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中分层护理引导与研究

农春兰

关键词:优质护理, 分层护理
摘要:探讨优质护理中分层护理引导研究.医院对护理工作与优质服务结合,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势在必行,只有合理配置护士资源才能满足病人多方位需求,给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明确各护士职能,逐层管理,使各级护士发挥大作用,使得人力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同时实施分层护理也可以拓展护士职业生涯空间,确立主管护士可为专业护士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把参加研究的100名妇产科病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是接受了无缝隙护理管理服务的一种,而乙组则是按照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接受的护理服务.之后对这两组参与到研究中的病人进行实际情况和满意度的调查.了解病人实际的需求.结果 两组病人在满意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甲组对住院期间护士服务总体评价分数是(4.87±0.53)分,而乙组对住院期间护士服务总体评价分数是(4.41±0.3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医疗机构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有显著的成效,并且还可以提高病人对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齐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乙肝核心抗体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乙肝核心抗体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献血者进行常规血液筛查,如合格就对其标本进行ELISA的方法来检测献血者的抗HBc与抗HBcIgM,如果标本为阳性标本则用PCR的方法来检测献血者的HBV DNA,对此类献血者进行抗HBc滴度检测.结果 经常规血液筛查的血样有3000份,筛查成功后,发现在标本中有267份标本经检测为抗HBC阳性,而在267份抗HBC阳性标本中,检测出HBV DNA的样本有2份,在标本中有15份标本经检测为HBC IgM阳性.结论 应在血液筛查时多增强对核心抗体的检测,以防抗HBC阳性的血样与HBsA g阴性的血样传播HBV.

    作者:杨昌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整脊手法配合小圆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整脊手法结合小圆枕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划分为应用整脊手法结合小圆枕实施治疗观察组和应用软组织松解手法实施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脊手法结合小圆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3例腰椎闻盘突出症患者,给予卧床休息,西药,中药和腰腿功能训练及骶管冲击疗法综合治疗.结果 治愈45例,显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2%.结论 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休息,西药,中药和腰腿功能训练及骶管冲击疗法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伟胜;徐秋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落实措施、确保新农合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新农合档案是反映和记述新农合历史发展过程和真实面貌,总结新农合工作经验,探索新农合发展规律,健全完善新农合工作,客观评价新农合发展进程,科学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正确制定新农合相关政策措施,为深化新农合改革积累贮存第一手信息资源.

    作者:闫东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外科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修补术组和切除术组各57例患者.修补术组的57例患者行单纯缝合修补术进行治疗,切除术组的57例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穿孔病症均全部治愈,治愈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肠粘连、吻合口瘘、切口感染以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当.修补术组患者的治愈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切除术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术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修补术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治疗,胃大部分切除术较单纯缝合修补术具有疗效确切、预后良好,不复发、无需服药的临床优势.

    作者:赵忠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铬酸钾治疗子宫颈糜烂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铬酸钾治疗对子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对68例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糜烂患者进行重铬酸钾治疗,年龄在22 ~ 52岁之间,平均年龄38.6岁.结果 49例治愈,17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次数均为2次,痊愈过程为3~6个月.结论 重铬酸钾治疗子宫颈糜烂操作简单、无痛苦、无创伤、费用少、经济实用、安全有效、效果良好,是适用于农村基层子宫颈糜烂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文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诊疗现状

    1.病原学与流行病学人类比较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就有肠道病毒而这种病毒是属于RNA病毒科,有着许多的型别在2000年前的肠道病毒共有67型[1],而2000年的时候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则是把其中脊髓灰质炎之外的大部分肠道病毒进行重新划分归纳[2].新生儿受到感染的渠道可以来自于胎盘、产道或者生在出生之后,而病源可能来自于母亲、医护人员或者是新生儿之间产生交叉感染而导致婴儿室出现暴发流行[3].一般情况下是由于柯萨奇病毒B还有埃可病毒所引发出现新生儿感染,而大部分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的肠道病毒感染则是埃可病毒11[4-5].无论哪个人种都有可能出现肠道病毒感染,而感染的概率则是要按照不一样的地理环境、季节以及宿主因素,会有比较大的差异[6-7].有一部分地区在全年会出现感染流行传播,而在7 ~11月的时候感染情况为严重,因为肠道病毒所导致的手足口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

    作者:农学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中的护理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预防接种建档的200例儿童,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100例(健康教育方法)和对照组100例(传统宣教方法),对两组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儿童在接种率及其家长的满意度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明显性(P<0.05).结论 临床护理的健康教育方法更有助于家长接受接种知识,计划免疫效果明显超过传统宣教方法,应推广使用.

    作者:杜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方法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院前急救的基本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者24例,1例抢救后死亡,院前未急救者11例,2例死亡,其余32例均在现场接受急救方案并入院接受了进一步治疗,因此院前急救者比院前未急救者病死率低.结论 早期积极寻求诊断以及治疗,是减少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院前病死人数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对策探析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注射室收集的128例行头皮静脉穿刺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穿刺方法随机分为经改进后头皮静脉穿刺,辅助护理的观察组和常规头皮静脉穿刺的对照组,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经额前正中静脉部位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头皮部位(P<0.05).观察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回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操作、患儿因素等是造成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经额正中静脉粗直部位穿刺的同时,辅助实施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作者:蔡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嘱注意休息,充足饮水.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口服氨咖黄敏口服液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牛黄清心散口服.结果 对照组热退率60.00%,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热退率92.5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23.33%,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治愈率为65.00%,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退热效果和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许仁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并发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对临床肝胆管结石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及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探讨关于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对策.方法 对本院2009年~2010年收治的120例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肠内引流术出现感染21例,发生率46.7%,T管引流术出现感染17例,发生率43.5%,肝叶段切除联合T管引流术出现感染8例,发生率22.2%,肝叶段切除联合T管引流的感染率低于其它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构成有残余结石41%、伤口感染18.1%、电解质紊乱15.2%.术中辅以B超检查的患者出现感染11例,未辅以B超检查的患者出现感染3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残余结石出现多,采用肝叶段切除联合T管引流术以及术中采用B超辅助可以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此外还应改良手术及护理方式,降低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二胜;王保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真菌变态反应的研究进展

    真菌是常见的也是重要的变应原之一,其结构较为复杂,侵入机体后能迅速诱发机体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并随之发生变态反应,可引起癣茵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胃炎、过敏性结肠综合征、湿疹、异位性皮炎、荨麻疹、痰痒症、结膜炎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变态反应征.本文主要对常见致病真菌及其变态性反应作一简述.

    作者:莫洪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经皮Sp02值及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吸痰后sp02值,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吸痰过程中Sp0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安全感.

    作者:李萍;戴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据国家卫生局2010年的一份调研统计,我国各大医院的血液检查科室的血液检查结果误差率一般都高于35%,因此如何尽大可能消除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成为各家医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样本采集前、样本采集中以及样本采集后这三个环节入手,分析血液样本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以确保血液检验的质量.

    作者:王有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A组20例患者,B组20例患者,C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骶骨麻醉状态下,行传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C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局部软组织水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都显著优于A组合B租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具有缓减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减轻软组织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临床效果.

    作者:伍文义;容朝宽;伍盛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压氧联合加兰他敏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加兰他敏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的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的46例外伤性眼外肌麻痹患者,采用高压氧+加兰他敏以及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眼外肌恢复程度以判断其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 高压氧联合加兰他敏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疗效好.

    作者:罗卫坚;陆宏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断肢再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断肢再植的临床效果及肢体成活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35例断肢再植患者手术及术后的复健.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以常规治疗为基础,观察组加用中药口服.治疗后按照MRC系统神经损伤评定标准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再植全部成活,MRC评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减少术后高凝状态、吻合血管的应激性收缩、感染和局部血栓的形成作为断肢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利勇;李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社区计划免疫对儿童预防保健的意义

    针对相关传染疾病所带来的儿童死亡现象,社区计划免疫是降低儿童病发死亡率、减少疾病、预防以及控制疫苗为易行、较简便、非常有效且很经济的一种措施.并且社区计划免疫为提高人口素质以及儿童生命质量的关键手段,与此同时,社区卫生及儿童保健工作的关键指标也被社区计划免疫较好的反映出来.针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应对社区中的计划免疫工作附一较高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为儿童构建一个较为有效的免疫屏障,从而有效的预防并降低传染病出现的机率,从而保障儿童可以健康的成长.

    作者:丁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