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飞阳
目的 分析妇康炎胶囊联合中药红核洗液外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按随机原则将予以妇康炎胶囊联合中药红核洗液外用90例,标为观察组;90例予以口服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0%,有效率98.89%,较对照组74.44%、90%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康炎胶囊联合中药红核洗液外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1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泌性中耳炎常规手段进行治疗,即鼓室穿刺置管引流外加口服抗生素药物;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滴鼻液滴鼻、鼓室内注射药物及口服抗生素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所有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及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其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产生明显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滴鼻、鼓室内注药及口服药物的多方面综合性治疗方法拥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安全性高,效果也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手段,故此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席敏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常见并发症胆漏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经验,指导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对胆漏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护理,引导患者消除恐惧,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导流管护理.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及时发现胆漏并做好相应处置,术后高质量的护理,尤其是心理引导及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单红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酒精性肝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双环醇治疗酒精性肝病,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治疗周期均为36周,然后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完全应答率为55%,部分应答率为35%,对照组完全应答率为50%,部分应答率为20%,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环醇在改善肝功能ALT、GGT和肝纤维化方面要比多烯磷脂酰胆碱效果显著.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根据阿弗他溃疡的有关因素和临床特征,以及曲安奈德及丁胺卡那霉素的药理,采用局部给药的途经观察曲安奈德及丁胺卡那霉素含漱夜对阿弗他的疗效,经临床实践证明此含漱夜对阿弗他溃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取材方便,药源丰富,配置简单,是较为理想的局部治疗药物.
作者:董宝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功酶(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在肝损害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抑制法测定120例肝损害患者血清mAST和AST的活力,计算出Mast/AST比值,观察其在发病期与治疗2周后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前m-AST/AST比值,急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P<0.05),治疗两周后急性肝炎、酒精性肝炎m-AST/AST比值下降明显(P<0.01),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动态监测m-AST/AST比值的变化,有助于对肝实质细胞损伤的坏死程度进行评估并判断疾病的发展.
作者:闵旭葵;蒋莉;陈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体CIK细胞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以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均接受NP化疗方案.观察组于化疗结束后回输自体CIK细胞.随访1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死亡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较高,随访期间死亡率较低,QOL评分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2月到2011年2月之间收录的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两组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两组的数据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也较少,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琚小红;刘晗睿;胡晓雁;段圣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胸腺法新联合TC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诊疗分析.方法 对符合治疗研究标准的42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21),胸腺法新联合TC方案化疗,和对照组(n=21)仅用TC方案化疗.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CD4和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治疗组有效率52.4%(11/21),1年生存率为52.6%,对照组有效率42.9%(9/21),1年生存率为38.8%,两组间疗效、毒副反应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腺法新联合TC方案化疗能提高肺癌化疗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丁晓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孕期体质量增加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并且观察组并发症和胎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细致全面的综合护理更加利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更加有助于母婴的健康发展.
作者:马海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复方黄松湿巾贴敷产后会阴切口的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230例会阴切开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先使用碘伏消毒,再使用复方黄松湿巾贴敷,对照组使用碘伏消毒.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 98.46 %,对照组为91.0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 复方黄松湿巾贴敷能促进产后会阴切口愈合,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子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口服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前给药的疗效观察.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间在本院实施手术的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8 mg/kg的标准将氯胺酮加入果汁饮料中让患儿服下,分别记录口服前、口服后2、5、10、15、20、25、30分钟时患儿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镇静程度、患儿的情绪及不良反应,并且记录镇静起效的时间、大镇静时间、患儿对静脉穿刺的反应及患儿对麻醉诱导的记忆程度.结果 26例自愿口服了氯胺酮,3例经胃管注入,有1例患儿经劝说后服用.口服氯胺酮作为麻醉前用药,有效率为90%(27/30,1级+2级+3级),无效率为10%(3/30,4级+5级).平均镇静的起效时间为(10.02±3.25)min,大镇静时间为(25.29±4.25)min.所有患儿在服药后的血压、心率及呼吸均无明显变化,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均在96%以上.术后随访,27例患儿对进入手术室后的一切均无回忆,2例患儿记得静脉穿刺,1例患儿记得将面罩放在口上.在服用氯胺酮后,所有观察对象均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 口服氯胺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给药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孕周≥34周、未足月且反复多次超声提示羊水过少的孕妇4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静脉营养期待治疗的意义.结果 妊娠时间和分娩孕周显著大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NICU入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期待治疗可增加新生儿体重,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NICU入住率.
作者:甄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6年2月份至2012年6月份收治的24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析并发感染的诱因,并探寻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 依据患者病情,我院选取灌注引流术、病灶清除术或者取出内固定物,有效控制了切口感染,随访发现,无一例出现复发情况,预后情况良好.结论 针对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随后采取灌注引流术、病灶清除术等有效措施,清理创面,可以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收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李雅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与比较研究舒张性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上的特征.方法 本文选择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由于心力衰竭来我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5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和有关指标将其分为两组,DHF组有患者135例及SHF组291例,比较两组病人各参数存在的差异.结果 DHF组患者多为女性,且年长,其第一、二位病因为高血压心脏病与冠心病.SHF组患者的左室舒张及收缩末内径有所增大,且QRS时限增加;DHF组心室腔未出现明显扩大,然而室壁明显变厚,且有较高的房颤发生率.与SHF组相比,DHF组的肝肾功能受损和NYHA分级IV级、住院病死率以及1年内的再次入院率明显较低.结论 DHF组患者较SHF组病情轻,且住院病死率和1年内由于心理衰竭二次住院的发生率与SHF组相比较低,有较高预后.
作者:李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在体检中,HBsAg 检测是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HBsAg的检查方法很多,有琼脂免疫扩散法、对流电泳法、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酶联免疫法、固相放射免疫法等,其中以酶联免疫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1].但在测定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很多,可能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观察临床常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 sA g)中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原因以及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现就近期体检中发现的2例假阳性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朴顺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 心理护理后将患者镇静取俯卧位,行机械通气,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 俯卧位通气后未出现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血氧饱和度好转.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有利于痰液的引流,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好转,早日脱机.
作者:高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包头第四医院2012年1~10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36株,其中多重耐药菌15株(41.7%),非多重耐药菌21株(58.3%).所有菌株以API鉴定试剂盒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2010年Clsi规定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及米诺环素.结论 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及米诺环素是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效的抗生素,对其它常用抗生素耐药较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丁玉仙;李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状态下,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生脉饮后,各心功能参数与心室容积参数的变化,观察急性反应特点.以确定用药安全性.方法 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在心衰标准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同时给予生脉饮,在治疗中行心脏核素检查3次,以评价左室功能和容积.结果 在4-8周的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2级者比对照组多(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l级者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给予生脉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肌重塑、心功能状态和稳定心律收缩.
作者:张其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62例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测评分为三个阶段,术中疼痛时、心理干预后、药物镇痛后.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有明显缓解,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的患者明显减少,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镇痛后患者疼痛均得到缓解.结论 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疼痛控制有部分缓解作用,可作为介入治疗的辅助镇痛措施.
作者:申飞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