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达军;顾劲松
目的:探讨适宜基层地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病例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将诊断为ASCUS的896例病例分为两组,第一组543例重复细胞学检查,结果≥ASCUS病例进行宫颈活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第二组353例直接宫颈活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另外对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各年龄段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第一组重复细胞学检查无上皮内病变55例、ASCUS 158例、ASC-H 39例、LSIL 255例、HSIL36例;其中488例≥ASCUS病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炎症179例、CIN Ⅰ200例、CINⅡ49例、CINⅢ59例、宫颈癌1例.第二组直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炎症137例、CIN Ⅰ134例、CINⅡ47例、CINⅢ34例、宫颈癌1例,两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NⅡ的检出率与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 ~ 44岁年龄段CINⅡ及以上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其次是35 ~39岁年龄段和45~49岁年龄段.结论:在基层地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病例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处理方案,重点对35~49岁年龄段的病例加强临床监测.
作者:潘丽;林宁;王丽娟;石慧;蔡瑞芬;袁新华;吴玉璘;李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8月~ 2011年8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9例子宫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3例.A组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B组仅行阴道镜下活检,C组行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并将三种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病理检测符合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采取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应用于子宫颈病变的诊断准确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强萍;陈丽娟;陈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 817例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2.92%,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04%、0.83%和0.05%,以轻中度肥胖为主.肥胖检出率以4~5岁组高,达5.31%;其次为3~4岁组,达4.27%.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遗传为影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泉州市丰泽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儿童肥胖的预防重点是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在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林卫华;黄柏青;蔡丽如;郑艺霞;洪金串;蔡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亚型分布以及与宫颈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 427例妇女为研究对象,使用HC-2的检验方式对受检者进行宫颈刮片行HPV检测,并对HPV感染率、型别分布及其与宫颈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普查受检者中共检测986例阳性标本,HPV阳性率为28.77%,高危型阳性614例(17.92%),以HPV16、58、52、33、56亚型为主;低危型293例(8.55%),以HPV6、11亚型为主;其他型79例(2.31%),以HPVCP8304、53亚型为主.HP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HPV感染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呈正相关.结论: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起重要作用,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HPV检测对宫颈恶性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预防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立慧;于德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综合评价生殖道感染的综合干预对控制我国育龄妇女内源性生殖道感染的效果.方法:检索近10年国内发表的关于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干预效果的研究.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包括5个群组随机对照研究和8个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结果显示:①群组随机对照研究: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合并OR值为0.56(95% CI:0.37,0.84),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合并OR值为0.50(95% CI:0.40,0.64):干预组患病率比对照组低.②干预前后对照研究:干预后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比干预前低(RD=-0.04,95%CI:-0.05,-0.02),干预后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比干预前低(RD=-0.06,95% CI:-0.08,-0.03).结论:在育龄妇女中进行生殖道感染的综合干预对降低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作者:包翠萍;张敏英;齐秀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15种特有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住院分娩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为促进该地区儿童健康提供决策及干预依据.方法:统一制作调查表,收集被调查地区住院分娩新生儿的出生情况,采用Epidata软件用于数据录入,用SPSS.15.for windows作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S-N-K法检验).结果:不同地区活产儿的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民族活产儿出生体重之间亦无统计学意义;出生体重与孕次呈轻度正相关,但孕次≥5次以上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男性出生体重与产次呈负相关;出生体重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产妇年龄在20~40岁之间出生体重随着产妇的增龄而增加,40岁以上则降低.结论:提倡适龄生育,避免过度怀孕是优生优育、降低LBW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梅;俞跃萍;刘锦桃;忽丽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104例,以腹腔镜下保守性治疗(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取出,局部系膜下注射甲氨蝶呤)的53例为实验组,以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的5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的血HCG.结果:两组术后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卵管通畅率为75.5%,宫内妊娠率为28.3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手术简单易行,具有较好临床实用性.
作者:娄晓君;冯丽晶;董玲;李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检在宫颈高度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多点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原位癌(CINⅢ/CIS)并行冷刀宫颈锥切术中宫颈标本快速冰冻病检的13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冰冻及手术前后组织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138例患者中,120例(86.96%)术中冰冻与术后石蜡结论一致,18例不符,其中3例冰冻为CIS,石蜡为浸润癌;4例冰冻可疑浸润癌,石蜡2例为CIS,2例为浸润癌;1例冰冻为慢性炎症,术后发现有CINⅡ;3例冰冻为CINⅡ,石蜡2例为CINⅢ,1例为CIS;1例冰冻为CIN Ⅰ,术后为CINⅢ;另有3例冰冻为CINⅢ,石蜡为CIS,3例冰冻为CIS,石蜡为CINⅢ.结论:术中冰冻对宫颈高度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误差,临床应用需慎重.
作者:杨谢兰;卢玉波;王羽丰;刘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高龄孕产妇分娩结局与分娩方式选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龄孕产妇并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进一步根据护理方式将顺产产妇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观察负面情绪、产后出血量、卧床时间、产褥期感染发生例数以及新生儿质量.结果:剖宫产组产妇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产褥期感染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顺产组;产后出血量、分娩后卧床时间明显多于顺产组.顺产产妇中护理干预组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产后出血量、产褥期感染例数、分娩后卧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顺产结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龄孕产妇的分娩结局.
作者:杨传华;赵方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神经管缺陷(NTDs)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6 ~ 2011年的41所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点的神经管缺陷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将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作为监测对象.结果:6年间共监测的围产儿有484 304人,其中NTDs为231例,NTDs总发生率4.77/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达64.57%.其中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发生率分别是2.44/万、1.67/万、0.66/万.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男性为4.60/万,女性为4.75/万.城镇为2.45/万,乡村为6.52/万;产妇年龄别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发生率高(11.04/万).产前确诊的比例74.46%,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的比例为77.06%.结论:2006~2011年广西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农村育龄妇女是NTDs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姚慧;丘小霞;田晓先;曾萼;李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早期发现早产儿神经系统的轻微功能异常,以便早期干预.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56例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分娩早产儿,分别于第2~3天,26~ 28天(纠正胎龄40周后算起)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56例早产儿第一次测量NBNA <35分12例,第二次复测9例为异常.检查出的异常早产儿需进行日后的早期干预.结论:应用NBNA法对早产儿早期进行神经行为检测,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微功能异常意义重大,因此建议在早产儿中普遍开展.
作者:王艳娟;卢云;吴晓庆;郑芹;李晓景;李宝朵;孙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C/EBPβ基因启动子500 bp和外显子区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方法:C/EBPβ基因启动子500 bp和外显子区域设计6对引物,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方法分析15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和2例子宫颈正常组织C/EBPβ基因序列.结果:C/EBPβ基因上检测出6个已知SNP位点和3个新发现的或低频的多态性位点,有1例标本检测发现在2091-2092处插入GGCGGCAGC 9个碱基,而在维吾尔族正常子宫颈组织未发现新多态性位点.结论:C/EBPβ基因上新的多态性位点可能与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相关.
作者:赵志敏;王红英;郑威楠;李星;刘引引;康华丽;潘泽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础卵泡刺激素值(bFSH)预测FSH正常的年轻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反应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因男方因素或原因不明的年轻不孕症患者76例,且bFSH正常(≤8.5 mIU/ml),均采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针(r-FSH)促排卵治疗,共76个周期,分析bFSH与年龄、基础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促排卵用药的时间、用药总量以及卵泡个数、大卵泡数,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FSH与卵泡个数呈负相关(P<0.01),与内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促排卵治疗后14例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8.4%(14/76),妊娠组和非妊娠组bFSH值分别为(7.31±1.29) mIU/mlvs (6.98±0.51) mIU/ml,结果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较低的bFSH水平患者在年轻不孕症患者促排卵中能获得较多的卵泡数和较高的临床妊娠率,bFSH水平可能是预测bFSH正常且年轻的不孕患者卵巢反应性的一项较好指标.
作者:王辉;林仙华;诸溢扬;吴为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的心境状况,为优生优育、产妇自身健康、家庭和谐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友谊路街道6个居委2009年产后两周内的74名产妇进行上门调查.结果:产妇怀孕时感觉幸福的占47.3%;分娩时感觉疼痛不能忍受的占13.5%;在近两周感觉的调查中,感觉不很愉快偶尔哭泣的占60.8%;对目前的睡眠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占12.2%;主要担心的问题:宝宝健康状况占36.5%,身材恢复占28.4%,乳汁少占23.0%,宝宝喂养占19.0%.结论:为了使产妇产后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应做好充分的孕前、孕中和产后的相关知识普及和推广.
作者:程华;王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优点、手术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对非脱垂子宫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TAH) 56例患者,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 58例患者,阴式子宫切除术(TVH) 50例患者分别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TVH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均小于其他两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LAVH与TVH基本相同,短于TAH.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无差异.结论:TVH更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具有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腹壁无瘢痕、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曾引翠;米尔兰;卫保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未婚人工流产率的措施.方法:在成都市3类不同等级医院选择人工流产的18 ~ 24岁未婚女性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合格对象416人,其中有重复人工流产史者158人,占38.00%;重复人工流产对象中,有3次及以上者高达37.40%.38.00%的对象在20岁前做了首次人工流产;调查对象的妊娠与避孕知识得分低(55.77分);重复人工流产组与非重复人工流产组比较有较高比例的多性伴(57.00%,30.20%,P<0.001)和与异性同居(60.80%,48.10%,P<0.05).近半年及本次妊娠前调查对象使用避孕措施情况差,且较多使用低效避孕措施.结论:多性伴、与异性同居、不使用或不当使用避孕措施是发生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未婚青年的教育,提高安全性行为意识,正确和坚持使用避孕措施,对于降低未婚人工流产率十分重要.
作者:陈颖;崔念;田爱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测定剖宫产术后镇痛产妇乳汁、血清、尿液及新生儿尿液中镇痛药物含量,观察术后镇痛对乳汁分泌和新生儿的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足月妊娠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曲马多静脉镇痛组(A组,n =34),吗啡硬膜外镇痛组(B组,n =34),空白对照组(C组,n=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测定剖宫产术后24 h产妇乳汁、血清和尿液中以及新生儿尿样中镇痛药物含量.观察产妇开始泌乳和新生儿开始睁眼时间,记录48 h新生儿哺乳次数、呼吸和心率.结果:A组术后乳汁中未能检测出曲马多含量,34例新生儿术后24 h尿样中有3例检测出曲马多,检出率仅为8.82%.B组34例产妇乳汁中有7例检测出吗啡,检出率仅为20.6%,34例新生儿尿样中有3例检测出吗啡,检出率仅为8.82%.与C组相比,A、B两组产后开奶时间、泌乳时间和哺乳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新生儿的呼吸、心率和睁眼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镇痛能促进乳汁分泌,镇痛药物吗啡和曲马多都能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的体内,但进入新生儿体内的药量甚微,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故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徐红云;朱家军;刘俊;李华;常平;夏安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重复人工流产(人流)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 ~2010年8月31日在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所行人流231例,按人流次数分为单次人流组和重复人流组两组,分析患者年龄、婚姻状态、孕产史、流产史、分娩方式和避孕方法等在两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与重复人流的相关性.结果:231例人流病例中,有重复人流112例,占48.48%,年龄、婚姻状态、分娩方式和所采用避孕措施均与重复人流不相关,已生育女性和无避孕中未坚持使用避孕套者与重复人流相关.结论:加强育龄女性中已生育人群的避孕宣传教育及提高选择避孕套作为避孕方式人群坚持使用避孕套的主动意识,对降低育龄女性重复人流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淑婷;李雅文;陈粮;刁伟坚;辛惠锦;张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情况,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经100 nmol/L佛波脂PMA诱导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SFN继续孵育24h.MTT法检测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DCF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细胞伤口愈合试验和小室侵袭实验分析SFN对PMA诱导HeLa细胞的迁移与侵袭情况.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明胶酶谱实验检检测其酶活性.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SFN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性的影响.结果:0~30 μmol/L SFN对HeLa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明显毒性作用.DCF染色显示PMA处理能使HeLa细胞ROS的含量增高5倍,而30μmol/L SFN处理能使ROS的产生降低44%;SFN也能使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率分别降低60%和75.5%.RT-PCR结果显示SFN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PMA诱导的MMP-9表达,明胶酶谱实验显示MMP-9酶活性也明显降低.报告基因实验显示SFN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NF-κB的活性.结论:SFN抑制NF-κB介导的MMP-9表达,从而影响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作者:何凤英;申清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验证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技术)用于筛查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6 525例新生儿脐血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分析,将Hb Bart's含量在0.1% ~2.5%的样本挑出,排除3种常见缺失型α-地贫基因(--SEA、-α 3.7、-α4.2)后剩下的样本,用HRM技术分别对α-基因的3个外显子进行扫描后对这些样本进行基因确诊.结果:所有28例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全部被检出.结论:HRM技术可作为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一种筛查方法,且具有准确、高效、低成本的优点.
作者:陆林苑;唐海深;李东至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