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崔念;田爱平
目的:分析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亚型分布以及与宫颈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 427例妇女为研究对象,使用HC-2的检验方式对受检者进行宫颈刮片行HPV检测,并对HPV感染率、型别分布及其与宫颈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普查受检者中共检测986例阳性标本,HPV阳性率为28.77%,高危型阳性614例(17.92%),以HPV16、58、52、33、56亚型为主;低危型293例(8.55%),以HPV6、11亚型为主;其他型79例(2.31%),以HPVCP8304、53亚型为主.HP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HPV感染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呈正相关.结论: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起重要作用,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HPV检测对宫颈恶性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预防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立慧;于德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自我意识评价及影响因素,改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态.方法:对南京市2所中学和2所小学的1 100名9 ~16岁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流动儿童为研究组,非流动儿童为对照组,调查流动儿童的自我意识状况.结果:研究组自我意识评价总分均值为55.6分,自我评价偏低、正常和偏高的比例分别为15.9%、39.1%和45.0%;研究组与对照组自我意识评价仅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上存在统计学差异;是否独生子女、所在年级、学习成绩、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与孩子交流情况、班主任老师的关心程度对研究组自我意识评价有显著影响.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需共同努力,促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作者:尹勤;毛京沭;宗占红;雷敏;徐培;高祖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超排卵(COH)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注射日激素水平与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with donor seman,IVF-D/ICSI-D)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D或ICSI-D助孕的157例患者170个取卵周期资料,比较妊娠组及非妊娠组HCG日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根据HCG日孕酮水平分为≤0.9 μg/L组及>0.9μg/L组,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妊娠组HCG日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未妊娠组(P<0.05);孕酮>0.9 μg/L组较≤0.9μg/L组HCG日血清E2水平、获卵率升高(P<0.05),而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降低(P<0.05),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受精率、卵裂率及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日孕酮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根据HCG日孕酮值可有效预测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作者:刘芳;李丽;王兴玲;王靖彦;管一春;冯涵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础卵泡刺激素值(bFSH)预测FSH正常的年轻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反应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因男方因素或原因不明的年轻不孕症患者76例,且bFSH正常(≤8.5 mIU/ml),均采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针(r-FSH)促排卵治疗,共76个周期,分析bFSH与年龄、基础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促排卵用药的时间、用药总量以及卵泡个数、大卵泡数,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FSH与卵泡个数呈负相关(P<0.01),与内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促排卵治疗后14例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8.4%(14/76),妊娠组和非妊娠组bFSH值分别为(7.31±1.29) mIU/mlvs (6.98±0.51) mIU/ml,结果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较低的bFSH水平患者在年轻不孕症患者促排卵中能获得较多的卵泡数和较高的临床妊娠率,bFSH水平可能是预测bFSH正常且年轻的不孕患者卵巢反应性的一项较好指标.
作者:王辉;林仙华;诸溢扬;吴为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 817例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2.92%,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04%、0.83%和0.05%,以轻中度肥胖为主.肥胖检出率以4~5岁组高,达5.31%;其次为3~4岁组,达4.27%.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遗传为影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泉州市丰泽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儿童肥胖的预防重点是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在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林卫华;黄柏青;蔡丽如;郑艺霞;洪金串;蔡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掌握崇州市公办、乡镇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制定相应措施,促进新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施行.方法:对2011年3~6月崇州市96所幼儿园16 771例儿童年度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崇州市乡镇幼儿园体格发育<m-sd的儿童比崇阳镇公办园高近3倍.崇阳镇公办园肥胖、视力阳性、龋齿发生率偏高,崇州市乡镇幼儿园低体重、消瘦、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发生率偏高.结论:崇州市两类幼儿园存在明显差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及卫生保健制度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对乡镇幼儿园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崇州市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牛庆华;张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适宜基层地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病例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将诊断为ASCUS的896例病例分为两组,第一组543例重复细胞学检查,结果≥ASCUS病例进行宫颈活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第二组353例直接宫颈活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另外对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各年龄段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第一组重复细胞学检查无上皮内病变55例、ASCUS 158例、ASC-H 39例、LSIL 255例、HSIL36例;其中488例≥ASCUS病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炎症179例、CIN Ⅰ200例、CINⅡ49例、CINⅢ59例、宫颈癌1例.第二组直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炎症137例、CIN Ⅰ134例、CINⅡ47例、CINⅢ34例、宫颈癌1例,两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NⅡ的检出率与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 ~ 44岁年龄段CINⅡ及以上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其次是35 ~39岁年龄段和45~49岁年龄段.结论:在基层地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病例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处理方案,重点对35~49岁年龄段的病例加强临床监测.
作者:潘丽;林宁;王丽娟;石慧;蔡瑞芬;袁新华;吴玉璘;李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高龄孕产妇分娩结局与分娩方式选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龄孕产妇并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进一步根据护理方式将顺产产妇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观察负面情绪、产后出血量、卧床时间、产褥期感染发生例数以及新生儿质量.结果:剖宫产组产妇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产褥期感染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顺产组;产后出血量、分娩后卧床时间明显多于顺产组.顺产产妇中护理干预组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产后出血量、产褥期感染例数、分娩后卧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顺产结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龄孕产妇的分娩结局.
作者:杨传华;赵方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探究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疗程长短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以期达到佳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处于发作期的哮喘儿童8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干粉剂吸入治疗,A组疗程为1年,B组疗程为2年.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所有患者的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大呼气流量(MEF)值,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计算测量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B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PEF、MEF均高于A组,其中FVC、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F、M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哮喘患儿症状,长期坚持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为佳,至两年以上更为有效.
作者:王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未婚人工流产率的措施.方法:在成都市3类不同等级医院选择人工流产的18 ~ 24岁未婚女性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合格对象416人,其中有重复人工流产史者158人,占38.00%;重复人工流产对象中,有3次及以上者高达37.40%.38.00%的对象在20岁前做了首次人工流产;调查对象的妊娠与避孕知识得分低(55.77分);重复人工流产组与非重复人工流产组比较有较高比例的多性伴(57.00%,30.20%,P<0.001)和与异性同居(60.80%,48.10%,P<0.05).近半年及本次妊娠前调查对象使用避孕措施情况差,且较多使用低效避孕措施.结论:多性伴、与异性同居、不使用或不当使用避孕措施是发生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未婚青年的教育,提高安全性行为意识,正确和坚持使用避孕措施,对于降低未婚人工流产率十分重要.
作者:陈颖;崔念;田爱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优化孕妇学校课程对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及围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的效果.方法:采取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取2009年6月~ 2009年11月在闵行区中心医院建卡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接受优化课程者为干预组,接受传统课程者为对照组.调查指标通过问卷、门诊或住院病历资料收集,由专人管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符合纳入条件者371例,对照组368例.两组对象社会人口学及一般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且孕妇在围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母乳喂养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对象能够应用自我保健知识及时就医.结论:优化孕妇学校课程有利于孕产妇掌握基本保健技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顾燕红;朱昊平;李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并分别对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情况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显著提高,高达71.11%,而不能依从的比例则显著降低,仅为2.22%,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改善和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董君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C/EBPβ基因启动子500 bp和外显子区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方法:C/EBPβ基因启动子500 bp和外显子区域设计6对引物,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方法分析15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和2例子宫颈正常组织C/EBPβ基因序列.结果:C/EBPβ基因上检测出6个已知SNP位点和3个新发现的或低频的多态性位点,有1例标本检测发现在2091-2092处插入GGCGGCAGC 9个碱基,而在维吾尔族正常子宫颈组织未发现新多态性位点.结论:C/EBPβ基因上新的多态性位点可能与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相关.
作者:赵志敏;王红英;郑威楠;李星;刘引引;康华丽;潘泽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皮下埋植剂避孕剂避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对其临床应用的前景进行展望.方法:对2007年4月~ 2008年4月在东台市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避孕术的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98例符合标准者,观察组使用皮下埋植避孕剂进行避孕,对照组使用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对两组研究对象避孕效果、术后阴道出血、月经情况、放置率、患者满意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对患者随访5年,观察组有效率为97.9%,较对照组91.3%有优势.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率为8.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发应率为23.9%,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放置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皮下埋植避孕剂在临床避孕的使用中,具有避孕率高,不良发应少,放置率高等优势,受到临床医患的认可,适于推广使用.
作者:程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胎盘部位超常反应(EPS)的临床过程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胎盘部位超常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和漏诊,均依靠术后病理确诊,经治疗后随访至今全部患者存活.结论:胎盘部位超常反应很难在产前或产时诊断,在分娩或流产后出血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存在胎盘部位超常反应的可能,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效果较好,术后标本需及时送病理以明确诊断.
作者:侯锐;姜罗;林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104例,以腹腔镜下保守性治疗(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取出,局部系膜下注射甲氨蝶呤)的53例为实验组,以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的5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的血HCG.结果:两组术后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卵管通畅率为75.5%,宫内妊娠率为28.3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手术简单易行,具有较好临床实用性.
作者:娄晓君;冯丽晶;董玲;李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OHS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高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近10年农村育龄妇女分娩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农村近10年有孕产史的522名育龄妇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近10年农村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Z=3 29,P=0.001);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主要是产前检查异常(53.1%)、认为剖宫产更安全(18.2%)和怕痛(13.4%);选择自然分娩的主要原因是产前检查正常(56.5%)和创伤小、恢复快(38.7%).剖宫产育龄妇女受朋友的影响明显高于自然分娩者(P<0.05),错误的认为剖宫产小孩比较聪明的比例也高于自然分娩者(p<0.05).结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产前教育,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自然分娩,以逐步降低农村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陈姣姣;邢海燕;戴林玮;连艳艳;闵苏苏;陈彬;陈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 (HBV DNA)和前S1抗原(Pre-S1 Ag)在产前检查中的意义.方法:从产前检查孕产妇标本中筛选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标本417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全阴性标本50例为对照,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HBV-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re-S1 Ag,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17例HBsAg(+)孕产妇中,HBV DNA与Pre-S1 Ag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V DNA与Pre-S1 Ag阳性率均高于HBeAg(-)组(P<0.05).在185例HBV DNA(+)患者中有61例Pre-S1 Ag为阴性,232例HBV DNA(-)患者中有45例Pre-S1 Ag为阳性.50例血清标志物全阴性标本的HBV DNA与Pre-S1 Ag均为阴性.结论:在产前检查中增加HBV DNA与Pre-S1 Ag检测是对乙肝血清标志物的良好补充,联合检测有助于准确判断孕产妇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复制,以便临床及时采取阻断措施,减少病毒母婴传播.
作者:吕晓婷;王俊峰;臧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8月~ 2011年8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9例子宫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3例.A组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B组仅行阴道镜下活检,C组行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并将三种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病理检测符合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采取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应用于子宫颈病变的诊断准确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强萍;陈丽娟;陈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