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现状及应对思考

李丕林

关键词:药事管理, 合理用药, 基层医疗机构, 现状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现状,并对结果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我县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现状。结果: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状与合理用药现状总体来讲存在较多问题,据国家相关法律要求存在差距。结论:基层医药工作者应增强相关法律法规意识,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现状,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乳牙的一次性根管治疗和传统的多次法根管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和传统的多次法根管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实验分为两组,一组选择75例急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乳牙做一次性根管治疗,另一组选择70例急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乳牙做传统的多次法根管治疗。结果:一次性根管治疗明显优于传统的多次法根管治疗。结论:尽量建议人们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

    作者:袁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复发率为9.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6%,复发率为22.6%。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元绍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患者接受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对照组未接受镇痛药物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术后4h及24h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 d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表现为胃肠道不适,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症状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关节周维注射镇痛药物,可早期控制疼痛,改善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明俊;刘日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宫瘤消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宫瘤消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4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宫瘤消方组与常规西医组,分别采用宫瘤消胶囊与孕三烯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前,宫瘤消方组与常规西医组患者在月经量、月经周期与月经量上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宫瘤消方组月经量、月经周期与月经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西医组,两组痛经缓解率分别为95.8%与62.5%,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宫瘤消方治疗法可以显著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痛经情况,该种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滕淑玲;国文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有关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6例该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4.1%明显优于对照组67.6%(P<0.05);在止血时间方面,观察组(2.46±0.65)d明显优于对照组(3.98±0.83)d(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7.43±0.87)d明显优于对照组(10.65±1.32)d(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循证护理具有相当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苗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强化人性化服务,提供优质整体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服务不仅仅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更重要是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满足患者的需要,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健康的佳状态。在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大潮下,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心声,满足病人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并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服务体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提升医疗卫生系统护理服务质量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作者:房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目前新形势下的医院检验发展,是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医学检验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学检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科研事业的进程,因此对于医学检验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是目前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检验事业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科研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是推进医学检验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燕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疗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分析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形势下,医疗装置取得一定的进步。目前医疗装置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有效的医疗装置维护保养与检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医疗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

    作者:蒋梦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健康信念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2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分组不同给予不同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健康信念护理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行为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实验组对健康指导行为的依从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范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BL教学法在手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手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手外科实习的护生50名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护生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护生接受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兼自学教学方法(PBL),分别于带教前后进行知识技能测验,比较两组患者带教前后的学习效果。结果:两组护生带教学习后均较带教前知识技能掌握牢固,但研究组护生成绩提高较对照组显著,同时研究组护生在临床学习中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明显改善。结论:PBL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护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理论联系临床可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红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整体护理干预浅析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36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和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切除术下临床护理措施之间的差异性,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下采取护理措施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后,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治疗,能明显减轻护士的护理工作量,这对提升护士工作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手术类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丽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CU病人早期康复的进展及现状

    随着现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早期康复医学的研究的进展使得其与临床的联系更加紧密。近年来,临床上对于病人早期康复的研究,特别是对ICU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对ICU病人适应环境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提高ICU病人治疗与康复的效果,缩短病程,改善护患间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肖文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并观察其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到2014年收治的76名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36例患者,使用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红霉素,连续用药一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应用一周后观察,实验组33例痊愈,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1例痊愈,有效率为77.5%,两组结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实验组有2例,所占比例为5.6%,对照组有5例,所占比例为12.5%,两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药效比较显著,不良反应状况少,适合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钱亚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在偏头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头痛的发作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能够显著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头痛。

    作者:贾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W后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经对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奥拉美唑,将埃索美拉唑应用于胃溃疡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临床疗效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更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马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依那普利长期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依那普利,观察1年除连续监测血压外,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心脏彩超及肾功能。结果:经1年治疗,两组患者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且心脏彩超未见器质性病变,肾功能也未见异常。上述各项指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或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明显,且靶器官未受损害。

    作者:樊宗元;康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53岁。自觉上腹部不适10d,突发上腹痛伴呕吐4h。患者于4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心前区压迫感。多次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样物,大汗淋漓。胃纳差,大小便尚可,无发热。血压128/78mmHg。脉搏85次/分。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下结节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清AFP阴性。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随意心绞痛收入心内科。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无牧区居住史。

    作者:徐后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常规指标综合分析对白血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血常规指标综合分析在白血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确诊的163例白血病血常规诊断结果,对比急/慢性白血病WBC、HB、PLT水平异常变化分布,将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混入2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进行模拟筛查诊断。结果:慢性白血病WBC正常率4.0%低于急性白血病34.0%、PLT上升率68.00%高于急性白血病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HB、PLT水平正常者96.2%、96.3%,WBC上升62.3%,慢性白血病HB、WBC上升分别为96.0%、98.0%,PLT上升68.0%;诊断急/慢性白血病符合率62.3%、68.00%、合计65.05%。结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异常情况呈现较典型特点,指标综合分析敏感度较高,但仍仅可作为筛查手段,符合率有效待提高,应寻找更准确的评价水平。

    作者:王惠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照观察新生儿动脉留置针采血与一次性采血针的采血效果

    目的:对比观察新生儿动脉留置针采血与一次性采血针的采血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例,观察组采用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选用四肢浅表静脉或头皮直接采血法),比较两组采血方法的采血效果。结果:两组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的采血效果较好,不仅可以保证血标本质量,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涂娟;程岚;滕登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