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

陈飞艳

关键词:手部烧伤, 瘢痕畸形, 防治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手部烧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期间,为防止患者出现瘢痕畸形,针对患者烧伤的情况以及患者生理与心理状况实施相应的防治护理措施。结果:在对所有患者实施相应的防治护理措施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烧伤的手部逐渐恢复,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手部烧伤后有可能会给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畸形。在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还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及治疗体会

    目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0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联合光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8.63%,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592,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药物联合光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舒湘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益肾固冲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固冲煎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使用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88,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5)。结论:以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探讨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作者:文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下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针对150位手术室实习护士进行对照分析,其中对照组68名,实验组是82名,两组实习护士在教学中,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实验组采用的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实施三级护理教学的模式,将两组护理实习生在理论与操作中的考核成绩进行对照分析,并且根据调查对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分析两组教学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护理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均优于对照组,根据调查评价分析,这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生在理论专业知识学习、技能操作以及工作状况得到了满意的成果。结论:采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带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的教学质量,加强管理模式。

    作者:牛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银川市某社区内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治疗结束后发现两组患者按时吃药(X2=4.15, P<0.05)、合理饮食(X2=3.27,P<0.05)、适量运动(X2=3.13,P<0.05)、血压监测(X2=2.58,P<0.05)、忌烟酒(X2=2.16,P<0.05),差异均显著。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其遵医行为,保证患者的健康。

    作者:蒋萍;胡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和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各70例作为研究对象,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非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高血压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等血压水平与非老年高血压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观察组患者出现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眼底病等合并症的人数均高于非老年高血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收缩压和脉压升高,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要坚持个体化治疗,持续有效的平缓的降低血压,并注意并发症对疾病的影响。

    作者:严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临床麻醉安全问题的相关思考

    目的:分析目前临床不良麻醉事件的成因及特点,提出相关思考,为临床麻醉的安全管理以及麻醉质量的改进提出相关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1日之间,我院手术室麻醉科的麻醉不良事件资料。结果:在以上18例麻醉不良事件中,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的为13例,约占72%。从患者年龄上来看,所有麻醉不良事件中,小儿患者为4例,约占23%,中青年患者为8例,约占45%,老年患者为6例,约占42%。从不良事件分类上来看,以上18例患者均为麻醉或手术操作损伤,及循环不良事件。从成因上来看,麻醉管理工作疏漏以及麻醉操作技术失误是导致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麻醉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方面,因此,要不断提高医生的业务素质,认真贯彻科学的麻醉流程,建立健全院内相关诊疗制度和流程,对保证麻醉安全,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耿艳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入我院诊治的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76例,将7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进行吲达帕胺缓释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39例患者的TG为(2.34±0.33)mmol/L、TC 为(5.65±0.72)mmol/L、LDL-C为(5.12±0.51)mmol/L、HDL-C 为(1.21±0.15)mmol/L,观察组39例患者的TG为(1.45±0.28)mmol/L、TC 为(4.25±0.66)mmol/L、LDL-C为(3.45±0.53)mmol/L、HDL-C为(1.76±0.36)mmol/L。观察组的TC、TC、LDL-C在下降幅度上,和HDL-C的上升幅度上都要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测量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92.1±5.5)mmHg、舒张压为(136.4±9.8)mmHg,而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为(79.2±4.4)mmHg、舒张压为(119.3±8.6)mmHg,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建议推广临床使用。

    作者:贾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少儿哮喘病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少儿哮喘病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意在分析少儿哮喘病护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少儿哮喘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术后两年内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两年内的哮喘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两年内的哮喘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少儿哮喘疾病护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对其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其哮喘复发率以及住院次数,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玉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术1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术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站计生科准备终止中期妊娠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73例和B组73例。A组手术前2天连续服用米非司酮75mg,每天1次,手术日清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B组手术前3天连续服用米非司酮150mg,每日1次。手术日清晨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比较两组成功流产率以及阴道流血量及胎儿排出时间。结果:A组16~24周以及初产妇、经产妇的成功流产率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阴道流血量、胎儿排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150mg米非司酮联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终止中期妊娠疗效肯定。

    作者:孟秋萍;邹海燕;杨贤碧;阳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精神患者进食障碍的临床护理方法

    精神患者进食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患者本能障碍的症状,例如:精神分裂、抑郁、痴呆等症精神患者,都会出现几天到几周的进食障碍,既影响了患者身体健康与正常的治疗,也为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本文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52例精神患者,分析精神患者产生进食障碍的原因,探讨精神患者进食障碍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刘晓明;汪赛男;曹国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独活寄生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独活寄生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并测量治疗前后临床、实验室指标。结果:独活寄生汤联合针刺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血沉(ERS)、C -反应蛋白(CRP),改善免疫学指标。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针刺在临床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收到满意的疗效,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这种免疫系统疾病,可起到免疫抑制、抗炎、抑制疼痛的作用。

    作者:孙育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术后早期观察护理重点

    骨盆骨折由于合并伤多,极易发生大出血。大出血是骨盆骨折紧急、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36.4%~54%[1],我院从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救治12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经积极输血、输液等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及时行髂内动脉栓塞治疗[2],术后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沈洪;王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手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效果,为手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提供实际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手外科手术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路径来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保证护理工作更趋规范化,让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变得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以及全面化,切实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运用。

    作者:王路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瘢痕妊娠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治疗方案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7例子宫瘢痕患者按声像图表现分为两型:1胚胎型2不均质团块型,患者的治疗方案与超声声像图中孕囊或包块的血流情况及其与膀胱及子宫肌层厚度有关,所有患者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甲氨蝶呤灌注,成功保留子宫。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能做出较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在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及治疗过程动态观察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宋慧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体重控制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体重控制对发生低血压的影响。方法: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总共透析次数为530例次,记录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及每次比照干体重增加数字,观察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透析过程中体重增加超过3kg的患者低血压发生例次、症状性低血压发生例次、需要补充高渗溶液的例次、需终止血液透析的例次均高于体重增加不足3 kg的患者。结论:透析过程中体重控制有助于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张竹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口腔材料学教学在基于疾病为教学模块中的具体应用

    口腔材料学是一门研究口腔医学和材料科学的边缘学科,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本文简要介绍口腔材料学的教学现状,基于此提出基于疾病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介绍口腔材料学教学应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

    作者:施百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整体护理干预浅析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36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分析

    目的:在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与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VPS)进行临床对比,分析LPS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接收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选取54例,其中30例患者LPS手术治疗,24例患者则采用VPS手术治疗,观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结果:LPS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30±7)min,VPS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42±8)min;LPS组患者有效率为93.33%,并发率为3.33%;VPS组患者有效率为87.5%,并发率为16.67;结论:通过运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给予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手术时间更短,且在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的影响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两种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羊水过少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剖宫产)以及B组(阴道生产),其中A组38例,B组5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胎儿窘迫几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几率。结果:A组出现胎儿窘迫的几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新生儿窒息的几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羊水过少的产妇,要通过对其各项检查结果的综合性分析之后来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从而在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的发生几率。而手术分娩相较于阴道分娩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几率,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孟和其其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