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监测分析

阿不都克里木·依不拉音;王磊;玛丽娅·阿不都克里木;帕丽达·阿不都外力;居来提·海努拉;刘光明;王莹

关键词:新生儿, 死亡监测, 死亡率
摘要:目的 分析2009-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寻求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9-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59.80%~ 60.41%;新生儿死亡率由2009年的14.49‰下降至2013年的12.25‰;农村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新生儿的死前就医情况较城市差.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应加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并提高高危妊娠认识和正确评估患儿病情的能力.加强产科和儿科医务人员合作.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2009-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寻求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9-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59.80%~ 60.41%;新生儿死亡率由2009年的14.49‰下降至2013年的12.25‰;农村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新生儿的死前就医情况较城市差.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应加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并提高高危妊娠认识和正确评估患儿病情的能力.加强产科和儿科医务人员合作.

    作者:阿不都克里木·依不拉音;王磊;玛丽娅·阿不都克里木;帕丽达·阿不都外力;居来提·海努拉;刘光明;王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阴道前壁桥式缝合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运用阴道前壁桥式缝合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间该院收治的阴道前壁脱垂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前壁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前壁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Bp点均值;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病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Bp点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道前壁桥式缝合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创伤小,手术用时短,病情复发率低,推广应用.

    作者:师亚娥;李小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低分子肝素、丹参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丹参抗凝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月-2013年9月浦东新区医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155例随机分为3组,A组49例,予常规治疗;B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C组52例,常规治疗加丹参治疗.观察每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3组患者纳入研究时,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②B、C两组期待治疗时间显著长于A组(18.0±6.1,15.3±4.8 vs 9.2±5.3, P<0.05).治疗后,与A组相比,B组与C组患者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D-二聚体(D-D)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及24 h尿蛋白降低,分娩孕周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A组相比,B组及C组新生儿存活率高,新生儿窒息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丹参有助于改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预后,安全有效.

    作者:钱俏;杨慧琳;杨伶俐;张治萍;刘朋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LEEP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373例CINⅡ~Ⅲ级患者行LEEP治疗后第6、12、24个月均进行HPV分型、HPV-DNA检测和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根据结果或有可疑病变者行宫颈病理活检,比较各年龄组患者术前HPV亚型感染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HPV消除情况.结果 373例患者术前HPV感染率为95.44%;其中高危HPV感染率为91.42%,低危HPV感染率为1.88%;单一HPV亚型感染率为54.16%,双重或多重HPV亚型感染率为61.13%,多重感染多可达4重感染.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亚型是HPV16、HPV58、HPV52、HPV18、HPV33,HPV16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亚型,并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均居第1位(P<0.05);低危型HPV以HPV11亚型多见.在宫颈LEEP治疗后第6、12、24个月,HPV-DNA总转阴率分别为70.79%、81.46%和89.04%,HPV16/18亚型转阴率分别为75.65%、86.01%和93.26%,随着时间的延长,转阴率均明显升高(P<0.05);但≥50岁组患者中,术后6和12个月的HPV16/18亚型转阴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的延长,转阴率无明显变化(P>0.05).各年龄组术后6个月HP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和24个月HPV-DNA转阴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的年轻患者有更高的转阴率(P<0.05).各年龄组术后不同随访时间HPV16/18亚型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年轻患者有更高的转阴率(P<0.05).结论 HPV在CINⅡ~Ⅲ患者中的感染率较高,尤其是HPV16亚型.术后第6个月HPV分型检测是LEEP治疗后监测疾病转归的一种较好方法.对年龄较大,术后HPV16亚型持续感染的患者应密切长时间随访.

    作者:徐凤娟;黄珊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超声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盆底是由多组肌肉、韧带、神经及结缔组织组成的多层次解剖结构,其功能性疾病又相当普遍,尤其是中老年及已婚女性发病率较高.随着对盆底区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盆腔及盆底某一组织或器官并不是孤立的发病,而是多组织多器官相互影响并紧密联系的整体,这些结构支持着盆腔器官的解剖位置及功能,一旦受损,则会引起盆腔器官的移位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直肠脱垂、性欲降低[1]等症状.

    作者:覃艳玲;蒋江帆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Wnt信号通路阻滞剂DKK-1通过GCM-1/HtrA4影响滋养细胞侵袭力的研究

    目的 探讨Wnt信号通路阻滞剂DKK-1对滋养细胞转录因子GCM-1及HtrA4表达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对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系JEG-3细胞施加外源性重组DKK-1,然后分为对照组和DKK-1组(150 ng/m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技术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β-链蛋白、GCM-l、HtrA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 外源性重组DKK-1干预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DKK-1组β-链蛋白、GCM-1和HtrA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DKK-1组JEG-3细胞的侵袭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Wnt信号通路阻滞剂DKK-1能够减少GCM-1和HtrA4在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进而降低滋养细胞的侵袭力.

    作者:张展;岳宁;杜尚珂;张琳琳;贾莉婷;宋婉玉;于海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干预对干眼症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干预对干眼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干眼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设为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紫竹爱维干预机体激素水平,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干眼症的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以及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眼干涩、视疲劳、异物感、烧灼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角膜FL评分低于对照组,BUT及SI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低于对照组,雌二醇(E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围绝经期患者的雌激素水平能够提高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谢琼珺;周光华;刘东华;马靓雯;徐仙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晚期早产儿与早期足月儿剖宫产分娩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与早期足月儿剖宫产分娩高危因素的差异及其对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为合理降低剖宫产率及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在该院出生的胎龄为34+0~38+6周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依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胎龄为34+0~ 36+6周)873例(LP组)和早期足月儿(胎龄为37+0 ~ 38+6周)2 033例(ET组).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剖宫产分娩高危因素及其对新生儿预后影响的差异.结果 ①孕产妇情况:晚期早产儿剖宫产比例高于早期足月儿(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早产儿母亲剖宫产分娩的高危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瘢痕子宫、多胎、胎盘异常、胎位异常、羊水异常等;早期足月儿母亲剖宫产分娩的高危因素为瘢痕子宫、胎位异常、多胎.②新生儿情况:晚期早产儿中,剖宫产分娩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P<0.05);早期足月儿中,剖宫产分娩者转入新生儿病房、黄疸、RDS、感染性疾病及窒息比例均高于阴道分娩者(P<0.05).结论 导致晚期早产儿与早期足月儿母亲剖宫产分娩的高危因素存在差异,剖宫产可导致新生儿期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及新生儿病房入住率的增加,应依据胎龄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剖宫产的发生.

    作者:邢秋景;高亮;程慧清;徐发林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敏感抗生素治疗生殖道细菌感染对晚期先兆流产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敏感抗生素治疗生殖道细菌感染对晚期先兆流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兴国县妇幼保健院确诊为晚期先兆流产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分为观察组(79例,按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和对照组(41例,未使用抗生素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孕妇终止妊娠孕龄、阴道分泌物检查距终止妊娠时间间距和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年龄分布、自然流产次数和人工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闷、恶心、头晕和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感染导致的晚期先兆流产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应基于微生物学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作者:胡竹莲;徐慧;刘汉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双胎妊娠晚期流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发生晚期流产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患者,符合晚期流产入组标准的57例作为晚期流产组,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双胎妊娠的1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及分析双胎妊娠发生晚期流产的高危因素.结果 双胎妊娠晚期流产的独立高危因素有孕中晚期阴道分娩史(P=0.006)、宫内感染(P=0.001)及阴道炎(P<0.001),而规律孕检(P<0.001)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孕期保健需严密监测具有高危因素的双胎妊娠患者,必要时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治疗阴道炎,对于既往早产、晚期流产史孕妇监测宫颈长度,规律孕检可以降低晚期流产的发生率.

    作者:马莹;陈奕;宋晶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2009-2013年威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 对2009-2013年间47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8.2%,婴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7.7%,出生缺陷、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规范三级预防体系,开展产前筛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不断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马梅;王春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低频脉冲电刺激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低频脉冲电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其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电流的刺激来促进相关神经功能、肌力的恢复和促进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乳汁分泌、提高痛域、易化离子导入组织、改善组织营养、提高免疫力、增加肠蠕动而达到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无痛、安全性高等特点[1].近年来该疗法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也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低频脉冲电刺激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催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金坛市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子宫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子宫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林菊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自拟益肾活血方预防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异常及宫腔粘连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汤对预防月经过少、停经和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寻找一种较可靠且安全的预防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异常和宫腔粘连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5年4月自愿在安徽省铜陵市中医医院行无痛人工流产的3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5例)和对照组(151例),对照组在人工流产术后给予口服抗炎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自拟中药益肾活血汤.结果 两组月经首次复潮时间、宫腔积血及停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量少及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活血汤可有效预防人工流产术后月经量少及宫腔粘连的发生.

    作者:李兰兰;吴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蛋白质/能量比与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关系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蛋白质/能量比与出生后1周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5月-2014年9月入住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蛋白质/能量比与体重增长情况进行评估.按照第7天蛋白质/能量比的不同将符合条件的40例早产儿分为较高组和较低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生后l周内体重下降幅度和恢复至出生体重日龄情况,并分析两组早产儿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及蛋白质/能量比与体重增长的关系.结果 第7天较高组体重下降幅度小于较低组(P<0.05),较高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日龄短于较低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早产儿第3天蛋白质、总能量和蛋白质/能量比与恢复至出生体重后平均每天体重增长速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9、0.566和0.612),P<0.05;第7天蛋白质、总能量和蛋白质/能量比与平均体重增长速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5、0.558和0.505),P<0.05.结论 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观念日趋成熟,大家在关注蛋白质和能量摄入的情况下,也要重视适宜高效的蛋白质/能量比,从而使早产儿生长速率理想并保证正常的体质成分.

    作者:杨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低氧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在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中的差异表达

    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导致凋亡在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为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6-12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5例,均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分别于子宫动脉阻断前及阻断后30 min采集子宫肌瘤及其周边平滑肌组织各2 g.在低氧状况下(1%02)原代培养.运用RT-PCR、Westem Blot法检测并比较两种组织中mRNA和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C-Jun氨苯末端激酶(JNK)、Bax、Bcl-2和Caspase-4,同时检测Caspase-4活性.结果 肌瘤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的表达显著高于平滑肌组织.在肌瘤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低于平滑肌细胞.在细胞培养的起初12 h,平滑肌细胞中Caspase-4的表达和活性无明显升高.结论 内质网应激导致凋亡在子宫肌瘤及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该系统差异表达可以为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康乐;谢彦;庞琴霞;杨伟红;程忠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不同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选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不同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选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8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B组20例,C组28例.结果 3组早发型重度子痫孕产妇的一般临床特征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产妇的发病孕周、分娩孕周以及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发病孕周和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治疗时间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和C组之间的治疗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顺产率以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孕周的早晚直接影响到围产儿的结局.发病孕周越迟围产儿的结局越好.患者的发病孕周越短,意味着多器官同时受损的概率就越大选择剖宫产分娩对母亲和胎儿较安全.

    作者:骆珍珍;金旭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江苏省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别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35例宫颈CIN Ⅰ级、117例宫颈CINⅡ级、220例宫颈CINⅢ级和34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35例宫颈CINⅠ级患者检出HPV感染者47例,感染率为34.82% (47/135);117例宫颈CINⅡ级患者检出HPV感染者70例,感染率为59.83% (70/117);220例宫颈CINⅢ级患者检出HPV感染者209例,感染率为95.00% (209/220);344例宫颈鳞癌患者检出HPV感染者308例,感染率为89.54% (308/344).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适用于宫颈组织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对我国女性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HPV感染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静;朱华;耿建祥;周秀琴;张艳红;蔡银吉;梅静;龙秀荣;赵雪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电刺激结合Crede手法治疗对产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电刺激结合Crede手法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i5年8月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产后6~8周伴尿失禁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电刺激组(A组)、手法治疗组(B组)、联合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20例.应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判断产后尿失禁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A、B、C3组患者尿失禁情况较D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失禁改善情况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单纯电刺激或Crede手法治疗对产后尿失禁均有疗效,两者联合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可更有效地增强盆底肌肌力,改善尿失禁.

    作者:孙绍骞;董宏飞;王艳峰;杨玉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妊娠中期产前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综合征(ES)、开放性脊柱裂(OSB)3种严重先天性缺陷疾病的临床意义以及与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的关系,探讨产前筛查在妊娠结局预测中的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3 764例15 ~21周孕中期妇女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和游离雌三醇(μE3)水平,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利用风险评估软件计算3种胎儿疾病风险概率,建义高风险者进一步诊断,并对妊娠结局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3 764例孕中期妇女中筛出高风险孕妇330例,其中DS 282例,高风险率7.49%;ES 15例,高风险率0.40%,OSB 33例,高风险率为0.88%.DS、ES风险值均与年龄相关(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值增大;3种疾病风险值均与体重相关(P<0.05),DS风险值随体重增加而增大,OSB则相反,ES与体重相关性规律不明显;DS风险值与孕周呈正相关(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风险值增大,而OSB与孕周呈负相关(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风险值减小.高风险孕妇进一步检查依从性为63.91%,确诊DS 1例,高度怀疑DS、ES各1例,不良妊娠结局率为3.49%.结论 妊娠中期血清学三联筛查结合产前诊断及超声影像学检查可有效降低缺陷儿出生率,其结果准确性受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影响,筛查过程中准确掌握孕妇的相关信息,有利于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提高产前筛查的准确性.

    作者:刘梅梅;王福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