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秦芳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预后越差.对于自发性早产,应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在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1].此外由于早产儿的呼吸循环特点,国外大量研究显示,早产儿出生后至少延迟断脐60 s对改善早产儿结局有重要作用.现就晚断脐对早产儿的影响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张惠欣;张月琴;张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与人支原体(Mh)感染情况,并对其药敏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该院就诊的71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取其宫颈分泌物标本,应用支原体培养试剂盒进行Uu和Mh感染培养和药敏检测分析.结果 710份标本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48.0%,其中单纯Uu阳性率为31.7%,单纯Mh阳性率为11.7%,Uu和Mh混合感染阳性率为4.6%.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为敏感;对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以Uu感染为主,耐药性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康洪彬;贾丽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预测在先兆流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孕6~9周自然受孕的先兆流产孕妇73例,根据妊娠结局不同将其分为继续妊娠组(40例)与妊娠失败组(33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孕6~9周自然受孕的无任何并发症的正常妊娠者40例,将其作为正常妊娠组.抽取所有孕妇的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各组孕妇血清E2、孕酮及hCG水平进行动态测定并比较.结果 第6~9周,正常妊娠组与继续妊娠组孕妇血清E2及hCG水平均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但孕酮水平均无显著变化,表现较为平稳;与妊娠失败组比较,正常妊娠组与继续妊娠组孕妇血清E2、孕酮及hCG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E2、孕酮、hCG水平是维持孕早期妊娠正常的重要指标,血清E2、孕酮、hCG水平较低且其水平增长缓慢则预示着孕妇发生流产的几率较高,孕早期进行血清E2、孕酮、hCG水平的监测对预测先兆流产结局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聂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58例子宫瘢痕妊娠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卵巢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术后β-hCG值、β-hCG值转阴时间、病灶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经期、恢复排卵时间、自然妊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FSH、E2、LH、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FSH、E2、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术后1周、1月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6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月经恢复速度快,利于再次妊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秦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脐带血降钙素原(PCT)对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IB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9月该院妇产科围产期新生儿164名,分为5组.A组: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样本,无宫内感染证据感染;B1组: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样本,无感染证据;B2组: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样本,有明确感染证据;C1组:早产新生儿,无感染证据;C2组:早产儿脐带血样本,有感染证据.评价脐带血样本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PCT与CRP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性,C2组与A组及C1组相比,血清PCT浓度均显著升高,同时,C2组的CRP浓度也相对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诊断IBI的佳临界值为1.2 ng/ml.结论 脐带血PCT浓度可以作为诊断早期新生儿感染的有用参数.
作者:周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影响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紊乱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检查治疗的阴道炎阴道菌群紊乱患者386例和同期在该院检查的阴道菌群正常受检者739例为研究对象,采集阴道炎患者阴道侧穹窿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对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紊乱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培养、分离共检出43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52株(58.20%),革兰阴性菌113株(26.10%),真菌68株(15.70%).主要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广泛的耐药性,对青霉素G、红霉素、环丙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均>57.00%;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非常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安卡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均>52.00%,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50.00%,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非常敏感.自行阴道冲洗、经期未使用消毒卫生巾、非经期使用护垫、每周性生活≥2次、未采用避孕套避孕、阴道炎史、性伴侣数量≥2人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为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紊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影响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紊乱的相关因素为自行阴道冲洗、经期未使用消毒卫生巾、非经期使用护垫、每周性生活≥2次、未采用避孕套避孕、阴道炎史、性伴侣数量≥2人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根据相关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降低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紊乱的发生率.
作者:伍宗惠;叶海琼;袁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的测定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0例临床确诊的感染患儿,细菌感染组42例,非细菌感染组48例,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PCT、PA、CRP水平及WBC计数,同时测定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的PCT、PA、CRP水平及WBC计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和WBC计数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A水平细菌感染组均低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血清PCT、PA、CRP水平及WBC计数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41、62.87、15.07和28.87,均P<0.01),阳性率分别为88.10%、83.33%、61.90和50.00%;细菌感染组治疗后P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8,P<0.01),PCT水平和WBC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15、7.92,均P<0.01),CRP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9,P<0.01).结论 血清PCT、PA、CRP及WBC计数联合检测对鉴别儿童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同时为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
作者:王文俊;李义德;刘秀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创接生对初产妇盆底肌肉早期恢复的影响和治疗后盆底康复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分娩的310例初产妇分为3组,无创接生的110例为无创接生组,会阴侧切的105例为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的95例为剖宫产组.比较无创接生组与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组产后6~8周时的盆底肌张力强度及治疗1个疗程后盆底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无创接生、会阴侧切和剖宫产对盆底肌力均有影响,其肌力大小都≤3分;治疗后盆底肌力都有恢复,肌力都在Ⅱ级以上,其影响程度在产后6~8周和治疗1个疗程后Oxford评分比较:无创接生组与侧切组肌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接生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由于盆底肌肉受压、牵拉、肌纤维变形及肌力减退,对盆底肌功能会造成一定影响.无创接生技术不会增加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且其肌力恢复较侧切组更有优势,与剖宫产组无差异,建议在确保母婴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推动无创接生,减少产妇的痛苦.
作者:陈志芳;彭检妹;郑萍萍;温雪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卡孕栓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术后恢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日-12月20日该院收治的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9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舌下含服卡孕栓1 mg及静脉滴注缩宫素5U、宫体注射缩宫素5U,术后2d连续舌下含服卡孕栓,2次/日,每次0.5 mg.对照组27例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予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宫体注射缩宫素10U,术后2d连续静滴缩宫素,1次/日,每次20 U.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内的失血量、术后第3天子宫复旧情况及术后恢复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第3天子宫复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患者在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应用卡孕栓,可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同时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并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特点,值得在剖宫产术中预防使用.
作者:高涛;马锦琪;荣琴英;程雪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病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子痫前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法,收集92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92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OR=4.259)、高血压家族史(OR=2.852)、子痫前期史(OR=4.855)、妊娠期高血压(OR=6.001)、妊娠期糖尿病或肾病(OR=2.627)、妊娠期尿路感染(OR=2.050)等均为子痫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的因素较多,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家族史、子痫前期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或肾病,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治疗妊娠期疾病,根据围产期高危因素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病率.
作者:王珊;张燕;钟文明;牛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根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NTDs)实施现状,探讨干预叶酸发放的卫生服务供方和需方对提高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 对供方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对需方拟孕育龄妇女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前比较,需方干预组明显提高,P<0.05;供方干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供方即叶酸发放的卫生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干预,对提高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效果不明显.而对需方即拟孕育龄妇女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提示对需方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者:汪明;方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炎琥宁注射液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及CD4+T相关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76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76例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轮状病毒腹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然后统计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心肌酶及CD4+T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轻型和重型腹泻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心肌酶指标及CD4+T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的疗效较好,且对患儿的心肌酶及CD4+T相关指标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炎琥宁注射液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踬慧;郝小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2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进行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或体征改善时间等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儿血清中IL-6、IL-8、IL-17、TNF-α、hs-CRP水平.结果 干预治疗3个疗程以后,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缓解、哮鸣音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以后,两组患儿IL-6、IL-8、IL-17、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L-6、IL-8、IL-17、TNF-α、hs-CR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减少细胞因子释放,控制气道炎症发生,改善肺功能.
作者:吴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流产经历对女性再次妊娠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基于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立的母婴健康队列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天津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建档并分娩的36 647对母婴的相关信息.结果 共有11 551名(31.52%)孕妇有流产经历,其中1次流产经历8 528名(23.27%),2次及以上流产经历3 023名(8.25%).相对于没有流产经历的女性,流产次数越多,分娩时剖宫产率越高,婴儿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死胎/死产/7d内死亡的比例越高,小于胎龄儿、过期产的比例越低(Ptrend <0.05).调整孕妇年龄、受教育年限、是否吸烟、是否有过生育史、孕早期首次产检时体重指数(BMI)、孕24 ~28周时血压、孕24~ 28周时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值(GCT)、胎龄及新生儿性别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无流产经历的女性,有流产经历的女性剖宫产[OR(95%置信区间)=1.23 (1.17~ 1.29)]、巨大儿[OR(95%置信区间)=1.22(1.13~1.31)]、大于胎龄儿[OR(95%置信区间)=1.21 (1.14~1.29)]风险增高,小于胎龄儿[OR(95%置信区间)=0.82(0.6-0.98)]风险降低.结论 有流产经历的女性再次妊娠时选择剖宫产的可能性增加,巨大儿、大于胎龄儿的风险增高,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降低.
作者:李卫芹;冷俊宏;王蕾棽;李薇;刘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荆州市2005-201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情况,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荆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召回及确诊结果.实验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化学荧光法分别检测干滤纸血片中促甲状腺素(TSH)、苯丙氨酸(Phe)浓度.结果 2005-2015年,荆州市共筛查新生儿368 837例,筛查率由2005年的6.42%提升到2015年的96.40%,可疑患儿年均复诊率在90%以上,共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69例,发病率为1:2 182;PKU 11例,发病率为1:33 531.结论 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是提升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和PKU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可有效降低残疾儿的发生.
作者:王荣贵;陈萍;金爱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阿氏切口联合B-Lynch缝合对前置胎盘瘢痕子宫患者进行治疗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前置胎盘瘢痕子宫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行子宫阿氏切口联合B-Lynch缝合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术中出血、子宫切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行子宫全切除术、动脉结扎术及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行B-lynch缝合术完成后,患者出血减少并停止,子宫变小收缩,两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及血性恶露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2h及术后2~24 h时间段内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子宫切除病例,对照组有3例子宫切除,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恶心呕吐及血压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子宫阿氏切口联合B-Lynch缝合对前置胎盘瘢痕子宫进行治疗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此外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子宫切除率.
作者:冯一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患病率与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其中城区5个,郊区5个)3~6岁在园儿童1 949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视力、眼位、眼球运动检查.进一步使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并行眼底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根据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诊断与分类标准,确诊弱视.使用《弱视相关因素调查表》对确诊弱视儿童进行相关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弱视患病率为4.83%.男女弱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弱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和郊区弱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3项与弱视发生有关的因素:屈光不正家族史、斜视病史和早产史.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结论 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市郊区无显著性差异.弱视患病受多因素影响,早产史、斜视、屈光不正是弱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斜视与弱视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陶荣;李一辰;贾朝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驻区26家助产机构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内的106 370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监测分析.结果 2013年7月-2015年6月共检出围产儿出生缺陷2 431例,检出率为22.85‰,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女婴(P<0.05).母亲年龄<20岁组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其次为≥35岁年龄组.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分别为外耳其他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隐睾、尿道下裂.2013年7月-2015年6月出现围产儿死亡318例,其中出生缺陷死亡占31.13%,而致死性出生缺陷占出生缺陷死亡的57.58%.结论 朝阳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年龄、围产儿性别、孕期患病情况有关;应加强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出生缺陷产前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袁丽;夏荣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瘦素受体基因突变与瘦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银染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检测PCOS患者33例(PCOS组)及育龄期单纯子宫肌瘤患者33例(对照组)腹壁脂肪组织中瘦素受体(LEPR)基因第2、4、6、7、8、13/14、20外显子的突变.结果 共发现24例外显子4上有位置异常的电泳条带,其中PCOS患者18例,对照组6例.经直接测序分析,为A670→G670的纯合多态性突变,即109位氨基酸由赖氨酸(LysK)置换成精氨酸(ArgR). PCOS患者的该位点检测到的A→G的多态性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检出第4外显子K109R多态性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未检出变异者(P<0.01).结论 PCOS患者LEPR基因胞外区第4外显子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第4外显子K109R多态性可能与PCOS有遗传倾向的瘦素抵抗有关.
作者:吕立群;李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7月该院产前诊断中心既往有自然流产妇女2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流产1次或2次者210例为流产组1,流产≥3次者79例为流产组2;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妇女280例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分析MTHFR基因中C677T的分型.结果 流产组1中MTHFR C677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2中MTHFR C677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多态性与非复发性流产相关性不显著,同复发性流产组相关性显著.
作者:王勉勉;李喜梅;唐少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