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
目的:总结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e disease,CH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共行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42例[室间隔缺损(VSD) 139例、房间隔缺损(ASD) 4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 50例、肺动脉瓣狭窄(PS)5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193例,非体外循环手术49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242例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PDA术后合并左肺不张,经支气管镜吸痰处理痊愈;2例巨大VSD术后合并2~3mm小残余分流,6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均自行愈合.随访6月~5年,无死亡,所有患儿体质及免疫力较术前增强,发育良好.结论: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良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合理把握、术中各环节的密切配合及良好的术后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晓波;刘立新;周薇莉;张剑峰;徐渭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产前给予糖皮质激素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50例RDS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取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出生的早产儿进行糖皮质激素预防治疗,分析早产儿RDS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治疗方法.结果:出生窒息、宫内窘迫是引起早产儿RDS的高危因素,产前使用激素、胎膜早破是RDS的保护因素.采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治疗后,观察组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RDS高危的产妇,需要密切监测围产期的状况,预防脑部缺氧的发生;产前给予糖皮质激素预防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RDS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作者:文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焦虑症状及心理干预治疗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在该院妇产科做产检和分娩的产妇中筛选得到有焦虑症状的孕妇2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108例,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选取正常孕妇22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与入组时和预产期前1周评估三组产妇焦虑状况,记录三组孕妇所产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治疗后焦虑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干预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焦虑对新生儿出生体重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增加;尽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孕妇产前焦虑,降低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不良影响.
作者:饶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与近期神经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3~9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窒息新生儿,记录生后6h内、5天、10天aEEG,生后3天内行头颅MRI检查.分析生后6h内不同表现的aEEG、不同程度MRI与相应程度窒息新生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生后5天、10天不同程度aEEG与窒息新生儿近期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2月龄时门诊随访小儿52项神经运动检查,6月龄时门诊随访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结果:分析50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重度窒息分别为23和27例.生后6h内aEEG,异常37例,异常率74%.轻重度异常率分别为42%和32%.50例新生儿MRI,异常30例(60%).2月龄行神经行为学评估,神经行为异常18例,其6h内aEEG均为异常.6月龄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正常有44例、偏低4例、低下2例.结论:生后6h内aEEG对窒息新生儿早期脑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新生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性较好.
作者:储微;温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水平与HDCP之间的关系,为防止HDCP的发生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HDCP患者进行不同程度HDCP患者其血浆E、NE和CRH水平的观察.结果:90例患者中其血浆E、NE和CRH平均水平分别为(823±98) pmol/L、(5 432±1 067) pmol/L和(32±12) p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值,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其水平有显著增加的趋势,重度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CP患者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水平比正常值明显增高,随着病情的增加有显著增加的趋势.
作者:唐建;于小梅;牛俊波;唐立;张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发生新生儿唇腭裂的女性油漆工致病因素,为预防唇腭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唇腭裂患儿及产前检查过程中筛查出唇腭裂并行引产胎儿48例临床病史资料,总结并分析可能致病因素.结果:48例患儿母亲均为油漆工,且怀孕3个月前均正常工作,其中怀孕时间为工作后0.5年、工作后0.5 ~1.5年、工作后1.5 ~3年及工作后3年以上例数分别为4例、10例、11例、23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4%、20.8%、22.9%、47.9%;工作后3年以上怀孕女性油漆工怀有唇腭裂胎儿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工作后3年以内怀孕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胎儿出现与母亲接触油漆有关,且其发生与工作时间密切相关,有关部门应做好优生优育及职业病防护相关知识宣传,提醒孕妇要增强职业防护意识,积极参加孕前及孕期检查,从而有效降低唇腭裂发生风险,提高生育质量.
作者:张建丽;李福军;李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极电切术(LEEP)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浙江省象山县丹城中心卫生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78例阴道镜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IN患者全部行LEEP手术治疗,对病理结果、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随访.结果:LEEP在治疗CIN患者中1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出血,无术后感染及宫颈粘连发生.于术后8周复查宫颈愈合良好,行经正常,有4例宫颈口有红线或红点反应.术后6个月复查TCT、HPV-DNA及阴道镜检查,结果1例术后病灶残留(术前CINⅡ,术后仍CINⅡ),其余77例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LEEP治疗CIN具有降低术中不适感,保持标本的病理完整性,使用方便、并发症少、愈合快.
作者:黄雪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ei指数联合组织多普勒(DTI)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奉化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00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根据构型不同类型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分为左室正常构型组(Ⅰ组=51例)、左室向心性重构组(Ⅱ组=57例)、左室向心性肥厚组(Ⅲ组=46例)、左室离心性肥厚组(Ⅳ组=46例).选择同期血压正常的妊娠妇女50例为对照组.测量室间隔(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E/A)、左室Tei指数,组织多普勒测二尖瓣前叶瓣环运动频谱图收缩期运动幅度S峰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速比(Ea/Aa).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各不同左室构型亚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各不同左室构型亚组患者血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Ⅰ、Ⅱ组患者的LVM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LVMI水平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Ⅳ组间LV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E/A值均低于对照组及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左室构型亚组S值呈递减趋势,其中Ⅱ、Ⅲ、Ⅳ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均低于Ⅰ、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Ⅳ组Ea/A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各组呈递增趋势,其中Ⅰ、Ⅱ、Ⅲ、Ⅳ组高于对照组,Ⅲ组高于Ⅰ组,Ⅳ组高于Ⅰ、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的EF、FS均小于Ⅰ、Ⅱ、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Ⅲ组与对照组间EF、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ei指数与S值、Ea/Aa及EF之间均呈负相关(r=-0.44,-0.34,-0.47,P<0.05);Tei指数和E/A无相关性(P>0.05).结论:Tei指数联合DTI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作者:卓亚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测定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9月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108例,4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为GDM组、62例糖耐量受损(GIGT)患者为GIGT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HbAlc、血脂测定和mAlb等指标.结果:GIGT组和GDM组HbAlc<4.0%、<4.0%~6.0%和<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4.0%~6.0%和<6.0%和G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和GDM组HbAlc分别为5.79±3.14和5.03±0.10,均高于对照组,GDM组HbAlc高于G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DM组mAlb为(19.05±1.76)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C、TG、HDL-C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的测定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中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具有现实可行性,对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可通过尿mAlb判断早期肾脏损伤.
作者:狄英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吉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欣母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46%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h出血(83.13±10.87) ml和产后24h出血(126.17±13.72) ml均少于对照组的(176.51±16.24) ml和(246.87±22.76) 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优于使用缩宫素,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无血清培养基(Ker-SFM)原代培养成人宫颈上皮细胞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取65例因子宫良性病变切除子宫患者的宫颈组织,采用diapaseⅡ和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获得宫颈上皮细胞悬液,于上皮细胞专用Ker-SFM中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对细胞纯度进行鉴定,并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培养成功率69.23% (45/65),原代培养12 ~15天细胞生长达80%以上,早期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传代至3代,细胞出现生长衰退.细胞鉴定E-cadherin阳性,vimentin染色阴性,电镜观察细胞符合上皮细胞特点.影响培养成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大小、取材处组织有无损伤、子宫离体时间、术前是否有阴道或宫颈炎症以及培养基的选择.结论:采用酶消化法及Ker-SFM培养可获得纯度较高的成人宫颈上皮细胞,可作为宫颈癌基础研究的实验模型.
作者:江静;邓齐;马营营;赵昕;刘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W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心血管内科病房2008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95例川崎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按照对首次大剂量IVIG治疗的反应性,分为敏感组及无反应组.结果:195例KD患儿中,WIG敏感组149例,IVIG无反应组46例.合并CAL46例,WIG敏感组15例,发生率10.07%;IVIG无反应组31例,发生率67.39%,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无反应组中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血沉及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无反应性KD患儿经追加IVIG 1 g/kg或2g/kg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能退热.对46例合并CAL患儿出院后随访2年,45例恢复正常,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有缩小,IVIG敏感组与WIG无反应组预后(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无反应性KD较IVIG敏感性KD更易发生CAL.血小板、血沉及谷丙转氨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是IVIG无反应性的危险因素.IVIG无反应组经追加WIG(1 g/kg或2 g/kg)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
作者:夏琨;尹薇;王瑞耕;孙东明;刘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妇第二产程采用不同体位下自主用力分娩对母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由直立体位进行自主用力分娩,对照组采用平卧位下的自主用力分娩,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自主用力时间、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t=2.388,P=0.018;t=2.521,P=0.013;t=2.863,P=0.005);在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会阴侧切、宫颈水肿、会阴Ⅰ度裂伤方面对照组较观察组严重程度更高(x2 =8.355,P=0.004; x2 =9.657,P=0.002;x2=7.569,P=0.006).结论:足月初产妇在第二产程采取在自由直立体位下自主用力分娩的方式具有缩短第二产程、保护会阴等优点,可有效地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作者:申彩云;于晓萍;韩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30 ~ 40岁的育龄期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引起国内外妇产科界的关注.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卵巢易被异位内膜所侵犯,卵巢内膜样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之一[1].卵巢内膜样囊肿通常可导致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以及不孕等,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随着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和首选治疗手段.但随着手术的开展和病例的积累,相继出现了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甚至发生早衰的报道,因此腹腔镜内膜样囊肿剥除术是否影响卵巢的储备功能,进而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甚至造成卵巢早衰,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热点.
作者:袁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大连市旅顺口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制订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对大连市旅顺口区2004 ~ 2011年393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旅顺口区育龄妇女死亡率为77.36/10万.疾病导致死亡占76.34%,意外死亡占23.66%;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37.15%)、意外和中毒(23.66%)、神经系统(12.98%)、心血管系统(11.45%)、代谢系统疾病(4.58%);肺癌(17.12%)、乳腺癌(11.64%)、胃癌(10.96%)、肝癌(10.27%)、肠癌(9.59%)、脑癌(8.90%)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意外死亡以交通意外居首位,占46.24%.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健康普查,防治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神经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戴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胃肠外营养对小于胎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99例小于胎龄新生儿按照分层随机法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新生儿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观察组59例新生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胃肠外营养,观察两组头围、体重、营养生化指标等营养改善情况,同时观察生后两年的体格及智商发育情况.结果:停止胃肠外营养后,观察组头围、体重、营养生化指标等营养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年,观察组儿童身高(92.12±4.21) cm,体重(12.16±2.04) kg,头围(47.72±1.59) cm,胸围(48.93 ±2.36) cm;对照组儿童分别是(85.95±3.38)cm、(10.83±2.17) kg、(43.15 ±1.37) cm和(44.12±2.54) cm,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智力发育指标两组分别是(120.97±2.84)分和(118.16±3.06)分,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胃肠外营养能显著改善小于胎龄新生儿的营养状况,有助于促进小于胎龄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
作者:刘梅;尚佳;张志华;王文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93例宫颈鳞癌和58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93例宫颈鳞癌HPV总阳性率为88.17% (82/93),一重感染阳性率为67.74% (63/93),多重感染阳性率为20.43% (19/93); 58例宫颈腺癌HPV总阳性率为84.48% (49/58),一重感染阳性率为31.04% (18/58),多重感染阳性率为53.45% (31/58).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冷秀兰;范雪梅;耿建祥;王宏景;龙秀荣;谭进;肖蔚;韩春荣;赵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对北京地区2011年1月~2011年12月分娩的孕妇,采用多中心、分层的方法,选取北京妇产医院、友谊医院、大兴妇幼保健院、通州妇幼保健院进行调查,采集病例18 396例,回顾性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现状.结果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4%,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0.03%,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0.46%,巨大儿发生率为7.55%;低出生体重儿中,平均分娩孕周为34.69±2.831,其中早产儿占71.22%,胎膜早破新生儿占38.25%;经loo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居民类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和多胎妊娠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4%,低出生体重儿中早产儿及胎膜早破新生儿居多,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是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居民类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和多胎妊娠.
作者:姜海利;王欣;张为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复方珍珠膏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评价其疗效.方法:治疗对象均为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患者,共120例.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病变部位的症状和体征及病理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复方珍珠膏治疗3个疗程后,各类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瘙痒症状评分、白色病变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病变类型[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癣、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混合型)]总有效率分别为72.5%、77.5%和55.0%.结论:复方珍珠膏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基本缓解甚至可以完全消失,外阴的形态和色泽可基本恢复正常,复方珍珠膏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确切.
作者:赵丽红;冯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患者应用亮丙瑞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自2000年2月~2012年10月以来,于该科治疗的237例EM不孕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137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腹腔镜手术+常规操作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亮丙瑞林进行治疗.结果:经随访1年,实验组总有效率(71.53%)高于对照组(46.0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黄体生成素、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浓度降低程度、雌二醇浓度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期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不孕患者应用亮丙瑞林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降低临床复发率,应予推广.
作者:巩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