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避孕药具管理,开展知情选择优质服务

许燕燕

关键词:避孕药具, 知情选择, 优质服务
摘要: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其工作应当落实在避孕药具的管理、发放以及服务上.避孕药具是目前人类控制生育的主要途径,也是目前简单和便捷的方式.若不能有效管理避孕药具,便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整个社会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计生机构作为行政服务部门,计生人员面对避孕药具管理中的问题,应积极思考如何加强避孕药具的管理这一课题,为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提供有力的保障.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随访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复发的影响

    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情感障碍,其中焦虑、抑郁较为常见,本研究旨在观察对初发脑梗死患者进行长期系统随访,合理指导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结果发现,系统随访及合理二级预防能改善初发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功能健康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且复发率降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贵玲;李伟;张红梅;王金果;韩雪;张世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针刺颈椎病穴与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分析对比针刺颈椎病穴与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80例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病穴组和夹脊组各40例,病穴组通过选取颈椎局部穴位加以针刺治疗;夹脊组不选取颈椎局部穴位而是单纯针刺夹脊穴,与病穴组形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病穴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有32例患者疼痛消失,只有6例患者遗留轻度疼痛、1例患者遗留中度疼痛、1例患者遗留重度疼痛,相较于夹脊组的11例、11例、12例、6例,病穴组改善疼痛的能力更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穴组患者经过针刺颈椎病变穴位后有21例患者症状缓解,17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其总有效率为95%,相较于夹脊组的7例、21例及70%,病穴组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针刺范围更广的颈椎病变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根型颈椎病,其疗效和改善疼痛的能力要明显好于只做局部针刺处理的夹脊穴治疗方法.

    作者:刘东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心肌梗死致心脏破裂死亡后抛尸一例

    简要案情2009年7月5日晚9时许,某男,62岁,被人发现死在通往某县污水处理厂的砂石路上.尸体检验尸表检验:尸长165cm,发长8cm.尸斑呈淡红色,位于腰背部等低下未受压部位,压之褪色.尸僵形成,位于肘、膝等大关节部位.颜面部稍青紫肿胀,右前额0.25cm×0.2cm挫擦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5mm,眼球睑结合膜点状出血,口唇紫绀,下唇粘膜1.2cm×0.2cm、0.1cm×0.1cm粘膜下瘀血.

    作者:胡松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低磷血症在普外科患者术后发生和防治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低磷血症在普外科患者术后发生与防治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0月普外科手术患者12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不给予补磷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格利福斯进行补磷治疗,将两组患者低磷血症的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低磷血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3-7天的血磷浓度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及时给予补磷治疗,能够有效纠正与防治低磷血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永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腹部医学超声研究

    腹部超声是目前检测疾病常用的方法.本文阐述了超声的原理,介绍了几种超声技术及其应用,并对一些超声显像实例进行了分析.

    作者:步笑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针刀配合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针刀配合臭氧治疗、单纯针刀治疗以及单纯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门诊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180例患者随机分组为3组,每组60例患者.对比治疗前和治疗一疗程后,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膝关节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针刀配合臭氧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单纯针刀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单纯臭氧治疗组,治愈25,好转27,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 针刀配合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优于单纯针刀治疗组,且随访远期疗效好.

    作者:潘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通海县未达婚龄母亲发生分布情况

    目的:分析通海县近五年来未达婚龄母亲发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2012年居住在通海县辖区范围内980名未达婚龄母亲发生分布进行调查统计,在不同区域、民族、文化、职业中进行比较.结果:未达婚龄母亲发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流动人口为主,占总数的62.65%;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小学文化为主;80%以上无职业或固定工作;未达婚龄母亲分布范围广泛,在全县各个乡镇(街道)均有不同比例发生.结论:通海县未达婚龄母亲的发生比例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深刻的反思,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刘亚萍;杨美英;文玉婷;岳佳;储秀玲;李芸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腰硬联合阻滞在急诊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体会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兼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取长补短.剖宫产手术大部分系急诊手术,麻醉方法要求起效快,以便能迅速手术解除胎儿宫内窘迫状况,又可辅以术后止痛,免除患者的术后痛苦.所以,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科剖宫产麻醉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袁长青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分析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锐器伤案例的分析,探讨手术室发生锐器伤的常见原因和环节,总结出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预防措施.体会:锐器伤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除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不能复帽,不能徒手掰安剖等预防措施外,做为器械护士,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利器的所在位置是避免锐器伤的关键.

    作者:王建树;耿亚中;王许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50岁以上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对梗阻症状重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方法.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术的发展,前列腺电切术广(TURP)广泛应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该手术具有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创伤出血少、腹部无切口、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病死率低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首选方法[1].但是术后出血仍是其主要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熟练掌握并发症的防治,是临床泌尿外科医师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收集在我院行TURP术后出血患者20例,经及时有效处理后,均止血成功.现就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曹锡锋;黄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采用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治疗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绞痛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管植入术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导致肾绞痛的治疗应用.方法:以我院83例输尿管结石导致急性肾绞痛的患者使用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研究分析此种治疗的效果,通过在旁观镜下观察寻找患者患病部位侧边的输尿管开口进行插入导管,连接肾盂,于术后2周至3个月将其拆除.结果:83例患者中79置管成功,4例置管失败改行输尿管镜碎石,平均操作时间18±7分钟,术后所有病例肾绞痛均即刻缓解,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后3天复查77例结石排出体外[1例结石返回肾盂予体外碎石[1例输尿管内有残留结石,予排石药物5天后复查结石排出体外.结论:输尿管结石引发急性肾绞痛的治疗方法中,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是效果比较显著的治疗方法,患者接受的创伤小,并发症出现几率低,而且症状缓解比较快,减少了患者的疼痛,也不用承受手术带来的身体创伤以及并发症的危险,特别是对于妊娠期患有此疾病的患者,效果更佳理想[1].

    作者:王宇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机制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是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新途径,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结果主要包括MSCs 分化,修复,分泌细胞因子三个方面.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颖婷;刘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结直肠癌术后中药治疗对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探讨

    结直肠癌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一般患者在术后会出现消化道功能障碍[1].基于此,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68例2010.1.1-2013.1.1.之间结直肠癌术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此手术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乐群;许怡华;裴艳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探讨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的改变,为了顺应发展的需要,通过树立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并通过加强药品管理、建立便捷的用药供应模式、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及药学信息咨询服务、做好药学监护及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服务等措施,改进药学管理系统,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

    作者:姜敬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本文主要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的共同体的障碍、中医基础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路径特点这三方面进行了思考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柴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乳痈概况

    乳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中医外治具有局部作用强,方法简便的特点,可减少单纯西医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以及避免中药内服伤胃.本文分析中医外治乳痈的方法,归纳为中药外敷及配合理疗、手法按摩;按摩治疗及配合微波治疗;针灸治疗及配合其他治疗;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低频电脉冲中药导入法治疗.但治疗方法多是停留在以经验为主,因此尚需要更多的临床总结和深入研究,使乳痈的中医外治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个体化,以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另外疗效分析难以进行客观对比,应进行科学研究, 设立相应的对照组,使其疗效更确切,从而为本病的非手术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彭锦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1组患者运用丙戊酸镁+利培酮进行治疗,2组患者运用丙戊酸镁+利培酮进行治疗,3组患者单纯应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在开始治疗时就联合应用丙戊酸镁,分别在治疗前后的2周及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阳性率及阴性症状.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ANS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两周末,2组比其他两组的PANSS评分更具差异性,4周末未见明显差异.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D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两周及四周的治疗后,前两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四周的治疗后,前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前两组的差异也较为显著(P<0.01).结论:对伴有攻击性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选择联合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进行治疗,这样不但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还能够明显的降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有效进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高传染、流行区.如何有效的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以及治疗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预防、治疗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坚持治疗原则和依据治疗指南,疫苗免疫接种是治疗和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

    作者:李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妊娠合并子宫畸形治疗

    女性生殖器畸形常涉及子宫及阴道,子宫肌阴道是有胚胎时期两侧副中肾管又称米勒氏管发育而成,副中肾管分为头段、中段、尾段.头段演化为输卵管,中段和尾段合并成宫体与宫颈会合时中间会有隔分为两个腔约为12周末中隔消失形成一个内腔,即子宫和阴道的雏形.如副中肾管在发育过程中终止与不同时期会形成不同的子宫畸形,通常分为七种,即分离重复子宫,双角双颈子宫、双角单颈子宫,完全中隔子宫、不全中隔子宫、弓形子宫及单角子宫.

    作者:孔繁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64例肛肠手术患者罗哌卡因复合异丙酚麻醉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异丙酚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64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在麻醉中,治疗组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联合异丙酚20 ml;对照组注入0.75%罗哌卡因20 ml联合异丙酚20 ml.结果: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麻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循环、呼吸系统干扰小,阻滞时间长,药物不良反应少,易于术中管理,因此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异丙酚麻醉是肛肠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选择.

    作者:包国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