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英;倪钰飞;倪勇;朱晓成;胡鹏
目的 探讨绝经后冠心病患者雌激素、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及保健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正常绝经≥1年,因胸痛就诊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36例)与非冠心病组(42例),测定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血雌激素水平、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孕酮及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升高(P<0.05),凝血系统中的纤维蛋白原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明显升高(P<0.05),纤溶系统中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水平明显降低(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与绝经后非冠心病患者相比,绝经后冠心病患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凝血功能亢进、纤溶功能下降,需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朱慧;杨芸;何曙芝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回顾分析胎盘早剥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采取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危险因素及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该院119例急诊剖宫产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早剥的临床危险因素,急诊剖宫产和母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该院胎盘早剥患者128例,发生率为0.4%,行急诊手术的119例,占92.9%.急诊就诊的临床表现包括阴道出血70例(58.8%),下腹疼痛31例(26.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例(16.8%),胎膜早破25例(21.0%),胎心消失9例(7.5%),羊水过多6例(5.0%),血性羊水18例(15.1%),胎儿窘迫12例(10.1%).急诊剖宫产术后母婴结局包括产后出血15例(12.6%),子宫胎盘卒中23例(19.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4.2%),新生儿窒息29例(24.3%),死胎9例(7.5%),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1.7%),早产65例(54.6%).Ⅱ~Ⅲ度胎盘早剥孕妇发生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DIC、新生儿窒息、死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早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Ⅰ度胎盘早剥孕妇(P<0.05).结论 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与母婴结局密切相关,急诊手术可以改善母婴的预后.
作者:黄璐;邹金芳;应豪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评估孕期运动、静坐不同孕期生活方式对初产妇孕期血脂、血糖代谢及新生儿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定期产检及住院分娩初产妇191名,通过问卷调查初产妇孕前、孕期运动与孕期静坐方式及锻炼时间;分析孕期血脂、血糖代谢及新生儿生理指标变化.运动组117名初产妇,静坐组74名初产妇.结果 较运动组初产妇比较,静坐组初产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选择剖宫产的比例明显增加,孕期体重增加也显著上升,并伴随着新生儿体重的增加,而新生儿Apgar评分较运动组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中期静坐组初产妇较运动组有更明显的血脂、血糖代谢障碍,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体重指数(BMl)、FBG、TG在静坐组初产妇的血清水平也明显高于运动组初产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孕期运动的比较发现,孕前运动组初产妇较孕期运动组产妇具有更明显的孕期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晚期孕前期运动组初产妇同全孕期运动组产妇比较,出现明显上升的BMI、FBG、TG、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期及孕期合理的运动锻炼能显著降低初产妇血脂、血糖,孕期静坐不利于孕产妇的血脂、血糖代谢及新生儿的生理健康.
作者:金玉;赵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丹参抗凝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月-2013年9月浦东新区医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155例随机分为3组,A组49例,予常规治疗;B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C组52例,常规治疗加丹参治疗.观察每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3组患者纳入研究时,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②B、C两组期待治疗时间显著长于A组(18.0±6.1,15.3±4.8 vs 9.2±5.3, P<0.05).治疗后,与A组相比,B组与C组患者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D-二聚体(D-D)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及24 h尿蛋白降低,分娩孕周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A组相比,B组及C组新生儿存活率高,新生儿窒息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丹参有助于改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预后,安全有效.
作者:钱俏;杨慧琳;杨伶俐;张治萍;刘朋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意外妊娠妇女避孕自我效能与避孕知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7-12月广州某三甲医院妇科门诊及病房的意外妊娠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315份,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意外妊娠妇女的避孕自我效能、避孕知识总分分别为(56.66±7.58)分和(13.59±4.5)分,两者总分呈正相关(r=0.277,P<0.001).结论 意外妊娠妇女避孕自我效能与避孕知识呈正相关,医护人员在提高妇女避孕自我效能的同时,应提高妇女的避孕知识,从而改善意外妊娠妇女的避孕行为.
作者:李新帝;高玲玲;赵娟娟;柳晓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金坛市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子宫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子宫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林菊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电刺激结合Crede手法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i5年8月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产后6~8周伴尿失禁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电刺激组(A组)、手法治疗组(B组)、联合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20例.应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判断产后尿失禁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A、B、C3组患者尿失禁情况较D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失禁改善情况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单纯电刺激或Crede手法治疗对产后尿失禁均有疗效,两者联合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可更有效地增强盆底肌肌力,改善尿失禁.
作者:孙绍骞;董宏飞;王艳峰;杨玉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尿蛋白严重程度是否可以作为预测母婴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新生儿存活情况.根据患者尿蛋白程度分为轻度蛋白尿组(105例)和重度蛋白尿组(95例).统计分析两组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两组母体并发症比较,除腹水外,其余如胎盘早剥、肝肾功能不全等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并发症及预后方面两组比较,除胎儿生长受限外,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等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及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其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与无腹水及胎儿生长受限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蛋白的严重程度不能预测母婴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发生.
作者:朱莹莹;黄沁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4例乳腺良恶性肿块在二维RI-RADS-US分级的基础上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按照罗葆明等提出的改良5分法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评估.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92.1%,准确性为90.4%,优于二维超声.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作者:金燕燕;郑媛媛;王肖琴;孙建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主要死因及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为政府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生态学分析的方法对2006-2014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及评审结果进行趋势比较;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6-2014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控制率于2012年首次出现拐点,2014年已降至22.14/10万,虽然达到预期控制目标,但仍然落后于全国多数省份,孕产妇死亡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产科出血虽逐年减少,但仍是孕产妇死亡的第1位死因.结论 提高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率的关键是完善孕情发现及报告联动机制,加强县级产科能力建设与乡村两级高危孕产妇筛查识别的技术培训,同时完善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作者:汪永忠;郭光萍;毛颖;王琼;杨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Wnt信号通路阻滞剂DKK-1对滋养细胞转录因子GCM-1及HtrA4表达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对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系JEG-3细胞施加外源性重组DKK-1,然后分为对照组和DKK-1组(150 ng/m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技术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β-链蛋白、GCM-l、HtrA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 外源性重组DKK-1干预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DKK-1组β-链蛋白、GCM-1和HtrA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DKK-1组JEG-3细胞的侵袭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Wnt信号通路阻滞剂DKK-1能够减少GCM-1和HtrA4在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进而降低滋养细胞的侵袭力.
作者:张展;岳宁;杜尚珂;张琳琳;贾莉婷;宋婉玉;于海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蛋白质/能量比与出生后1周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5月-2014年9月入住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蛋白质/能量比与体重增长情况进行评估.按照第7天蛋白质/能量比的不同将符合条件的40例早产儿分为较高组和较低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生后l周内体重下降幅度和恢复至出生体重日龄情况,并分析两组早产儿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及蛋白质/能量比与体重增长的关系.结果 第7天较高组体重下降幅度小于较低组(P<0.05),较高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日龄短于较低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早产儿第3天蛋白质、总能量和蛋白质/能量比与恢复至出生体重后平均每天体重增长速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9、0.566和0.612),P<0.05;第7天蛋白质、总能量和蛋白质/能量比与平均体重增长速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5、0.558和0.505),P<0.05.结论 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观念日趋成熟,大家在关注蛋白质和能量摄入的情况下,也要重视适宜高效的蛋白质/能量比,从而使早产儿生长速率理想并保证正常的体质成分.
作者:杨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轻型地中海贫血(地贫)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妊娠合并轻型地中海贫血的诊断经过,并将其中经规范产检及干预的60例轻型地贫孕妇作为观察组(A组),与60例规范产检的正常孕妇(B组)及50例未经补铁等干预的轻型地贫孕妇(C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27pg作为地贫初筛阳性指标,进行地贫基因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5.5%.②3组孕妇的血红蛋白(HGB)在妊娠期均有所下降,其中C组的下降幅度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A组与B组的妊娠结局各项观察指标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妊娠合并贫血、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及产后出血率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和新生儿窒息率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①MCV<82fl、MCH<27pg是筛查轻型地贫的可靠指标,阳性者行地贫基因检测是轻度地贫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②合并轻型地贫可导致妊娠期贫血、低出生体重儿及产后出血率增加.③妊娠合并轻型地贫经早期诊断、规范产检及干预可以获得和正常孕妇一样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
作者:何丽桥;甘海丝;李妹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选取呼吸暂停早产儿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首剂10 mg/kg,24 h后给予维持量2.5 mg· kg-1·d-1;对照组应用氨茶碱,首剂5 mg/kg,12 h给予维持量2 mg/kg,每12h1次.结果 治疗组总用药时间和用氧时间为(12.86±5.9)d和(9.7±1.2)d,比对照组的(18.5±10.8)d和(15.8±2.5)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10.0% (3/30)比对照组33.3% (10/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动过速、高血糖、喂养不耐受、烦躁不安、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比传统氨茶碱治疗更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双双;季卫刚;周金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综合征(ES)、开放性脊柱裂(OSB)3种严重先天性缺陷疾病的临床意义以及与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的关系,探讨产前筛查在妊娠结局预测中的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3 764例15 ~21周孕中期妇女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和游离雌三醇(μE3)水平,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利用风险评估软件计算3种胎儿疾病风险概率,建义高风险者进一步诊断,并对妊娠结局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3 764例孕中期妇女中筛出高风险孕妇330例,其中DS 282例,高风险率7.49%;ES 15例,高风险率0.40%,OSB 33例,高风险率为0.88%.DS、ES风险值均与年龄相关(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值增大;3种疾病风险值均与体重相关(P<0.05),DS风险值随体重增加而增大,OSB则相反,ES与体重相关性规律不明显;DS风险值与孕周呈正相关(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风险值增大,而OSB与孕周呈负相关(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风险值减小.高风险孕妇进一步检查依从性为63.91%,确诊DS 1例,高度怀疑DS、ES各1例,不良妊娠结局率为3.49%.结论 妊娠中期血清学三联筛查结合产前诊断及超声影像学检查可有效降低缺陷儿出生率,其结果准确性受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影响,筛查过程中准确掌握孕妇的相关信息,有利于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提高产前筛查的准确性.
作者:刘梅梅;王福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乙肝暴露婴儿的母婴阻断效果,寻找影响乙肝母婴阻断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工作质量,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2013年曲靖市乙肝暴露儿童的母婴阻断措施,追踪观察1 961例满8 ~12个月暴露儿童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分析阻断措施采取情况与暴露儿童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结果 母亲的感染状况、人口流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的规范接种、母婴阻断物资的规范管理均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效果.结论 规范联合免疫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措施,应加强流动暴露儿童保健随访服务、乙肝母婴阻断物资的冷藏链保管和我市乙肝感染妇女的健康宣教工作.
作者:李琼英;陈茂华;王海英;王巧芬;吴晶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无创(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该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A组(红外光治疗)206例和B组(辛复宁治疗)114例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即症状的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无创伤,无瘢痕,操作简单,是治疗子宫颈糜烂样改变伴有临床症状患者的良好选择.
作者:吴芳;李怡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通过对高龄孕妇产前超声及血清学检测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对降低新生儿先天缺陷的意义.方法 对2010年-2014年农垦那大医院收治的3 495名初孕年龄均>35岁的孕妇应用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孕妇外周血F-β-hCG和PAPP-A,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颈部透明膜厚度(NT),将其检测结果采用唐氏综合征专用风险评估软件分析,计算出唐氏综合征风险率,风险率≥1:250即为筛查阳性,高危孕妇取羊水或脐带血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产前确诊.结果 3 495例孕妇筛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45例,其中144例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阳性率为7.01%,经彩超筛查和定期随访确认,终12例确诊,检出率为3.43%.所有确诊的畸形孕妇均实施了相关手段终止妊娠.结论 综合孕妇孕早期特征性血清学浓度指标以及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对胎儿唐氏综合征进行产前筛查,有利于高风险胎儿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降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
作者:张素领;王晓峰;赵维丽;范长玲;吴菲;李国慧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评估羊水Ⅲ度粪染对围产儿及其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12月该院产科收治的羊水Ⅲ度粪染待产产妇205例为Ⅲ度粪染组,另选择同期无粪染的产妇19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状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围产儿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粪染组的围产儿体重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然分娩的围产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围产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理羊水Ⅲ度粪染分娩的原则为尽可能减少剖宫产和各类手术助产对母婴导致的并发症,同时也可通过阴道助产或剖宫产降低对围产儿造成的不良影响.
作者:杨雅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寻求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9-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59.80%~ 60.41%;新生儿死亡率由2009年的14.49‰下降至2013年的12.25‰;农村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新生儿的死前就医情况较城市差.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应加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并提高高危妊娠认识和正确评估患儿病情的能力.加强产科和儿科医务人员合作.
作者:阿不都克里木·依不拉音;王磊;玛丽娅·阿不都克里木;帕丽达·阿不都外力;居来提·海努拉;刘光明;王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