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析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

李成刚;杨会;刘军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 继发性贫血, 血液检验, 贫血诊断与鉴别
摘要:目的:对骨髓铁染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及继发性贫血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 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贫血症患者(包括5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28例继发性贫血患者),取患者的骨髓进行细胞内、外铁含量的检测,即对骨髓样本进行染色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行铁检测.结果:无论在缺铁性贫血还是继发性贫血患者的细胞中均可观测到铁含量显著减少的情况,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含量降低,而继发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含量有所增加;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临床诊断与判别贫血患者的贫血性方面(缺铁性贫血、继发性贫血)而言,骨髓铁染色十分简便、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胃癌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技巧

    目的:探讨对胃癌腹腔镜手术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技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月我科出院的125例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对125例出院患者进行随访,随访112例,随访率89.6%,随访患者的满意度为96.4%,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为4%.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电话随访技巧,对于提升整体护理水平,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何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鉴别诊断与临床治疗的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为特征,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9.本病绝大多数见于中年女性,40~60岁患者占85%~90%.起病隐匿、缓慢,早期症状较轻,瘙痒为本病常见的初发症状,常在黄疸发现前数月至2年左右出现,少数患者瘙痒与黄疸同时出现,先有黄疸后出现瘙痒者少见.黄疸出现后尿色深黄、粪色变浅,皮肤渐有色素沉着.因长期肝内胆汁淤积导致分泌和排泄至肠腔的胆汁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可有脂肪泻和脂肪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出现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维生素A缺乏)、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出血倾向(维生素K缺乏)等.由于胆小管堵塞,血中胆汁含量和胆固醇持续增高,可形成黄瘤(为组织细胞吞噬多量胆固醇所致);黄瘤为黄色扁平斑块,常见于眼睑内眦附近和后发际.当肝功能衰竭时,血清脂类下降,黄瘤亦逐渐消散.

    作者:付岩;王鸿东;郝汶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0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病因、发病类型、临床表现及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收集60例新生儿发生惊厥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结果:新生儿发生惊厥的病因复杂,死亡率高.其中,发生惊厥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其次为颅内出血、低血糖等.易合并其他低血症状产生代谢紊乱结论:应警惕新生儿发生惊厥,尤其是有产科异病史的新生儿.新生儿一旦发生惊厥,应及时治疗,迅速控制症状.

    作者:李艳秋;李建军;王成;段玉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核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核磁共振弥散成像(MR DWI)对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样选取6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患者发病6h采用DSA、CT、DWI方法进行检查,分析研究结果.结果:单支动脉狭窄者17例,多支动脉狭窄34例,未发现血管狭窄11例,CT检查9例异常,24h小时DWI阳性患者中,7例出现短暂性出血现象,31例出现脑血栓现象,且均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DWI阴性患者中,21例显示为短暂性出血现象,4例为脑血栓.结论:这三种诊断方法相比较,其中DWI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率,可明确判定脑梗死以及TIA疾病,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手术操作方法,其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滕广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管理者在整体护理病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病房是医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护士是病房主要的管理者,在病房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长是护士的管理者,掌管着整个科室的护理工作,而病房管理是整个护理系统中一个重要分支,关系到整体的医疗质量,因而一个科室病房管理的好坏与护士长的管理方式密不可分,本文浅谈一下护理管理者如何有效的管理病房及在整体护理病房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岑慧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剂量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予以米非司酮总剂量为1050mg,,B予以米非司酮总剂量达3150mg,C组予以总剂量达6900mg,均为2周疗法,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C组腹痛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阴道流血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明显低于A、B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颇佳,但易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皮疹、水肿等不良反应.

    作者:欧江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滴注头孢替安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例患者,男性,学生,65岁.因“发热、咳嗽3天”于2014年4月3日10:00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率78次/分,律齐.血常规检测示:白细胞计数(WBC)为15.2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为91.45%;胸片:右下肺炎.心电图、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右肺炎.治疗上予抗感染、祛痰治疗.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头孢替安2.0g 2次/d静脉滴注.头孢替安使用前原药皮试结果为阴性.连续应用2天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第3天患者静脉滴注头孢替安溶液约10ml时,突然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大汗淋漓、脉搏细速、HR155次/分,血压测不到.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率155次/分,律齐.考虑为头孢替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该输液、更换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予吸氧,并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3mg皮下注射、氯苯那敏10mg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50 m 1+多巴胺100静脉滴注.2小时后,患者头晕减轻,口唇、脸色红润,呼吸平稳,停用多巴胺后血压恢复正常,125/8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率110次/分,律齐.

    作者:李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腹泻患儿96例,随机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取设计好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两组比较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腹泻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

    作者:毛恩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诊肾绞痛病人优质护理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肾绞痛急诊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向急诊肾绞痛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个性化护理,为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提供帮助.结论:优质护理能够为患者的心理状态平复起到促进作用,让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获得较好的恢复效果,降低复发几率,同时缓解护患矛盾.

    作者:白云波;李月;黄芳;周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在常规运动、饮食控制、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比较治疗1周、2周、3周、4周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微量蛋白(mALB)、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护理采取心理护理与健康行为护理结合的护理方法.对所有的观察指标(安全性、疗效)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所有计量据经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与治疗前比较,SBP、DBP、mALB、FBG、2hBG P均<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效果显著.在治疗中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结论:通过护士的心理护理、健康行为指导,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下降,护理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疗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具有取长补短、起效快、服用方便、治疗依从性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六项参数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究动态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六项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 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8例为观察组,选取48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初诊时、首次化疗后骨髓抑制严重时、第一次骨髓缓解时患者的血常规六项参数.结果:在Hb、MPV、PCT及PLT上观察组1、2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Hb、PCT及PLT上观察组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分别与观察组1、2相比无差异;Hb只有在首次骨髓缓解时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测定血常规六项参数对于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吕幸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究甲状腺疾病的B超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B超在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85例,均行B超检查,了解疾病的诊断情况.结果: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对照指标,B超检查结果显示,本组46例为甲亢,准确率为87.78%;17例为甲减,准确率为94.11%;11例为结节,准确率为81.82%;9例为腺病,准确率为88.89%;2例为甲状腺癌,准确率为100%.本组85例患者中,64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占75.29%.结论:B超诊断具有无创、检查准确率高的特点,临床检查期间患者疑似及甲状腺疾病可利用B超进行筛查.

    作者:马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联合红外线治疗面瘫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红外线治疗面瘫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面瘫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红外线照射治疗,实验组同时辅以针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红外线用于治疗面瘫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作者:俞乔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微创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微创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复发率、残石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残石率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微创治疗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留置引流管时间,有助于降低患者复发率、残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鑫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的60例行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9例患者完全缓解,25例患者为部分缓解,19例患者为无变化,7例患者为进展,其总有效率为56.7%;患者的主要毒副反应有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肾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血色素减少等,患者均未发生肝脏、心脏等损害.结论:给予非小细胞癌患者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毒副反应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满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血压调控影响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血压调控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产后的影响效果,为提高此类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待患者成功终止妊娠后对照组给予解痉治疗;研究组在解痉治疗基础上给予降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红细胞比容均明显降低,而尿量则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患者变化幅度更为显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P<0.05).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产后进行早期血压调控措施,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考察产前检查中应用超声诊断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间经正常分娩和引产确诊为出生缺陷的156例产妇进行产前超声筛查,记录卫生部规定的六大畸形及其它畸形的检出情况.结果:卫生部规定的六大胎儿畸形超声检出108例,检出率69.23%;通过引产或正常分娩后发现其它畸形48例,超声检出22例,检出率45.83%;其它畸形超声检出与分娩或引产确诊比较数据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对卫生部规定的六大胎儿畸形诊断敏感性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前对其它畸形检出率低,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余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方法:总结372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37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切口感染,无术后并发症.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术治疗手术时问短,切口小,渗血少,疗效较好,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刘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旋美托咪啶对于米索前列醇引起剖宫产寒战反应的作用

    目的:对右旋美托咪啶对于米索前列醇引起剖宫产寒战反应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从2012~2013年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右旋美托咪啶,在孕妇分娩后,给予100ml生理盐水与0.5μg/kg的右旋美托咪啶进行滴注;另外对照组注射100ml的生理盐水与1mg/kg的曲马多.之后对患者滴注后的寒战程度及发生的次数、镇静程度、呼吸、恶心呕吐状况等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之下,观察组在镇静率、呼吸状况、寒战程度及频率上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右旋美托嘧啶在治疗米索前列醇引起剖宫产寒战反应有显著效果,值得椎广应用.

    作者:周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乙肝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收治慢性乙型肝炎3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4例以及正常人群30例病情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患者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差异;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3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4例患者病情监测,根据转氨酶水平、凝血功能有无好转分为恶化组和好转组,比较两组间IgG、IgA、IgM水平差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以及正常人群组间血清免疫球蛋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两组肝炎患者间免疫球蛋白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分析发现,恶化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反应肝细胞损害的可靠指标,同时,监测IgG、IgA、IgM水平变化对于了解病情进展与评估预后亦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杨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