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乐琼花

关键词:前急诊护理, 创伤性休克, 抢救成功率, 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其按照入院方式分组,家属送入医院未进行院前急诊护理58例,另外由120送入医院开展了院前急诊护理6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相关护理效果。结果:院前急诊护理组获得救助介入时间明显短于未行院前急诊救助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院前急诊护理组在MODS、死亡、窒息发生的概率上明显低于未进行院前急诊救助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诊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护理对于孕妇产后乳汁分泌的作用探讨

    目的:对产后护理的基本内容开展分析,研究分析产后护理对于孕妇乳汁分泌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同期所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5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组的产妇50例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促进乳汁分泌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哺乳时间、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以及乳房胀痛的差异情况开展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哺乳时间明显提前,并且母乳的喂养的成功率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孕妇的产后乳汁分泌,不但可以很好的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另外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母乳喂养的质量,对于母婴来讲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吴小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有效的护患沟通对和谐护患关系重要价值初探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120例患者进行分析,设为观察组,并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选取2010年-2011年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唤沟通,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凌翠梅;王亚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的表达

    目的:分析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肺结核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对照组42例。PCR检测根据操作说明进行实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IL-6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NF-α及IL-6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可研究结核杆菌对人体致病机制。

    作者:于素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心理护理在产房工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疗环境、医疗质量的需求不断上升,优质护理服务日渐完善,产房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产妇健康的心理是分娩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过程要以产妇为中心,兼顾生理、心理护理,使她们能顺利而愉快地度过这一时期,促进自然分娩,保证母婴的身心健康。

    作者:索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CU病人早期康复的进展及现状

    随着现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早期康复医学的研究的进展使得其与临床的联系更加紧密。近年来,临床上对于病人早期康复的研究,特别是对ICU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对ICU病人适应环境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提高ICU病人治疗与康复的效果,缩短病程,改善护患间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肖文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压疮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采用品管圈活动对压疮管理进行干预,以降低住院压疮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将2012年1-7月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982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8月-2013年2月品管圈活动干预后的96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导致压疮的原因及现有预防措施效果等,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检查。结果:难免压疮申报率由活动前的8.86%提高到活动后的9.79%;在院压疮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有效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增进护士的团队精神,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癉;毛梅红;奚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目的: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3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90,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高东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儿童外干移植小供大外干采集体会

    基于采集方便、排斥反应小、造血免疫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当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rtataion,PBSCT)已广泛地应用于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治疗,采集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干细胞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成人干细胞采集方面已积累了较多丰富经验,儿童PBSC采集的过程及技术与成人的相似,但由于儿童年龄小、体重低、静脉细、不容易配合等因素,加之目前血液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细胞分离机和采集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儿童PBSC采集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和完善[1][5]。

    作者:叶俊;冯晴;殷国美;郑悦;黄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药事管理指的是结合药学与管理学,深入探讨医院药学工作的运行与管理,进而促进医院药学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的一项管理工作。随着医药卫生工作的改革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院为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做好药剂科药事管理已迫在眉睫。

    作者:杨艳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科学文献资料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脑卒中发生的急性期,给予科学细致的专科护理并尽早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早期康复护理使患者达到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全面康复。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促进其功能恢复及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进展

    目前对HIE的预后主要从临床症状、脑的形态学改变、脑功能变化、实验室检查等多角度综合判断。利用NBNA评分、脑干诱发电位、8-异前列腺素F2α、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检查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脑损害程度,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侯玉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采用超声刀开放性甲状腺手术(超声刀组),另外8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甲状腺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平均58.2 min,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3.9 min(P<0.01),超声刀组切口长度平均4.9cm,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5 cm(P<0.01),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平均25.6ml,比对照组平均减少21.7ml(P<0.01)。超声刀组术后引流量平均56.8ml略多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结论: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减少术中出血,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值得推荐。

    作者:刘海舟;张卫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袖带式电子血压计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监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血压是否准确,为临床护理工作节约时间,提供有效诊疗和护理的依据,从而使护理人员更优质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抽取我科需严密监测血压的患者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0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对照组60名,分别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和手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两种血压计所监测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血压计对神经外科患者的血压测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电子血压计操作流程更为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临床工作量,节约了时间,提供有效依据,且没有水银柱台式血压计的汞污染风险,所以值得在神经外科推广使用。

    作者:王燕;柏基香;苏雪晴;黄慧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麻风病人误诊28例分析

    目的:分析造成麻风病人误诊的影响因素,从而寻求解决办法减少误诊。方法:抽取2001年8月--2014年7月在我县误诊的28例麻风病人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和问卷调查,整理相关资料,归纳总结误诊影响因素。结果:经整理研究,造成麻风病患者误诊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健康意识淡薄未能及时就诊,延误时间;麻风症状不同,误诊率也不同;诊断医生的自身素质及自身知识,基层医疗机构未接受麻风病系统化、规范化专业知识培训。结论:降低麻风病误诊率可通过提高人们和医生对麻风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确判断不同麻风症状的区别。

    作者:张发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各护理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0~Ⅱ级疼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Ⅲ级疼痛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苟惠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复发率为9.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6%,复发率为22.6%。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元绍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发展途径

    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验收、安装、使用、维修以及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实施系统管理,深入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我院主要通过分析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与发展途径,不断扩大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应用范围。

    作者:王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状况。结果:对照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6例,满意26例,不满意18例,满意度为64.0%;观察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6例,满意10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2.0%,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取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马妹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该病与患者机体免疫力水平低有关[1]。笔者应用匹多莫德增强患者免疫力,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梁瑞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教育在婴幼儿保健门诊应用

    目的:分析在婴幼儿保健门诊中实施早期教育的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1月-2014年1月社区防保门诊收治的12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婴幼儿给予常规保健指导,而实验组婴幼儿在常规保健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教育、疾病预防指导,定期对两组婴幼儿的体质量发育、身长发育、智力以及心理发育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实验组婴幼儿9个月、12个月、15个月后的智力和心理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婴幼儿的体质量发育、身长发育均要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保健门诊中实施早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能够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婴幼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张艳;刘金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