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娟
目的:了解本地区围保期孕妇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HBsAg化学发光免疫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TP(RPR);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的流行与感染情况,探讨各项病原体的诊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围保科建卡的11098例孕妇分别做上述项目检测,1054例HBsAg阳性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为9.5%,抗-HCV阳性率为0.16%,TP(RPR)阳性率为0.21%,抗-HIV1+2排除2例可疑。结论:常规开展围保期孕妇免疫学检测,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孕妇的感染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避免母婴垂直传播,从而降低新生儿传染率,为达到母子健康,避免院内感染和加强临床生物安全提供有利数据。现将统计的数据报道如下:
作者:邱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住院分娩的15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150例非高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围生儿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13.3%,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46.7%,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74.7%,对照组的剖宫差率为10.0%,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产钳助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情况,观察组的新生儿死亡率,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影响围生儿的结局,加大对高龄初产妇的重视,确保分娩安全,尽量避免高龄妊娠,加大对高龄初产妇的监护及时处理和预防。
作者:杨小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开展综合性急救护理措施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开展综合性急救与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0%,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综合性急救与护理措施可迅速缓解症状表现,提高治愈效果。
作者:阿利亚·恰瓦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现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早期康复医学的研究的进展使得其与临床的联系更加紧密。近年来,临床上对于病人早期康复的研究,特别是对ICU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对ICU病人适应环境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提高ICU病人治疗与康复的效果,缩短病程,改善护患间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肖文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和2010年1月间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社区老年慢阻肺患者各70例,作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护理后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及肺功能、步行6min 距离。结果:经护理后,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优质护理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绪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乳腺癌检查模式和不同的乳腺X线检查设备对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的影响,为今后检查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县2009年-2013年度126021名35-64周岁农村女性进行乳腺癌检查的结果进行阶段性、回顾性分析。结果:三个阶段应用不同的检查模式、不同的X线检查设备,乳腺癌检出比例有不同的结果。结论:优化的模式、优良的设备、逐年积累的经验可以大幅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
作者:顾建;吴春玫;康爱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宫瘤消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4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宫瘤消方组与常规西医组,分别采用宫瘤消胶囊与孕三烯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前,宫瘤消方组与常规西医组患者在月经量、月经周期与月经量上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宫瘤消方组月经量、月经周期与月经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西医组,两组痛经缓解率分别为95.8%与62.5%,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宫瘤消方治疗法可以显著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痛经情况,该种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滕淑玲;国文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对高初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进行同感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高龄产妇58例,按照就诊的病历号进行分组,对照组选取单号,护理组采用双号,两组各29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原则,护理组则施行新型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根据焦虑和抑郁自评表SAS和SDS进行焦虑评估,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以及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前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产后的自评表中显示,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产妇的阴道分娩过程中进行同心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并且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婉霞;任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死亡人口数的报告质量,准确反映居民死亡率及死因分布,寻求提高死因监测报告数据完整性的方法,为政府部门制订人口和医疗卫生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调4名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分为2组,对我县5个乡镇5个行政村2703名常住居民,通过一对一入户询问及座谈的方式,向死者家属或知情人士核实并确认死者身份、死亡原因等相关信息,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子系统、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系统等数据进行核对,确认有无死亡漏报情况。结果:本县无殡仪馆,2012年我县被抽查5个村死亡74人,报告68人,报告人口粗死亡率2.51%,漏报6人,漏报死亡信息均未到户籍地派出所注销户口,漏报率为8.11%,校正死亡率为2.73%。漏报率大于人口粗死亡率,漏报病种主要是恶性肿瘤、心肌梗死及肺心病。结论:平罗县居民死亡漏报情况较为严重,县政府应尽快建立殡仪馆,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各部门间合作,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督导及培训,提高死因登记报告质量。
作者:马玉霞;陆燕华;吴学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品管圈活动对压疮管理进行干预,以降低住院压疮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将2012年1-7月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982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8月-2013年2月品管圈活动干预后的96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导致压疮的原因及现有预防措施效果等,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检查。结果:难免压疮申报率由活动前的8.86%提高到活动后的9.79%;在院压疮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有效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增进护士的团队精神,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癉;毛梅红;奚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围产期保健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68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给予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系列监护)和对照组84例(未实施围生期保健),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病率为2.38%(2/84),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病率6(6/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围产期保健和产后出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做好产妇的围产期保健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围产期保健是防治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潘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比观察新生儿动脉留置针采血与一次性采血针的采血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例,观察组采用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选用四肢浅表静脉或头皮直接采血法),比较两组采血方法的采血效果。结果:两组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的采血效果较好,不仅可以保证血标本质量,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涂娟;程岚;滕登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现代护理管理模式也逐渐取代了传统护理的手段,"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也更加深入人心。心理科现代护理管理模式采用了开放式的管理,不仅使患者的陪护率有所降低,并且还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心理疾病患者的满意度,此种开放式护理管理模式比起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更加的适应各种心理症患者,因此,值得我国临床的应用和大力推广,以下本文针对心理科开放式护理管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作者:韦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缩宫素不同用法对产妇血压下降率及心率上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0例,观察手术中患者子宫收缩、出血量、血压和心率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子宫收缩和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用药5分钟后,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而心率有所升高,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心率升高幅度和观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用药10分钟后,血压和心率均得到明显提升,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升高幅度均比观察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子宫肌层肌注缩宫素后单纯静脉滴缩宫素能够有效促进宫缩,尤其在联合静脉推注缩宫素的情况下,其心血管反应比较明显,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菊;张月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入院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措施,从健康教育、戒烟限酒、减肥、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等干预指标中,均有显著效果(P<0.05)。干预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善。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以及家庭和社会的良好支持。
作者:刘志刚;李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表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接受一般随机宣教的教育模式。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表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
作者:黄兰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ICU病房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计100例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腹泻分为34例腹泻组和66例无腹泻组。专人负责记录每例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现病史、既往史,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血白蛋白水平、每日抗生素使用种类、管置时间。结果:腹泻组和无腹泻组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症、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种、管置时间大于1周比例分别为(82.4%、76.5%、91.2%、97.1%、76.5%)、(21.9%、28.1%、40.6%、57.6%、50%),经X2检验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症、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种、管置时间大于1周为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
作者:杨秀娟;黄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状况。结果:对照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6例,满意26例,不满意18例,满意度为64.0%;观察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6例,满意10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2.0%,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取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马妹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相应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9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并改善预后情况,值得推荐。
作者:王万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少儿哮喘病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意在分析少儿哮喘病护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少儿哮喘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术后两年内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两年内的哮喘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两年内的哮喘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少儿哮喘疾病护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对其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其哮喘复发率以及住院次数,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玉友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