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艳
随着现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早期康复医学的研究的进展使得其与临床的联系更加紧密。近年来,临床上对于病人早期康复的研究,特别是对ICU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对ICU病人适应环境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提高ICU病人治疗与康复的效果,缩短病程,改善护患间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肖文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2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分组不同给予不同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健康信念护理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行为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实验组对健康指导行为的依从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范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Ki-67和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50例宫颈癌组织为观察组,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的Ki-67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宫颈癌组织的检测中,Ki-67和P53的表达率分别为62.0%和78.0%,正常宫颈组织中Ki-67和P53的表达率仅为0%和15.0%,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对宫颈癌不同分期进行比较发现,其Ki-67和P53的表达与患者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密切的关系。结论:通过对宫颈组织中的Ki-67和P53进行表达检测,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是否患有宫颈以及宫颈癌的分期,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白金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严重影响容貌美。中药千百年来不断被实践证实、筛选,并以其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中药在祛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未来也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吴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并观察其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到2014年收治的76名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36例患者,使用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红霉素,连续用药一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应用一周后观察,实验组33例痊愈,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1例痊愈,有效率为77.5%,两组结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实验组有2例,所占比例为5.6%,对照组有5例,所占比例为12.5%,两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药效比较显著,不良反应状况少,适合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钱亚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中的护理配合过程,总结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结果:112例手术顺利,Ⅰ期结石清除率为87.5%。手术时间50~180min,出血量约60~800 ml,肾造瘘管留置时间3~6天。术中无护理事故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密切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异常分娩当中臀位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助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分娩的异常臀位产妇120例,将这120例产妇分成三组,分别实行臀位牵引产、剖宫产和臀位助产三种分娩方式,对比分析这三种分娩方式的胎儿并发症和致死率,比较这三种分娩方式的优劣。结果:在体重<3500g的围生儿应采取臀位助产的分娩方式,体重>3500g的围生儿应采取剖宫产的分娩方式,臀位牵引术的并发症和致死率大于臀位助产术和剖宫产,三组间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异常分娩的产妇选择科学的分娩方式时,要先对胎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选择臀位助产的分娩方式,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基于采集方便、排斥反应小、造血免疫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当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rtataion,PBSCT)已广泛地应用于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治疗,采集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干细胞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成人干细胞采集方面已积累了较多丰富经验,儿童PBSC采集的过程及技术与成人的相似,但由于儿童年龄小、体重低、静脉细、不容易配合等因素,加之目前血液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细胞分离机和采集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儿童PBSC采集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和完善[1][5]。
作者:叶俊;冯晴;殷国美;郑悦;黄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现状,并对结果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我县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现状。结果: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状与合理用药现状总体来讲存在较多问题,据国家相关法律要求存在差距。结论:基层医药工作者应增强相关法律法规意识,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现状,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丕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体检采血的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对2014年3月到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612例老年人的采血护理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因出现标本采血量不足而再次重新采血的有28份,占4.5%;标本出现溶血的有46份,占7.5%;一次采血不成功的有98份,占16%;因恐惧而拒绝采血的有13份,占2.1%。结论:加强对老年体检者静脉抽血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一次性抽血的成功率。
作者: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发病4.5 h内予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80岁组和<8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及90 d随访时mRS评分。结果:两组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5)。90 d随访,≥80岁组13例,<80岁组47例预后良好,两组预后良好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0岁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包黎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从对恶性肿瘤病人的生理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护理等方面叙述了恶性肿瘤病人的家庭舒适护理,提出有效的家庭舒适护理对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程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精神患者进食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患者本能障碍的症状,例如:精神分裂、抑郁、痴呆等症精神患者,都会出现几天到几周的进食障碍,既影响了患者身体健康与正常的治疗,也为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本文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52例精神患者,分析精神患者产生进食障碍的原因,探讨精神患者进食障碍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刘晓明;汪赛男;曹国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5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对其进行中药物治疗,并辅助进行热敷、针灸及功能锻,然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痊愈的有42例,占75.00%;显效的有5例,占8.93%;好转的有7例,占12.50%;无效的有2例,占3.57%,总有效率达96.43%。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同时对患者辅助进行中医疗法,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汤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31例老年患者,将其视作研究对象,在研究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针对性防治策略。结果: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肺源性的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肥厚性的心肌病等。而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剧烈运动、吸烟、情绪激动、饮酒以及用力排便等。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通常涉及到许多方面,因此在实际操作环节,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规避各类危险因素,控制心源性猝死症状的发生。
作者:刘胜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临产发生胎儿窘迫中两种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足月妊娠临产发生胎儿窘迫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对对照组患者采取阴道助产术结束分娩。结果:两组患者的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羊水粪染、胎儿因素、母体因素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5/40)(P<0.05),但两组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足月妊娠临产发生胎儿窘迫中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均能够获取良好的母婴结局,临床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分娩方式,同时尽可能地将剖宫产率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张月娇;赵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综合口腔护理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7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口腔护理;对比两组口腔炎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炎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7.78%(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97.22%(P<0.05)。结论:综合口腔护理可有效减低口腔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古丽努尔·哈力肯;张华;赖巧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目的: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3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90,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高东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传染病造成影响的不但有人类和生物以及生态因素,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也会对传染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蚊媒传染病对于气候要比其他的传染疾病还要敏感。气候的转变会让虫媒因为地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繁殖速度也会不断的提高,叮咬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减少病原的潜伏时间,因此造成了疾病的传播,因为气候的变化,所以也会造成海水温度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降,造成很多的因为水源造成的传染病概率在不断的上升,经过有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气候的原因在传染病中所造成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防治。
作者:张旭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在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与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VPS)进行临床对比,分析LPS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接收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选取54例,其中30例患者LPS手术治疗,24例患者则采用VPS手术治疗,观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结果:LPS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30±7)min,VPS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42±8)min;LPS组患者有效率为93.33%,并发率为3.33%;VPS组患者有效率为87.5%,并发率为16.67;结论:通过运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给予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手术时间更短,且在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