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对照性分析

沈森平

关键词: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分娩, 镇痛
摘要:目的:对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以及对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罗派卡因镇痛分娩,对照组应用布比卡因镇痛分娩。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为80.00%(P>0.05);实验组给药后30min、1h、2h、3h时MB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中,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运动神经沮滞作用,适于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转变药学服务理念改进药学管理系统

    药学管理是一种精细的管理。药学工作者要转变服务理念,认识到优质服务就是满足患者的需求,从“我们能提供什么医疗服务”,转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也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上的一次飞跃。在国外,医院药学的发展促使药剂科的工作重心从保障药品供应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转变。在我国,很多医院的药剂科都在进行着这种转变的尝试。目前国内常见的计算机药学管理系统主要是围绕保障医院药品供应这一目的建立和研发的。

    作者:张学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析温馨服务在医院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目的:通过强化门诊导医服务台护士的仪容、仪表、服务意识、服务情绪、服务方式,为患者提供满意、温馨的优质服务。方法:明确温馨服务的宗旨,主动、热情接待就诊患者,耐心周到的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真诚帮助患者解决就诊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结果:体现护理品牌效应,赢得了患者的好评,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结论:充分发挥温馨服务的主导作用,在医院导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范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力衰竭病人的健康教育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就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医生、护士来解答更多的生活中的有关疾病的小知识,比如这个病在日常生活应该吃什么东西食物跟药物会不会相克、吃什么药有没有副作用、做什么运动,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医生面对众多的患者,众多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那多,更多的就是对疾病的管理。它已经延伸为医疗服务的一种模式。为了帮助老年心衰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就应该做好健康教育管理。

    作者:成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玉屏风散二联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探讨玉屏风散与西药联用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116例116眼,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8例58眼给予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58例58眼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玉屏风散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再次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58例58眼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8例58眼,试验组患者58例58眼治疗后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例58眼,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玉屏风散二联治疗法在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芳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能量代谢失衡与肥胖症

    人体内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是产能的过程,合成代谢是耗能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以上所说的两个过程相对平衡,结果人体不胖不瘦,如果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人就发胖,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人就变瘦。所以能量代谢的失衡是人体趋向过胖或过瘦的根本原因。正常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总能量与人体内代谢及运动消耗总能量应保持相对平衡。如果摄入的能量长期超过机体消耗的能量,不能保持相对平衡,则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蓄积体内,导致体重增加。当体重超过正常体重20%时,就引起肥胖症。肌肉活动、精神活动(如烦恼、恐惧或强烈的情绪激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等是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一般引起肥胖的因素是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外界(环境或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与运动有关的因素等等。因此肥胖是遗传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运动有关的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主要的是遗传因素和外界因素的作用。

    作者:奥布力喀斯木·图尔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及措施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作为临床医学诊断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整个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质量问题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及促进当地医学的发展等都密切相关。但是就目前河南省内乡县妇幼保健院的实际情况而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质量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该技术质量管理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再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促进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香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32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妇科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人性化服务。使用Likert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对比知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妇科疾病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凤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几种不同血液样本在常规生化检验中检测结果差异对比

    目的:探讨同种检测方法下血清样本以及三种抗凝血浆,包括肝素锂血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血浆以及枸橼酸钠血浆的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结果差异。方法:选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者84例。利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对其10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包括:ALT、AST、TC、TG、ALB、TP、LDH-C、HDL-C、BUN、Cr。结果:肝素锂血浆组生化指标AST、TC、TG、LDH-C与血清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血浆组除LDH-C外其余生化指标与血清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枸橼酸钠血浆组10项生化指标与血清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处理方法下的血液样本其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检验医师应根据WHO标准选择合适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提高准确性。

    作者:汪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析社区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护理及对策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合作医疗的深入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社区门诊以其便捷的特点,使得社区的服务深受老年人的青睐。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特殊性,安全输液护理,“一针见血”的穿刺操作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卢乐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从一份消毒后塑封餐具中检出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中小型餐厅所使用的消毒后塑封餐具的消毒质量,掌握其卫生程度。方法:应用公共场所微生物检验方法 GB/T18204-2000进行采样操作,依据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大肠菌群测定,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4-2010,GB4789.10-2010进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结果:20件消毒餐具中有6件大肠菌群阳性,检出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未检出沙门氏菌。其中一件样品同时检出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大肠菌群阳性率之高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为我们敲响警钟,平时看似卫生的塑封消毒餐具同样不能安全使用,应引起广大群众注意,同时也望卫生监督部门加大监察力度,保障人民饮食安全。

    作者:张勇;桂燕华;陆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保守疗法治疗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腰椎间突出患者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给予推拿、牵引及药物等保守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椎和腰椎间突出患者,给予推拿、牵引及药物等保守治疗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徐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48例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结果。结果:经对比分析,观察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人,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非乙醇性脂肪肝,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黄盛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微创撬拨复位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讨论微创小切口撬拨复位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患者23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14例,采用撬拨辅助微创外侧小切口复位,术中侧位,轴位及Broden位X线透视观察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形态及关节面恢复情况满意后,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所以病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无内固定物断裂,无骨折不愈合,术后Bolher角及Gissane角均恢复正常,关节面恢复平整,患者负重行走后跟骨高度无明显丢失。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之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优13例良7例一般3例优良率87%结论:微创撬拨复位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是一种有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

    作者:纪东兴;张良;朱晓林;王星明;白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临床16例鼾症患者术后病情观察、护理、指导,防止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一系列护理使手术危险性降低,16例鼾症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对鼾症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玉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切除范围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切除范围。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132例I、II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全部采用肿瘤扩大切除术,安全切缘≥1 cm,术后放疗和全身辅助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患者恢复情况。结果:132例患者均获3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99.2%。乳房美容优良率达93.2%。2例局部复发。1例远转移死亡。结论:乳腺癌保乳手术安全切缘≥1 cm,并且冰冻切片确认阴性,术后进行必要治疗,能够保证良好的疗效和满意的乳房美容效果。

    作者:刘福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关于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性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提高西药房药品管理人员素质、构建信息化药品管理模式、完善安全用药管理制度几个措施,分析有效西药房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措施对提高西药房工作质量的价值。结果:科学有效的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措施,有效解决目前西药房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药品错发等情况,提高工作效率。结论:西药房应用科学的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措施,效果显著,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蒋永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期间接收的124例门诊输液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人性化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评价得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引入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臧建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究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究与分析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其基础上配合生活方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张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儿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64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和康复中实施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表达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对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和正常人群(对照组)各40份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的表达及CD3+CD4+/CD3+CD8+比值进行检测,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CD3+、CD4+细胞表达率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CD8+及CD3+CD4+/CD3+CD8+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达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常常伴有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临床上对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鉴定有助于了解患者机体免疫状况及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钱起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