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周海棠
护理交接班有利于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优质高效的交班报告是保证护理工作准确性与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1].目前,我院护理交班书写记录内容较繁琐、护理交班报告信息量大,且需呈现病区全天动态信息、重点患者病情变化、护理要点等,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我院依托数字化医院优势研发应用一体化护士工作站,其中病室交班报告模块将病室流动统计与电子护理记录单数据链接取代原病室交班报告本,还升级设计生成护理交班电子报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池小锋;魏淑霞;郭英俊;薛晓英;肖君霞;康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有家庭监护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支持,完成1年干预后,运用服药依从性量表与复发率进行测评并比较.结果 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支持后,实验组服药依从性测评得分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支持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鹿守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助产学》是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助产专业学生执业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是湖南省职教界近年建立的品牌.我系基于技能抽查进行了助产学实训教学标准的探索,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提升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有益尝试.
作者:丁郭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上肢骨折石膏托外固定后肿胀的观察及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石膏托外固定的142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度(VAS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疼痛度VAS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度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能显著缓解上肢骨折石膏托外固定患者肿胀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张江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与延伸组研究病例分别来自本院延伸护理模式实施前(2015年9月~2016年8月)与实施后(2016年9月~2017年8月)各自接收的6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QLQ-C30与SUPPH总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QLQ-C30与SUPPH总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6个月后,延伸组的QLQ-C30与SUPPH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延伸护理模式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院外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青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高龄产妇产前影响其出现负性心理的影响因素,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的作用.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的110名高龄且存在负性心理的初产妇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产期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分析引发产妇负性心理的相关因素,对比心理干预和常规干预后产妇的心理情绪.结果 导致高龄产妇产前负性心理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产前并发症影响、对分娩知识掌握不足、家庭因素影响、对自己工作的担忧;实施心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HD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初产妇产前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负性心理,护理人员需要结合产妇的心理问题设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
作者:郭蕴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在进行下肢骨骼牵引、下肢损伤治疗、下肢中医操作(如进行中药外敷)等治疗时,为了确保治疗安全、顺利进行,患肢应尽量避免有重物压迫,如避免棉被压迫牵引绳,在冬季应注意防止受凉引起感冒、腹泻等病症,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避免中药污染棉被,影响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等,为了解决这系列难题,我科自主研发了一种病房用被褥支撑装置,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璐;王小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外科管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 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91例置管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45)和观察组(n=14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管道意外发生率、焦虑评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发生管道意外发生率和焦虑评分均显著降低,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管道护理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管道意外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心情,提高患者满意度,更具安全性.
作者:刘西韶;徐冬平;徐丽丹;王传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原理将其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都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同时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2组的护理效果,比较心室颤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2.0%、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2.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7.1±2.5)d,短于对照组的(21.7±3.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对其施以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心室颤动,促进病情恢复,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卢黛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真实的职业感受,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30例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现象学分析7步法进行整理.结果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主观感受提炼6个主题:缺乏生命安全感,疲惫、倦怠,担心医护配合不好,对操作失败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职业成就感较强.结论 急诊科护士主观感受职业压力大,但职业成就感较强.护理管理者应高度关注其身心健康,提高职业获益感.
作者:张利平;张霞;卿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 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增加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3周后晨起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嗜睡、及记忆力减退的比例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临床表现,减轻焦虑、抑郁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姣;曾新华;谢拥华;邱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灾难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医疗救援队紧急出动实施救援的组织与工作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灾难突发事件中本院医疗救援队对300余例伤员的救治情况.结果 在本院应急救援系统的指导下,本院医疗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本院灾难突发事件伤员的救治任务.结论 建设常备兼职专业的医疗救援队是应对灾难突发事件、保障伤员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
作者:林属芳;阎光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对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门诊2015年7月~2017年8月接诊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心理干预措施.综合分析2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SAS SD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连续干预8w后的生活质量总分为(38.1±2.9)分,明显比对照组的(47.3±3.5)分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5.56%,明显比对照组的80.00%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积极心理干预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施护,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旭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传统艾灸与艾灸贴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位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用艾灸贴治疗,对照组用传统艾灸治疗,通过对2组半个月的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论 经过2组比较后,传统艾灸有效率为75%,艾灸贴的有效率为95%.结果 经过半个月治疗后,实验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艾灸贴在临床应用广泛且更为方便.
作者:王海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急诊护生的带教方法,提高护生急救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方法 选择2017年5月~10月35名护生为对照组,2017年11月~ 2018年4月31名护生为观察组,2组护生均按常规教学,观察组护生增加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结果 观察组护生专科理论成绩、急救护理实践能力、护生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实施“案例分析法”进行带教,使护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提高了急诊护理带教质量和护生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带教方法.
作者:滕成梅;顾正凤;李春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了95例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要点.主要包括肌松药未代谢安全,阵痛药的残余作用,患者对手术的担忧,患者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留置导尿管与引发躁动.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访视,消除疼痛,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等.认为麻醉苏醒期躁动应分析原因,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置.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保证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作者:袁翠华;徐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心内科2015年住院使用肢体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注营养心肌、扩管类药物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严格按照留置针无菌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医用一次性透明膜固定留置针,再用3M医用自粘弹力绷带采用外科包扎伤口的方法固定即八字环绕法,缠2~3圈固定,长度约15 cm;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一次性透明膜固定留置针,然后用常规固定方法用胶布固定.对比2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留置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能起到有效固定,使留置针更好的发挥保留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因留置针脱针而可能引起的医疗纠纷及其他不良事件,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李红梅;白彩琴;王云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了全麻下对分离性垂直性偏斜视患儿矫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对本科收治的27例54眼分离性垂直性偏斜视患儿在全麻下施行斜视矫正术,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经过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后,27例54眼患者中,23例术后正位且无上转受限,1例分离性垂直性偏斜视程度减轻,3例比术前增加了4△,术后平均残余斜角1.15△,但在术后2~4个月逐渐消失.无一例发生了麻醉意外及并发症.认为全面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是患者疾病恢复的关键.
作者:朱琳;程士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食疗方归芪猪蹄汤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5月化疗的80例患者,将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食归芪猪蹄汤,比较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疗方归芪猪蹄汤应用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效果显著.
作者:方芳;卞彦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临床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80例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在进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模式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Pa02)、脑钠肽(BNP)及其临床效果.结果 在采取不同方式的护理模式后,2组患者的HR、RR、BNP较护理前均有明显降低,但个性化护理模式组降低程度更明显,2种护理模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VC、FEV1、血氧饱和度、PaO2较护理前均有明显升高,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升高程度更大(P<0.05).个性化护理模式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组的住院天数较常规护理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韩丰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