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麻眼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及措施探讨

刘俊

关键词:局部麻醉, 眼科手术, 护理风险
摘要:目的:探讨局麻眼科手术围术期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为提高眼科手术患者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患者均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对其护理前后均进行心理焦虑及抑郁评分,判断其心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眼科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由于护理因素所致不安全事件,经上述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其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护理前后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对眼科局麻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后,其较护理前心里焦虑、抑郁情况均显著改善,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0%,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得良好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常见的复发性头痛

    头痛时小儿神经专业门诊常见的主诉,病因众多.小儿复发性头痛在年长儿多见,有人调查中小学生3446人,其中反复发作性头痛在小学一年级生的患病率为10%,六年级生为20%,而初中三年级生患病率可达30%.幼儿园因不会诉说,头痛发病率低,2岁以后增多,单6周岁以下儿童仅占发病总数的20%.

    作者:刘彦春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应用二代杂交捕获(HC2)技术对1894例的分析

    目的:妇科宫颈Ca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是迄今已经肯定的少数DNA肿瘤病毒之一,HPV的存在就预示着宫颈Ca的存在.为了提高对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我院应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用于宫颈Ca及癌前病变的检查.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1月对2482例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HPV检查,采用HC2技术,阳性者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482例患者均满意.阳性患者共789例(阳性率31.8%),阴性患者共1693例(阴性率68.2%),阳性患者中232例进行宫颈活检.高危型HPV在慢性炎症、CINⅠ、CINⅡ、CINⅢ级以及宫颈病变中感染率分别为75.6%、92.2%、95.9%、100%、100%.结果: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用于HPV检查,其阳性率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有较高符合率,其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成上升趋势,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2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高,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方法.

    作者:王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病房集体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

    目的:通过让糖尿病患者积极参加病房集体多种形式的饮食教育,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饮食疗法的重要性,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搭配饮食,从而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将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让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研究试验组及对照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与不参加病房集体饮食教育后餐后2小时血糖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餐后2小时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病房集体的饮食教育患者学会了如何自我搭配饮食,并进行食物的等量交换,从而降低了餐后血糖.结论:病房集体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控制、降低餐后血糖有作用.

    作者:朱琼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关于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观察分析

    血常规是临床上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级医疗单位己基本普及全自动或半自动血球计数仪,每次检查只需用0.1mL的抗凝血,只要用30s或1min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各项结果,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的基本依据,也是检验科基本的检验项目,因此其结果的准确性既是对患者诊疗的基本依据,也是检验科检验质量的一个重要反映.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它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提供许多重要信息.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薄文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针刺颈椎病穴与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分析对比针刺颈椎病穴与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80例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病穴组和夹脊组各40例,病穴组通过选取颈椎局部穴位加以针刺治疗;夹脊组不选取颈椎局部穴位而是单纯针刺夹脊穴,与病穴组形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病穴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有32例患者疼痛消失,只有6例患者遗留轻度疼痛、1例患者遗留中度疼痛、1例患者遗留重度疼痛,相较于夹脊组的11例、11例、12例、6例,病穴组改善疼痛的能力更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穴组患者经过针刺颈椎病变穴位后有21例患者症状缓解,17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其总有效率为95%,相较于夹脊组的7例、21例及70%,病穴组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针刺范围更广的颈椎病变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根型颈椎病,其疗效和改善疼痛的能力要明显好于只做局部针刺处理的夹脊穴治疗方法.

    作者:刘东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关于新世纪7版<中医外科学>教材修改之构想

    新世纪7版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该教材通过多年教学使用,发现教材在皮肤性病章节中西医病名混合出现之不足.有必要在<中医外科学>教材编写中节次病名以中医名为好并且书后增加皮肤性病的中西医病名对照表.曾发表了历代现存主要中医外科专著、作者及成书年代附录.今建议再增加历代佚失的中医外科专著名及作者及成书年代表.进一步丰富、完善、更新教材内容.提高对中医外科古籍的保护意识.

    作者:张元澧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现代早期诊断疾病的新方法————分子影像核医学

    普通民众都知道,如今用于疾病诊断的方法不外乎抽血、化验和超声与拍X光片,其中影像学诊断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方法,但是它们提供的只是人体解剖学变化的信息,如果疾病在发生初期并没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化(如外伤或一些精神类疾病),而却只有功能和代谢变化时,这些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断中并不能早期发现病变,在疾病治疗阶段也不能连续观察治疗效果.也许你会问,有没有什么影像检查能在疾病发展的初期就能发现病灶功能和代谢变化,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后疗效的早期观察?在治疗前后可以观察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各种治疗效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进行临床影像核医学的检查.

    作者:朱玮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食管支架治疗颈段高位食道癌患者

    目的:食道支架对颈段高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仰卧于DSA造影机下,经口服非离子型造影剂,通过透视造影明确食道狭窄的长度及位置,使用超滑导丝通过口咽部探索穿越食管狭窄段,再引入单弯导管交换并置入超硬导丝.结果支架自行膨胀,术后食管通畅.结论食道支架植入术是提高食道癌患者晚期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

    作者:顾玥莹;王忠;范丹丹;王利昭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学分制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应用

    学分制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比学年制更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柔性教育[1].以学分为单位,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量及教师的教学量,学生必须取得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选择,是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作者:全雅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环枕畸形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环枕畸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8例环枕畸形术后患者的资料.结果 38例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很好的疗效.结论 经过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维持术后正确体位,及时全面评估病情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宏;赵春华;段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198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及CT诊断分析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于股骨头骨骺血供障碍所致,其发生原因与血管壁异常、血栓形成、骨内血管受压等有关.部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使用激素、酗酒及创伤有关,少数没有明确原因.非创伤性缺血性坏死好发于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70%为双侧受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坏死期、修复期和愈合期.从治疗角度可分为五期,I期:X线表现正常;II期:股骨头有囊变和(或)硬化;III期:软骨下透亮区和软骨下骨折,表现为新月征;IV期:软骨下塌陷、股骨头变扁;V期:髋关节间隙变窄.总结我院近三年19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曾先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防感冒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研究表明本病患儿的免疫功能普遍低下,同时患儿的血清铁、钙、锂、钛、钴、镍等微量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维生素A也低于正常水平 .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防感冒制剂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抗感染治疗组,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克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地震灾害致群体外伤急救及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 探讨群体外伤病人急救护理管理.方法 对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岷县与漳县交界处发生的6.6级地震灾害伤员救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与精心护理,除伤情复杂、病情危重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严密的护理管理与及时的抢救是保证群体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包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腰-硬联合阻滞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CESA综合了腰麻以及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优点,诱导快,麻醉效果好,减少了镇痛、镇静药的应用,还具有术后镇痛的优点[1],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近年来运用CSEA和CEA在子宫切除术中,并对麻醉效果、毒副作用以及两者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东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康艾注射液配合FolFoX治疗进展期胃癌

    目的 评价康艾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AG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组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治疗37例,对照组30例单用FolFox4方案化疗,药物剂量及用法同治疗组,四周期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CR7例,PR 19例,有效(cR+PR)26例,总有效率70.3%.对照组CR 2例,PR 1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43.3%.主要不良反应:治疗组恶心、呕吐、纳差、口腔黏膜炎、粒细胞减少、末梢神经炎、发热及疼痛、腹泻,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白细胞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性(P<o.05).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AGc 具有提高化疗有效率,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王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药房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研究与实践

    目的:促进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方法:药师重检医师处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门诊患者的心理依从性入手,提供面对面的用药指导;发药时给患者提供佳服用时间、方法及配伍禁忌.结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提高,满意度上升.结论: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升药学人员整体素质,是开展好临床药学服务的关键.

    作者:崔伟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普外科100份患者病历,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创口愈合程度甲级95例,乙级5例.100例出院患者中,99例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占绝对比例;使用到的抗菌药物种类达10种,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结论通过提高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用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且将其作为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部分,能够促进手术预防用药更加科学.

    作者:孙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探讨影响头部三维适形放疗摆位重复性的诸多因素及其对策

    目的 在采取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脑部疾病时,对影响其摆位重复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60例头部肿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在患者做好摆位后,观察 X、Y、Z轴值.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X轴的平均误差为1.7±0.44,Y轴的平均误差为1.2±0.37,Z轴的平均误差为2.2±0.90,从而可知影响治疗的因素.结论 经过试验可知,对影响摆位的因素加以有效的控制,可以确保三维适形放疗摆位的准确性.

    作者:李艺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0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胃部分切除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远端胃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胃排空功能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5min、60min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处理及阴道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处理及阴道试产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产妇在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自然临产成功,成功率为95.3%;在阴道试产中因宫缩乏力而使用催产素者23例,成功率92%,其中在试产中使用催产素和未使用的产妇造成子宫破裂率分别为4.7%和8%.结论若产妇前次剖宫产应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再次发生妊娠时已过3年的产妇,没有显著性的剖宫产指征产妇,可以进行阴道试产,并根据孕产妇的产程使用催产素,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的危险率.

    作者:王海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