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PICC导管滑脱固定带在临床中的应用

潘丽娟

关键词:PICC导管, 防滑脱, 护理, 固定
摘要:目的 研究和总结防PICC导管滑脱固定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本院肿瘤科自2017年2月~2018年4月接收的10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防PICC导管滑脱固定带,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用丝袜套筒进行固定,比较2组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移位、断裂、渗血、感染4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防PICC导管滑脱固定带效果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责任制护理在神经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在神经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及进展.方法 选取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责任制护理模式护理,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的智力状况HDS评分、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DS评分为(34.2±6.9)分,ADL评分为(61.1±1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DS评分(27.4±5.7)分及ADL评分(48.3±1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责任制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体高患者智力与生活能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潘金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优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优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 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伴发综合征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在血糖水平、血压水平及血脂状态比较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病室管理评分均低于干预组患者(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及心理健康评分相对较高(P<0.05).结论 护理干预的方式会直接影响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指标的变化,优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

    作者:韦东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玻璃体混浊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玻璃体混浊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对28例30眼玻璃体混浊患者进行UItra Q:YAG激光治疗,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全程的护理干预.28例30眼患者中,一次性治疗22例24眼,6例6眼进行第2次治疗,门诊随访2个月,总有效率93.3%,无效率6.7%,无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及损伤,虹膜睫状体炎等并发症发生.认为激光治疗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干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了患者视觉质量,提高了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使得患者重获品质生活.

    作者:肖华;周海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风险管理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和手术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和手术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8月~ 2017年10月我院骨科510台外来医疗器械,9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干预.将2017年5月~ 2017年7月502台外来医疗器械,9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干预.比较2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损失率、湿包率、发放及时率及包装质量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并统计2组手术感染率、术后3d发热率及发热时间.结果 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发放及时率、包装质量合格率及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包率及手术感染率、术后3d发热率、发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降低手术感染率,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作者:姚美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干预及术后的康复情况研究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的临床护理干预及术后的康复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6例在颅脑手术后进行脑室引流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此次研究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GCS(格拉斯哥昏迷表)评分和ADL(日常生活能力表)评分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的VAS评分进行记录观察.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GCS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护理前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静息、吞咽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心情愉悦程度,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状况,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指数,此次研究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欧阳良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预防性护理对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 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预防性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经系统的护理及资料整合,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生率为5.00%(1/20),护理满意度为95.00%(19/2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00%(6/20),护理满意度为80.00%(16/20),2组数据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预防性护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作者:薛花;王萍;孙红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俯卧位联合抚触在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俯卧位联合抚触对预防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缩短呼吸暂停持续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频发呼吸暂停的8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于俯卧位和不同时段的抚触,比较2种护理方法下,早产儿每日呼吸暂停发作频率,每次呼吸暂停持续时间,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影响.结果 俯卧位联合抚触的患儿,每日发生呼吸暂停的频率为(2.93±1.26)次/d;每日呼吸暂停持续时间为(22.09±1.64)s;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81.42±5.17)%;心率(122.37±21.46)次/min,均优于常规护理的早产儿(P均<0.05).结论 对早产儿进行抚触和俯卧位能明显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减轻其发作程度.

    作者:刘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延伸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与延伸组研究病例分别来自本院延伸护理模式实施前(2015年9月~2016年8月)与实施后(2016年9月~2017年8月)各自接收的6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QLQ-C30与SUPPH总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QLQ-C30与SUPPH总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6个月后,延伸组的QLQ-C30与SUPPH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延伸护理模式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院外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青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

    从口腔运动干预的理论基础、早产儿的喂养特点、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方式对喂养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口腔运动干预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作者:阎淑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一种病房用被褥支撑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在进行下肢骨骼牵引、下肢损伤治疗、下肢中医操作(如进行中药外敷)等治疗时,为了确保治疗安全、顺利进行,患肢应尽量避免有重物压迫,如避免棉被压迫牵引绳,在冬季应注意防止受凉引起感冒、腹泻等病症,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避免中药污染棉被,影响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等,为了解决这系列难题,我科自主研发了一种病房用被褥支撑装置,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璐;王小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肋骨肋软骨游离移植重建下颌髁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9例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行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下颌髁突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护理内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正确识别患者的神志及意识状态,做好患者呼吸道管理与颌面部伤口护理,提供有效的冰敷指导与精心的供肋区护理,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与合理的康复训练.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11.3d,均无手术并发症.认为专业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是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下颌髁突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曾婷;邓立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直视下选择性动脉栓塞后行鼻内镜下上颌窦纤维血管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耳鼻喉科较多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常发生于10 ~ 25岁青年男性,又称为“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而原发于鼻咽以外的纤维血管瘤临床上极少见,其病理与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相似,但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机制、部位)、CT检查等完全不同[1-3].鼻咽以外的纤维血管瘤发生在上颌窦多,其次为筛窦及鼻腔[1].纤维血管瘤虽属良性肿瘤但生长扩张能力强,易侵及临近组织器官,瘤中除有大量纤维外,还有丰富的血管,可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术中易出血,手术难度大[4].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和临床相关技术的提高,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选择性动脉栓塞的应用,为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对血运丰富需手术治疗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5].

    作者:张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全面感染控制及护理在军队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面感染控制及护理在军队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108例呼吸道传染疾病军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全面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2组干预时间均为15 d,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对比,对2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1)干预前2组患者HAMA及HAMD得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A及HAMD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面感染控制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军队呼吸道感染患者不良情绪及院内感染率,同时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杨丽娜;潘月飞;郭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在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临床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80例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在进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模式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Pa02)、脑钠肽(BNP)及其临床效果.结果 在采取不同方式的护理模式后,2组患者的HR、RR、BNP较护理前均有明显降低,但个性化护理模式组降低程度更明显,2种护理模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VC、FEV1、血氧饱和度、PaO2较护理前均有明显升高,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升高程度更大(P<0.05).个性化护理模式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组的住院天数较常规护理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韩丰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灾难突发事件的院内应急救援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 探讨灾难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医疗救援队紧急出动实施救援的组织与工作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灾难突发事件中本院医疗救援队对300余例伤员的救治情况.结果 在本院应急救援系统的指导下,本院医疗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本院灾难突发事件伤员的救治任务.结论 建设常备兼职专业的医疗救援队是应对灾难突发事件、保障伤员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

    作者:林属芳;阎光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个体化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体化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降颅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生活能力评分、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持续高热、肺部感染、压疮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7d内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 60分的率为87.50% (21/26),对照组为53.85% (14/26),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x2=4.2823,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及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个体化优质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锦芳;许慧中;程美兰;冯冬梅;余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后对比2组患者肌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相较于护理前,2组患者肌力评分、ADL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实施在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使患者运动功能更好更快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黄捷;黄芳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结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传教育等,认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其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作者:许文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三色提醒牌在住院患者诊查环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色提醒牌在住院患者诊查环节中,减少各类缺陷、提高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7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240例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患者232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都常规按要求进行检查前宣教.实验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在床头悬挂三色提醒牌.比较2组患者检查遗忘、信息中断或错误、遗漏或延误、秩序不当、准备不合格等方面的缺陷例数及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 观察组各类不良事件发生例数除患者拒绝项外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色提醒牌可以有效提醒护士、医生、患者、家属、陪检人员注意,保证及时、高质量的完成各项辅助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延误,降低患者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吉海燕;陆芹珍;冯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预见性护理结合全面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全面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6月~ 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取预见性护理结合全面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及误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误吸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6.00% VS 3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98.00% VS 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结合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孟玉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