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γ干扰素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有效识别易感人群,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HPV感染阳性患者进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住院的HPV感染阴性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PCR)技术,对γ干扰素基因rs2430561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258例患者进入到本次研究,其中观察组85例,对照组173例.观察组AA基因型频率(41.18%,35/85)高于TT基因型(14.12%,12/85),A等位基因频率(64.71%,55/85)高于T等位基因频率(35.29%,3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病程和BMI因素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A基因型是女性宫颈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42,95% CI为1.102 ~3.924,P=0.028).Kaplan Meier分析显示,AA基因型女性感染HPV的累积阴性率较AA、TA和TT基因型小(1.03% ~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A基因型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宫颈HPV再次检出率为82.86% (29/35),TT基因型检出率为16.67% (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干扰素基因rs2430561位点的基因型对宫颈HPV感染的易感性有一定影响,AA基因型为宫颈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陶昱;丁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外周血白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临床相关性.方法:2012年6~12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BC)、空腹胰岛素(nN)和白细胞NF-κB活化程度,分析外周血白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临床相关性.结果:①GDM孕妇FBC、FIN及HOMA-IR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孕妇(P<0.01);②GDM孕妇NF-κB活化程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孕妇(P<0.01);③NF-κB活化程度与FBC、nN及HOMA-IR均呈负相关(P<0.01);④NF-κB活化程度>该组均值的患者上述各不良结果发生率和NF-κB活化程度≤该组均值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上述总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NF-κB活化程度≤该组均值的患者(P<0.01).结论:NF-κB活化程度可能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能与妊娠结局有关.
作者:桑文凤;桑兰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人群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巩义市17所有分娩资质医院的分娩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各种类型医院剖宫产率不同,其中民营医院为54.22%,社区中心为4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引起重视.②新生儿性别对剖宫产率也具有显著影响,男婴为51.28%,女婴为4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20岁的产妇剖宫产率为34.98%,20 ~ 34岁产妇为48.79%,>34岁产妇为57.77%,随年龄递增呈明显阶梯式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类型、婴儿性别、不同年龄等因素都可对剖宫产率的增长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费丽晓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分析TCT联合HPV-DNA检测方案(a方案)、巴氏涂片联合HPV-DNA检测方案(b方案)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该院检查的1 641例妇女,根据使用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使用a方案的为A组,使用b方案为B组.比较分析两种方案的灵敏度、约登指数、各方案的费用等方面.结果:以病例组织学为“金标准”,a方案中阳性患者45例,阴性患者775例,CIN Ⅰ~Ⅲ30例,SCC 7例;b方案中阳性患者56例,阴性患者765例,CIN Ⅰ~Ⅲ18例,SCC 5例.结论:a方案的检查效果强于b方案,是这两种方案的好方案,但花费高,可应用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b方案灵敏度较高,准确性较高,可应用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
作者:王飞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发生新生儿唇腭裂的女性油漆工致病因素,为预防唇腭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唇腭裂患儿及产前检查过程中筛查出唇腭裂并行引产胎儿48例临床病史资料,总结并分析可能致病因素.结果:48例患儿母亲均为油漆工,且怀孕3个月前均正常工作,其中怀孕时间为工作后0.5年、工作后0.5 ~1.5年、工作后1.5 ~3年及工作后3年以上例数分别为4例、10例、11例、23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4%、20.8%、22.9%、47.9%;工作后3年以上怀孕女性油漆工怀有唇腭裂胎儿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工作后3年以内怀孕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胎儿出现与母亲接触油漆有关,且其发生与工作时间密切相关,有关部门应做好优生优育及职业病防护相关知识宣传,提醒孕妇要增强职业防护意识,积极参加孕前及孕期检查,从而有效降低唇腭裂发生风险,提高生育质量.
作者:张建丽;李福军;李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撕脱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行撕脱法腹膜外剖宫产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腹膜内剖宫产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产钳助产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结果:两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及术后病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使用产钳助产,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撕脱法腹膜外剖宫产术可达到腹膜内剖宫产手术的效果,同时具有腹膜外剖宫产术独特的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华树生;杨慧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水平与HDCP之间的关系,为防止HDCP的发生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HDCP患者进行不同程度HDCP患者其血浆E、NE和CRH水平的观察.结果:90例患者中其血浆E、NE和CRH平均水平分别为(823±98) pmol/L、(5 432±1 067) pmol/L和(32±12) p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值,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其水平有显著增加的趋势,重度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CP患者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水平比正常值明显增高,随着病情的增加有显著增加的趋势.
作者:唐建;于小梅;牛俊波;唐立;张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妊娠妇女部分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年龄、孕周、BMI等匹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 36例和健康妊娠妇女(HPW) 44例,分析其孕24 ~ 28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铜蓝蛋白(CER)、转铁蛋白(TRF)和胰岛素功能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孕妇组相比,GDM孕妇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hs-CRP均显著升高(P<0.01);hs-CRP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r=0.372,P =0.002).而CER和TRF与胰岛素功能无显著相关性.结论:GDM孕妇血浆hs-CRP升高与胰岛素功能下降呈显著相关,提示血浆hs-CRP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麻庆玲;杨红玲;朱春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吉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欣母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46%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h出血(83.13±10.87) ml和产后24h出血(126.17±13.72) ml均少于对照组的(176.51±16.24) ml和(246.87±22.76) 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优于使用缩宫素,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复方珍珠膏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评价其疗效.方法:治疗对象均为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患者,共120例.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病变部位的症状和体征及病理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复方珍珠膏治疗3个疗程后,各类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瘙痒症状评分、白色病变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病变类型[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癣、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混合型)]总有效率分别为72.5%、77.5%和55.0%.结论:复方珍珠膏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基本缓解甚至可以完全消失,外阴的形态和色泽可基本恢复正常,复方珍珠膏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确切.
作者:赵丽红;冯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妇第二产程采用不同体位下自主用力分娩对母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由直立体位进行自主用力分娩,对照组采用平卧位下的自主用力分娩,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自主用力时间、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t=2.388,P=0.018;t=2.521,P=0.013;t=2.863,P=0.005);在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会阴侧切、宫颈水肿、会阴Ⅰ度裂伤方面对照组较观察组严重程度更高(x2 =8.355,P=0.004; x2 =9.657,P=0.002;x2=7.569,P=0.006).结论:足月初产妇在第二产程采取在自由直立体位下自主用力分娩的方式具有缩短第二产程、保护会阴等优点,可有效地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作者:申彩云;于晓萍;韩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无血清培养基(Ker-SFM)原代培养成人宫颈上皮细胞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取65例因子宫良性病变切除子宫患者的宫颈组织,采用diapaseⅡ和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获得宫颈上皮细胞悬液,于上皮细胞专用Ker-SFM中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对细胞纯度进行鉴定,并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培养成功率69.23% (45/65),原代培养12 ~15天细胞生长达80%以上,早期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传代至3代,细胞出现生长衰退.细胞鉴定E-cadherin阳性,vimentin染色阴性,电镜观察细胞符合上皮细胞特点.影响培养成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大小、取材处组织有无损伤、子宫离体时间、术前是否有阴道或宫颈炎症以及培养基的选择.结论:采用酶消化法及Ker-SFM培养可获得纯度较高的成人宫颈上皮细胞,可作为宫颈癌基础研究的实验模型.
作者:江静;邓齐;马营营;赵昕;刘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测定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9月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108例,4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为GDM组、62例糖耐量受损(GIGT)患者为GIGT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HbAlc、血脂测定和mAlb等指标.结果:GIGT组和GDM组HbAlc<4.0%、<4.0%~6.0%和<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4.0%~6.0%和<6.0%和G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和GDM组HbAlc分别为5.79±3.14和5.03±0.10,均高于对照组,GDM组HbAlc高于G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DM组mAlb为(19.05±1.76)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C、TG、HDL-C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的测定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中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具有现实可行性,对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可通过尿mAlb判断早期肾脏损伤.
作者:狄英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大连市旅顺口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制订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对大连市旅顺口区2004 ~ 2011年393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旅顺口区育龄妇女死亡率为77.36/10万.疾病导致死亡占76.34%,意外死亡占23.66%;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37.15%)、意外和中毒(23.66%)、神经系统(12.98%)、心血管系统(11.45%)、代谢系统疾病(4.58%);肺癌(17.12%)、乳腺癌(11.64%)、胃癌(10.96%)、肝癌(10.27%)、肠癌(9.59%)、脑癌(8.90%)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意外死亡以交通意外居首位,占46.24%.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健康普查,防治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神经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戴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伤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调查、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住院实施剖宫产分娩的孕妇病例资料,以出现子宫切口撕裂伤的孕妇为损伤组,随机选取未出现手术损伤的孕妇为对照组,运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子宫切口撕裂伤相关的因素有胎位、胎头枕位、宫口开大情况及胎儿体重,与是否有盆腔手术史、孕妇年龄、先露高低、产程时间及麻醉效果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枕前位子宫切口撕裂伤发生率低,巨大儿更容易导致子宫切口撕伤.结论:产前控制胎儿体重、产时及时纠正胎位不正及胎头枕位、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伤的发生.
作者:林丽琼;李冬红;黄春琴;李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晚期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住院治疗的7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全身静脉化疗方案.通过打电话、查阅病历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疾病进展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48.2%,中位生存期为62.0个月,3年无疾病进展率为57.8%;对照组患者3、5年生存率为50.8%、29.0%,中位生存期为43.0个月,3年无疾病进展率为29.8%,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可提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董怡;李丹;马宁;刘子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孕妇预后、并发症和围生儿结局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78例,根据孕周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 32周)37例,B组(32~ 34周)41例.分析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并发症和母婴结局.结果:B组入院孕周为(33.18±1.22)周,高于A组[(29.62±1.8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时间为(15.35±2.14)天,多于B组[(9.28±1.5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孕妇分娩前胎盘早剥、心衰、腹水、肝肾能损害和HELLP综合征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剖宫产、阴道顺产和引产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2例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孕周是影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病死率的主要因素,孕周越早,孕妇并发症越多、存活率越低,围产儿预后越差.
作者:窦晓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与近期神经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3~9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窒息新生儿,记录生后6h内、5天、10天aEEG,生后3天内行头颅MRI检查.分析生后6h内不同表现的aEEG、不同程度MRI与相应程度窒息新生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生后5天、10天不同程度aEEG与窒息新生儿近期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2月龄时门诊随访小儿52项神经运动检查,6月龄时门诊随访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结果:分析50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重度窒息分别为23和27例.生后6h内aEEG,异常37例,异常率74%.轻重度异常率分别为42%和32%.50例新生儿MRI,异常30例(60%).2月龄行神经行为学评估,神经行为异常18例,其6h内aEEG均为异常.6月龄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正常有44例、偏低4例、低下2例.结论:生后6h内aEEG对窒息新生儿早期脑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新生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性较好.
作者:储微;温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e disease,CH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共行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42例[室间隔缺损(VSD) 139例、房间隔缺损(ASD) 4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 50例、肺动脉瓣狭窄(PS)5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193例,非体外循环手术49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242例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PDA术后合并左肺不张,经支气管镜吸痰处理痊愈;2例巨大VSD术后合并2~3mm小残余分流,6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均自行愈合.随访6月~5年,无死亡,所有患儿体质及免疫力较术前增强,发育良好.结论: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良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合理把握、术中各环节的密切配合及良好的术后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晓波;刘立新;周薇莉;张剑峰;徐渭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固尔苏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参数以及肺部合并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后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以及吸入氧浓度(FiO2)分别为(15.33±1.13) cmH2O、(3.21±0.51) cmH2O和(40.2±5.7)%,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氧疗时间(61±15)h及住院天数(13.6±6.4)天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8)h和(19.2±7.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P<0.05.结论:采用固尔苏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儿血气和机械通气情况,且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氧疗时间及住院费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周雄飞;郑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在不同高危因素下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8 000例接受听力筛查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婴幼儿未通过听力筛查的高危因素,同时根据高危因素不同将未通过听力筛查婴幼儿分为不同高危因素组,对比各组听力特点及经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感染、新生儿黄疸、.早产、新生儿窒息、耳聋家族史及先兆流产史均是导致婴幼儿未通过听力筛查的高危因素.感染组以感音性耳聋为主,而新生儿黄疸组、早产组、新生儿窒息组、耳聋家族史组及先兆流产者组在临床特点上比较未见差异.而经干预治疗后各组患儿预后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感染、新生儿黄疸、早产、新生儿窒息、耳聋家族史及先兆流产史为导致婴幼儿出现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且感染所致者以感音性耳聋为主,且虽经积极治疗预后均较差.
作者:甘金梅;文春秀;蒋鸣惊;莫誉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胃肠外营养对小于胎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99例小于胎龄新生儿按照分层随机法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新生儿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观察组59例新生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胃肠外营养,观察两组头围、体重、营养生化指标等营养改善情况,同时观察生后两年的体格及智商发育情况.结果:停止胃肠外营养后,观察组头围、体重、营养生化指标等营养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年,观察组儿童身高(92.12±4.21) cm,体重(12.16±2.04) kg,头围(47.72±1.59) cm,胸围(48.93 ±2.36) cm;对照组儿童分别是(85.95±3.38)cm、(10.83±2.17) kg、(43.15 ±1.37) cm和(44.12±2.54) cm,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智力发育指标两组分别是(120.97±2.84)分和(118.16±3.06)分,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胃肠外营养能显著改善小于胎龄新生儿的营养状况,有助于促进小于胎龄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
作者:刘梅;尚佳;张志华;王文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产前给予糖皮质激素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50例RDS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取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出生的早产儿进行糖皮质激素预防治疗,分析早产儿RDS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治疗方法.结果:出生窒息、宫内窘迫是引起早产儿RDS的高危因素,产前使用激素、胎膜早破是RDS的保护因素.采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治疗后,观察组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RDS高危的产妇,需要密切监测围产期的状况,预防脑部缺氧的发生;产前给予糖皮质激素预防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RDS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作者:文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W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心血管内科病房2008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95例川崎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按照对首次大剂量IVIG治疗的反应性,分为敏感组及无反应组.结果:195例KD患儿中,WIG敏感组149例,IVIG无反应组46例.合并CAL46例,WIG敏感组15例,发生率10.07%;IVIG无反应组31例,发生率67.39%,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无反应组中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血沉及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无反应性KD患儿经追加IVIG 1 g/kg或2g/kg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能退热.对46例合并CAL患儿出院后随访2年,45例恢复正常,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有缩小,IVIG敏感组与WIG无反应组预后(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无反应性KD较IVIG敏感性KD更易发生CAL.血小板、血沉及谷丙转氨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是IVIG无反应性的危险因素.IVIG无反应组经追加WIG(1 g/kg或2 g/kg)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
作者:夏琨;尹薇;王瑞耕;孙东明;刘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娩胎龄、出生体重与扭转阶段全身运动质量(GMs)的关系.方法:①以2011年10月~2012年8月来本院儿保门诊随诊的201例扭转阶段高危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胎龄分为早产组、足月组.根据出生体重分为<2500 g组、≥2 500 g组.②比较各组患儿GMs不同结果数量.③分析GMs结果与出生体重、分娩胎龄的关系.结果:①正常扭转运动130例,发生率为64.68%,单调性扭转运动(PR) 56例,发生率为27.86%,痉挛-同步性扭转运动(CS)15例,发生率为7.46%.②早产组正常扭转运动数量明显少于足月组,PR和CS数量明显多于足月组.<2500 g组,正常扭转运动数量明显少于≥2 500 g组,PR、CS数量明显多于≥2 500 g组.③扭转阶段GMs结果与出生体重(P=0.01)和分娩胎龄(P=0.01)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①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均是扭转阶段异常GMs的高危因素.②分娩胎龄、出生体重与GMs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即出生体重越轻、分娩胎龄越小,扭转阶段GMs异常程度越高,应及早筛查、干预.
作者:李冬梅;郭志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监测胎儿肾动脉血流指标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 ~10月在该院行常规性检查的125例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儿是否出现宫内窘迫将孕妇分为窘迫组35例以及正常对照组90例.应用彩超测定两组胎儿肾动脉收缩期末大血流速度(S)和舒张期末大血流速度(D)的比值(S/D)、搏动指数(PI)以及阻力指数(R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宫内窘迫组肾动脉S/D、PI、RI僮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不良组相比,中度、重度不良组胎儿S/D、PI、RI值显著升高,且重度不良组S/D、PI、RI值高于中度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可知S/D值、PI值、RI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69%、82.12%、91.23%、88.26%)、(86.32%、84.69%、89.12%、87.26%)和(81.34%、81.66%、90.34%、91.03%).结论:彩超监测胎儿RA血流指标能有效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及缺氧程度,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作者:沈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在医院产前检查的孕产妇1 409例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和四维超声检查,胎儿分娩后对二维超声、四维超声单独检查的结果及联合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胎儿畸形诊断中,四维超声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二维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维超声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胎儿畸形诊断中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能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艳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极电切术(LEEP)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浙江省象山县丹城中心卫生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78例阴道镜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IN患者全部行LEEP手术治疗,对病理结果、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随访.结果:LEEP在治疗CIN患者中1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出血,无术后感染及宫颈粘连发生.于术后8周复查宫颈愈合良好,行经正常,有4例宫颈口有红线或红点反应.术后6个月复查TCT、HPV-DNA及阴道镜检查,结果1例术后病灶残留(术前CINⅡ,术后仍CINⅡ),其余77例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LEEP治疗CIN具有降低术中不适感,保持标本的病理完整性,使用方便、并发症少、愈合快.
作者:黄雪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患者应用亮丙瑞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自2000年2月~2012年10月以来,于该科治疗的237例EM不孕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137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腹腔镜手术+常规操作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亮丙瑞林进行治疗.结果:经随访1年,实验组总有效率(71.53%)高于对照组(46.0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黄体生成素、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浓度降低程度、雌二醇浓度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期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不孕患者应用亮丙瑞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降低临床复发率,应予推广.
作者:巩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利用超声提高产前、产后对胎盘植入的诊断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胎盘植入患者14例,应用超声观察胎盘的位置、子宫肌层之间、子宫浆膜层与膀胱壁浆膜层的完整性及血流分布情况,分析胎盘植入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超声确诊8例,准确率约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病例的超声图像共同特点为胎盘母体面与子宫肌层分界模糊,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增厚;胎盘母体面与肌层之间有丰富血供.漏诊4例,漏诊病例超声主要特点为胎盘均较薄、较广但多血窦;1例胎盘位于后壁受胎儿遮挡;2例产后误诊为胎盘残留,超声主要表现为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欠清及血供较丰富.结论:超声诊断产前胎盘植入有一定的声像特点,超声诊断率较低;根据超声图像及临床表现有利于提高胎盘植入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翁轶南;来蕾;倪卫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ei指数联合组织多普勒(DTI)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奉化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00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根据构型不同类型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分为左室正常构型组(Ⅰ组=51例)、左室向心性重构组(Ⅱ组=57例)、左室向心性肥厚组(Ⅲ组=46例)、左室离心性肥厚组(Ⅳ组=46例).选择同期血压正常的妊娠妇女50例为对照组.测量室间隔(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E/A)、左室Tei指数,组织多普勒测二尖瓣前叶瓣环运动频谱图收缩期运动幅度S峰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速比(Ea/Aa).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各不同左室构型亚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各不同左室构型亚组患者血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Ⅰ、Ⅱ组患者的LVM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LVMI水平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Ⅳ组间LV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E/A值均低于对照组及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左室构型亚组S值呈递减趋势,其中Ⅱ、Ⅲ、Ⅳ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均低于Ⅰ、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Ⅳ组Ea/A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各组呈递增趋势,其中Ⅰ、Ⅱ、Ⅲ、Ⅳ组高于对照组,Ⅲ组高于Ⅰ组,Ⅳ组高于Ⅰ、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的EF、FS均小于Ⅰ、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Ⅲ组与对照组间EF、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ei指数与S值、Ea/Aa及EF之间均呈负相关(r=-0.44,-0.34,-0.47,P<0.05);Tei指数和E/A无相关性(P>0.05).结论:Tei指数联合DTI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作者:卓亚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焦虑症状及心理干预治疗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在该院妇产科做产检和分娩的产妇中筛选得到有焦虑症状的孕妇2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108例,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选取正常孕妇22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与入组时和预产期前1周评估三组产妇焦虑状况,记录三组孕妇所产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治疗后焦虑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干预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焦虑对新生儿出生体重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增加;尽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孕妇产前焦虑,降低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不良影响.
作者:饶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900例,根据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4组.A组41例为低体重组(BMI< 18.5 kg/m2);B组503例为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3.9 kg/m2);C组251例为体重偏高组(24.0 kg/m2≤BMI≤27.9 kg/m2);D组105例为肥胖组(BMI≥2 kg/m2).900例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体重新生儿(体重2.5 ~4.0 kg),适宜体重新生儿(体重3.0~3.5 kg),巨大儿(体重≥4.0 kg)和低体重新生儿(体重≤2.5 kg).记录孕妇孕前BMI,糖代谢异常诊断时间,血脂水平,新生儿体重等相关指标,计算孕前不同BMI孕妇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和巨大儿的孕期体重增长,分析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结果: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前BMI增加而增加,A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其他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组、C组、D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孕妇孕期体重增长的比较中,B、C、D组分娩正常体重儿的孕妇明显低于同组分娩巨大儿的孕妇(P均<0.05).在孕妇诊断出糖代谢异常孕周的比较中,B、C、组分娩正常体重儿的孕妇明显早于同组分娩巨大儿的孕妇(P均<0.05),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脂水平的比较中,分娩巨大儿孕妇TG水平高于分娩正常体重儿孕妇(P<0.05);分娩巨大儿孕妇HDL-C水平低于分娩正常体重儿孕妇(P<0.05).分娩正常体重儿和分娩巨大儿的孕妇相比,有不良产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的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BMI(偏回归系数=0.571、P=0.000、OR=1.772)、孕期体重增长(偏回归系数=0.115、P=0.000、OR=1.124)及HDL-C水平(偏回归系数=-1.758、P=0.000、OR =0.176)为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孕期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
作者:李芳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对北京地区2011年1月~2011年12月分娩的孕妇,采用多中心、分层的方法,选取北京妇产医院、友谊医院、大兴妇幼保健院、通州妇幼保健院进行调查,采集病例18 396例,回顾性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现状.结果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4%,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0.03%,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0.46%,巨大儿发生率为7.55%;低出生体重儿中,平均分娩孕周为34.69±2.831,其中早产儿占71.22%,胎膜早破新生儿占38.25%;经loo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居民类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和多胎妊娠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4%,低出生体重儿中早产儿及胎膜早破新生儿居多,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是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居民类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和多胎妊娠.
作者:姜海利;王欣;张为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特点及其对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412例婴幼儿(6 ~36个月龄)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婴幼儿饮食行为与喂养方式调查问卷,家长在医生指导下完成调查.分析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的特点,并采用回归分析法探讨其对婴幼儿饮食行为及习惯形成的影响.结果:“吃饭分心”是0.5 ~3岁婴幼儿易发生的不良饮食行为,提示家长喂养行为对婴幼儿的饮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R2=0.927,P=0.008).家长控制型、放任型、不良示范型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结论:婴幼儿喂养应首选积极反应型及平衡膳食型喂养方式,谨慎应用工具型、控制型喂养,杜绝使用不良示范型及放任型喂养,这样才能培养早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健康成长提供保证.
作者:鲍雪梅;陈建华;倪钰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旨在探讨膳食纤维与女性乳腺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比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石家庄新华区妇幼保健站妇女疾病普查项目中,确诊的3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匹配对照,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和饮食摄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水果、蔬菜和谷类等高纤维食物为乳腺增生的保护性因素,摄入高膳食纤维显著降低乳腺增生的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绝经后妇女中,未发现膳食纤维与乳腺增生的显著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摄入量的膳食纤维可能降低绝经前妇女乳腺增生的发病风险.
作者:李杰茹;李志丽;傅天;韩聚强;杨江霞;白建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北方部分地区婴幼儿骨密度现状,探讨其骨发育情况,及与性别、月龄和季节的关系.方法:对2009~ 2012年度北京儿童医院17 428例5月龄~36月龄婴幼儿骨密度值进行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季节之间骨密度的差别.结果:北方部分地区婴幼儿骨密度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性别和季节因素对婴幼儿骨密度值影响微弱.结论:北方部分地区婴幼儿骨密度值随月龄增加并受性别、季节等因素影响.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婴幼儿骨营养健康状况.
作者:马扬;刘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2011年呼和浩特市重症手足口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卫生部门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11月间本市各大医院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流行病调查.结果:2011年呼和浩特市重症手足口病68例,病原体以肠道病毒EV71占优势(73.52%),肛拭子肠道病毒EV71检出率高于咽拭子(P<0.05);重症发病集中在秋冬季节,以9~11月份为高峰期;发病人群中男孩多于女孩,性别比为1.96:1;发病年龄为5月~ 20岁,其中1~4岁儿童多见,占91.17%;发病地区分布于4区3县,城区(80.88%)高于远郊旗县(13.24%).结论:呼和浩特市重症手足口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应加强病原学监测,加强流行季节与重点人群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
作者:王文丽;韩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93例宫颈鳞癌和58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93例宫颈鳞癌HPV总阳性率为88.17% (82/93),一重感染阳性率为67.74% (63/93),多重感染阳性率为20.43% (19/93); 58例宫颈腺癌HPV总阳性率为84.48% (49/58),一重感染阳性率为31.04% (18/58),多重感染阳性率为53.45% (31/58).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冷秀兰;范雪梅;耿建祥;王宏景;龙秀荣;谭进;肖蔚;韩春荣;赵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妊娠期出现的特发性高血压综合征,一般出现于妊娠晚期,HDCP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尿蛋白,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死因,其发病率高达7%~10%[1].近较多报道显示HDCP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脂质代谢变化,妊娠状态能够影响人体正常脂质代谢,各项血脂水平均高于非孕期,并随孕周增加血脂水平逐渐增高,因而推断高脂血症可能是原因之一[2].
作者:温如玉;傅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30 ~ 40岁的育龄期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引起国内外妇产科界的关注.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卵巢易被异位内膜所侵犯,卵巢内膜样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之一[1].卵巢内膜样囊肿通常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以及不孕等,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随着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和首选治疗手段.但随着手术的开展和病例的积累,相继出现了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甚至发生早衰的报道,因此腹腔镜内膜样囊肿剥除术是否影响卵巢的储备功能,进而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甚至造成卵巢早衰,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热点.
作者:袁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指同一性伴侣连续遭受2次或2次以上在妊娠20周前发生胎儿(体重≤500 g)丢失者,其病因除了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不良心理因素、过重的体力劳动、不良嗜好、年龄因素之外[1],还包括遗传、女性生殖道解剖学异常、感染、内分泌、免疫等因素[2],除此之外,尚有部分病因仍不明确,即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
作者:曹轶磊;赵爱民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