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水晶
目的:应用经会阴B超观察足月初产妇女在临产以前的宫颈形态学各项指标,通过详细的统计分析进行量化,根据足月初产妇女的实际情况,分析宫颈形态学指标与临产时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宫颈形态学指标对分娩方式的预测参考.方法:使用GE 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主要是针对在我院检查分娩的9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进行经会阴B超检查[1].利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以更加详细的检查,避免误诊发生.另外,我院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一方面是考虑到足月初产妇的身体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检查的权威着想.结果:通过对90例足月分娩初产妇进行检查,综合计算以后,发现初产妇的平面分娩孕周在41.14±1.87周.且剖宫产的概率为35.5%,经会阴B超观察宫颈显示率达到了100%.显示会阴B超测量宫颈形态学指标的有效性较高,对足月初产妇临产时间及分娩方式的预测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结论:对于足月初产妇经会阴B超可以清晰的显示宫颈形态,利用超声诊断仪可以准确测量形态学,各项指标的统计具备较高权威性,日后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梅永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应用白蛋白联合蓝光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方法:56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28).对照组单用蓝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白蛋白治疗;两组患儿均以3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胆红素开始下降时间与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CRP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忠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腹胀是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舒适度,而且还影响患者正常进食及切口愈合等,制约了患者身体康复.因此,临床上从胃肠胀气的病理机制入手,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进而减少胃肠胀气的来源,并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本文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术后腹胀原因,然后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作者:丁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B超在妇女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式的分析,从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住院分娩的3000例产妇,运用B超进行产前检查,发现出42例畸形儿的情况.结果:出现严重畸形儿产前的诊断率是81.6%,出现指、口、耳等器官小畸形产前的诊断率是7.1%,两者具有显著差异.由于胎儿的畸形发育以神经系统的畸形为常见,约占60.5%,能够通过B超在产前做出诊断的机率为93.8%.而无脑儿等症能够通过B超较早的发现,一般孕后16~20周就可以确诊.胎儿如果出现胸腹水、脐膨出等畸形,都可以通过B超的图像很明显的显示出来,使医生确诊.胎儿如果发生食道或者肛门的闭锁等消化道的畸形,产前的诊断率只有15.8%.对于复杂性先心及愚型的产前诊断更为困难.结论:B超作为安全有效的产前诊断工具,可以有效诊断出胎儿的畸形,尤其孕妇的中后期,剖宫产前,可以通过B超实现对胎儿各个器官的检查,提高了胎儿的畸形检出率,尤其加强对高危孕妇胎儿的畸形检查.B超对于胎儿的畸形检查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要认真对待检查工作,才能排除胎儿发生不良畸形的可能,使胎儿畸形率的诊断正确率得到提升.
作者:杨宗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照分析早期胃癌次全切除术中完全与部分网膜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6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变化状况,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首次排气时间及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一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次全切除术中部分网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涛;曹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应用查漏补种对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辖区内2003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且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的儿童,将2011年未实行查漏补种方案儿童分为对照组,2013年行查漏补种2年的儿童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计划免疫解疫苗接种情况与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案接种后,研究组接种率、补种率以及乙肝、破伤风与麻疹发病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儿童免疫计划实行过程中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王必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卡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大鼠实验动物模型,寻找到适合的实验诊断方法,并了解丹参酮对PCP的治疗效果.方法:把SD大鼠随机分为3组(2组实验组,1组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地塞米松免(或地塞米松+丹参酮)皮下注射诱导实验组大鼠感染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arinii),8周后处死动物,收集肺组织,采用镜检法和PCR对大鼠肺组织进行检测.结果:采用Giemsa镜检法可在肺组织查见P.carinii滋养体或包囊,阳性率为70% PCR法实验组大鼠的肺组织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85%.注射丹参酮可以缓解PCP症状,降低P.earinii检出阳性率结论:地塞米松可成功诱导PCP模型,丹参酮可缓解PCP相关症状,相比镜检法,PCR对PCP的诊断敏感性很高,特异性较好,能够用于PCP早期诊断.
作者:屈英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卡前列甲酯栓在剖宫产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剖宫产孕妇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孕产妇术后应用卡前列甲酯栓,对照组术后不适用任何药栓.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术后的腹胀发生率、排气情况及恶露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术后孕产妇卡前列甲酯栓适用,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术后的腹胀发生率及恶露量,加速产妇的排气,值得推广.
作者:刘美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乳糖酸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在经过常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实验组患儿不理想,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9.55%,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45%,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糖酸阿奇霉素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在药物动力学特性和抗菌作用方面由于其他药物的疗效,临床用量较小,患儿住院时间较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李贤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骨髓铁染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及继发性贫血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 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贫血症患者(包括5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28例继发性贫血患者),取患者的骨髓进行细胞内、外铁含量的检测,即对骨髓样本进行染色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行铁检测.结果:无论在缺铁性贫血还是继发性贫血患者的细胞中均可观测到铁含量显著减少的情况,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含量降低,而继发性贫血患者细胞外铁含量有所增加;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临床诊断与判别贫血患者的贫血性方面(缺铁性贫血、继发性贫血)而言,骨髓铁染色十分简便、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成刚;杨会;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围手术期健康宣教的体会.方法:对我院2248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结果: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结论: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健康宣教,可使患者易于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同时也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郑志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红外线治疗面瘫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面瘫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红外线照射治疗,实验组同时辅以针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红外线用于治疗面瘫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作者:俞乔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阿奇霉素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为医学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2月 2013年0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的患者给与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进行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给与密切观察.结果: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中,30例痊愈,20例显效,35例有效,15例无效;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中,痊愈35例,显效35例,有效28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在退热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莫西沙星相比,阿奇霉素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有着很高的疗效,能够加速患者恢复正常,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姚元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导致术中出血的因素,研究相应的方法措施和应急措施.方法:选择我县级医院2010-2013年来我院的5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非同期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2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产妇2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之间术中出血、子宫收缩无力、子宫切口裂伤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切口裂伤出现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术术中出血率显著高于非第二产剖宫产[1].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切口裂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产妇的评估和产程观察,保证围手术期处理,防止子宫收缩无力,防止切口裂伤,防止子宫切口裂伤,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术术中出血.
作者:黎香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的管理工作逐渐由信息化设备来完成,在这种规范科学的管理环境中,医院实行药品的“零”库存管理形式在保障患者正常用药的基础上也有效避免了药品库存问题的出现,同时储存药品必须注意的药品过期、变质、损耗等难题也能迎刃而解.因此,研究医院药品的“零”库存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秦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院消毒灭菌物品一体化管理,以降低管理成本,并实现设备物资等资源的共享.方法:自2012年起,我院消毒供应室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集中处理我院所有的消毒灭菌物品,并进行成本核算,同时对各科的分散处理进行比较.结果一体化管理提高了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缩减了管理成本.结论:一体化的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促进消毒供应室职能的发挥,对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益有益.
作者:袁居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工会建设总的指导方针上明确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基层工会工作需要明确工会建设的新的总体布局,不断探索与研究新要求下工作的目标取向及方式方法,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工会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保持工会的先进性切实建立长效机制问题.
作者:崇凯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医改目标的核心策略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所,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的功能是否完善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对“保基本、强基层”的医改策略能否实现和农村居民能否享有有质量的基本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新医改的内容,对新医改可能在乡镇医院造成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医改的经营对策.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及麻醉后6小时、12小时的认知功能MMSE(简易精神状况检测法)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24小时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麻醉24小时时,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硬膜外麻醉显著.
作者:周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国内外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文献,总结相关基础、专科理论及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展望护理前景.结果: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身心全面休息、营养支持、身体清洁卫生及健康宣教.结论:护理人员应当树立现代护理观,探索新型护理干预措施,重视社会精神干预,逐步完善专科护理体系,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目的.
作者:刘友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