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O 微型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研究

张振;姚烈辉

关键词:AO 微型钢板螺钉, 克氏针, 掌指骨骨折, 疗效
摘要:目的:对 AO 微型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资料选择医院201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掌指骨骨折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 AO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关节功能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手术后感染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O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手术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术后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值得在临床掌指骨骨折的治疗中优先选择。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CT 和 X 线诊断效果对比

    目的:通过对 CT 与 X 线诊断结果的比较,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佳诊断方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1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病患均接受 CT 与 X 线两项检查,分别比较其临床诊断效果并予以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所有病变髋关节中 CT 检查的准确率为78.07%,明显高于 X 线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分期中,CT 对Ⅰ期与Ⅱ期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也明显高于 X 线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Ⅱ期或以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 CT 检查可充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程度,应用效果好于 X 线,但病患逐渐进展至Ⅲ期后两者并无显著差异,可采用 X 线方式简化诊断程序。

    作者:赵昌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移动医疗平台建设面临的技术要求与推广难点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移动医疗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它不仅代替人工完成诸多临床诊疗工作,同时还兼具移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点。虽然移动医疗具备了诸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移动医疗的建设和推行,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扰:无线网络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受干扰性差;诊疗信息系统与诊疗设备的接口融合;各个诊疗关系链中利益群体的冲突关系;以及国家政策法规对移动医疗技术的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黄和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热性惊厥患儿经治疗后均在3-7d 后康复出院,均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对所有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发现,10例有复发史或具有较为严重的病情的患儿中病情转为癫痫1例。结论:有效降温、惊厥的治疗和护理、吸氧护理、对症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关月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提高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维持透析3个月以上的血透患者从遵医嘱服药、充分透析(每周三次或两周五次)、饮食控制、定期抽血复查四个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并设定目标值,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前血透患者各项平均依从性为42.57%,实施后提高至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运用于血透患者依从性的管理中,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提高血透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程辉;黄秋鹏;庞晴;何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957例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现今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探讨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予以干预。方法:妇科检查和实验室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2010年生殖道感染检出率为57.95%,2013年检出率为34.16%,三年下降了23.79%。宫颈炎检出率依然高。结论:妇女生殖道感染现患率较前有所下降,但宫颈炎、滴虫霉菌性阴道炎存在一定比率,现阶段仍需强化妇女生殖道感染整治的服务措施,更好地改善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葛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在上颌骨额突骨折中的应用之我见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易受到打击而致损伤,构成骨性鼻腔的鼻骨及上颌骨额突更易受到波及。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检查使其诊断率大大提高,故伤后怀疑有上颌骨额突骨折者,应在第一时间做此检查。

    作者:李义军;王超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头痛26例疗效观察

    头痛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头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笔者在2010---2013年间采用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头痛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香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系统护理干预在提高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效果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门诊收治的7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静脉、口腔、肛周和饮食等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 S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感染、口腔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化疗效果,减轻患儿的焦虑,减少患儿治疗并发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包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 ICU 重症患者镇痛镇静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疗效。方法:120例 ICU 重症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采取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照组咪达唑仑治疗,观察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镇痛镇静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明显;观察组生命体征更为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3.33%)、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11.67%),两组具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效果佳、安全。

    作者:李健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中药治乙肝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中医中药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乙肝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中医中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85例患者,显效38例,有效4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根据乙肝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病情。

    作者:马文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的阴道彩超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手术病理结果及诊刮病理结果确诊的43例异位妊娠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9例超声声像图可见到典型孕囊回声;6例可见类似孕囊回声;26例为混合型包块回声,在包块附近或周边探测到比较丰富的血流信号;2例为子宫增大,未见明显孕囊样回声。结论:根据超声检查所见声像图表现,结合有无停经史、腹痛及阴道流血病史,血β-HCG 检查,可以较明确作出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并有动态监测性、无创性等特点。

    作者:邓雪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米氮平和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应用阿米替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周、2周、4周末 HAMD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6、8周末 HAMD 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 TES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6%,与对照组的90.48%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米氮平的起效速度更快,不良反应较少,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作者:李国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检验形态学图片库的建设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检验技术也向着高度自动化发展,但是传统的手工的形态学检验却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形态学检验在医学检验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血液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寄生虫学检验中有着决定性的地位。如骨髓细胞检验能直观、准确、快速、可靠地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检验科常做的血涂片检查、尿沉渣检查也能给许多疾病提供重要线索。寄生虫形态的辨别为临床的确诊起着关键的依据。检验形态学检查是检验技能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图片库的建立是集综合检验一体,依托显微互动系统、校企合作开展检验专业课各学科形态学的建立,同时根据教学的特点建立形态教学库和形态考核库。该项目的建立有利于检验形态学网络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检验形态学实验考核统一考核标准;有利于实现检验形态学图片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改革教学方式,大大增强检验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该库的建立为检验及相关行业师生及行业在职人员提供较为完善的检验形态学图片资源。

    作者:华玉凤;汤立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乌梅丸汤加减治疗慢性腹泻15例体会

    慢性腹泻系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单位,常有患者求诊于中医。求医者大多久病牵延,叠经多家医院治疗,反复运用抗菌、消炎、止泻等西药,以及健脾利湿、温肠止泻等多种中药投服,未能根治,反复往返于医院、药房、诊室之间,苦不堪言。笔者在中医典籍中勤求治法,发现《伤寒论》中的乌梅丸方对本病有独特疗效,于是将该方变化为汤方运用于临床,经门诊治疗15例,观将个人体会报道于下。

    作者:唐小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较传统术式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甲状腺良性结节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人98例,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同时可达到美容的效果,较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优越。

    作者:任毅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临床观察及分析

    目的:研究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8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痤疮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痤疮患者而言,采用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放血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葛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52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的研究与探讨。方法:对本院2008年至2009年间的152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在这152例临床资料中有127例是顺利完成了分娩,成功率约为百分之八十三;其中有25例从妊娠分娩改成了剖宫产;由于胎儿头部俯屈导致旋转不易而造成滞产的病例有十例;胎儿宫内窘迫有八例;上一次的分娩没有进入产程而导致这次的剖宫产失败的病例有四件;还有两例是子宫下段压痛而考虑到子宫先兆破裂;后一例是因为孕妇无法忍受分娩前的宫缩疼痛而选择剖宫产。结论:综上所述,孕妇在剖宫产后再次怀孕,并且此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因此必须要掌握引导分娩的禁忌证以及适应证,不要盲目进行剖宫产,避免一系列危险因素。

    作者:褚同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糖尿病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将 AMI 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 AMI 各80例分为临床组与对照组进行 TNF -α与 IL -1β的测定。结果:⒈临床组 TNF -α、IL -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有显著性差异;⒉临床组冠脉多支病变77.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p <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MI 合并糖尿病 TNF -α、IL -1β明显升高,冠脉病变更重。

    作者:冯静;杨国政;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泻下法在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治疗中中医泻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2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通塞脉片口服治疗,14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泻下法治疗,即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两组相比,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经皮氧分压、足背温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足治疗中,中医泻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刘耀文;刘耀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自拟利胆清毒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胆胃湿热证6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自拟利胆清毒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胆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自拟利胆清毒汤与消炎利胆片对慢性胆囊炎胆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均 P <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利胆清毒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胆胃湿热证,可明显改善患者右胁痛、口苦、恶心呕吐、发热等临床表现,临床疗效确切,收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曲红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