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莹莹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小(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与闭经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各项激素指标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P<0.05)。结论:子宫肌瘤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明显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调整激素水平,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颖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复发率为9.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6%,复发率为22.6%。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元绍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缩宫素不同用法对产妇血压下降率及心率上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0例,观察手术中患者子宫收缩、出血量、血压和心率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子宫收缩和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用药5分钟后,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而心率有所升高,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心率升高幅度和观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用药10分钟后,血压和心率均得到明显提升,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升高幅度均比观察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子宫肌层肌注缩宫素后单纯静脉滴缩宫素能够有效促进宫缩,尤其在联合静脉推注缩宫素的情况下,其心血管反应比较明显,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菊;张月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和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各70例作为研究对象,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非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高血压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等血压水平与非老年高血压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观察组患者出现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眼底病等合并症的人数均高于非老年高血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收缩压和脉压升高,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要坚持个体化治疗,持续有效的平缓的降低血压,并注意并发症对疾病的影响。
作者:严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X线用于诊断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X线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首次拍摄X线片时观察到75例(83.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折及软组织改变,其中15例(16.7%)患者首次检查时未见明显的骨折征象,但在复查及内外翻位检查时明确为撕脱骨折或微小骨折。结论:对于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患者,在应用X线检查时应密切关注疾病的X线的征象表现,并对骨关节的受损程度进行全面观察,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准确影像学依据。
作者:金莹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1400份,及2012年2月至11月期间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静脉血液标本1600份进行分析,并对比实施控制措施前后血液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前收集的14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45份(3.21%)不合格的血液标本,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16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11份(0.69%)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两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并分析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可以确保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能大大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郭笑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科学文献资料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脑卒中发生的急性期,给予科学细致的专科护理并尽早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早期康复护理使患者达到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全面康复。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促进其功能恢复及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形势下,医疗装置取得一定的进步。目前医疗装置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有效的医疗装置维护保养与检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医疗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
作者:蒋梦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根据世界卫生状况及相关社会问题所提出的全新概念,主要关系着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状况及有关社会经济问题展开,其反应着全球卫生服务发展方向,以此实现基层人民均可享有卫生保健相关服务的目标。因此,大力建设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并以防治结合作为主要方针对城市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优化,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个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为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社区卫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作者:温义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探讨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和挑战,既给医院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医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这一时期既是培养医学专业技能的重要时期,也是医德医风养成的关键阶段。本文分析说明临床带教中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与迫切性。
作者:包迎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在基层医院推行全程扩理教育管理模式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方法策略,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李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12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切口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54,P<0.05),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16,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X2=4.51,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绍聪;万晓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在显微外科手术中防治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取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8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温度环境适应训练,热盐水恒温控制,关注术中护理细节,对比预后。结果:对照组寒颤、恶心、呕吐发生率16.25%,血管痉挛率53.75%,追加麻醉率11.15%,追加抗痉挛药物率22.50%高于干预组2.50%、25.00%、2.50%、22.50%,血管痉挛时间(7.2±0.6)min/次、抗痉挛热盐水使用量(540±240)ml/次高于干预组(5.8±1.1)min/次、(200±145)ml/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有助于降低显微外科术中血管痉挛发生几率,进而改善预后。
作者:何丰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控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500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基础上给予微生物检验监控医院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重度感染、中度感染、轻度感染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监测可以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且对于降低感染程度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湘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将3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依从性行为量表、脑卒中防治知识问卷以及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展开调查。结果:本组382例患者的的治疗依从性行为属中等水平,得分为(28.0±6.8)分;其影响因素中,责任因子水平低,药物治疗因子高;经多因素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疾病知识、并发症为重要因素(P<0.05)。结论: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为有效提高其依从性,应加大对患者生活方式、疾病知识、责任、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并发症等的指导与宣教。
作者:何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借鉴国内临床医学教育评价模式-OSCE考核模式,分别从站点设置、考核流程及考核评价标准等环节进行设计,找到适合护理实习学生的考核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和出科考试中,旨在体现急诊科的带教要求,进而客观、科学的评价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陆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讨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从治疗前的79±15次下降为75±10次,SBP从治疗前的(171±18) mmHg下降为(139±12)mmHg,DBP从治疗前的(102±40)mmHg下降为81±9。对照组患者HR从治疗前的81±11次下降为78±6次,SBP从治疗前的(170±23)mmHg下降为(141±9)mmHg,DBP从治疗前的(99±12)mmHg下降为(87±15)mmHg。结论:通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出现,临床治愈率较高。今后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时,可推广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
作者:倪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药事管理指的是结合药学与管理学,深入探讨医院药学工作的运行与管理,进而促进医院药学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的一项管理工作。随着医药卫生工作的改革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院为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做好药剂科药事管理已迫在眉睫。
作者:杨艳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肺结核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对照组42例。PCR检测根据操作说明进行实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IL-6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NF-α及IL-6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可研究结核杆菌对人体致病机制。
作者:于素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自拟方治疗颈椎病52例疗效观察。方法:自拟方加减治疗52例,分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无效数量对比。结果:52例中痊愈者36例,明显好转者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结论: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病与肾虚、血瘀有关,用补肾化瘀法,对缓解症状效果较好。经52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有助于临床推广。
作者:程晓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