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月侠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对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肺炎型肺癌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23例为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为腺癌;经影像学检查后发现7例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8例为磨玻璃伴结节影、肺段与肺叶分布实变影为7例、肺段与肺叶突变伴随空泡且呈现有蜂窝状阴影为5例、肺部实变纤维化并肿块为5例、1例为混合阴影。结论:对于肺炎型肺癌患者而言,其影像学类型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可对病理变化予以反映,若对影像变化予以观察则具有特征性,且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陆应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眼科手术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进行缝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研究其对切口愈合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眼科120例使用生物性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进行皮肤缝合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96例普通丝线缝线进行皮肤缝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感染、伤口恢复及瘢痕遗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生物性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具有减少伤口感染、促进组织修复且减轻瘢痕形成的作用,对眼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正向作用,值得进行普及推广。
作者:高晨明;张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讨论研究对癌症末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照顾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癌症晚期病人50例为常规组,50例宁养疗护的患者为宁养疗护组。其中,常规组应用常规临终关怀;宁养疗护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完善的临终照顾。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死亡时间以及家属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宁养疗护组患者经宁养疗护照顾后其死亡时间(5.1±1.2)个月显著多于常规组(2.3±2.1)个月(P <0.05)。宁养疗护组经过完善的临终关怀照顾后其对宁养服务非常满意及满意人数显著多于常规组,一般及不满意人数少于常规组(P <0.05)。结论:临床对癌症终末期患者进行临终照顾可针对其特殊的身心状态提供完善、综合的临终关怀与照顾,提高其临终前生活质量,大程度的减轻疾病病痛并减轻心理负担,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及生活需求,给予其支持安抚,维护其生命尊严并帮助其安详、平静地走完人生后一程。
作者:张晨芳;沈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短期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87例(眼)白内障患者施行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测量术后角膜散光度。结果: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在术后1周达到大,在术后1月时稳定。结论:3.2mm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产生的术源性角膜散光小,在术后1月时达到稳定。
作者:梁正刚;陈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防止手术室病人发生坠床的方法,杜绝手术期间病人发生坠床。方法:针对手术期间病人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多环节控制与管理来达到彻底杜绝坠床的发生。结果:从2011年以来加强了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管理,未发生手术病人坠床,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与管理水平。结论:正确运用多环节控制与管理,杜绝了手术病人坠床的发生,减少了医患纠纷。
作者:许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呋塞米静脉注射,观察组予以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持续静脉泵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6%(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SBP、体重下降、LVEF 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BNP 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利尿剂抵抗率以及肾功能恶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后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66例病人,在分析与评估其原有护理程序的基础上优化护理流程,查看优化护理流程之后病人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优化护理流程之后,病人的护理满意程度已有明显提升,管道脱落与伤口渗血的发生几率均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0.05)。结论:研究发现,优化护理流程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能有效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永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通过将奈达铂+氟尿嘧啶同期放化疗与卡铂+氟尿嘧啶同期放化疗治疗Ⅲ、Ⅳa 期鼻咽癌相比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评价奈达铂+氟尿嘧啶同期放化疗治疗Ⅲ、Ⅳa 期鼻咽癌的局控率、生存率和毒副反应。在Ⅲ、Ⅳa 期鼻咽癌治疗中联合使用奈达铂与氟尿嘧啶进行同期放化疗,不仅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轻,而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冰(综述);司勇锋(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重要作用展开探讨,以总结相关护理工作经验,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的化疗过程实施全过程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输液护理、化疗不良反应护理及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化疗中实施全过程护理,80例化疗患者显效6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高达97.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中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与康复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作者:韩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实施游泳、抚触方法对早产儿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胎龄32-36周,体重>2000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出生的第2天开始游泳后进行抚触;对照组进行单纯沐浴,定期对早产儿体重、睡眠时间、胎便排尽时间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时间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早产儿的体格发育状况、睡眠时间以及胎便排尽时间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儿应用游泳和抚触能有效改善早产儿身体发育状况,睡眠时间,并且降低病理性黄疸的出现。
作者:尤淑恩;蒋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应用阿司匹进行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6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把68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病例各为34例,其中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予以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来予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射血与凝血功能评分对比所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来治疗心肌梗死,所获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室射血评分以及凝血功能,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总结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病患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病患进行随机性抽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析两组护理方式产生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由于采用了特殊的优质护理而在患者并发症情况上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结果,护理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病患的护理中采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病患术后护理效果,让病患可以尽早康复出院,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可能性,其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作者:蔡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如何对病案室进行更好的管理,已引起当今社会的重点关注。就此文章主要阐述数字化病案室的概念及特点,并对其构建和管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以实现病案室数字化管理。
作者:南英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食品安全首要的就是控制和预防食源性疾病,为确保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本文介绍了 ICMSF(国际食品微生物规格委员会)的采样方案,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和应用研究,根据该采样设计方案得出的检样结果,对一批产品合格与否的判定更科学合理。
作者:仲春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有效防护措施。方法:2013年本科室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供应室职业危害进行相关防护;2014年初本科室分析职业危害发生原因并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完善的、针对性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记录2013年、2014年供应室职业危害发生率、供应室工作人员负面情绪及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3年职业危害发生率高达28.57%,显著高于2014年供应室职业危害发生率4.76%;2013年供应室工作人员焦虑、抑郁程度均显著高于2014年,而其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则显著低于2014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给予全面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可显著降低其职业危害发生率,改善其心理负面情绪及满意度,保障其工作安全性。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总结1例有机磷中毒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观察,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病情观察、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营养支持,用药护理,管路护理、出院护理等。认为及时有效发现病情变化和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是患者成功治愈的关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7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47,P <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2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除常规抗感染、对症、给氧等综合治疗外加用纳洛酮注射液;对照组101例只采用常规治疗。临床观察喘息、气促、紫绀、肺部哮鸣音及湿音好转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喘息、气促、肺部体征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1)。
作者:马桂香;庞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较传统术式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甲状腺良性结节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人98例,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同时可达到美容的效果,较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优越。
作者:任毅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17例肾结石,一期取石102例,二期取石15例;手术时间45~215min,平均105min。一期清除结石81例,清除率79.42%,二期取石或配合体外碎石的结石清除率23例,总结石清除率为88.89%(104/117);术后出血13例,经输血600~1800ml 后病情稳定,顺利出院;无结肠损伤、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周金山;孟俊嵩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