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富;郭述苏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机体的衰老退化,机体的代谢发生障碍,线粒体供能不足,导致老年性耳聋.用于预防和治疗老年性耳聋的药物还有待研究和开发.
作者:王月华;杜冠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短时程的非致死性预置,可对抗随后脑组织的致死性缺血性损伤,即缺血耐受.近年来,有关脑缺血耐受的研究很多.本文就有关脑缺血耐受的预置方式及其相关的预置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健;董为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出血性脑卒中后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均出现明显的变化,血肿周围存在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的变化,同时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病理过程,免疫炎症的变化影响着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和预后.本文综述了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探讨了免疫治疗的意义.
作者:陈春富;郭述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讨论.其发病机制是通过增加心排血量和总外周血管阻力所致.而其治疗的方法是经正确评估干体重,控制水、盐摄入量,以及合理地使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压药物.
作者:郑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血小板膜糖蛋白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分子标志物对冠心病的诊断、预后及抗血小板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慧;李茹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冠状动脉支架术是心血管病治疗学上的一次革命,但3~6个月后再狭窄率大约为30%左右,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再狭窄的防治已成为心血管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涂层支架对再狭窄的防治做一综述.
作者:王敏;张承俊;崔连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能超早期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判定缺血半暗带的大小及动态观察病情进展,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了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张兆波;高庆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现代社会骨质疏松患者越多越多,用于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的药物种类很多.本文综述了抑制骨吸收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该类药物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作者:张亚;公瑞煜;石朝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肥胖症是并发心脑血管损害、糖尿病、多重代谢紊乱综合征及睡眠呼吸障碍等多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也是当前全球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形成肥胖症的各种主要因素和相关疾病,同时并对其治疗现状和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平;骆仙芳;蔡宛如;王会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较多研究表明脉压与左室肥厚、颈动脉硬化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等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也证实脉压是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强而独立的预测因素,本文对脉压的影响因素、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脉压与心血管病意外发病危险的关系等进行综述,为明确脉压的临床意义提供参考.
作者:段留法;郑秋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老年脑血管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加上影像学上有其特殊表现已引起临床上的重视.本文结合新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问题,分别给予综述.
作者:邢影;徐忠信;邬英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内功能强的抗原递呈细胞,目前其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热点.如何激活树突状细胞和得到大量树突状细胞是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主动免疫治疗的关键所在.近来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技术日益成熟,但仍存在树突状细胞大量扩增方法的优化和树突状细胞的异质性问题.本文介绍了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培养方法,体外扩增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杨吉伟;张孝斌;张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绝经后性激素替代疗法一直被认为有益于冠心病的预防,但1998年以来大规模临床研究的结果却与此有异.本文就近年性激素替代方法与冠心病预防的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陈美娟;屈晓冰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