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荣
目的:分析比较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0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腹股患者78例,随机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疝环充填式进行修补,实验组中患者则采取腹膜前修补。后比较分析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中腹股沟疝气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 <0.05。结论:采取疝环充填式修补和腹膜前修补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修补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相较于疝环充填式修补,采取腹膜前修补使得患者术后情况更为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刘茂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开环式痔微创吻合术(TST)治疗Ⅱ-Ⅲ度痔病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01月收治的16例Ⅱ-Ⅲ度痔病患者行 TST 术,比较患者术前和随访终点(2014年6月)的脱出、出血情况、排便情况。结果:电话随访,少数患者随访时有便血或脱出表现,无排便困难,其余恢复良好,满意度较高。结论:TST 术对于以非环状脱垂为主要症状的痔病患者,特别是Ⅱ-Ⅲ度痔,远期疗效较为肯定,是治疗痔病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葛永盛;严姝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晚期产后出血(late puerperal hemorrhage)是指分娩后24小时至产后6周之间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发生在产后1~3周,也有发生于产后8~10周,亦有延至产后6月发病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或间断的阴道流血,亦可为急剧的阴道大量流血,出血多者可导致休克。产妇多伴有腹痛、低热、失血多者可出现贫血[1]。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但多在03%左右[2]。近年来由于剖宫产逐渐升高,剖宫产术后各种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其中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甚至是反复大量出血也时有发生,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晚期产后出血的是产科需引起重视的问题,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晚期产后出血36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预防与护理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俊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对症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现代的工矿业及机器制造行业中,手指皮肤软组织完全脱套伤在现在的临床上较为常见,该外伤在手外科中也是一种损伤较为常见的损伤,在临床上的修复方法较多,但大多数修复方法效果及功能较差,我院创伤科自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以来,在局部麻醉下应用髂腹股沟修薄皮管对12例手指单指皮肤完全套脱伤患者进行修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兴建;李祥;王晓雁;王海兵;徐义虎;李琼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消毒在眼科临床护理安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眼科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手术治疗过程中严格实行消毒隔离措施,观察患者感染的情况。结果:经严格的消毒隔离处理之后,院内感染的患者为0例。结论:在眼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消毒隔离制度能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
作者:胡志红;莫道荣;吴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28例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呼吸道护理、预防感染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马兰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形式下护理人员所产生的压力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分析压力原因,找到解决压力的方法,使护士正确面对压力并掌握应对技巧减少压力源。结果:通过认真了解护士的形成压力的原因,采取有效解决对策,改善了护士压力状态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益。
作者:张菊梅;刘青莉;马永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120例临床诊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间接蓝光照射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93.33%)与对照组(91.7%)相比,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患儿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占5.0%,对照组有8例占13.33%,两组比较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接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田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早搏的患者70例,分析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根据心电监护结果,结合临床,分析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早搏,可能发展为室速或室颤,危及生命,而通过严密的监护和针对性护理措施的运用,常可挽救患者生命于瞬间,保证患者的安全,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郭瑞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统计并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阳性率。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瘤84例,脑动静脉畸形4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2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22例,烟雾病13例,阳性率分别为91.30%、95.83%、83.33%、100%、92.86%。结论: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疾病可以较为直观的显示出颅内血管和血流以及颈部血管和血流情况,能准确、全面地提供颅内血流动学信息,操作简单、无创,为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蒋洁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高血压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由于高血压早期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大量证据阐明生活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明翠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索影响临床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提倡建立个体化输血的治疗策略,并就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与其年龄、性别、病种、输血次数、既往输血史的关系。结果:2146例患者中,实行了4302次输血治疗中出现了620次红细胞输注不佳。患者的年龄、性别对红细胞输注效果影响不大,而病种、输血次数、既往输血史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对红细胞输注效果有明显影响。对于恶性肿瘤性疾病和血液病的患者,在输血治疗的过程中,相比其他患者而言,其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增加的可能性更大,另外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导致输血治疗效果不良。结论:红细胞临床输注效果与患者免疫状况有密切关系,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安全、有效、独立的个体化输血治疗方案,以更好地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王志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芬太尼联合丙泊芬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收集84例行无痛人流术孕妇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丙泊芬麻醉;观察组给予芬太尼与丙泊芬麻醉。结果:观察组镇痛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有统计意义(P <0.05);观察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力恢复时间及丙泊芬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 <0.05);在 T2、T3、T4时刻时,观察组的 MAP、HP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芬太尼联合丙泊芬静脉麻醉,镇痛与麻醉效果显著,且能减少丙泊芬的用量,有利于维持孕妇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站检验人员每天都要检测血液标本,存在着极大的生物安全风险。职业暴露风险主要来自于检测血液标本时皮肤受到各种损伤以及血液飞溅等因素所致;血站检验人员在检测血液标本时要采取佩戴防护设备、检测完毕要及时洗手冲洗、保持实验室清洁、规范检测流程等预防措施;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认真做好现场处理、对接触病原生物阳性血液标本人员要定期行病原学或相应抗体检测并行特异性预防、完善安全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等工作。
作者:沈建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实效性。方法:将12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和常规放化疗,两组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化疗后手术前治疗无效人数3(4.68%)例,总有效率为95.32%,术后排便功能优26(40.62%)例,良21(32.81%)例,中17(26.56%)例,差0(0.00%)例,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手术效果好,化疗不良反应少,患者预后好,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黎峰;黄超;韦庆权;郖锦峰;龚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对他们进行为期1年的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观察与干预前的差异对比。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显著,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知识了解情况显著提高,行为方式明显改善,服药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血压控制情况良好。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适于在临床黑色那个推广和普及。
作者:赵湘雄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曾几何时许多著名中医学家行医救人的故事,如李时珍尝百草治病救人、华佗刮骨疗伤,葛洪炼丹等等,他们用的都是中医的诊疗方法及中药的神奇运用,中医诊病的四字原则"望,闻,问,切",凝聚了多少情感、体验及交流的人性内容,中医的神奇陶冶了我对祖国医学的深切向往,使我步入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殿堂。
作者:杜星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血清肌钙蛋白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提高患者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同期5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者血清肌钙蛋白含量差异。结果: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血清肌钙蛋白含量<1.0mg/L 者14例(14%)、1.0~1.5mg/L 者68例(68%)、>1.5mg/L 者18例(18%),与对照组42例(84%)、8例(16%)、0(0)相比较,差异显著,比对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肌钙蛋白含量随着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增加而升高,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患者出血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程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测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自然分娩产后盆底肌肉功能受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法国 PHENIX)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并结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一个疗程(12次),对照组患者自行在家中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又称 Kegel 运动进行盆底肌锻炼[1])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持续时间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性生活质量提高率。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率(86.25%)、盆底脏器脱垂(POP)好转比例(72.5%)要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并结合盆底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并且有效地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减轻盆底脱垂程度。
作者:李景会;赵永萍;孙倩倩;李红访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