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息风
目的:对产后护理的基本内容开展分析,研究分析产后护理对于孕妇乳汁分泌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同期所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5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组的产妇50例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促进乳汁分泌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哺乳时间、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以及乳房胀痛的差异情况开展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哺乳时间明显提前,并且母乳的喂养的成功率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孕妇的产后乳汁分泌,不但可以很好的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另外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母乳喂养的质量,对于母婴来讲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吴小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向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心脏病患者,调查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总满意率(93.3%)明显优于心理护理前(78.3%),心理护理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护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并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果,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蒋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出院指导。然后比较两者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致残率为5例(20.0%)及病死率为2例(8.0%)均低于对照组的致残率10例(40.0%)及病死率5例(20.0%);观察组患者满意为24例(96.0%)要高于对照组的20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减少因脑出血而引起的致残情况和病死情况的发生,进而保证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王阿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20例CT增强扫描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中实施护理干预,检查成功率较高,缓解患者焦虑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丁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临床总结分析泮托拉唑纳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再此基础上探讨合理用药措施。方法:临床研究中随机选取中上海浦东新区南汇惠南镇光明中医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间服用泮托拉唑纳产生不良反应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ADR病例中,男性比例(60.61%)高于女性(39.39%),ADR率高的年龄段为41~60岁(39.39%);ADR发生时间比较分散,可累及心血管系统、皮肤及附件、全身损害等。结论:临床不合理应用泮托拉唑纳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症状,建议基层医院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力度,规范药物临床应用,预防或者减少不良反应率。
作者:付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复发率为9.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6%,复发率为22.6%。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元绍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力度越来越大,同时,在市场环境下,各医院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能有效地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医院的稳定发展。文章重点介绍了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构建医院文化的主要策略。
作者:夏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入我院诊治的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76例,将7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进行吲达帕胺缓释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39例患者的TG为(2.34±0.33)mmol/L、TC 为(5.65±0.72)mmol/L、LDL-C为(5.12±0.51)mmol/L、HDL-C 为(1.21±0.15)mmol/L,观察组39例患者的TG为(1.45±0.28)mmol/L、TC 为(4.25±0.66)mmol/L、LDL-C为(3.45±0.53)mmol/L、HDL-C为(1.76±0.36)mmol/L。观察组的TC、TC、LDL-C在下降幅度上,和HDL-C的上升幅度上都要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测量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92.1±5.5)mmHg、舒张压为(136.4±9.8)mmHg,而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为(79.2±4.4)mmHg、舒张压为(119.3±8.6)mmHg,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建议推广临床使用。
作者:贾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探讨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作者:文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路径在经皮肾镜手术配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行经皮肾镜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分析患者手术及其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80例患者治疗、护理后66例护理显效,6例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0%,患者中76例对我院治疗、护理总体满意,满意度为95%,患者手术后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恢复理想并没有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等。结论:经皮肾镜手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手术过程中联合手术护理路径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雷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除使用使用系统化的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针对两组患者DVT形成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无1例发生DVT,对照组中2例出现DVT(13.3%),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防止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的内容要涉及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等内容,这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义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造成麻风病人误诊的影响因素,从而寻求解决办法减少误诊。方法:抽取2001年8月--2014年7月在我县误诊的28例麻风病人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和问卷调查,整理相关资料,归纳总结误诊影响因素。结果:经整理研究,造成麻风病患者误诊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健康意识淡薄未能及时就诊,延误时间;麻风症状不同,误诊率也不同;诊断医生的自身素质及自身知识,基层医疗机构未接受麻风病系统化、规范化专业知识培训。结论:降低麻风病误诊率可通过提高人们和医生对麻风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确判断不同麻风症状的区别。
作者:张发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肾固冲煎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使用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88,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5)。结论:以中药方剂益肾固冲煎为主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患儿术前如何让患儿缓解不安和恐惧的心理,从而轻松、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安全渡过手术期。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手术的120例患儿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安全地渡过了手术期,根据不同年龄患儿及家人做好手术前心理护理,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1]。
作者:石婷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30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1组应用应用强心利尿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2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结束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改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均有所改善,且治疗2组改善情况显著高于治疗1组(P<0.05);治疗1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66.7%,治疗2组为93.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予以普及。
作者:张建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国外会侧切的缝合术的发生率是不同的,其中欧洲较低30%,美国是62.5%,在本国则高达85%,在某些医院甚至高达90%以上[1],并且呈上升趋势。为了倡导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促进自然分娩,尽可能的保护会阴的完整性,同时减少产后不适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开展了无保护接生法,使会阴侧切率明显降低。助产技术随着医学不断深入研究、学术交流探讨以及临床实践证明,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自然分娩已成为国内外妇产科及妇幼保健学界的共识和倡导。开展无保护接生法,尽量不干预或减少干预,让母亲无创无忧,促分娩回归自然。无保护会阴接生的方法对于产妇来说是一种实用、简单、有效的好方法,并且产妇住院时间短,提高了床位的周转率,其不会对产妇与新生儿产生不良的影响,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莫晓舒;黎慧兰;孔凡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讨论在临床足月引产中应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缩宫素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80例足月引产孕妇,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缩宫素,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前提下,选择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孕妇的引产总有效率为65.0%,而观察组孕妇的引产总有效率为92.5%,观察组患者的引产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引产孕妇来说,应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结合缩宫素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对患者宫缩进行诱发,并使产程得到缩短。
作者:杜黎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宣教可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使病人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院内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情况并探究合适的护理措施,以预防MRSA传播。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间我院内发生MRSA感染的81名患者为感染组,非MRSA感染的81名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诱发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诱发因素探究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感染组中,100%的患者存在基础疾病,83.95%的患者接受过侵入性操作。对照组中,上述比例为39.51%和43.21%。结论:诱发感染的因素有: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为预防MRSA医院感染,必须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采取消毒隔离措施,积极宣教医院感染知识,加强重点监测检查等。
作者:支丽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120例患者进行分析,设为观察组,并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选取2010年-2011年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唤沟通,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凌翠梅;王亚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