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吸痰方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

朱丹丹

关键词:不同吸痰方式, 人工气道患者, 吸痰安全性, 吸痰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A、B、C3组,每组各40例.A组为浅吸痰,即将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小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的长度;B组为深吸痰,即吸痰导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时再上提1 ~2 cm;C组为间歇声门下吸痰:即在喉镜下挑起会厌,窥见声门后插入吸痰管吸痰.比较3组吸痰安全性及吸痰效果.结果 C组呛咳、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氧症、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及B组(P<0.05),B组呛咳、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氧症、气道黏膜出血率高于A组(P<0.05),而A组肺部感染高于B组(P<0.05).C组日吸痰量、吸痰次数明显少于A、B组,且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短于A组、B组(P<0.05).结论 声门下间歇吸痰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降低吸痰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提高吸痰效果,减少护士工作量.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肠道耐受性研究新进展

    总结了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表现、相关因素、评估方法,通过护理干预:改善胃动力措施;优化肠内营养(EN)流程;人员、物品因素的提升;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管理工具的运用;鼻饲流质辅助EN来提高肠道耐受性,其中鼻饲流质辅助EN,仍需大样本数量研究和循证医学证实.

    作者:糜群;刘思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3M透明敷料在降低一次性电极片致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3M透明敷料在降低一次性电极致接触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皮肤敏感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电极片与3M透明敷料组合的粘贴方式;对照组35例,采用一次性电极直接粘贴于皮肤的方法,比较2组治疗期间局部皮肤情况、更换电极片频率、费用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期间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发痒、水泡、破溃的情况,更换电极片频率,费用及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M透明敷料能够有效降低一次性电极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华;耿爱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入本科就诊的4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满意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周晶;勘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整理2015年1月-2015年7月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的例数作为对照组,整理2015年8月~2016年1月运用品管圈活动后三、四级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例数作为观察组.于2015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其品管圈的理论基础、流程、运营环境等进行讲解,医院整体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情况以及在实际应用后,手术时间缩短情况及手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活动实施后,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活动实施后,手术时间及手术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可准确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使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感染发生率,使手术医生满意、患者满意,促进医院实现发展,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梁秀婷;杨慧娟;吴会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对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AECEPD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行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并对比2组经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干预效果显著,可以优化患者的血气指标,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刘敏慧;戚亚琴;徐云庆;毛善侠;黄捷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电话回访在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电话回访方式对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2月在本院实施白内障日间手术的2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4例,对照组1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和健康宣教,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术后2d,术后1周分别给予电话回访,跟踪随访,解答问题,强化健康宣教指导等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半个月后的术后遵医依从性、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遵医依从性和对医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电话回访方式对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遵医行为的依从性,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颉芳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甲状腺手术体位护理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甲状腺手术体位护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手术体位特征,患者手术体位的训练和护理,手术体位摆放方法,手术体位垫类型等.

    作者:何春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疼痛的影响,旨在减少患者疼痛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胃癌患者的疼痛,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凌燕;陈雪琴;徐锦华;林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电话回访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以期为造口患者护理指导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90名诊断为低位直肠癌并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电话回访方式进行沟通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沟通教育,随访6个月.采用HAMA评分法和ESCA评分法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焦虑状态.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观察组患者累计通话时间和HAMA得分、ESCA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HAMA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累计随访时间和HAMA呈负相关(r=-0.802,P<0.01);累计随访时间和ESCA呈正相关(r=0.816,P<0.01).结论 电话回访能增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减轻焦虑水平,值得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静;朱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呼吸病房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运用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其进行评分,并运用SBAR沟通模式将评估结果汇报医生,进行及早干预处置.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流程检查处置.2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进行追踪随访,比较2组患者反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转入ICU率、死亡率及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反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转入ICU率、死亡率分别为[13.33%、(10.63±1.04)、12.22%、3.00%],均低于对照组[27.78%、(14.50± 1.87)、22.22%、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质量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对AECOPD患者进行评分,早期发现潜在的风险并运用SBAR模式进行医护沟通,给予干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柯斓;陈英美;王自秀;周桌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016年本院ICU收治的200名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分别对2组采用传统分体式医护查房和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分析对比2组患者及对医护工作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康复程度,医疗工作者效率.结果 针对传统分体式医护查房和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患者满意度及自我效能感分析显示,ISBAR沟通工具的使用对于患者医疗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提升(P<0.05);对于护理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和自身满意度也存在大幅度的提升(P<0.05);实验研究发现,利用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后,患者在ICU病房的住院时间、康复程度及住院费用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更先进的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大提高了医护工作者的执行效率,并节省了资源,可以将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普及到各科室并贯穿患者治疗始终.

    作者:潘银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功能锻炼指导

    总结了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指导方法,包括平卧时翻身、四肢运动及肌肉功能锻炼,腰背肌肉功能锻炼,起床方法及出院后持续功能锻炼,认为通过早期合理功能锻炼,可及时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可尽早下地活动,避免了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同时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钱群;赵爱萍;刘世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胸心外科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及体会

    总结了新形势下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采取相应的护理教学管理对策,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针对胸心外科护理教学老师的现状、实习护士在护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探讨护理教学质量三级管理的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完善胸心外科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认为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教学管理对策,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学生走向临床护理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小红;王俊峰;李会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授权式教育在急诊发热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授权式教育在急诊发热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2017年3月~8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急诊发热患儿及主要照顾家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授权式健康教育,应用焦虑状态问卷(STAI)、自制儿童发热照顾及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STAI量表评分情况、儿童发热照顾及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达标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授权式教育让家属参与患儿健康照顾的各个方面,缓解了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升了其主动性和参与性,有助于患儿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陈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TKA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灾难化认知与疼痛、情绪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灾难化与疼痛及情绪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疼痛灾难化量表(PCS)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扩展版(PANAS-X),对76例TKA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疼痛、情绪状态与疼痛灾难化的关系.结果 本组76例TKA患者疼痛灾难化术前总分为(26.36±10.35)分,术后总分为(13.80±7.17)分,术后疼痛灾难化总分比术前下降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得分在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前职业得分只在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方式只在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前PCS总分与术前的VAS得分、基本负性情绪总分及各维度、其他情绪状态总分呈一定正相关(P<0.01),与基本正性情绪总分呈一定负相关(P<0.01);术后PCS得分与术后的VAS总分、基本负性情绪总分、“疲劳”呈一定正相关(P<0.01),与基本正性情绪总分呈一定负相关(P<0.01).结论 TKA患者疼痛灾难化水平与疼痛、负性情绪、疲劳呈正相关,与正性情绪呈负相关.不但术前的疼痛灾难化认知水平影响术后的疼痛和负性情绪,而且术前的疼痛和负性情绪也会影响术后的疼痛灾难化认知水平.护理人员应实时关注围术期TKA患者疼痛症状的变化及情绪状态,根据患者的情绪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作者:王坤;李海燕;苏晴晴;王田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观察,将给予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将给予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的31例患者设为联合组.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恢复情况、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联合组、参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6%、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各临床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恢复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仲素琴;陈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和原因,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希望能真正为患者减轻痛苦,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作者: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应用综合干预技术减少剖宫产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综合干预技术对减少产后泌乳启动延迟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7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早接触吸吮组(24例)、早接触吸吮+理论组(22例)、综合干预组(24例),比较3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泌乳启动延迟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和乳头疼痛/破损率.结果 综合干预组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其它2组,泌乳启动延迟率低于其它2组,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其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护理程序的综合干预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泌乳启动,减少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吴祝凤;林丽娇;徐琼;骆思华;崔诗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皮损内注射联合电离子治疗睑黄疣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讨皮损内注射联合电离子治疗睑黄疣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就诊的90例睑黄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采用皮损内注射5-氟脲嘧啶联合电离子治疗脸黄疣,对照组44例仅采用电离子治疗睑黄疣.治疗周期6周,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86.4%,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损内注射联合电离子治疗睑黄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宏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反馈式健康宣教对母婴同室产妇负性情绪及认知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将反馈式健康宣教应用于母婴同室产妇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和认知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 2017年1月本院接收的14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7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反馈式健康宣教.对比分析2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产后知识认知度、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负性情绪:2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知识认知度:观察组产后知识认知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反馈式健康宣教应用于母婴同室产妇护理中可显著减轻产妇负性情绪,加强其对产后知识认知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