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良好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

彭娜

关键词:护理, 沟通, 护患关系
摘要:在我们平凡的护理工作中,每一项工作几乎都会涉及"沟通",可见有良好的沟通对于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及管理效率,减少医疗纠纷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每一名护士必备的技能,是取得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在医疗形势险严峻,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日,重视护患沟通,再现仁爱救治,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谈谈自己多年临床工作中的体会。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检测血脂水平对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本次选取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均为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抽取空腹血清,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就临床结果与同期选取的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50例相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脂异常率为54%,明显高于对照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中含胆固醇量均居较高水平(P <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所含胆固醇量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重视糖尿病患者血脂定期检验,对疾病诊治和并发症的预防意义重大,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

    作者:蒙正规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降脂药致慢性肾衰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1例

    横纹肌溶解是指横纹肌细胞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损害,改变了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使得大量蛋白、离子以及酶类自细胞内释放入血液,终经尿液排出,严重危害机体[1]。横纹肌溶解的原因主要是药物和毒物,其中他丁类调脂药引起的病例多发生在肾功能不全患者,目前文献有少许报道。

    作者:曾六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对他们进行为期1年的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观察与干预前的差异对比。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显著,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知识了解情况显著提高,行为方式明显改善,服药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血压控制情况良好。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适于在临床黑色那个推广和普及。

    作者:赵湘雄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早搏的患者70例,分析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根据心电监护结果,结合临床,分析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早搏,可能发展为室速或室颤,危及生命,而通过严密的监护和针对性护理措施的运用,常可挽救患者生命于瞬间,保证患者的安全,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郭瑞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饮食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手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论:对银屑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促进银屑病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大株红景天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应用大株红景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及心绞痛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高、低切变率全血黏度,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株红景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有效降低全血黏度,减少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冠脉血流,改善心电图缺血样改变,缓解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嘉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

    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66例病人,在分析与评估其原有护理程序的基础上优化护理流程,查看优化护理流程之后病人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优化护理流程之后,病人的护理满意程度已有明显提升,管道脱落与伤口渗血的发生几率均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0.05)。结论:研究发现,优化护理流程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能有效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永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和相对不足,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系统损害。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把糖尿病教育列为糖尿病防治的五大措施之一,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自我血糖监测[1]。近几年来,我们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按照国际联盟要点,因地制宜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小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采用润燥止痒胶囊与依巴斯汀联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慢性荨麻疹80例,均为我院皮肤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诊治,随机分组,就依巴斯汀口服治疗(对照组,n =40)与加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复发4例,占10%,对照组12例,占30%,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慢性荨麻疹采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可迅速起效,明显降低复发率,增强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具推广价值。

    作者:张木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门诊慢性胃炎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3.9%,西医组为65.3%,胃镜下炎症恢复状况方面,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3.9%,西医组为79.6%,两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治效果,是临床可以推行的一种医治手段。

    作者:杨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新生儿 PICC 管的应用及护理

    PICC 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 PICC 管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液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了患儿因长期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相比,该操作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不易脱管等优点,从而减轻了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减轻了临床护理的工作压力。

    作者:朱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乌梅丸汤加减治疗慢性腹泻15例体会

    慢性腹泻系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单位,常有患者求诊于中医。求医者大多久病牵延,叠经多家医院治疗,反复运用抗菌、消炎、止泻等西药,以及健脾利湿、温肠止泻等多种中药投服,未能根治,反复往返于医院、药房、诊室之间,苦不堪言。笔者在中医典籍中勤求治法,发现《伤寒论》中的乌梅丸方对本病有独特疗效,于是将该方变化为汤方运用于临床,经门诊治疗15例,观将个人体会报道于下。

    作者:唐小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局麻下行髂腹股沟修薄皮管修复单手指皮肤完全套脱伤

    在现代的工矿业及机器制造行业中,手指皮肤软组织完全脱套伤在现在的临床上较为常见,该外伤在手外科中也是一种损伤较为常见的损伤,在临床上的修复方法较多,但大多数修复方法效果及功能较差,我院创伤科自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以来,在局部麻醉下应用髂腹股沟修薄皮管对12例手指单指皮肤完全套脱伤患者进行修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兴建;李祥;王晓雁;王海兵;徐义虎;李琼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病患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病患进行随机性抽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析两组护理方式产生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由于采用了特殊的优质护理而在患者并发症情况上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结果,护理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病患的护理中采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病患术后护理效果,让病患可以尽早康复出院,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可能性,其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作者:蔡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诊胆囊结石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自身心理和疼痛造成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究分析急诊诊断为胆囊结石的患者在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之后对患者心理及疼痛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间收治的120例急诊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名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在其基础上,予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比较、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疼痛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HAMA 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耐受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也比对照组要好,且其差异均符合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急诊胆囊结石患者的负性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缓解期疼痛度,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与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观察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在小儿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在小儿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儿科急诊收治的危重患儿40例,统计紧急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对患儿一次完成插管需要的时间和次数进行分析。结果:行紧急气管插管术后,插管成功率高达97.5%。且插管越早越能提高挽救生命的成功率,插管需要的时间越短越能减少患儿的死亡率,同时有效避免了未能预见的病情变化。结论:气管插管技术是一种抢救危重患儿的有效急救措施,成为了挽救危重患儿生命的为有效的方法,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儿科急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晚期产后出血36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晚期产后出血(late puerperal hemorrhage)是指分娩后24小时至产后6周之间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发生在产后1~3周,也有发生于产后8~10周,亦有延至产后6月发病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或间断的阴道流血,亦可为急剧的阴道大量流血,出血多者可导致休克。产妇多伴有腹痛、低热、失血多者可出现贫血[1]。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但多在03%左右[2]。近年来由于剖宫产逐渐升高,剖宫产术后各种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其中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甚至是反复大量出血也时有发生,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晚期产后出血的是产科需引起重视的问题,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晚期产后出血36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预防与护理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俊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在上颌骨额突骨折中的应用之我见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易受到打击而致损伤,构成骨性鼻腔的鼻骨及上颌骨额突更易受到波及。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检查使其诊断率大大提高,故伤后怀疑有上颌骨额突骨折者,应在第一时间做此检查。

    作者:李义军;王超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采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给予精心的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7-14天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理想的患者83例,血糖控制并不理想的患者27例;其中发生1-2次低血糖的患者11例,皮下产生硬结、针眼处发红4例。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需要注意置泵前与置泵后的护理全面而专业,以保证胰岛素泵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胡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胸痹心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达89.2%,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达8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2%,6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疗效确切,与西药联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师慧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