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癌术后中药治疗对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探讨

陈乐群;许怡华;裴艳蓉

关键词:
摘要:结直肠癌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一般患者在术后会出现消化道功能障碍[1].基于此,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68例2010.1.1-2013.1.1.之间结直肠癌术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此手术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如下: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探讨对策.方法 收集90例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寻找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加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和护理,有效地减少了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率.结论 对慢性尿毒症透析患者应长期特别注意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和保养,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患者身体的痛苦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智灵;刘斯雅;阮凤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分析护患纠纷的特点和发生的原因,提出通过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责任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等措施可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耳鼻咽喉口齿科临床常用技能

    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有:中耳炎、梅尼埃病、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及喉阻塞、喉癌、鼻咽癌等.临床医生大目的是尽早解决耳鼻咽喉科病人的健康问题,使其尽快康复,本文主要阐述几种针对耳鼻咽喉口齿科临床的常用技能.

    作者:蔡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HIV抗体检测保证质控图连续性的方法应用

    目的:建立多种试剂在同一质控图内描点的方法,以保证质控图的连续性.方法:测定系列质控物得到不同试剂之间的换算关系,将其他试剂换算为选定试剂所测的S/CO值,在同一质控图中描点.结果:不同试剂可以建立对同一浓度质控物的换算关系,更易于满足基层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结论:记录并控制好实验条件,使用品质好的质控物和检测试剂,可以保证质控图的连续性.

    作者:张宏宾;周品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性、防护措施和应急方案.方法:对血站工作人员职业危害的原因、方式、危险程度和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血站工作人员中抽血护士和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大,感染率高.结论:采血和检验人员易受职业暴露危害大,血液直接接触是传染的常见方式,应加强对检验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

    作者:蒲维薇;李建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针灸与手法按摩综合性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运用针灸与手法按摩相结合的方法改善面瘫的效果. 方法 86例面瘫患者纳入,分为综合治疗组(针灸配合手法按摩)和常规治疗组(单纯针灸),43例/组 . 结果 4个疗程以后,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7%,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前两个疗程的治愈率分别是25.6%和46.5%,即72.1%,常规治疗组前两个疗程的治愈率分别是18.6%和27.9%,即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针灸与手法按摩相结合的方法改善面瘫的效果明显,且治疗时间短,在医疗实践中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作者:尤正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基于中医理论疗法的骨质疏松诊疗体会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壮骨化瘀法对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进一步探讨基于中医理论疗法在常见的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和体会.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自愿接受试验的60例患者(不设置脱落病例,其入选患者无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随机分组,进行观察,治疗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补肾壮骨化瘀汤和迪巧钙片口服,对照组仅给予迪巧钙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骨密度及临床疗效的区别.结果:通过3个月的系统治疗,90%、、68.3%(Z=﹣2.623,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比较,两组分别是 88.9%、67.4 %(Z=﹣2.623,P<0.05),且治疗组骨密度改善方面更有优势.结论:基于中医理论的补肾壮骨化瘀法的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系数高,得到了一定的治疗体会,这就为今后中医理论疗法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并开阔了更好的前景.

    作者:潘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行慢性阑尾炎切除术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以腹腔镜指导进行慢性阑尾炎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接诊的72名慢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各项数据,包括康复率、不良反应、手术时长等.结果:患者康复效率较高,时长一般控制在20min左右,不良反应较少且可以耐受.结论:通过腹腔镜进行慢性阑尾切除效果较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蔡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品管圈在感染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推进感染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通过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改善情况.结果:感染科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缺失率由改善前的97次/天,下降至改善后的15次/天;目标达标率130%.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感染科医护手卫生管理质量,提高护士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进和科室文化的形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郑书芬;黄莉敏;张娟;孙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栓塞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07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2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10例患者采取子宫切除术,对观察组10例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中,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利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食道癌患者术后护理的体会

    目前,手术是食道癌治疗中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96例食道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希望由此可以改善食道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提高他们的机体恢复速度,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的识别与临床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分娩的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以及分娩方式.结果 119 例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导致头位难产的产妇 86 例,其次为宫缩乏力导致头位难产的产妇 15 例,产道异常导致头位难产的产妇 13 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导致头位难产的产妇 5 例.终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为 88 例,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为31 例.结论 头位难产的发病率很高,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的致病原因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需要在分娩过程中进行密切的监测,选择为合适的分娩方式.

    作者:陈莉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96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症状肌注维生素D3的疗效观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正生长的骨骼因缺乏维生素D,在成骨过程中不能正常沉着钙盐,导致骨软化并可致骨骼畸形而命名.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据有关资料统计,如不加强预防,发病率与出生率成正比趋势,同时在发病的时候,特别是在早期症状发生时,如果单纯依靠光照射疗效不够显著,应用传统的口服给药途径影响吸收.因小儿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或患儿腹泻,加之北方地区早春晚秋及冬季三个季节日照时间短等特点,由于气候所致加之所采取的方式有限等,均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使多数患儿病情发展加重甚至导致骨骼畸形及影响生长发育.我们从2010年~2013年对96例佝偻病早期症状的小儿进行了维生素D3肌肉注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董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及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2009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住的36例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记录临床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在第1年内复发;10例在第2年复发;2例第3年复发;16例随访结束时仍正常.结论 子宫内膜癌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疗效肯定,能够延长患者的存活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云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X线诊断报告质量质量控制探讨

    目的: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医学X线诊断报告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数据,利用统计学处理,对各项控制内容作出对比评估.结果:根据X线诊断报告书写要求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的核心制度及控制方法.结论:对X线诊断报告科学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质量及工作效率,为提高X线诊断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王东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应用分析

    目的:对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6小时内CT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在CT平扫上都呈现出大面积脑梗死超急性期间接征象,直接和间接征象的有21例患者.结论:CT平扫能够快速有效的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景麟;周云;吕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呼和浩特市2011年中小学生视力调查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探讨导致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2011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监测资料.结果 呼和浩特市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女生近视率明显高于男生,蒙古族学士近视率低于汉族学生.

    作者:乌兰其木格;洪晔;张朝阳;王文;刘旭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通海县未达婚龄母亲发生分布情况

    目的:分析通海县近五年来未达婚龄母亲发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2012年居住在通海县辖区范围内980名未达婚龄母亲发生分布进行调查统计,在不同区域、民族、文化、职业中进行比较.结果:未达婚龄母亲发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流动人口为主,占总数的62.65%;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小学文化为主;80%以上无职业或固定工作;未达婚龄母亲分布范围广泛,在全县各个乡镇(街道)均有不同比例发生.结论:通海县未达婚龄母亲的发生比例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深刻的反思,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刘亚萍;杨美英;文玉婷;岳佳;储秀玲;李芸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ADR)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后出现临床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治疗方法、累及系统、临床表现等,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结果 116例不良反应患者涉及到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等9种喹诺酮类药物,以使用左氧氟沙星的ADR患者多,达36.2%,累及皮肤、中枢神经、呼吸、消化第多个系统,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头晕、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针对患者个体差异,严格按照用药使用说明书实施,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林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胎儿心脏诊断中的彩色超声检查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讨论心脏诊断中彩色超声检查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产前检查、产后确诊的65例先天性心脏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产妇经产前超声检查,48例确诊畸形胎儿,阳性率为80%.孕妇超声诊断结果,与产后诊断率完全符合,12例漏诊,漏诊率为20%.产前未进行超声检查5例,均未做出诊断.结论:在胎儿心脏诊断中,应用彩色超声检查,可提高胎儿异常发现率,在产前筛查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渝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