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蔚萍
为了使孕妇了解孕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健康需要,通过孕期的卫生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改变孕妇的不良卫生习惯,及早发现孕妇和胎儿的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母婴疾病,保障母儿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生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确保整个孕期母子的安全,孕产期保健的健康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长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9例幽门螺杆菌的患儿,对其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快速尿素酶试验(RU T )、细菌分离培养、组织切片染色法等进行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工作。结果:其中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的患儿测得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的阳性率为81.36%,与其他三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即P>0.05。其中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的特异性为75%,敏感度为95.92%,阳性值为97.92%,阴性值为81.82%。结论: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具有经济、简单方便、创伤小等特点,可用于诊断及治疗后的幽门螺杆菌转阴等工作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梅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和呼吸频数,后期多并发器官功能障碍,治疗的关键在于呼吸支持治疗及原发病治疗,探索新的药理治疗和干细胞及基因治疗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范志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年满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偶因疲劳或睡前多饮而遗尿者,不作病态。主症为:睡中尿床,醒后方觉,数夜或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遗尿是儿童常见病,长期遗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可使患儿产生忧郁自卑、孤僻内向的性格,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精神与生活负担。随着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视、健康教育的深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小儿遗尿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医学界的关注。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遗尿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小儿遗尿分肾气不足型、肺脾气虚型、心肾失交型、肝经郁热型四型。笔者就针刺疗法治疗小儿肾气不足型遗尿进行讨论。1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正常膀胱排尿功能受大脑皮质控制,它经常发出抑制性冲动,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当膀胱胀满时,产生冲动,向上传到大脑皮质的接受尿意区。此时,大脑皮质解除了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兴奋膀胱逼尿肌收缩而排尿。睡眠时,大脑皮质呈抑制状态,但对接受尿意的区域仍保持功能。当尿意刺激时,惊醒而起床排尿。一般5岁以上的儿童这种排尿反射逐渐健全。如这种神经调节功能未能正常发挥作用或发育不全,就会发生遗尿,.表现为一方面孩子熟睡,膀胱中有尿时,尿意在熟睡中不能及时传达给大脑,另一方面,大脑也不能及时发出醒来命令,这些孩子夜间遗尿前常梦到找厕所,终在梦中遗尿[1]。 Yeung[2]研究认为重度遗尿儿一般存在夜间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功能失常,导致很少的尿量也遗尿。神经感觉、传导、控制方面的缺乏或不完善的特点对判断膀胱功能状态、睡中觉醒反应、夜间尿量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
作者:赵爽;张进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1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三位获得者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 & Thomas C .Südhof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细胞运输的精确控制机制,由于他们的突破性的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失调等各器官疾病研究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从三位获奖者的人生经历讨论了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对其的影响,分析了他们对细胞运输机制的研究对生理和医学发展的巨大价值和影响。后,研究了三位获奖者科学研究方法的三大特点:假说方法,实验方法,归纳综合方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研究学习的启示。
作者:黄舒文;张洪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医疗体系结构的进一步改革完善,为了满足医院环境建设的需要,在神经内科中护理工作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与患者建立新型的护理观念。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是一份风险与难度并存的工作,护理问题贯穿整个护理操作的全过程。因此,本文对神经内科现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人性化护理以及改进措施,从而保障医患双方权益。
作者:张学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剖宫术后的产妇采用腹部切口免压沙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6月在产科择期性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初产妇25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5)例。其中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采用腹部切口免压沙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妇按常规护理术后,予腹部切口加压沙袋6小时,比较两组产妇在24小时切口敷料有无渗血的情况、子宫收缩程度主观舒适度、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主观舒适度、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24小时切口敷料有无渗血的情况、子宫收缩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影响腹部切口渗血及子宫收缩的情况下,剖宫术后腹部切口免压沙袋,产妇在主观感觉更舒适,早期翻身,肠蠕动更快,肛门尽早排气。
作者:戴明娜;黄惠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鞋遗尿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接收的42例功能性遗尿症儿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三组,一组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均在5岁以上。实验1组使用药物和膀胱功能训练,实验2组使用药物和心理辅导,对照组采取心理辅导和膀胱训练,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随访,实验1组治愈率为78.6%,实验2组治愈率为85.7%,对照组治愈率为57.1%。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治愈率为57.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次研究的这几种治疗方法对于儿童遗尿症具有效果,而药物和膀胱训练的方法效果是其中优秀的方法。
作者:魏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 T 应用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急性肠梗阻患者36例。确诊后分别进行CT 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螺旋CT 和腹部X 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的梗阻病因、梗阻类型的评价。结果:螺旋CT 与X线平片对于梗阻类型的确定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通过扫描影像分析,螺旋CT 对肠梗阻病因的确定率较X线平片具有显著优势, P<0.05。结论:应用螺旋C T 诊断急性肠梗阻可实现对梗阻类型的准确评价,判断梗阻病因,评价病情,对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武登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急诊2009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有呼吸衰竭患者96例为研究病例,均予以常规抢救治疗辅以机械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率(R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分析变化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本组患者机械通气4h 后 HR、RR 以及 PaCO2、PaO2、SpO2、pH 等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除6例死亡外,其余均症状缓解出院。结论:机械通气辅助联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重度哮喘合并呼衰患者的急诊抢救疗效,降低该病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转归,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作者:鲁玄;唐祁;李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联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以我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资料来进行探讨分析,对患者的疾病资料以及检查治疗资料来采用Gensini积分判断。结果:男性患者且体内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毫升每升以上的患者其评分结果比低于3毫升每升的女性患者要高。该次评分结果与患者的吸烟史、血脂、血压等等身体指标没有关联性。结论:临床总对于冠心病患者采用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监测,可以对病变情况进行预测,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让患者获得比较高效的治疗效果,降低病变的风险性。
作者:尹相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必须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其生命也是一种威胁,并且对于身边的人来说,其传染性也是不容小觑的。一旦染上结核病就必须要进行正规系统的诊疗,否则极易转成治疗更加困难的耐药性结核。以下所阐述的就是根本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一些注意事项,旨在找出治疗结核病更加有效的方案,供同行业参考。
作者:郑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肥胖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临床诊断以及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诊断治疗的方式进行研究。结论: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强度,改善饮食结构,防止低血钾和室颤。如果饮食和运动均不能够产生效果,那么需要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作者:刘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75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对照组共有25例子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共有50例患者,采取的是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有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6例无效患者,总有效率为76%,说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优秀。结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临床中使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比较优秀,患者的有效率比较高。
作者:吴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常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气促、胸闷或咳嗽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急剧加重,可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1]。因此,在早期哮喘急性发作时进行有效干预,可及时缓解病情,防止症状恶化。本次实验观察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2]。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37岁至63岁,平均年龄(51.2±2.7)岁,支气管哮喘病程为5个月-8年,平均病程时间(4.7±0.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文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干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对其用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总结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采用综合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干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章陈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我国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患者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阶段,CHF 已成为当前威胁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他汀类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国内外广泛用于高血脂症的治疗,其非降脂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近期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抑制心室重塑,改善左室功能的作用[1]。CoQ10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目前CoQ10的主要临床应用领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许多临床资料[2-4]显示,CoQ10对CHF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现将他汀类药物与CoQ10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CHF是由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长期、慢性作用的结果。目前已明确心室重塑是CHF发病的基本机制,心室重塑是心室在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通过改变心室的结构、代谢和功能而发生的慢性适应性代偿,过度重塑会导致心肌细胞结构紊乱、心肌纤维化而引发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反过来又加速心室重构过程。心脏由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及细胞外基质组成,在心室重塑过程中,不但心肌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而且非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也发生明显变化。
作者:吕博杰;高俊玲;于海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婴儿游泳是一种新型的保健技术,能有效的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其原理是让婴儿在类似母体的羊水中做自主运动,利用水波轻柔的爱抚,促进婴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现将婴儿游泳的作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婴儿游泳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王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胎儿宫内缺氧、宫内窘迫是导致胎儿围生期死亡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亦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首位病因。如何能更好的评价胎儿宫内安危,已经成为产科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参数联合测量对评价胎儿宫内安危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9~2014.2在我院产检可疑胎儿宫内缺氧行多参数检测,后均采用剖宫产的患者72例,孕妇年龄为23~39岁,平均(28.47±3.32)岁;孕周为34~41周,平均(37.14±1.05)周。
作者:陈洁;曾燕荣;孙文清;高洁;韩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齐拉西酮(思贝格)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4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和对照组,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思贝格)联合小剂量氯氮平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与利培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68.18%,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氯氮平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具有治疗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值得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戴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