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MSF 采样方案的探讨及其应用研究

仲春林

关键词:ICMSF, 采样方案, 食品微生物, 评价, 应用
摘要:食品安全首要的就是控制和预防食源性疾病,为确保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本文介绍了 ICMSF(国际食品微生物规格委员会)的采样方案,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和应用研究,根据该采样设计方案得出的检样结果,对一批产品合格与否的判定更科学合理。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降低儿童死亡率,提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的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降低儿童死亡率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2012年、2013年两年在我院接受保健服务的儿童,对其保健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在我院接受保健服务的儿童其保健系统管理率较2012年明显提高,两年之间的保健系统管理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医院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提高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率,同时应不断扩展儿童保健的服务内容,开展专业的技术业务,为儿童提供全面、高质量、多层次的保健服务,强化对儿童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作者:段兰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关注同一药品、不同厂家随药品所附说明书的差异性,保障用药安全

    目的:严格按药品生产厂家随药品所附说明书使用药品,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药品皮肤过敏试验、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容易造成用药安全问题方面比较同一药品、不同厂家随药品所附说明书。结果:同一药品、不同厂家随药品所附说明书或在药品皮肤过敏试验、或在适应症、或在用法用量方面存在差异性。结论:在使用药品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药品生产厂家随药品所附的说明书,完全、严格按照药品生产厂家随药品所附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药品,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宋培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以及预防研究

    目的:对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8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选入研究的患者都使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进行两年的随访。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820例患者中,生殖道感染的患者478例,人乳突瘤病毒(HPV)感染的患者有76例,发生癌前病变的患者有71例,已发生原位癌的患者有24例。根据检查结果,对95例发生癌前病变以及原位癌的患者进行治疗,随访跟踪两年,只有1例患者复发宫颈癌,复发率为1.05%。结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在发生宫颈癌前病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的患者的检查中具有很高的检出率,这样就可以做好早期的预防、发现以及治疗,极大地减少了宫颈癌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宫颈癌死亡率。所以,应该对育龄妇女做好宫颈病变筛查,值得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方法预防便秘。结果: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为观察组7.5%,对照组为45%,并发症发生例数观察组20%,对照组为5%,健康知识掌握例数,观察组45%,对照组为95%,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园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沟通技巧在整体护理中的有效应用

    众所周知,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医患矛盾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和矛盾90%是由于沟通不良造成的。巧妙运用沟通的技巧,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成就护理事业。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进行一下探讨。

    作者:吴卫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肺隐球菌病 CT 表现(附17例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 CT 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术前胸部 CT 表现。结果:病变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单发7例,多发10例,单发或多发合并斑片状影7例,病灶中边缘光整3个,模糊或不规则28个,9个伴有晕圈征,6个伴有坏死或空洞,4个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肺隐球菌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与 CT 不符,多个病灶有集中趋势,结节与斑片并存,边缘有晕圈征时应考虑到本病可能。

    作者:杨一春;陈潭辉;李燕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实施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合理膳食、体重控制、定期检查、遵医服药等方面都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行为改善程度远远优于对照组。干预之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46.3%,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78.6%。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行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潘宏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关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危害及临床处理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危害以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到2014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60例进行分析,其中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127例,经阴道分娩剔除23例。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与正常产妇相比妊娠期间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产妇,采取分娩过程中剔除肌瘤的方法可成功剔除肌瘤。结论:子宫肌瘤对于产妇妊娠过程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直径〉10cm 的肌瘤应及时剔除以保证产妇和新生儿安全。

    作者:封晶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方法:建立静脉双通道,安置留置针。遵医嘱静滴,为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尿量,协助辅助检查,并作健康指导。结果:肝硬化伴腹水的病人,经治疗和护理,呕血停止,防止肝昏迷发生。2列酒精肝的患者便血停止,无一列死亡。结论: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治疗和护理,防止呕血时窒息的发生。清除口腔积血,消除口腔异味,避免了因异味而引起的欧吐。

    作者:殷加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观察中医清利湿热法为主治疗肾炎蛋白尿的疗效

    目的:观察中医清利湿热法为主治疗肾炎尿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肾炎蛋白尿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通过强的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通过中医清利湿热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中医清利湿热法治疗肾炎蛋白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治疗安全性高。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练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从护理不良事件谈病区护理安全管理

    通过回顾医院病区两年的护理不良事件,从管理、人员、物品等方面正确分析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李秀芳;强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晚期肿瘤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和防范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风险事件的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方法:收集300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对照组未实施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跌倒率1.2%、无坠床及护患纠纷现象,对照组患者的跌倒、坠床、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6.00%、4.00%、3.00%,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合理分析晚期肿瘤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风险事件的原因,并实施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能有效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

    作者:徐爱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五黄散外敷结合四妙散加味内服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目的:探讨五黄散外敷结合四妙散加味内服在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风湿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0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五黄散外敷结合四妙散加味内服方法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五黄散外敷结合四妙散加味内服方法,显效23例(65.7%)、好转10例(28.6%)、不良反应0例、总有效33例(94.3%),明显优于对照组15例(42.9%)、12例(34.5%)、3例(8.6%)、27例(77.2%),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五黄散外敷结合四妙散加味内服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显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廖洪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是由我国历代以来的医药学家在不断的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精华,故而应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下文将详细阐述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高质量护理总结经验。方法:以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分别以优质护理服务方式和常规护理进行,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一定时间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5%,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5.1%,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提高心血管内科的医疗质量,能够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利于患者病症后续恢复,有效缓解护患关系,是一种值得推广普及的护理方法。

    作者:吴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经我院治疗的89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对照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仅服用二甲双胍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8.37%(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吉米兰木.麦麦提明;赵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移动医疗平台建设面临的技术要求与推广难点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移动医疗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它不仅代替人工完成诸多临床诊疗工作,同时还兼具移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点。虽然移动医疗具备了诸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移动医疗的建设和推行,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扰:无线网络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受干扰性差;诊疗信息系统与诊疗设备的接口融合;各个诊疗关系链中利益群体的冲突关系;以及国家政策法规对移动医疗技术的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黄和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诊内科昏迷病人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病人的病因诊断及急救措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昏迷患者200例,对其抢救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00例昏迷患者当中,急性中毒患者占35%,其中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占25%,而且多以40岁以下人群为主;脑卒中患者占44.5%;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占33%,多以中老年人为主。急诊内科患者发生昏迷的主要病因是:青年人中毒比例多,中老年人脑卒中比例大,糖尿病并发症比例也占较大比例。结论:参考患者发生昏迷的原因,可以使主治医生尽快明确病因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杨健;徐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探讨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氨氯地平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均为75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氨氯地平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天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分析

    目的: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增加到糖尿病病人的常规护理中,探究其结果。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我院常规的护理工作,研究组在着基础上融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遵医行为,疾病相关内容的知晓情况,并检测临床血糖值,综合以上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遵医行为和疾病了解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更为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传统的糖尿病医护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可以科学地改变病人不合理的生活作息,使病人的血糖保持平稳,这对于病人的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纪红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