环史、输卵管结扎术史为引发移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盆腔炎、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宫内放置节育环史、输卵管结扎术史为引发移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其中人工流产是主要的发病因素,提示患者应当加强对人工流产的重视度,降低人工流产手术发生率,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作者:李晓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 V )肺炎潮气肺功能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治和评估的作用。方法:对42例 RS V 肺炎患儿(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及25例正常婴幼儿进行潮气肺功能检查,观察潮气流速-容量环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呼吸频率(RR)升高,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吸呼时间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下降,与恢复期比较,RR、tI/tE、tPTEF/tE有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期吸呼时间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而呼吸频率(RR)、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则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RSV导致的肺炎在急性期时主要表现是小气道通气的受阻,在恢复期时,肺功能仍存在部分异常情况。潮气量是判断患儿肺功能状况、治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陈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根据80例我院接收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则是采取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静脉血栓,2例炎性肠梗阻,1例切口裂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观察组中,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切口裂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2.5%,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说效果比较好,围手术期提供优质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比较低,而且,患者对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也是比较认可的,因此临床中比较推介使用。
作者:王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和呼吸频数,后期多并发器官功能障碍,治疗的关键在于呼吸支持治疗及原发病治疗,探索新的药理治疗和干细胞及基因治疗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范志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出现大咳血的患者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根据58例肺结核出现大咳血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护理过程进行探讨,研究有效的护理方式。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之后,患者的咳血情况得到控制,获得较好的治疗,安全出院。结论:肺结核患者临床中会有大咳血的情况,该情况发生的时候,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和护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对患者提供精细的护理服务,能够改善这一情况。
作者:方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均进行肺组织活检的弥漫性肺疾病患儿24例,对所有患儿肺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咳嗽,20例伴有喘憋气促与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9例肺部湿罗音;肺部C T 显示:18例患儿肺部磨玻璃样改变,5例主要为结节影,2例主要为实变影;病理改变主要为肺间质弥漫性炎症,浆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患儿出现肉芽肿改变。根据患儿的临床、放射、病理综合考虑有19例符合特发性间质性肺炎,6例为其他类型间质性肺炎。结论:小儿间质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影像学主要变现为磨玻璃影,病理活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作者:李石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肾炎(AGN)伴心力衰竭患儿中的早期表达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GN患儿52例,其中,22例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作为心力衰竭组,30例无心力衰竭患儿作为单纯AGN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小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清cTnⅠ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cTnⅠ为(1.023±0.254)ng/ml,单纯AGN组为(0.018±0.008)ng/ml,对照组为(0.011±0.006)ng/ml,心力衰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单纯AGN组(P<0.05),对照组以及单纯AGN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cTnⅠ对AGN患儿是否发生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早期和准确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指导临床准确诊断和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治方法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急诊科收治的7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再次惊厥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5min、30min、60min体温(38.1±1.3、37.5±1.3、37.1±1.2)0C、再次惊厥、舌咬伤、坠床、无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救治高热惊厥患儿,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体温,缓解惊厥症状,减少惊厥再次发生,预防不良事件。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低温等离子消融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后发生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低温等离子消融扁桃体切除术的21例术后出血患者,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术后7至10天出现出血,5例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出血。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全部患者痊愈出院,没有出现临床并发症的病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大程度的降低低温等离子消融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症状的发生。
作者:乐慧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对口腔科消毒室护士的职业暴露,进行自我防护,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发生。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医护人员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1)化学检测对各种器械包、储物容器贴有灭菌指示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3 M 胶带灭菌后看有无变色。(2)生物监测对高压灭菌器进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监测。(3)严格标明物品的开启时间。
作者:杨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抗生素的诞生为人类健康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滥用抗生素后患无穷。近年来,由于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使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已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滥用抗生素,极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降低疗效,更为甚者是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危害人类生命而无法抗拒的顽敌。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
作者:李甲艺;宋灏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