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赵后武

关键词:多巴胺, 呋塞米,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呋塞米静脉注射,观察组予以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持续静脉泵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6%(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SBP、体重下降、LVEF 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BNP 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利尿剂抵抗率以及肾功能恶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术,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者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手术及护理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2%,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71.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6.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时,结合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低致残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穆翠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如何改善病人用药依从性

    目的:改善病人用药依从性,提高疾病的药疗效果。方法:剖析用药缺乏依从性的原因,探寻改善病人用药依从性的途径。结果:简化药疗方案,选择适宜的药品剂型规格与包装,多与病人沟通,做好用药指导,引导病人科学看待药品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均有利于改善病人用药依从性。结论:简化药疗方案并做好用药指导是医务人员改善病人用药依从性的根本途径。

    作者:朱德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使用红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78,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7.75,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疗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礼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是由我国历代以来的医药学家在不断的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精华,故而应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下文将详细阐述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顽固性低血钾的观察和护理

    低钾血症常见于临床各科,可由多种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轻者四肢酸软无力,重者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及时发现和恰当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杜素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产科中的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产科中的临床诊治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8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传统的保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都具有明显的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痛经、盆腔疼痛、不孕症、性交疼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与对照组的患者的33.33%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的临床诊治中,对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实施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王秀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孕期体重管理与营养

    本文主要针对孕期体重管理与营养进行的相关记录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孕期营养对母亲与孩子的影响,其次介绍了孕期体重管理的方法和目的,后分析并讨论我院的孕妇经过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护理之后的结果。我院对2000名孕妇进行孕期体重管理与营养指导,本文意在基于临川实践探究孕期体重管理与营养的重要性。

    作者:余云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探讨78例中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体会,为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及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找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总结在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护理工作。结果:表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分为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两种,其中骨密度属于保护因素,年龄大、长期低钙饮食、发生跌倒、脆性骨折史为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从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他们具有自身典型的特点与特殊性,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护理。

    作者:李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技术,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64例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给予饮食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果:6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62 min,平均55.3 min。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系统有序的护理措施是保障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临床效果和安全的有力措施。

    作者:艾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关于消毒供应的管理和知识培训与控制院内感染相关性

    目的:通过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和相关知识培训,探讨其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性,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通过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各项监测及相关制度的管理,预防院内感染。通过相关知识培训,改变医务人员对控制制度执行中的抵触情绪,增强感控意识。结论:通过加强管理和相关知识培训,院内感染率下降,加强管理和相关知识培训与院内感染的控制之间有相关性。

    作者:吴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导乐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的方式方法,观察其对于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8例初产妇划分为导乐分娩组与常规分娩组,每组人数64例。根据组别,对导乐分娩组产妇实施导乐分娩护理措施,对常规分娩组产妇实施常规的分娩护理措施。结果:导乐分娩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25.00%(16例),常规分娩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43.75%(28例),对比差异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同时,导乐分娩组产妇的各个产程时长以及产后2小时的阴道出血量,也明显的低于常规分娩组产妇,对比差异同样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常规分娩护理措施而言,导乐分娩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并且能明显加快产程,减少产妇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郜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门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针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对应的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或对策。结论:门急诊输液室通过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周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采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给予精心的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7-14天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理想的患者83例,血糖控制并不理想的患者27例;其中发生1-2次低血糖的患者11例,皮下产生硬结、针眼处发红4例。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需要注意置泵前与置泵后的护理全面而专业,以保证胰岛素泵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胡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分析

    目的: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增加到糖尿病病人的常规护理中,探究其结果。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我院常规的护理工作,研究组在着基础上融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遵医行为,疾病相关内容的知晓情况,并检测临床血糖值,综合以上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遵医行为和疾病了解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更为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传统的糖尿病医护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可以科学地改变病人不合理的生活作息,使病人的血糖保持平稳,这对于病人的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纪红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入院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90d 的预后。结果:90d 时对照组预后良好的比例高于高血糖组(P <0.05)。结论:入院高血糖可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作者:包黎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应用阿司匹进行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6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把68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病例各为34例,其中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予以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来予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射血与凝血功能评分对比所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来治疗心肌梗死,所获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室射血评分以及凝血功能,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新生儿 PICC 管的应用及护理

    PICC 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 PICC 管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液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了患儿因长期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相比,该操作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不易脱管等优点,从而减轻了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减轻了临床护理的工作压力。

    作者:朱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护理

    目的:对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采取2013年4月份至2014年7月份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对这2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术后护理,2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已有203患者痊愈,术后共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术后切口内出血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甲状旁腺损伤导致低钙抽搐5例。结论:针对甲状腺疾病,充分的术前指导以及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艳红;刘建平;陈泳;敖亚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疗效

    目的:探讨并分析采用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60例,对其采取术后孕激素的药物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且经子宫内膜组织检查为分泌期内膜的有52例(86.67%),有8例经治疗后没有改善(13.33%);且月经周期明显变规律及经期时间缩短,子宫内膜厚度变薄,且治疗前后具有差异(P <0.05);而转变为增殖期子宫内膜的5例,转变为分泌期子宫内膜的52例,仍为单纯性子宫内膜的3例,转化率为95.00%(57/60);且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于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采取小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王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心脏外科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脏外科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146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3例,进行护理分析。结果:经临床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的满意度评分(91.15%)明显优于对照组(78.08%)常规护理(P <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73例患者压疮、角膜炎、管线脱落以及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3例患者(P <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脏外科手术应用循征护理,可使患者满意度达90.05%,并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雄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