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娇;赵菊
轮状病毒(简称RV )是引起幼儿病毒性腹泻肠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科病毒,它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然而每一次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会逐渐增强,以后感染的影响就会减轻,轮状病毒总共有七种,分别为A、B、C、D、E、F、G,其中A种是为常见的一种,而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病儿,都是该种病毒造成的。
作者:张士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出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试验组采用单一的甲氨蝶呤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蛉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进行观察治疗三个月。结果:三个月观察治疗后看出,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试验组明显优于采用单一甲氨蝶呤治疗的观察组,试验组中患者的关节肿痛个数、持续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甲氨蝶蛉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对于临床研究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汪佳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社会上的一种弱势群体,急需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近几年,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也在有序的开展,通过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重性精神病患者也享受到了贴心、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他们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提供了坚强的支持,笔者对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浅谈几点自己的建议。
作者:胡晓娟;王鹏飞;张静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防范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坠床的方法。方法: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坠床的防范措施,即对患者进行坠床危险因素评估,高危情况告知,坠床知识试教及防治床护理措施落实,观察实施1年后患者坠床发生率,结果:实施坠床防范措施后,高危患者的坠床发生率有11.11%降至到零,于实施防范措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坠床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坠床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安全。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阿托品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托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阿托品用量少于对照组,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全血胆碱酯酶(ChE)活性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中间综合征(ISM)的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阿托品化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模糊、口干、心动过速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减少阿托品的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罗忠;任启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使用温针灸技术研究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患者(病程为8±1.4月),在康复过程中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病程为7.5±1.7月),在康复过程中只行单纯针刺治疗。以一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行八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残程度和肌力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残程度和肌力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3.4%(P<0.05),显效率达50.9%(P<0.05),有效率达42.1%(P<0.05)。结论:利用温针灸技术可以提高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为临床上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玉莲;沈丽;汪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8例(45.0%),显效11例(27.5%),有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2.5%有显著性提高,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仅为7.5%,远低于对照组患者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有效消除炎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娅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折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68例多发性骨折患者,在经过急诊初步评估和处理后,妥善固定骨折,积极治疗合并损伤,同时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本组68例患者,急诊死亡3例(1例严重骨盆骨折合并肝脏破裂,1例发生心梗,1例合并重度颅脑损伤、血气胸),其余患者在急诊处理、病情稳定后收入院治疗。结论:在对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急诊救护中,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保持呼吸道畅通,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效补充血容量,妥善固定骨折,积极治疗合并损伤,可有效提高急诊抢救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何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精神患者进食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患者本能障碍的症状,例如:精神分裂、抑郁、痴呆等症精神患者,都会出现几天到几周的进食障碍,既影响了患者身体健康与正常的治疗,也为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本文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52例精神患者,分析精神患者产生进食障碍的原因,探讨精神患者进食障碍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刘晓明;汪赛男;曹国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治疗患者3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中共有37例侧疝,有3侧为Ⅰ型,11侧为Ⅱ型,20侧为Ⅲ型,3侧为Ⅳ型;7侧为直疝,30侧为斜疝;有3例实行急诊疝修补术;手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血肿以及睾丸炎等症状,有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现象,占8.11%。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天~6天,平均4.85±0.62天,对患者随访3个月~12个月,35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以及慢性疼痛症状。结论: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春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临床实证研究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因情绪因素诱发心绞痛的诊治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中诊治的92例因情绪因素诱发的心绞痛老年患者资料,然后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结果:在老年心绞痛患者诊治中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结论:长期临床实证对照研究证实,在老年患者因情绪因素诱发的心绞痛诊治中给予心理护理配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率,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肖凤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混合明胶海绵栓塞胃动脉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雷替曲塞、明胶海绵颗粒与造影剂混合后行胃左动脉栓塞治疗23例晚期贲门、胃体癌。结果:本组患者经2次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复查胃镜及CT,部分缓解和稳定21例,占91.3%,其中4例获得外科Ⅱ期手术机会;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替曲噻混合明胶海绵栓塞胃动脉治疗晚期胃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汉民;徐道静;戴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老年矽肺患者应用两种不同雾化方式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014年2月到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矽肺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A组进行超声雾化方式吸入治疗,对B组进行氧驱动雾化方式吸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老年矽肺患者的可坚持雾化吸入、舒适度、血氧饱和度升高和容易咳痰的人数明显高于A组,而缺氧紫绀加重人数明显低于A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矽肺患者进行氧驱动雾化方式吸入治疗比超声雾化方式吸入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更好的改善缺氧情况,提高舒适度,并使患者更容易咳痰。
作者:管凤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科学文献资料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脑卒中发生的急性期,给予科学细致的专科护理并尽早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早期康复护理使患者达到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全面康复。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促进其功能恢复及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究。方法:对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并归纳总结其具体护理情况。结果: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要的就是对治疗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结论: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强化和患者的沟通,重视护理记录的整理和跟踪,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作者:张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对深静脉导管感染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深静脉导管置入的1100例相关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组织普外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护理流程学习和培训,并对规范化护理流程实施前后的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前相比,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减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有效降低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吕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吗丁啉和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不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上,莫沙比利比吗丁啉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瞿中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623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11例)和对照组(3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实验组采取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护士对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平均住院时间(t=3.26,P<0.05)、两组护士接瓶次数(t=7.98,P<0.05)和记录时间(t=6.48,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X2=7.34,P<0.05),差异均显著。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提高患儿护理质量,获得家属及患儿的认可,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崔卯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程中血糖监测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中的在前瞻性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0例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糖耐量低减、妊娠期糖尿病病理类型,动态监测产程中血糖水平,异常者取短效、低剂量胰岛素静注,对新生儿血糖情况是行观察。结果:本组孕妇血糖在3.8-11.3mmol/L 范围波动,其中血糖>7.8mmol/L 孕妇21例,占42%,采用静滴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孕妇无饥饿感,无酮症及低血糖表现。检查新生儿出生后即刻血糖,评估值为了(4.1±1.4)mmol/L,评估24h后血糖,评估值为(3.9±1.1)mmol/L,有低血糖发生4例,占8%。低血糖新生儿,取葡萄糖液口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血糖监测,可为管理血糖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而加强周产期糖代谢异常的胎儿及新生儿保障,大程度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梁婉迪;高冬梅;韩秀林;许辉;赵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院利用丰田模式应用在提高住院病人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2型流程改造及通过各部门的协作,有效的提高了住院病人信息完整性。
作者:许巧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