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型超声心动图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血管阻力和平均肺动脉压

李宏伟;高一群;张立春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M型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阻力, 平均肺动脉压
摘要:目的:运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室间隔(IVS)运动M型曲线,探索一种无创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血管阻力(PVR)和平均肺动脉压(PAMP)的新方法.方法:在M型超声心动图中将IVS在舒张末紧邻快速收缩期前向运动的低边缘定义为基线,将收缩期早期距离基线的大前向位移定义为a,将舒张早期距离基线的大后向位移定义为b,计算a/b值.经心导管检查并记录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平均压(PAMP)、肺小动脉嵌压(PAWP),计算肺血流量(QP)以及PVR.定义PAMP≥25 mmHg患者为A组,<25 mmHg患者为B组,比较分析两组a/b值以及其他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A组患者a/b值为1.99 ±0.8,B组患者a/b值为0.57±0.3,A组患者a/b值明显>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缩短率(LVFS)值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HD患者a/b值与PVR呈正相关(r=0.804,P<0.01),a/b值与PAMP也呈正相关(r=0.783,P<0.01);通过ROC曲线确定a/b值的临床诊断临界点为0.93(敏感性90.9%,特异性96.6%).结论:根据室间隔运动M型曲线计算a/b值可以快速且无创地评估CHD患者的PVR和PAMP,在CH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实际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东丰县947名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东丰县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随机抽取东丰县3~5岁儿童947名进行患龋状况调查,并从中抽取371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2.0软件包对影响乳牙龋的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东丰县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42%,龋均为3.18,充填率为0.365%.患龋率和龋均在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对氟化物防龋的认识(P <0.001)、开始刷牙年龄(P =0.008)、孩子进食甜食零食的频率(P<0.001)及睡前吃喝(P=0.022)对乳牙龋有显著影响.结论:加强东丰县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指导,控制儿童日间及睡前进食甜零食的频率,是防治乳牙龋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凤兰;程敏;童辉燕;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IL-21、AFP在孕中期乙型肝炎孕妇血清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孕中期乙型肝炎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69例乙型肝炎孕妇HBV DNA并分组,HBV DNA< 103 copies/ml为A组,103 copies/ml≤HBV DNA< 106 copies/ml为B组,HBV DNA≥106 copies/ml为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1,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并与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比较.结果:B、C组血清IL-21水平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孕妇组血清IL-21与AFP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孕妇血清IL-21与肝脏炎症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且与AFP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IL-21和AFP的表达可减少乙型肝炎对孕妇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

    作者:轩维清;何亚萍;杜潘艳;高翠红;许林骥;刘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羊水指数对足月引产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羊水指数对足月引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因羊水过少住院、胎膜完整、宫颈评分>6分的19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8例,研究组羊水指数<5cm,对照组羊水指数5~8 cm.两组患者行人工破膜计划分娩,比较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无痛分娩率、Apgar评分<7分(1 min和5 min)、NICU转入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Apgar评分1 min<7分的比例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和对照组在阴道助产率、无痛分娩率、Apgar评分5 min<7分的比例、NICU转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足月羊水过少引产会增加因胎儿窘迫而引起的剖宫产.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局部治疗小儿急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190例急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0例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苯酚滴耳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24h病情减轻情况中,耳痛症状、鼓膜充血情况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天后病情消失情况中,耳痛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鼓膜充血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天后、再不予治疗观察10天后鼓室积液情况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局部应用治疗小儿急性中耳炎时对于减轻耳痛、鼓膜充血及减少鼓室积液形成明显优于常规苯酚滴耳剂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进东;孙静涛;张再兴;赵兵;张东香;张莉;刘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骨折风险

    目的:分析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特点,观察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骨密度.方法:选择2000年9月~ 2006年9月在该院确诊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15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50~59岁组;60 ~69岁组;≥70岁组.全部患者口服来曲唑2.5 mg/d,部分患者手术及放化疗,观察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单纯内分泌治疗肿瘤反应及骨密度.结果:绝经后≥70岁组患者单独内分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临床获益率为80.0%.≥70岁组患者骨密度降低(T-score=-2.93),对比50~ 5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发生率高(12.0%).结论:内分泌治疗可作为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年龄增长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成的骨密度降低越来越严重,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刘伯红;李喜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127例慢性盆腔痛住院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慢性盆腔痛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治方法等.结果:手术确诊93例占73.23%,非手术确诊34例占26.77%.其中盆腔炎性疾病39例占30.71%,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34例占26.77%,手术因素30例占23.62%,盆腔淤血综合征13例占10.24%,生殖系统肿瘤4例占3.15%,节育环异位3例占2.36%,外科疾病3例占2.36%,抑郁症1例占0.79%.结论:慢性盆腔痛病因主要为妇科疾病,包括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手术因素及盆腔淤血综合征等;手术探查及多科合作对明确病因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改鸿;何锋云;蓝婉蓉;黄春红;何丽敏;王晓晖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剖宫产间断关闭腹膜与紧密闭合腹膜腹腔粘连情况二次探查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间断关闭腹膜与紧密闭合腹膜盆腹腔粘连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首次剖宫产间断闭合腹膜为观察组;首次剖宫产紧密闭合腹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二次开腹手术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腹腔粘连发生率对照组(52.50%)明显大于观察组(32.61%);术中出血量观察组[(259±17) ml]明显少于对照组[(358±28) ml];手术时间观察组[(28.9±3.5) min]短于对照组[(35.1±8.4)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剖宫产间断关闭腹膜可以减少盆腹腔脏器粘连,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作者:吕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腔内三维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腔内三维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37例因不孕症拟诊宫腔占位或内膜不均者分别行腔内二维超声(2D-TVS)及腔内三维超声(3D-TVS)检查,诊断结果分为5个等级,并与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2D-TVS及3D-TVS对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的准确率,分析患者声像图特征和子宫内膜息肉的关系.结果:腔内三维超声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二维超声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两者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436,P<0.05).结论:3D-TVS能够准确、直观、立体地显示子宫内膜息肉的空间结构,是一种可靠的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周莹;夏飞;顾欣贤;庄燕燕;茅彩萍;仝瑞青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人口学资料问卷,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生产的1 243例产妇进行基本情况和抑郁情况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5.7%.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产妇年龄增高,产后抑郁的风险增加(OR:1.13,95% CI:1.06~1.20).与家庭年收入≤8万元、婆媳关系较好、顺产、母乳喂养、新生儿健康情况较好和无抑郁史的产妇相比,家庭年收入>8万元、婆媳关系较差、剖宫产、人工喂养、新生儿健康情况较差和有抑郁史的产妇患产后抑郁的风险较高,OR值和95% CI分别为1.27(1.13~1.41)、1.32 (1.14~1.50)、1.21 (1.12~1.30)、1.10 (1.03~1.17)、1.51(1.38~1.64)和1.62 (1.47~1.1.75).结论:年龄、家庭年收入、婆媳关系、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新生儿健康情况和抑郁史是产后抑郁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汤琼瑶;陈燕娥;李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来医院进行妊娠常规检查及随访的妇女,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检测法(MEIA)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采用过氧乙酸四甲基联苯胺氧化显色法测定尿碘水平.根据检验结果分为甲功正常组和甲功减退组,甲功减退组分为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低甲状腺素血症组,各组再分成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随访妊娠结局(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早产),比较各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结果:甲功正常与甲减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治疗组与甲减未治疗组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功正常与亚甲减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孕妇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功正常与低T4血症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低T4血症孕妇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减是妊娠妇女的常见病,不仅与产科并发症相关,而且还影响胎儿神经智力发育.

    作者:邹冬冬;管晓丽;洪梅;温艳丽;赵楠;冷宗祥;刘颖;沈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避孕药后不同间隔促排卵对卵泡生长的影响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应用炔雌醇醋酸环丙孕酮(达英-35)后不同时间间隔促排卵治疗对卵泡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 ~12月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PCOS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短间隔组和长间隔组,每组30例.短间隔组:停用达英-35月经来潮后即应用来曲唑促排卵;长间隔组:停用达英-35撤药出血后,间隔1个自然月经周期,对于≥35天月经未来潮的患者应用黄体酮撤药出血,再应用来曲唑促排卵.结果:长间隔组有28个周期排卵,5例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16.67%;短间隔组有29个周期出现排卵,1例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3.33%.两组妊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达英-35后无论是直接促排卵还是间隔1个自然月经周期启动促排卵对优势卵泡产生及妊娠率无影响.

    作者:张菱;陈儒新;王建业;张亚杰;郭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419名孕妇孕期和产后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孕妇孕期焦虑、抑郁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将419名孕妇早孕期采用《早孕心境调查表》,填写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量表);产后采用《产妇心境调查表》,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结果:孕妇孕期焦虑发生率为3.3%,抑郁发生率为4.5%;产后抑郁发生率为3.1%.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焦虑和孕期抑郁与产后抑郁显著相关(P <0.000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焦虑是产后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孕反应重、人际关系差、居住地条件不满意是孕期焦虑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或饮酒习惯、孕期有饮食偏好、不知道孕期适当运动的好处、丈夫对本次怀孕不高兴、性格内向是孕期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除孕期焦虑外,非独生子女、对本次怀孕不高兴、产后饮食不满意、人际关系差是产后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从孕早期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及早发现孕产期不良心理状态,及时干预,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

    作者:何萍;黄迎;陆敏;黄荔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不同流产方式和次数对再次妊娠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流产方式和次数对再次妊娠分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 2013年7月入住武汉市第五医院的1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孕妇有人工流产史,50例孕妇有药物流产史.比较两组孕妇再次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人工流产史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窒息及胎儿畸形发生率(26.00%、18.00%、30.00%、24.00%、26.00%及44.00%)均显著高于药物流产史组(12.00%、8.00%、12.00%、10.00%、8.00%及16.00%);两组流产≥2次孕妇胎盘异常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流产1次的孕妇(P<0.05).结论:有人工流产史以及流产次数≥2次对再次妊娠结局及分娩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积极做好避孕工作并尽量减少计划外妊娠.

    作者:邓梅先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滇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探讨滇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大理白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留守儿童978名,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950份.分析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应对方式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白族留守儿童在沟通、情感反应和情感介入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彝族和回族留守儿童,积极应对得分则显著高于彝族和回族留守儿童,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各因子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显著相关(P<0.01),家庭功能因子中的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的积极应对表现,家庭功能因子中的角色和问题解决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表现.结论:促进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发展有助于其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董泽松;李孝川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分析“双C系统”在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分析“双C系统”,即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1 ~ 10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的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CGMS联合CSII治疗,对照组予以指血监测联合CSII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新生儿脐带血血糖、新生儿1h血糖和新生儿出生后24h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孕妇治疗72 h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实验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新生儿脐带血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出生后24h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新生儿1h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C系统”比指血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效果更好,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低血糖,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和新生儿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苏可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钙、NO、NSE、S100B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监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钙、NO、NSE、S100B的水平变化,进一步采用神经节苷脂钠干预,证实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HIE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方法:设对照组为非HIE患儿(无窒息、无重度感染),并依次设常规治疗组和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组,采用偶氮砷终点法、硝酸还原酶法及化学放光免疫法对生后7天及不同程度HIE患儿进行血清钙、NO、NSE、S100B水平检测.结果:新生儿HIE组血清钙较对照组降低,NSE和S100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度组相比,中、重度HIE组血清钙含量降低,血清NO、NSE和S100B含量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后,HIE新生儿血清钙、NO、NSE和S100B较常规治疗组浓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O、NSE和S100B水平在HIE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其水平的增高与该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HIE及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神经节苷脂钠可降低HIE所致的脑细胞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作者:刘笑梦;杨慧敏;李杏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鹿泉市孕产妇对孕期体重认知行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了解鹿泉市孕产妇对孕期体重的认知及参与体重管理情况,为临床开展孕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2年6~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住院的359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孕期体重相关知识,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结果:①孕产妇对孕期体重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普遍缺乏参与孕期体重管理的观念和有效行为,体重控制不理想.②对孕期营养摄入及新生儿体重相关知识需求强烈.结论:医护人员应帮助孕产妇建立主动参与孕期体重管理的观念和信心,指导孕期营养、饮食及运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孕期健康教育.

    作者:刘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无水酒精宫腔内注射治疗围绝经期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无水酒精宫腔内注射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控制子宫异常出血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如是否绝育、子宫大小,用不同的方法将无水酒精5~ 10 ml注入宫腔,保留20 ~ 30 min使之与子宫内膜充分接触,治疗1~2次即可.结果:无水酒精可使子宫内膜坏死、基底层腺体减少甚至消失,对性激素失去反应,使出血减少.治疗显效率85.71%,有效率10.32%,无效3.97%.结论:无水酒精宫腔注射治疗围绝经期出血有显著疗效,创伤小,对内分泌无干扰,符合微创手术发展潮流.可起到药物性子宫内膜切除作用.

    作者:宋伟奇;禹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与急诊治疗原则探讨

    目的:研究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探讨急诊治疗的原则.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作为研究组,另取该院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研究组产妇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结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妇凝血酶原、凝血酶以及凝血活酶部分活化的时间与正常产妇相比均显著延长(t =37.572 7,93.531 3,41.9068;P=0.0000);研究组产妇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351 8,7.659 3,24.258 4;P=0.000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妇进行紧急治疗后,凝血功能逐渐恢复,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妇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凝血功能受损,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下降,紧急治疗后出血量减少,凝血功能逐渐恢复.

    作者:张弛;权丽丽;吴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早期Vojta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征的效果

    目的:考察早期Vojta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损伤综合征患儿103例,年龄0~1岁,随机分为Vojta疗法组48例和Vojta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组55例.结果: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两个组别的盖塞尔智力量表中适应性、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和3个月两个组别的盖塞尔智力量表中5项指标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Vojta疗法组相比,Vojta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组治疗3个月的适应性和大运动能力改善一致(P>0.05),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改善显著(P<0.05).结论:早期Vojta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的效果确切,不仅促进运动的发育,还可以促进社交、社会适应能力、语言的全面发展,为患儿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但仍需要持续治疗.

    作者:张敏;黄澜;梁玉清;郑春丽;杨淑梅;郭建玉;王秀清;凌岩;马燃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