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喜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妇产科所收治的52例剖宫产孕妇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催产素以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则给予催产素、米索前列醇联合预防术后出血,分别在观察两组出血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以及出血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并无较大波动,前后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会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加合理的选择药物。方法:我院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儿童用药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儿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临床表现多样,不良反应类型各异。结论:在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过程中,医师应高度的重视,确保儿童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潘占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比较(X2=7.35,P<0.05),LVEDd差异比较(t=2.34,P<0.05),LVEF差异比较(t=4.28,P<0.05),差异均显著。结果:采取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中使用。
作者:侯喜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组织学以及胚胎学是医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学习其它医学学科的奠基石。经过长期的学习表明,学生普遍对组织学以及胚胎学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因为其枯燥乏味,难以记忆。所以,应该如何提升课堂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对学习组织学以及胚胎学产生兴趣,这同时也是当下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宋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肺结核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对照组42例。PCR检测根据操作说明进行实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IL-6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NF-α及IL-6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在肺结核患者中表达可研究结核杆菌对人体致病机制。
作者:于素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临床总结分析泮托拉唑纳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再此基础上探讨合理用药措施。方法:临床研究中随机选取中上海浦东新区南汇惠南镇光明中医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间服用泮托拉唑纳产生不良反应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ADR病例中,男性比例(60.61%)高于女性(39.39%),ADR率高的年龄段为41~60岁(39.39%);ADR发生时间比较分散,可累及心血管系统、皮肤及附件、全身损害等。结论:临床不合理应用泮托拉唑纳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症状,建议基层医院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力度,规范药物临床应用,预防或者减少不良反应率。
作者:付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逍遥散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下,予以对照组以百忧解联合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抑郁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4.0%,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逍遥散联合百忧解,并且配合心理治疗不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率,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张礼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年龄在80岁左右的老年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的165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2组:A组年龄70-80岁(n=132例);B组年龄≥80岁(n=33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结果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合并症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术前常规检查中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的量较A组患者低(p<0.05)。年龄≥80岁胃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较小于80岁的患者差(p<0.05)。B组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及吻合口漏的发病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且超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延长(p<0.05)。结论:年龄大于80以上的胃癌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营养状况等。
作者:袁荣华;翟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恢复的效果和作用进行分析,并研究普通外科手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它的影响。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普外手术之后早期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有效评价方法。采用的主要探究方式是对比法(单一变量法)将我科近期收治的接受了普通外科手术的24例患者分为两组,在术后7天内,通过肠外方式给予观察组营养支持,对照组接受的则是传统的葡萄糖静脉滴注,并于术后第5--7天排气后给予混合牛奶。通过经过8天的临床观察和对照,我们对两组病人发生并发症及两组病人的死亡率的情况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在观察组中12例病人出现了1例切口裂口,死亡病例为0;而对照组中出现了3例并发症,有2例病人死亡,3例并发症涵盖了胰瘘、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经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肠外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普通外科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对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桂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不及时治疗、正确护理,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现将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秋妹;王继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住院分娩的15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150例非高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围生儿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13.3%,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46.7%,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74.7%,对照组的剖宫差率为10.0%,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产钳助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情况,观察组的新生儿死亡率,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影响围生儿的结局,加大对高龄初产妇的重视,确保分娩安全,尽量避免高龄妊娠,加大对高龄初产妇的监护及时处理和预防。
作者:杨小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监测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在脓毒血症、腹膜炎患者体内的水平,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门诊收入的42例脓毒症并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脓毒症休克者14例,严重脓毒症者15例,脓毒症13例;另选取我院同期其它科室住院部收入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间降钙素、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PCT、SOFA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佳和预后差患者在PCT、SOFA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水平应用于临床鉴别早前全身性感染(如脓毒血症、腹膜炎)的效果优于CRP,建议作为后期临床判断和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温馨助产护理在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患者2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温馨助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4h平均出血量(210.6±24.6)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5.7±25.8)ml。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馨助产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且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A 组(35例)与 B组(35例),应用达克宁栓为 A 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硝酸咪康唑为 B 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A 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病情的复发率为4.44%,B 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4%,病情的复发率为15.55%。A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B 组患者。结论:应用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推荐用于临床。
作者:王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ICU病房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计100例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腹泻分为34例腹泻组和66例无腹泻组。专人负责记录每例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现病史、既往史,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血白蛋白水平、每日抗生素使用种类、管置时间。结果:腹泻组和无腹泻组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症、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种、管置时间大于1周比例分别为(82.4%、76.5%、91.2%、97.1%、76.5%)、(21.9%、28.1%、40.6%、57.6%、50%),经X2检验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肠内营养液使用量、肠内营养液滴注速度、低白蛋白血症、每日抗生素使用量大于3种、管置时间大于1周为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
作者:杨秀娟;黄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抗生素联合磁疗的综合疗法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甲乳外科就诊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17例,随机分入TDP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两组均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TDP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一周之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治愈时间。结果:TDP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DP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治疗哺乳期乳腺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褚瑞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12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切口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54,P<0.05),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16,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X2=4.51,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绍聪;万晓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社区对慢性病的干预措施,提升社区对慢性病的规范化预防水平。方法:我社区根据过去的干预路径经验,对慢性病社区干预的长度、时间、动态监测、周期等指标进行筛选,改变原有的路径书版本设计,提升社区干预路径水平。结果:医生对慢性病的每一步干预措施都有章可循,患者版的路径书让患者全年度都有计划的进行干预,能够积极的配合各项干预措施。结论:慢性病社区干预路径的创建和研究能够发挥引领航作用。
作者:郑建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在偏头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头痛的发作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能够显著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头痛。
作者:贾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椎管麻醉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椎管麻醉,比较其麻醉和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的阻滞时间、语言陈述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药用量、Bromage运动分级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手术中,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麻醉用药剂量小,患者受到的刺激较轻,避免术后发生后遗症,使患者更加有效、安全的完成手术。
作者:刘孟蓓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