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吕婕;孟宪静;沈丹薇;李翠霞;崔明武

关键词:循证护理, 肿瘤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480例肿瘤患者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工作投诉率较对照组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工作投诉率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对支气管哮喘病的知晓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本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要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P<0.05),且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本病的知晓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进一步改善。

    作者:蔡培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论针刺治疗小儿肾气不足型遗尿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年满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偶因疲劳或睡前多饮而遗尿者,不作病态。主症为:睡中尿床,醒后方觉,数夜或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遗尿是儿童常见病,长期遗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可使患儿产生忧郁自卑、孤僻内向的性格,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精神与生活负担。随着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视、健康教育的深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小儿遗尿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医学界的关注。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遗尿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小儿遗尿分肾气不足型、肺脾气虚型、心肾失交型、肝经郁热型四型。笔者就针刺疗法治疗小儿肾气不足型遗尿进行讨论。1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正常膀胱排尿功能受大脑皮质控制,它经常发出抑制性冲动,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当膀胱胀满时,产生冲动,向上传到大脑皮质的接受尿意区。此时,大脑皮质解除了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兴奋膀胱逼尿肌收缩而排尿。睡眠时,大脑皮质呈抑制状态,但对接受尿意的区域仍保持功能。当尿意刺激时,惊醒而起床排尿。一般5岁以上的儿童这种排尿反射逐渐健全。如这种神经调节功能未能正常发挥作用或发育不全,就会发生遗尿,.表现为一方面孩子熟睡,膀胱中有尿时,尿意在熟睡中不能及时传达给大脑,另一方面,大脑也不能及时发出醒来命令,这些孩子夜间遗尿前常梦到找厕所,终在梦中遗尿[1]。 Yeung[2]研究认为重度遗尿儿一般存在夜间膀胱逼尿肌过度活跃,功能失常,导致很少的尿量也遗尿。神经感觉、传导、控制方面的缺乏或不完善的特点对判断膀胱功能状态、睡中觉醒反应、夜间尿量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

    作者:赵爽;张进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分析及局部 MTX 注射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和研究剖宫产瘢痕妊娠局部注射氨甲蝶呤(MTX)的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31例,采用局部注射氨甲蝶呤方法进行治疗,将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31例患者治疗成功29例,治疗成功率为93.5%;HCG降至正常时间为27.4±3.6天。结论:将甲氨喋呤局部注射方法应用于瘢痕子宫妊娠患者治疗中,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包块消失快等优点,能够有效预防阴道大出血,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针对患有急性胃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针对我院急性胃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模式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等。结果:所有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后,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要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0.05。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针对急性胃炎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阿提看木;苏拉依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 CT 检查与超声的影像对比分析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C T 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的效果对比进行研究。方法2009年至2013年一共有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治疗,对其进行了CT 和超声检查诊断分析。结果轻型 AP患者中,超声及CT 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重症AP患者中,临床CT 检查结果显著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对急性胰腺炎轻型症状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CT 和超声影像均无明显差异,而对重症患者来说,CT 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

    作者:孙玉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参数联合测量在评价胎儿宫内安危中的应用

    胎儿宫内缺氧、宫内窘迫是导致胎儿围生期死亡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亦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首位病因。如何能更好的评价胎儿宫内安危,已经成为产科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参数联合测量对评价胎儿宫内安危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9~2014.2在我院产检可疑胎儿宫内缺氧行多参数检测,后均采用剖宫产的患者72例,孕妇年龄为23~39岁,平均(28.47±3.32)岁;孕周为34~41周,平均(37.14±1.05)周。

    作者:陈洁;曾燕荣;孙文清;高洁;韩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RP 血常规联合用于儿科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联合用于儿科临床检验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58例患儿,根据患儿是否细菌感染标记,分别标记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 C 反应蛋白(CRP)血常规检查,对比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值为(7.56±2.06) mg/L ,在正常范围内;细菌组患儿C反应蛋白值为(28.59±8.52) mg/L ,远远超过儿童的正常范围;细菌感染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值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体内的C 反应蛋白值与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利用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联合用于儿科临床检验分析,可以快速有效诊断出患儿为病毒性感染或细菌性感染,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为患儿争取有效的治疗术时机,有效提高了临床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项琼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以胫腓骨骨折就诊患者56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患者入院后行跟骨牵引、手法复位以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患者56例,其中骨折愈合率为92.9%,期间无患者出现压疮,针眼感染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应用跟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确切,安全高效,具有在临床应用的前景和意义。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开胃健脾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P物质和胃动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开胃健脾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PD )大鼠胃肠动力及 P物质、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夹尾刺激法建立 PD 大鼠模型,给予 PD大鼠开胃健脾丸,计算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测定血浆P物质和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胃健脾丸能明显升高 PD 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胃健脾丸能够有效促进FD大鼠胃肠动力,可能与其上调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相关。

    作者:彭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结石1例的诊疗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腹痛、腹胀2天,加重3小时”就诊。查体:患者呈痛苦面容,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正常,心、肺、腹阴性。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腹部B超提示:胃内见多个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较大的长约5.7cm ,胃壁五层结构清楚,未见增厚的胃壁,蠕动存在。追问病史,患者诉因喜吃酸性水果,近半月来每日清晨空腹食用糖山楂球半斤左右。结合病史及腹部B超结果,诊断为:胃结石症(多发)。建议患者行内镜下圈套器碎石术,但患者惧怕胃镜检查,要求给予保守治疗,随自行服用可口可乐500ml ,每日3次,及抗酸药物,连续服用4天后再次来院复诊,腹部B超提示:胃内仍见多个强光团,较大的长约5.5cm ,较前无明显变化。且患者腹痛症状较前无明显减轻,再次建议患者行内镜下圈套器碎石术,征得患者同意后,在内镜室行碎石治疗。内镜下见胃体及胃底部多个形状不同的褐色、黄褐色胃结石,历时3小时,经圈套器碎石后,部分取出,剩余碎裂部分通过胃肠道自行排出。术后给予对症治疗,2周后,腹痛、腹胀症状消失,复查B超及胃镜提示正常。

    作者:贺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直肠癌外科手术的解剖应用

    直肠癌作为消化道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当前的发病率逐渐加大,尤其是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1]。因此,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更好的确保整个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本文将围绕当前直肠癌外科手术的治疗情况进行综述,并为整个应用解剖提供详实的治疗数据,更好的形成整体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跃华;张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谷胱甘肽滴眼液在治疗白内障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应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对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白内停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白内障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视力水平恢复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对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根据80例我院接收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则是采取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静脉血栓,2例炎性肠梗阻,1例切口裂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观察组中,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切口裂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2.5%,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说效果比较好,围手术期提供优质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比较低,而且,患者对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也是比较认可的,因此临床中比较推介使用。

    作者:王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临床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2011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96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其采取的手术和保守两种治疗方法来进行研究。结果:保守治疗的效果并没有手术治疗好,此次研究中总体有效率为99.48%。结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比较适合接收手术治疗,而且早期的确诊对于后续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姜永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左卡尼丁对改善肌张力低下患儿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左卡尼丁治疗肌张力低下患儿的疗效及血生化分析。方法:将50例肌张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丁应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GMFM 评分及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 GMFM评分及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丁可显著改善肌张力低下患儿运动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

    作者:曹杏;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确定面神经暴露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中耳乳突手术中面神经暴露发生率以及与其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方法:对中耳乳突手术的275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1耳,胆脂瘤中耳炎194耳)的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地域、术前面瘫、病理类型等6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75耳中面神经暴露共61耳,发生率为22.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面神经暴露有关的因素是术前面瘫、病理类型、地域;多因素分析显示:和面神经暴露有关的因素是术前面瘫及病理类型。结论:术前面瘫及病理类型为胆脂瘤中耳炎是存在面神经暴露的危险因素。可以初步估计中耳乳突手术时面神经暴露发生风险的高低,对于所生活地域较偏远人群也应格外注意。

    作者:丁嘉汇;周彬;郜富春;刘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上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具有显著效果,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德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等待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更好的护理患者,减少患者紧张焦虑,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在家属等待区设置宣传栏,装配电子信息等候系统,扩音器传唤家属,爱心留言区,儿童活动区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手术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家属了解了一般麻醉和手术的护理要点,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增加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家属是患者治疗护理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健康教育应与手术室优质护理有机结合,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张艳平;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内固定材料植入治疗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材料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植入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科采用不同内固定材料植入治疗胫骨骨不连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髓内钉固定植骨组和加压钢板固定植骨组,以髓内钉固定植骨组为实验组,加压钢板固定植骨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处的愈合情况、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关节活动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实验组的影像学显示骨不连愈合例数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髓内钉固定植骨和加压钢板固定植骨均为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但髓内钉固定植骨法比加压钢板固定植骨法在愈合时间、愈合率、患肢功能恢复上更有优势。

    作者:刘海涛;汤明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女性生殖系统多发性原发肿瘤的研究进展

    女性生殖系统多发性原发肿瘤的发病率约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1-2%,其中子宫内膜、卵巢原发双癌占50-70%,它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II期卵巢癌或III期子宫内膜癌。随基因诊断的发展,双癌的诊断率可大幅提高,从而有效的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

    作者:杨海艳;张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