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张燕;钟文明;牛建民
目的 调查围产期母婴心理与生理的健康状态,分析产科心理与生理保健指导服务(简称心身服务)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昆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正常妊娠孕28周孕妇2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名.实验组提供常规服务和心身服务,而对照组只提供常规服务.采用问卷法对招募时及产后母亲-婴儿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焦虑症状与抑郁症状各因子得分和阳性体征得分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8,P>0.05;t=-1.941,P>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症状与抑郁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8,P<0.01;t=-3.854,P<0.01),母亲阳性体征及婴儿阳性体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1,P<0.05;t=2.83,P<0.05).结论 围产期心身保健服务有利于产后母亲的情绪稳定和更好地维护母子生理健康.
作者:杨烨;颜引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侧脑室轻度增宽的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妊娠期超声诊断的胎儿侧脑室10~12 mm病例,部分病例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分析或核磁共振(MRI)检查,定期进行超声复查,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71例侧脑室增宽病例36例(50.70%)接受染色体检查,8例(11.27%)行无创DNA检测,44例中染色体异常1例(2.27%);28例在产前或产后进行了MRI的检查,均未见其他异常;65例(91.55%)正常分娩,其中63例(96.92%)随访正常.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能够敏感地检出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胎儿,孤立性轻度侧脑室增宽者染色体异常概率较低,预后较好.
作者:何顺安;肖燕;魏玲;李江涛;吴琦;杨淑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流产经历对女性再次妊娠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基于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立的母婴健康队列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天津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建档并分娩的36 647对母婴的相关信息.结果 共有11 551名(31.52%)孕妇有流产经历,其中1次流产经历8 528名(23.27%),2次及以上流产经历3 023名(8.25%).相对于没有流产经历的女性,流产次数越多,分娩时剖宫产率越高,婴儿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死胎/死产/7d内死亡的比例越高,小于胎龄儿、过期产的比例越低(Ptrend <0.05).调整孕妇年龄、受教育年限、是否吸烟、是否有过生育史、孕早期首次产检时体重指数(BMI)、孕24 ~28周时血压、孕24~ 28周时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值(GCT)、胎龄及新生儿性别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无流产经历的女性,有流产经历的女性剖宫产[OR(95%置信区间)=1.23 (1.17~ 1.29)]、巨大儿[OR(95%置信区间)=1.22(1.13~1.31)]、大于胎龄儿[OR(95%置信区间)=1.21 (1.14~1.29)]风险增高,小于胎龄儿[OR(95%置信区间)=0.82(0.6-0.98)]风险降低.结论 有流产经历的女性再次妊娠时选择剖宫产的可能性增加,巨大儿、大于胎龄儿的风险增高,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降低.
作者:李卫芹;冷俊宏;王蕾棽;李薇;刘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患病率与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其中城区5个,郊区5个)3~6岁在园儿童1 949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视力、眼位、眼球运动检查.进一步使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并行眼底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根据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诊断与分类标准,确诊弱视.使用《弱视相关因素调查表》对确诊弱视儿童进行相关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弱视患病率为4.83%.男女弱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弱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和郊区弱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3项与弱视发生有关的因素:屈光不正家族史、斜视病史和早产史.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结论 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市郊区无显著性差异.弱视患病受多因素影响,早产史、斜视、屈光不正是弱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斜视与弱视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陶荣;李一辰;贾朝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创接生对初产妇盆底肌肉早期恢复的影响和治疗后盆底康复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分娩的310例初产妇分为3组,无创接生的110例为无创接生组,会阴侧切的105例为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的95例为剖宫产组.比较无创接生组与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组产后6~8周时的盆底肌张力强度及治疗1个疗程后盆底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无创接生、会阴侧切和剖宫产对盆底肌力均有影响,其肌力大小都≤3分;治疗后盆底肌力都有恢复,肌力都在Ⅱ级以上,其影响程度在产后6~8周和治疗1个疗程后Oxford评分比较:无创接生组与侧切组肌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接生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由于盆底肌肉受压、牵拉、肌纤维变形及肌力减退,对盆底肌功能会造成一定影响.无创接生技术不会增加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且其肌力恢复较侧切组更有优势,与剖宫产组无差异,建议在确保母婴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推动无创接生,减少产妇的痛苦.
作者:陈志芳;彭检妹;郑萍萍;温雪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和针对性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状况和母婴结局的影响,为孕期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在该院接受定期孕检的孕妇30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参加常规孕期生理卫生知识学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营养健康教育和针对性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晚期膳食构成和营养素摄人情况,妊娠期并发症、分娩后贫血的情况,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结果 观察组孕妇孕晚期谷类、水果、蔬菜及蛋类摄入量高于对照组,粗粮、鱼虾、动物肝脏的摄入频率高于对照组,蛋白质、维生素C、钙、铁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分娩后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正常体重新生儿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和针对性营养指导可促进孕妇孕期膳食的合理摄入,改善孕妇孕期的营养状况,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母婴结局.
作者:冯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合并人巨细胞病毒(CMV)、人疱疹病毒4型(EBV)、解脲脲原体(UU)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并分析年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患者46例、低级别病变(LSIL)患者42例、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排除病变(ASCUS)患者41例和正常对照(NILM)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式荧光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法分别检测HR-HPV、CMV、EBV、UU感染情况.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运用x2检验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其感染状态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UU感染率在各组中均为高,其次是CMV,EBV感染率低.UU、CMV感染及年龄在各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及以上微生物合并HR-HPV感染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MV、EBV、UU合并HR-HPV感染分别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随年龄增大,病变风险增大.且UU更容易合并HR-HPV感染.HR-HPV及微生物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的预防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郑丽丽;郑丽媛;陈海英;陈双峰;王伟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生是否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具有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的女性ICPP 288例为研究组,186例无性早熟病史的13~18岁且月经来潮3年以上女童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青春期PCOS的发病率.结果 两组女童之间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359、21.08和7.31,均P<0.05),ICPP组高于对照组,而在初潮年龄方面,ICPP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77,P<0.05).ICPP组PCOS发病率6.60%,对照组PCOS发病率4.30%,2组PCOS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109,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BMI)及年龄与PCOS发病呈正相关.结论 性早熟患者在青春期阶段发展为PCOS的风险并未增加,但仍需重视和长期随访.
作者:彭刚;丁明;黄宝兴;杨方华;张琴;杨斌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中西医联合给药方式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术后改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对每个患者术前通过宫腔镜进行子宫内膜定点取样进行病理诊断,患者均实施子宫内膜电切术.将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甲羟孕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羟孕酮联合中药汤剂的治疗.结果 子宫内膜电切术后,仅服用甲羟孕酮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10例(52.6%),乳房胀痛4例(21.1%),胃肠道不适4例(21.1%);甲羟孕酮联合中药方剂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21.1%),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1、3、6、12个月子宫内膜修复情况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在实施子宫内膜电切术后,中药结合甲羟孕酮的用药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术后宫腔内膜修复无显著影响.
作者:张艳君;刘云;尹国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指导同房或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术后检测排卵后14 d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对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在该院生殖中心监测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指导同房和IUI术后妊娠的11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排卵后14d血清 β-hCG值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排卵后14 d血β-hCG值与早期妊娠结局有关,双胎组>单胎组>胚胎停育组>生化妊娠组(两两比较P值均大于0.05).以血清β-hCG<96 mIU/ml作为不良妊娠预测标准,阳性预测值89.7%,阴性预测值93.1%;以血清β-hCG<74.38 mIU/ml作为生化妊娠预测标准,阳性预测值45.5%,阴性预测值100.0%;以血清β-hCG<111.53 mIU/ml作为胚胎停育流产的预测标准,阳性预测值50.0%,阴性预测值90.4%;当血清β-hCG>337 mIU/ml,对正常妊娠患者多胎妊娠的阳性预测值27.6%,阴性预测值100.0%.结论 排卵后14 d血清β-hCG水平对预测早期妊娠结局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张京顺;陈慧玲;明昊;张静文;付璐璐;刘永正;徐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邢台市聋哑学校耳聋患者线粒体DNA m.C1494T和m.A1555G突变情况.方法 对2013-2014年河北省邢台市聋哑学校的115例耳聋学生进行遗传性耳聋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听力学评估.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线粒体12SrRNA m.C1494T和m.A1555G两个突变位点.结果 2例(1.7%)携带线粒体DNA m.A1555G均质性突变,1例(0.9%)携带线粒体DNA m.C1494T均质性突变.结论 邢台地区线粒体DNA m.A1555G突变发生率与其他地区比较偏低,m.C1494T突变发生率与其他地区比较偏高.在地区性耳聋病因调查中运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用于早期诊断,遗传咨询和指导该家系成员预防药物性耳聋.
作者:李守霞;张学强;陈丁莉;赵巍;张小芳;赵素斌;郭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成试验在矮小症儿童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以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青春发育前期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以生长激素(GH)峰值诊断为标准,将25例因生长激素缺乏(GHD)所导致的矮小者设为GHD组,将38例特发性矮小者设为ISS组.对所有对象给予睡前皮下注射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0.3 U·kg-1·d-1,在试验前、后次日晨留取标本,采用美国德普公司生产的DPC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试剂对血清IGF-1进行测试.结果 GHD组与ISS组在骨龄、身高、身高落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1、0.18和-0.28,均P>0.05),GHD组血清IGF-1基础水平(169.33±64.29) ng/ml低于ISS组(238.88±54.3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生成实验后GHD组IGF-1反应值(187.75±146.57) ng/ml、反应值百分数(128.67±132.55)%均高于ISS组(113.42±73.35)ng/ml、(54.12±4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2、2.67,均P<0.05).结论 血清IGF-1的单次检验就可以为GHD诊断提供便捷可靠的实验室依据.IGF-1生成试验可为ISS患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IGF-1生成试验中IGF-1的反应水平可用于预测rhGH对儿童矮小症促生长疗效,对优化ISS治疗方案有参考价值.
作者:干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荆州市2005-201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情况,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荆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召回及确诊结果.实验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化学荧光法分别检测干滤纸血片中促甲状腺素(TSH)、苯丙氨酸(Phe)浓度.结果 2005-2015年,荆州市共筛查新生儿368 837例,筛查率由2005年的6.42%提升到2015年的96.40%,可疑患儿年均复诊率在90%以上,共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69例,发病率为1:2 182;PKU 11例,发病率为1:33 531.结论 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是提升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和PKU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可有效降低残疾儿的发生.
作者:王荣贵;陈萍;金爱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异常心电图结果及与甲状腺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就诊的57例妊娠晚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列为观察组,将64例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结果及TSH、FT3、FT4水平,并分析妊娠晚期妇女心电图异常患者TSH、FT3、FT4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结果发生率85.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短P-R间期、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SH、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患者FT4、TSH水平低于心电图正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妇女心电图容易发生异常改变,其中以短P-R间期、窦性心动过速为主,FT4及TSH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心电图异常结果的发生.
作者:廖彦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检查在新生儿肌肉肿块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肌肉肿块患儿554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肌肉肿物超声声像图与穿刺手术病理、临床观察治疗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频彩超诊断新生儿肌肉肿块依次为先天性肌性斜颈389例(70.2%)、血肿43例(7.8%)、炎性包块35例(6.3%)、血管瘤28例(5.1%)、淋巴管瘤24例(4.3%)、肌纤维瘤19例(3.4%)、韧带样型纤瘤病10例(1.8%)、横纹肌肉瘤6例(1.1%).结论 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新生儿肌肉肿块的边界、物理性质及血流分布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李雪娇;高虹;郭峻梅;易欣;樊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近年来,睡眠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研究[1]表明,睡眠与大脑的发育、成熟密切相关.目前婴儿睡眠/觉醒模式与后期认知、执行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风华;梁轶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桂附地黄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方式用于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轻中度SUI患者186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联合雌三醇阴道涂抹,研究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联合桂附地黄丸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72 h尿失禁次数、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动态压力和SF-36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2 h尿失禁次数、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阴道动态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Kupperman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效果分别为92.47%和96.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附地黄丸与雌三醇分别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永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预测在先兆流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孕6~9周自然受孕的先兆流产孕妇73例,根据妊娠结局不同将其分为继续妊娠组(40例)与妊娠失败组(33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孕6~9周自然受孕的无任何并发症的正常妊娠者40例,将其作为正常妊娠组.抽取所有孕妇的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各组孕妇血清E2、孕酮及hCG水平进行动态测定并比较.结果 第6~9周,正常妊娠组与继续妊娠组孕妇血清E2及hCG水平均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但孕酮水平均无显著变化,表现较为平稳;与妊娠失败组比较,正常妊娠组与继续妊娠组孕妇血清E2、孕酮及hCG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E2、孕酮、hCG水平是维持孕早期妊娠正常的重要指标,血清E2、孕酮、hCG水平较低且其水平增长缓慢则预示着孕妇发生流产的几率较高,孕早期进行血清E2、孕酮、hCG水平的监测对预测先兆流产结局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聂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妊娠期伴随着血液凝血及纤溶蛋白的变化,形成了一种趋于形成血栓的平衡状态.凝血级联过程的激活会减少出血的风险,同时却也会对胎儿及孕妇的健康造成伤害.因此,产前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及时发现产妇凝血功能障碍,掌握产妇凝血纤溶功能及状态,对预防一些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妇女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变化综述如下.
作者:朱洁;张玉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根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NTDs)实施现状,探讨干预叶酸发放的卫生服务供方和需方对提高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 对供方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对需方拟孕育龄妇女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前比较,需方干预组明显提高,P<0.05;供方干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供方即叶酸发放的卫生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干预,对提高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效果不明显.而对需方即拟孕育龄妇女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提示对需方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者:汪明;方铁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