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干预对全血献血者向机?成分献血者转化的影响

祖亚娟

关键词:个性化干预, 全血捐献, 成分献血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干预对全血献血者向成分献血者转化的影响。方法:调查从2014年1月-8月全血转成分献血者献血数据,对比分析个性化干预前后数据资料。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19-29岁、30-40岁重复献血率明显提高(P<0.05);41-51岁干预前后重复献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52-56岁干预后重复献血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全血转成分献血者采取个性化干预,能明显提升重复献血率。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和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各70例作为研究对象,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非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高血压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等血压水平与非老年高血压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观察组患者出现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眼底病等合并症的人数均高于非老年高血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收缩压和脉压升高,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要坚持个体化治疗,持续有效的平缓的降低血压,并注意并发症对疾病的影响。

    作者:严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实习护生实习各阶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护生实习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评价其效果。方法:对我院80名临床实习护生(A组),分阶段进行问题分析,提出有效对策;对另外80名临床实习护生(B组)实施有效对策,观察其实施效果。结果:本研究显示,A组护生在不同的实习阶段,表现有显著差异,即在实习初期,专业态度较好,但专业技能较差;实习中期,专业态度非常好,基本操作技能呈现较大提高,但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完成能力;实习后期,专业态度较差,出现倦怠情绪,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无明显提高。经带教有效对策实施,B组在实习不同阶段,均有佳表现,即不同于A组的是,在实习初期护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在实习后期专业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针对临床实习护生各阶段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可显著提高实习护生的教学质量,是护理临床教学不可缺少的关键内容。

    作者:杨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试论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

    目的:讨论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方法,观察急救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方法:将48例高热惊厥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一系列的急救措施。结果:所有48例患儿在急救治疗下,均未发生生命安全问题,无1例死亡,病情得到了稳定的控制,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且预后良好,未见任何后遗症,终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在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应当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以全面保障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作者:幸鸿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硫酸镁及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效果对比

    目的:对硫酸镁及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妊高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丛柏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与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胆道结石病人,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均病人数量为53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同时对比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效果方面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胆道结石病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与可行性,值得推广。

    作者:黄华东;陈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病人的家庭舒适护理

    从对恶性肿瘤病人的生理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社会舒适护理等方面叙述了恶性肿瘤病人的家庭舒适护理,提出有效的家庭舒适护理对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程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影响老年人体检采血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体检采血的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对2014年3月到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612例老年人的采血护理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因出现标本采血量不足而再次重新采血的有28份,占4.5%;标本出现溶血的有46份,占7.5%;一次采血不成功的有98份,占16%;因恐惧而拒绝采血的有13份,占2.1%。结论:加强对老年体检者静脉抽血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一次性抽血的成功率。

    作者: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于患者术后一个月开始实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病情稳定1~2天实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BI评分与神经功能缺失(EES)评分。结果:观察组BI评分与EES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有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神经康复。

    作者:陈瑞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早期急性乳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期急性乳腺炎临床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早期急性乳腺炎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早期急性乳腺炎临床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胡庆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比较(X2=7.35,P<0.05),LVEDd差异比较(t=2.34,P<0.05),LVEF差异比较(t=4.28,P<0.05),差异均显著。结果:采取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中使用。

    作者:侯喜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47名护理人员的工作资料,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均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并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其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人性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管理中使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医护关系。

    作者:杨敏;覃素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疗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分析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形势下,医疗装置取得一定的进步。目前医疗装置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有效的医疗装置维护保养与检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医疗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

    作者:蒋梦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和研究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5例腕、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X线平片、单排CT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三种方法的检查优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所得出的优片率高于X线平片以及单排CT检查,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诊断方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三维图像,对于腕、踝关节损伤诊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陈志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变化、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成本。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93.3%,不良反应分别32.0%、26.7%,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为5.5±1.4,对照组为4.7±1.2,两组之间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治疗成本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成本低,值得推广。

    作者:张德建;陈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顺铂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香菇多糖联合顺铂组和单纯顺铂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结果:香菇多糖联合顺铂组的治疗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单纯顺铂组60.7%,且其生活质量改善率82.1%亦明显优于单纯顺铂组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中,联合香菇多糖与顺铂有更高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苏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穴位和下腹部按摩治疗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穴位和下腹部按摩治疗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共计1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进行穴位和下腹部按摩护理,对照组不进行。在患者出院时评价两组自主排尿时间以及尿路感染率。结果: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自主排尿时间和尿路感染率分别为(3.8±0.9天、2%)vs(5.4±1.2天、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穴位和下腹部按摩治疗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有良好积极的疗效。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高龄初产妇阴道分娩实施同感心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对高初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进行同感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高龄产妇58例,按照就诊的病历号进行分组,对照组选取单号,护理组采用双号,两组各29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原则,护理组则施行新型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根据焦虑和抑郁自评表SAS和SDS进行焦虑评估,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以及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前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产后的自评表中显示,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产妇的阴道分娩过程中进行同心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并且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婉霞;任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状况。结果:对照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6例,满意26例,不满意18例,满意度为64.0%;观察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6例,满意10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2.0%,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取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马妹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并观察其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到2014年收治的76名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36例患者,使用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红霉素,连续用药一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应用一周后观察,实验组33例痊愈,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1例痊愈,有效率为77.5%,两组结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实验组有2例,所占比例为5.6%,对照组有5例,所占比例为12.5%,两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药效比较显著,不良反应状况少,适合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钱亚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都是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因传统的开胸手术方法创伤大、风险高及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而逐渐被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所取代。随着医疗技术及介入器械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我科于2014年5月收治一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间隔缺损患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邢燕;徐平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