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宗元;康晓丽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用于临床护理观察的30例需要进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是由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内收治的,根据这30例产妇的不同情况,对临床手术的护理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护理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并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对护理事故进行有效防范。结果:这30例需进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手术护理过程中,有1例发生术中低体温现象、1例发生术中恶心呕吐现象、其余28例产妇皆未发生任护理事故,总护理安全率约为93.3%。结论:在急诊剖宫产手术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而对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护理风险做出及时判断和有效防范,从而加强急诊剖宫产手术的护理安全性,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保证产妇与婴儿的生命健康。
作者:王永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共诊治的4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及护理措施的研究分析。结果:48例肝癌患者,其中42例患者通过药物控制均出院,6例患者由于体质等相关问题,需要行二次介入治疗顺利出院。结论:对于肝癌患者实施介入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不仅提高临床疗效,更能缓解度副作用,对临床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混合明胶海绵栓塞胃动脉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雷替曲塞、明胶海绵颗粒与造影剂混合后行胃左动脉栓塞治疗23例晚期贲门、胃体癌。结果:本组患者经2次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复查胃镜及CT,部分缓解和稳定21例,占91.3%,其中4例获得外科Ⅱ期手术机会;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替曲噻混合明胶海绵栓塞胃动脉治疗晚期胃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汉民;徐道静;戴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即非体外循环是在不用体外循环且心脏不停下进行的,[1]无大量肝素应用,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及其所致应激反应,使患者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并且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其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显得十分重要,我院在2014年7月成功为1例冠心病患者实行微创不停跳搭桥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查夏琴;彭林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只是常规性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对治疗知识的认知性。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认知性和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淑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乳腺癌检查模式和不同的乳腺X线检查设备对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的影响,为今后检查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县2009年-2013年度126021名35-64周岁农村女性进行乳腺癌检查的结果进行阶段性、回顾性分析。结果:三个阶段应用不同的检查模式、不同的X线检查设备,乳腺癌检出比例有不同的结果。结论:优化的模式、优良的设备、逐年积累的经验可以大幅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
作者:顾建;吴春玫;康爱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现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早期康复医学的研究的进展使得其与临床的联系更加紧密。近年来,临床上对于病人早期康复的研究,特别是对ICU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对ICU病人适应环境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提高ICU病人治疗与康复的效果,缩短病程,改善护患间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肖文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及术后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323例改良新式剖宫产设为观察组,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治疗;将2004年1月-2007年1月的329例新式剖宫产做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吗丁啉口服。结果:观察组腹膜粘连率、术中出血量、腹胀发生率、子宫复旧不全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进食早,产后缺乳发生率低。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及术后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石咏梅;王存伟;张桂兰;孙志华;裴玉霞;王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于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收治的8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接受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35%)优于对照组(72.09%),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5823,P<0.05)。结论: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童水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中的护理配合过程,总结手术护理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结果:112例手术顺利,Ⅰ期结石清除率为87.5%。手术时间50~180min,出血量约60~800 ml,肾造瘘管留置时间3~6天。术中无护理事故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密切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温馨助产护理在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患者2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温馨助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4h平均出血量(210.6±24.6)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5.7±25.8)ml。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馨助产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且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结肠癌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接诊的98位结肠癌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采用综合护理的实验组结肠癌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采用常规护理的观察组,并且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手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能够提高伤口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并发症的发病率低,应该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徐培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评价护理干预在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断指患者84例共84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2例,前者给予基础术前及术后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高标准肤温动态监测、危险因素管理,对比预后。结果:干预组血管危象发生率11.90%、血管危象救治失败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23.81%,患者满意度83.33%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治疗与基础护理外,存在其它因素可致血管危象,通过心理干预、高标准肤温动态监测、危险因素管理,有助于降低血管危象发生风险,及时发现、处置危象,改善预后。
作者:何艳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产后护理的基本内容开展分析,研究分析产后护理对于孕妇乳汁分泌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同期所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5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组的产妇50例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促进乳汁分泌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哺乳时间、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以及乳房胀痛的差异情况开展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哺乳时间明显提前,并且母乳的喂养的成功率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孕妇的产后乳汁分泌,不但可以很好的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另外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母乳喂养的质量,对于母婴来讲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吴小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死亡人口数的报告质量,准确反映居民死亡率及死因分布,寻求提高死因监测报告数据完整性的方法,为政府部门制订人口和医疗卫生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调4名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分为2组,对我县5个乡镇5个行政村2703名常住居民,通过一对一入户询问及座谈的方式,向死者家属或知情人士核实并确认死者身份、死亡原因等相关信息,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子系统、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系统等数据进行核对,确认有无死亡漏报情况。结果:本县无殡仪馆,2012年我县被抽查5个村死亡74人,报告68人,报告人口粗死亡率2.51%,漏报6人,漏报死亡信息均未到户籍地派出所注销户口,漏报率为8.11%,校正死亡率为2.73%。漏报率大于人口粗死亡率,漏报病种主要是恶性肿瘤、心肌梗死及肺心病。结论:平罗县居民死亡漏报情况较为严重,县政府应尽快建立殡仪馆,卫生行政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各部门间合作,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督导及培训,提高死因登记报告质量。
作者:马玉霞;陆燕华;吴学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截石位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方法:拟择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ASAⅠ~Ⅱ级,年龄大于65岁,无心血管疾病史患者60例,分为截石位组(A组)、弹力袜组(B)和对照组(C组)各20例,A组摆置截石位后行全麻诱导;B组穿弹力袜诱导后摆置截石位;C组无干预全麻诱导后摆置截石位。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A、B组病人血压维持稳定,诱导前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P>0.05),C组病人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与插管前及 A 组和B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三组病人心率均出现减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在截石位全麻诱导时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作者:魏铁钢;宋玮;韩庆强;王维明;张曦;周鑫;石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标志物检验应用在肺癌检验与诊断结果的评价。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59例患者,依照穿刺病理或经手术确诊为肺癌患者以及确诊为肺良性疾病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3例、26例,并在同期选取2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C组,对3组研究对象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A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NSE、CEA和CYFRAZI-1以及CA125)水平结果明显高于B组和C组,而后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的比较均无存在差异;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准确度及灵敏度存在着差异,而在联合检测与其他4个单项检测的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检测与诊断结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为肺癌的诊断提供了依据,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有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白云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临床实证研究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因情绪因素诱发心绞痛的诊治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中诊治的92例因情绪因素诱发的心绞痛老年患者资料,然后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结果:在老年心绞痛患者诊治中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结论:长期临床实证对照研究证实,在老年患者因情绪因素诱发的心绞痛诊治中给予心理护理配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率,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肖凤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围产期保健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68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给予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系列监护)和对照组84例(未实施围生期保健),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病率为2.38%(2/84),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病率6(6/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围产期保健和产后出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做好产妇的围产期保健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围产期保健是防治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潘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文浅析分娩过程中产妇与医生的有效沟通对于阴道分娩在各个方面的影响和重要作用。方法:我院共接生阴道分娩初产产妇264名,将其平均分为沟通组和常规组,沟通组的医生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与其积极沟通,并掌握一定的技巧,而常规组产妇则行常规分娩。将两组产妇的助产率(MR)、出血率(BR)以及新生胎儿窒息率(SR)进行比较。结果:沟通组产妇的MR和BR和新生儿SR都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对妇产科医生进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并将其应用在产妇分娩的临床实践中,能明显降低MR、BR和新生儿SR,对于保障母儿安全和阴道分娩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朱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