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妇第二产程体位平卧位下进行自主用力对比自由直立下自主用力的效果研究

申彩云;于晓萍;韩云

关键词:第二产程, 平卧位, 自由直立体位, 自主用力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第二产程采用不同体位下自主用力分娩对母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由直立体位进行自主用力分娩,对照组采用平卧位下的自主用力分娩,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自主用力时间、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t=2.388,P=0.018;t=2.521,P=0.013;t=2.863,P=0.005);在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会阴侧切、宫颈水肿、会阴Ⅰ度裂伤方面对照组较观察组严重程度更高(x2 =8.355,P=0.004; x2 =9.657,P=0.002;x2=7.569,P=0.006).结论:足月初产妇在第二产程采取在自由直立体位下自主用力分娩的方式具有缩短第二产程、保护会阴等优点,可有效地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Tei指数联合组织多普勒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左室功能

    目的:探讨Tei指数联合组织多普勒(DTI)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奉化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00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根据构型不同类型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分为左室正常构型组(Ⅰ组=51例)、左室向心性重构组(Ⅱ组=57例)、左室向心性肥厚组(Ⅲ组=46例)、左室离心性肥厚组(Ⅳ组=46例).选择同期血压正常的妊娠妇女50例为对照组.测量室间隔(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E/A)、左室Tei指数,组织多普勒测二尖瓣前叶瓣环运动频谱图收缩期运动幅度S峰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速比(Ea/Aa).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各不同左室构型亚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各不同左室构型亚组患者血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Ⅰ、Ⅱ组患者的LVM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LVMI水平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Ⅳ组间LV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E/A值均低于对照组及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左室构型亚组S值呈递减趋势,其中Ⅱ、Ⅲ、Ⅳ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均低于Ⅰ、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Ⅳ组Ea/A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各组呈递增趋势,其中Ⅰ、Ⅱ、Ⅲ、Ⅳ组高于对照组,Ⅲ组高于Ⅰ组,Ⅳ组高于Ⅰ、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的EF、FS均小于Ⅰ、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Ⅲ组与对照组间EF、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ei指数与S值、Ea/Aa及EF之间均呈负相关(r=-0.44,-0.34,-0.47,P<0.05);Tei指数和E/A无相关性(P>0.05).结论:Tei指数联合DTI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作者:卓亚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04~2011年旅顺口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大连市旅顺口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制订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对大连市旅顺口区2004 ~ 2011年393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旅顺口区育龄妇女死亡率为77.36/10万.疾病导致死亡占76.34%,意外死亡占23.66%;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37.15%)、意外和中毒(23.66%)、神经系统(12.98%)、心血管系统(11.45%)、代谢系统疾病(4.58%);肺癌(17.12%)、乳腺癌(11.64%)、胃癌(10.96%)、肝癌(10.27%)、肠癌(9.59%)、脑癌(8.90%)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意外死亡以交通意外居首位,占46.24%.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健康普查,防治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神经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戴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宫颈鳞癌及腺癌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93例宫颈鳞癌和58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93例宫颈鳞癌HPV总阳性率为88.17% (82/93),一重感染阳性率为67.74% (63/93),多重感染阳性率为20.43% (19/93); 58例宫颈腺癌HPV总阳性率为84.48% (49/58),一重感染阳性率为31.04% (18/58),多重感染阳性率为53.45% (31/58).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冷秀兰;范雪梅;耿建祥;王宏景;龙秀荣;谭进;肖蔚;韩春荣;赵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68例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对2011年呼和浩特市重症手足口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卫生部门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11月间本市各大医院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流行病调查.结果:2011年呼和浩特市重症手足口病68例,病原体以肠道病毒EV71占优势(73.52%),肛拭子肠道病毒EV71检出率高于咽拭子(P<0.05);重症发病集中在秋冬季节,以9~11月份为高峰期;发病人群中男孩多于女孩,性别比为1.96:1;发病年龄为5月~ 20岁,其中1~4岁儿童多见,占91.17%;发病地区分布于4区3县,城区(80.88%)高于远郊旗县(13.24%).结论:呼和浩特市重症手足口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应加强病原学监测,加强流行季节与重点人群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

    作者:王文丽;韩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及载脂蛋白酶E基因突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妊娠期出现的特发性高血压综合征,一般出现于妊娠晚期,HDCP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尿蛋白,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死因,其发病率高达7%~10%[1].近较多报道显示HDCP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脂质代谢变化,妊娠状态能够影响人体正常脂质代谢,各项血脂水平均高于非孕期,并随孕周增加血脂水平逐渐增高,因而推断高脂血症可能是原因之一[2].

    作者:温如玉;傅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分娩胎龄和出生体重与全身运动质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娩胎龄、出生体重与扭转阶段全身运动质量(GMs)的关系.方法:①以2011年10月~2012年8月来本院儿保门诊随诊的201例扭转阶段高危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胎龄分为早产组、足月组.根据出生体重分为<2500 g组、≥2 500 g组.②比较各组患儿GMs不同结果数量.③分析GMs结果与出生体重、分娩胎龄的关系.结果:①正常扭转运动130例,发生率为64.68%,单调性扭转运动(PR) 56例,发生率为27.86%,痉挛-同步性扭转运动(CS)15例,发生率为7.46%.②早产组正常扭转运动数量明显少于足月组,PR和CS数量明显多于足月组.<2500 g组,正常扭转运动数量明显少于≥2 500 g组,PR、CS数量明显多于≥2 500 g组.③扭转阶段GMs结果与出生体重(P=0.01)和分娩胎龄(P=0.01)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①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均是扭转阶段异常GMs的高危因素.②分娩胎龄、出生体重与GMs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即出生体重越轻、分娩胎龄越小,扭转阶段GMs异常程度越高,应及早筛查、干预.

    作者:李冬梅;郭志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产妇第二产程体位平卧位下进行自主用力对比自由直立下自主用力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产妇第二产程采用不同体位下自主用力分娩对母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由直立体位进行自主用力分娩,对照组采用平卧位下的自主用力分娩,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自主用力时间、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t=2.388,P=0.018;t=2.521,P=0.013;t=2.863,P=0.005);在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会阴侧切、宫颈水肿、会阴Ⅰ度裂伤方面对照组较观察组严重程度更高(x2 =8.355,P=0.004; x2 =9.657,P=0.002;x2=7.569,P=0.006).结论:足月初产妇在第二产程采取在自由直立体位下自主用力分娩的方式具有缩短第二产程、保护会阴等优点,可有效地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作者:申彩云;于晓萍;韩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固尔苏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参数以及肺部合并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后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以及吸入氧浓度(FiO2)分别为(15.33±1.13) cmH2O、(3.21±0.51) cmH2O和(40.2±5.7)%,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氧疗时间(61±15)h及住院天数(13.6±6.4)天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8)h和(19.2±7.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P<0.05.结论:采用固尔苏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儿血气和机械通气情况,且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氧疗时间及住院费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周雄飞;郑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伤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伤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调查、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住院实施剖宫产分娩的孕妇病例资料,以出现子宫切口撕裂伤的孕妇为损伤组,随机选取未出现手术损伤的孕妇为对照组,运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子宫切口撕裂伤相关的因素有胎位、胎头枕位、宫口开大情况及胎儿体重,与是否有盆腔手术史、孕妇年龄、先露高低、产程时间及麻醉效果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枕前位子宫切口撕裂伤发生率低,巨大儿更容易导致子宫切口撕伤.结论:产前控制胎儿体重、产时及时纠正胎位不正及胎头枕位、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伤的发生.

    作者:林丽琼;李冬红;黄春琴;李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卵巢内膜样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30 ~ 40岁的育龄期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引起国内外妇产科界的关注.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卵巢易被异位内膜所侵犯,卵巢内膜样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之一[1].卵巢内膜样囊肿通常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以及不孕等,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随着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和首选治疗手段.但随着手术的开展和病例的积累,相继出现了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甚至发生早衰的报道,因此腹腔镜内膜样囊肿剥除术是否影响卵巢的储备功能,进而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甚至造成卵巢早衰,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热点.

    作者:袁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e disease,CH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共行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42例[室间隔缺损(VSD) 139例、房间隔缺损(ASD) 4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 50例、肺动脉瓣狭窄(PS)5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193例,非体外循环手术49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242例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PDA术后合并左肺不张,经支气管镜吸痰处理痊愈;2例巨大VSD术后合并2~3mm小残余分流,6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均自行愈合.随访6月~5年,无死亡,所有患儿体质及免疫力较术前增强,发育良好.结论: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良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合理把握、术中各环节的密切配合及良好的术后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晓波;刘立新;周薇莉;张剑峰;徐渭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宫颈环形电极电切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极电切术(LEEP)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浙江省象山县丹城中心卫生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78例阴道镜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IN患者全部行LEEP手术治疗,对病理结果、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随访.结果:LEEP在治疗CIN患者中1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出血,无术后感染及宫颈粘连发生.于术后8周复查宫颈愈合良好,行经正常,有4例宫颈口有红线或红点反应.术后6个月复查TCT、HPV-DNA及阴道镜检查,结果1例术后病灶残留(术前CINⅡ,术后仍CINⅡ),其余77例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LEEP治疗CIN具有降低术中不适感,保持标本的病理完整性,使用方便、并发症少、愈合快.

    作者:黄雪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外周血白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临床相关性.方法:2012年6~12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BC)、空腹胰岛素(nN)和白细胞NF-κB活化程度,分析外周血白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临床相关性.结果:①GDM孕妇FBC、FIN及HOMA-IR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孕妇(P<0.01);②GDM孕妇NF-κB活化程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孕妇(P<0.01);③NF-κB活化程度与FBC、nN及HOMA-IR均呈负相关(P<0.01);④NF-κB活化程度>该组均值的患者上述各不良结果发生率和NF-κB活化程度≤该组均值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上述总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NF-κB活化程度≤该组均值的患者(P<0.01).结论:NF-κB活化程度可能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能与妊娠结局有关.

    作者:桑文凤;桑兰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48例女性油漆工发生新生儿唇腭裂致病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发生新生儿唇腭裂的女性油漆工致病因素,为预防唇腭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唇腭裂患儿及产前检查过程中筛查出唇腭裂并行引产胎儿48例临床病史资料,总结并分析可能致病因素.结果:48例患儿母亲均为油漆工,且怀孕3个月前均正常工作,其中怀孕时间为工作后0.5年、工作后0.5 ~1.5年、工作后1.5 ~3年及工作后3年以上例数分别为4例、10例、11例、23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4%、20.8%、22.9%、47.9%;工作后3年以上怀孕女性油漆工怀有唇腭裂胎儿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工作后3年以内怀孕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胎儿出现与母亲接触油漆有关,且其发生与工作时间密切相关,有关部门应做好优生优育及职业病防护相关知识宣传,提醒孕妇要增强职业防护意识,积极参加孕前及孕期检查,从而有效降低唇腭裂发生风险,提高生育质量.

    作者:张建丽;李福军;李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高危因素下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听力特点及其转归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在不同高危因素下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8 000例接受听力筛查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婴幼儿未通过听力筛查的高危因素,同时根据高危因素不同将未通过听力筛查婴幼儿分为不同高危因素组,对比各组听力特点及经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感染、新生儿黄疸、.早产、新生儿窒息、耳聋家族史及先兆流产史均是导致婴幼儿未通过听力筛查的高危因素.感染组以感音性耳聋为主,而新生儿黄疸组、早产组、新生儿窒息组、耳聋家族史组及先兆流产者组在临床特点上比较未见差异.而经干预治疗后各组患儿预后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感染、新生儿黄疸、早产、新生儿窒息、耳聋家族史及先兆流产史为导致婴幼儿出现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且感染所致者以感音性耳聋为主,且虽经积极治疗预后均较差.

    作者:甘金梅;文春秀;蒋鸣惊;莫誉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孕妇产前焦虑症状及心理干预治疗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焦虑症状及心理干预治疗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在该院妇产科做产检和分娩的产妇中筛选得到有焦虑症状的孕妇2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108例,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选取正常孕妇22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与入组时和预产期前1周评估三组产妇焦虑状况,记录三组孕妇所产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治疗后焦虑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干预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焦虑对新生儿出生体重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增加;尽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孕妇产前焦虑,降低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不良影响.

    作者:饶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影响血糖控制良好的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900例,根据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4组.A组41例为低体重组(BMI< 18.5 kg/m2);B组503例为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3.9 kg/m2);C组251例为体重偏高组(24.0 kg/m2≤BMI≤27.9 kg/m2);D组105例为肥胖组(BMI≥2 kg/m2).900例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体重新生儿(体重2.5 ~4.0 kg),适宜体重新生儿(体重3.0~3.5 kg),巨大儿(体重≥4.0 kg)和低体重新生儿(体重≤2.5 kg).记录孕妇孕前BMI,糖代谢异常诊断时间,血脂水平,新生儿体重等相关指标,计算孕前不同BMI孕妇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和巨大儿的孕期体重增长,分析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结果: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前BMI增加而增加,A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其他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组、C组、D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孕妇孕期体重增长的比较中,B、C、D组分娩正常体重儿的孕妇明显低于同组分娩巨大儿的孕妇(P均<0.05).在孕妇诊断出糖代谢异常孕周的比较中,B、C、组分娩正常体重儿的孕妇明显早于同组分娩巨大儿的孕妇(P均<0.05),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脂水平的比较中,分娩巨大儿孕妇TG水平高于分娩正常体重儿孕妇(P<0.05);分娩巨大儿孕妇HDL-C水平低于分娩正常体重儿孕妇(P<0.05).分娩正常体重儿和分娩巨大儿的孕妇相比,有不良产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的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BMI(偏回归系数=0.571、P=0.000、OR=1.772)、孕期体重增长(偏回归系数=0.115、P=0.000、OR=1.124)及HDL-C水平(偏回归系数=-1.758、P=0.000、OR =0.176)为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孕期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

    作者:李芳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彩超监测胎儿肾动脉血流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监测胎儿肾动脉血流指标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 ~10月在该院行常规性检查的125例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儿是否出现宫内窘迫将孕妇分为窘迫组35例以及正常对照组90例.应用彩超测定两组胎儿肾动脉收缩期末大血流速度(S)和舒张期末大血流速度(D)的比值(S/D)、搏动指数(PI)以及阻力指数(R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宫内窘迫组肾动脉S/D、PI、RI僮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不良组相比,中度、重度不良组胎儿S/D、PI、RI值显著升高,且重度不良组S/D、PI、RI值高于中度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可知S/D值、PI值、RI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69%、82.12%、91.23%、88.26%)、(86.32%、84.69%、89.12%、87.26%)和(81.34%、81.66%、90.34%、91.03%).结论:彩超监测胎儿RA血流指标能有效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及缺氧程度,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作者:沈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方案进行宫颈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分析TCT联合HPV-DNA检测方案(a方案)、巴氏涂片联合HPV-DNA检测方案(b方案)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该院检查的1 641例妇女,根据使用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使用a方案的为A组,使用b方案为B组.比较分析两种方案的灵敏度、约登指数、各方案的费用等方面.结果:以病例组织学为“金标准”,a方案中阳性患者45例,阴性患者775例,CIN Ⅰ~Ⅲ30例,SCC 7例;b方案中阳性患者56例,阴性患者765例,CIN Ⅰ~Ⅲ18例,SCC 5例.结论:a方案的检查效果强于b方案,是这两种方案的好方案,但花费高,可应用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b方案灵敏度较高,准确性较高,可应用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

    作者:王飞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吉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欣母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46%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h出血(83.13±10.87) ml和产后24h出血(126.17±13.72) ml均少于对照组的(176.51±16.24) ml和(246.87±22.76) 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优于使用缩宫素,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