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分析

娄晓君;冯丽晶;董玲;李莹

关键词:腹腔镜, 药物治疗, 输卵管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104例,以腹腔镜下保守性治疗(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取出,局部系膜下注射甲氨蝶呤)的53例为实验组,以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的5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的血HCG.结果:两组术后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卵管通畅率为75.5%,宫内妊娠率为28.3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手术简单易行,具有较好临床实用性.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非脱垂子宫分别采用3种子宫切除术164例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优点、手术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对非脱垂子宫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TAH) 56例患者,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 58例患者,阴式子宫切除术(TVH) 50例患者分别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TVH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均小于其他两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LAVH与TVH基本相同,短于TAH.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无差异.结论:TVH更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具有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腹壁无瘢痕、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曾引翠;米尔兰;卫保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生儿、婴儿声带麻痹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婴儿声带麻痹的原因.方法:对2002年5月~2010年5月21例声带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共有18例,占85.7%;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占9.5%;即有先心病又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1例,占4.7%.结论:在新生儿、婴儿的声带麻痹中,先心病为主要原因,其次为缺血缺氧性脑病.

    作者:李为;程占刚;戴秀华;张海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广西南宁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广西南宁地区女性各年龄段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凯普公司DNA提取试剂盒和HYBRIMAX导流杂交技术对到该院妇科体检的3 527例广西地区女性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广西地区女性HPV感染率20.01% (706/3 527).感染比例高的亚型是HPV52 (20.61%),其次是HPV16(16.55%)和HPV58(11.40%),在感染者中HPV单一亚型感染率为61.07%,HPV多亚型感染率为38.93%.各年龄段中HPV阳性检出率在小于25岁组高,为25.62%.结论:广西地区女性HPV感染比例高的亚型是HPV52,对年龄小于25岁的女性需加强普及女性卫生保健意识,降低HPV感染率.

    作者:何俊炜;杜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基础FSH对预测年轻不孕患者促排卵中卵巢反应性的价值

    目的:探讨基础卵泡刺激素值(bFSH)预测FSH正常的年轻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反应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因男方因素或原因不明的年轻不孕症患者76例,且bFSH正常(≤8.5 mIU/ml),均采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针(r-FSH)促排卵治疗,共76个周期,分析bFSH与年龄、基础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促排卵用药的时间、用药总量以及卵泡个数、大卵泡数,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FSH与卵泡个数呈负相关(P<0.01),与内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促排卵治疗后14例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8.4%(14/76),妊娠组和非妊娠组bFSH值分别为(7.31±1.29) mIU/mlvs (6.98±0.51) mIU/ml,结果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较低的bFSH水平患者在年轻不孕症患者促排卵中能获得较多的卵泡数和较高的临床妊娠率,bFSH水平可能是预测bFSH正常且年轻的不孕患者卵巢反应性的一项较好指标.

    作者:王辉;林仙华;诸溢扬;吴为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适宜基层地区ASCUS病例临床处理方案的探讨

    目的:探讨适宜基层地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病例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将诊断为ASCUS的896例病例分为两组,第一组543例重复细胞学检查,结果≥ASCUS病例进行宫颈活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第二组353例直接宫颈活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另外对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各年龄段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第一组重复细胞学检查无上皮内病变55例、ASCUS 158例、ASC-H 39例、LSIL 255例、HSIL36例;其中488例≥ASCUS病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炎症179例、CIN Ⅰ200例、CINⅡ49例、CINⅢ59例、宫颈癌1例.第二组直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炎症137例、CIN Ⅰ134例、CINⅡ47例、CINⅢ34例、宫颈癌1例,两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NⅡ的检出率与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 ~ 44岁年龄段CINⅡ及以上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其次是35 ~39岁年龄段和45~49岁年龄段.结论:在基层地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病例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处理方案,重点对35~49岁年龄段的病例加强临床监测.

    作者:潘丽;林宁;王丽娟;石慧;蔡瑞芬;袁新华;吴玉璘;李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6~2011年广西围产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神经管缺陷(NTDs)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6 ~ 2011年的41所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点的神经管缺陷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将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作为监测对象.结果:6年间共监测的围产儿有484 304人,其中NTDs为231例,NTDs总发生率4.77/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达64.57%.其中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发生率分别是2.44/万、1.67/万、0.66/万.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男性为4.60/万,女性为4.75/万.城镇为2.45/万,乡村为6.52/万;产妇年龄别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发生率高(11.04/万).产前确诊的比例74.46%,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的比例为77.06%.结论:2006~2011年广西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农村育龄妇女是NTDs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姚慧;丘小霞;田晓先;曾萼;李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东莞地区流动人口女性HPV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治疗效果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流动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探讨中药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疗效.方法:对3142名流动育龄女性进行保密式问卷调查并采用HCⅡ法进行HPV分型检测,同时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将304名高危HPV感染阳性患者分为中药组95例、α干扰素治疗组95例、对照组94例,治疗1~3个疗程复查HPV转阴情况.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结婚年龄≤20岁、分娩年龄≤20岁、性生活频率每周3次及以上的女性HPV感染率明显升高;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中药组和α干扰素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3个疗程后中药组转阴率明显高于α干扰素组.结论:文化程度低、早婚早育、性生活过频是宫颈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中药可有效治疗宫颈HPV感染,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韩临晓;刘燕燕;袁秀英;孙晓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CG日血清激素水平对供精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超排卵(COH)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注射日激素水平与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with donor seman,IVF-D/ICSI-D)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D或ICSI-D助孕的157例患者170个取卵周期资料,比较妊娠组及非妊娠组HCG日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根据HCG日孕酮水平分为≤0.9 μg/L组及>0.9μg/L组,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妊娠组HCG日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未妊娠组(P<0.05);孕酮>0.9 μg/L组较≤0.9μg/L组HCG日血清E2水平、获卵率升高(P<0.05),而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降低(P<0.05),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受精率、卵裂率及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日孕酮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根据HCG日孕酮值可有效预测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作者:刘芳;李丽;王兴玲;王靖彦;管一春;冯涵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纤维连接蛋白作为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物的研究

    目的:验证纤维连接蛋白是否可以作为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室间隔缺损患者血清和与之年龄、性别、民族匹配的房间隔缺损患者、法洛氏四联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各20例,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纤维连接蛋白在VSD组、ASD组、TOF组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均能检测到,但在VSD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ELISA检测显示VSD组患者血清中纤维连接蛋白浓度为(67.08±27.67) μg/L,ASD组患者为(37.65±15.07) μg/L、TOF组患者为(28.08±11.24)μg/L、健康体检者为(31.15±11.18)μg/L,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VSD组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连接蛋白在VSD患者血清中的含量较高,有可能作为VSD的血清标志物,但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大样本验证.

    作者:何武金;仇小强;余红平;何敏;周怡;曾小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对母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母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8例妊娠中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值,根据其AFP值分为观察组(≥250 μg/L) 54例和对照组(<250 μg/L) 64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60例测定其血清AFP水平.所有孕妇均随访至分娩,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AFP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AFP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而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孕妇尿蛋白、肾功能、眼底变化与其血清AFP水平有关.结论:孕妇血清AFP水平异常升高影响妊娠结局,对母体本身亦有一定影响.AFP值测定是一种无创性、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的产前检查手段,妊娠中期孕妇血清AFP监测可做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检预测的一项有效尝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武军;孙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崇州市96所不同性质幼儿园儿童体检分析

    目的:掌握崇州市公办、乡镇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制定相应措施,促进新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施行.方法:对2011年3~6月崇州市96所幼儿园16 771例儿童年度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崇州市乡镇幼儿园体格发育<m-sd的儿童比崇阳镇公办园高近3倍.崇阳镇公办园肥胖、视力阳性、龋齿发生率偏高,崇州市乡镇幼儿园低体重、消瘦、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发生率偏高.结论:崇州市两类幼儿园存在明显差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及卫生保健制度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对乡镇幼儿园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崇州市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牛庆华;张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检在宫颈高度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检在宫颈高度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多点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原位癌(CINⅢ/CIS)并行冷刀宫颈锥切术中宫颈标本快速冰冻病检的13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冰冻及手术前后组织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138例患者中,120例(86.96%)术中冰冻与术后石蜡结论一致,18例不符,其中3例冰冻为CIS,石蜡为浸润癌;4例冰冻可疑浸润癌,石蜡2例为CIS,2例为浸润癌;1例冰冻为慢性炎症,术后发现有CINⅡ;3例冰冻为CINⅡ,石蜡2例为CINⅢ,1例为CIS;1例冰冻为CIN Ⅰ,术后为CINⅢ;另有3例冰冻为CINⅢ,石蜡为CIS,3例冰冻为CIS,石蜡为CINⅢ.结论:术中冰冻对宫颈高度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误差,临床应用需慎重.

    作者:杨谢兰;卢玉波;王羽丰;刘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在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新生儿筛查中的前瞻性应用

    目的:验证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技术)用于筛查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6 525例新生儿脐血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分析,将Hb Bart's含量在0.1% ~2.5%的样本挑出,排除3种常见缺失型α-地贫基因(--SEA、-α 3.7、-α4.2)后剩下的样本,用HRM技术分别对α-基因的3个外显子进行扫描后对这些样本进行基因确诊.结果:所有28例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全部被检出.结论:HRM技术可作为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一种筛查方法,且具有准确、高效、低成本的优点.

    作者:陆林苑;唐海深;李东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近10年农村育龄妇女分娩方式的变化及原因

    目的:分析近10年农村育龄妇女分娩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农村近10年有孕产史的522名育龄妇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近10年农村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Z=3 29,P=0.001);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主要是产前检查异常(53.1%)、认为剖宫产更安全(18.2%)和怕痛(13.4%);选择自然分娩的主要原因是产前检查正常(56.5%)和创伤小、恢复快(38.7%).剖宫产育龄妇女受朋友的影响明显高于自然分娩者(P<0.05),错误的认为剖宫产小孩比较聪明的比例也高于自然分娩者(p<0.05).结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产前教育,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自然分娩,以逐步降低农村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陈姣姣;邢海燕;戴林玮;连艳艳;闵苏苏;陈彬;陈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辅助天花粉保守治疗高血清β-HCG水平输卵管妊娠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辅助天花粉保守治疗高血清β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对96例确诊为高血清β-HCG水平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天花粉保守治疗的患者,血β-HCG>2 000 U/L,高26 699 U/L,肌肉注射结晶天花粉蛋白1.8 mg,给药后复查血β-HCG、B超检查,动态观察血β-HCG水平、附件包块变化及腹痛、盆腔积液情况.治疗观察发现30例血β-HCG水平下降明显,但下降停滞平台或反弹,并无急腹症表现,加用MTX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治疗,或1 mg/k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共4次,次日始四氢叶酸(CF) 0.1 mg/k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共4次,继续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6例高血清β-HCG水平输卵管妊娠患者中天花粉保守治疗,66例治愈,加用MTX辅助治疗30例,治愈26例,失败4例,治愈率86.67%.结论:天花粉用于高血清β-HCG水平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过程中及时加用MTX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作者:项达军;顾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D3胚胎玻璃化冷冻两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自制麦管玻璃化冷冻.结果:两组的复苏率、妊娠率及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方法可避免胚胎直接接触液氮,为玻璃化冷冻的优选方法.

    作者:蒋彦;曹琴英;李淑贤;葛军;李彩霞;孟繁玉;刘俊山;耿彩平;宋歌;亓蓉;周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孕妇先兆流产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孕妇先兆流产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孕妇保健运作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抽取2012年1月~6月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38名调查对象中,先兆流产的发生率为24.6%.流产史、孕期的情绪、孕期服用激素及孕期服用药物是疑似抑郁/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456、1.415、4.701、5.765;妊娠后较清淡的饮食为保护因素,OR=0.675.结论:广州地区孕妇先兆流产率较高,与孕期饮食、情绪、流产史、服用激素及药物等因素有关.

    作者:朱春燕;吴娟;麦炜碧;陈乔珠;谢杏梅;杨红玲;龙燕;尚彦彦;麻庆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6~2011年云南省22854名住院分娩活产儿出生体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省15种特有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住院分娩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为促进该地区儿童健康提供决策及干预依据.方法:统一制作调查表,收集被调查地区住院分娩新生儿的出生情况,采用Epidata软件用于数据录入,用SPSS.15.for windows作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S-N-K法检验).结果:不同地区活产儿的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民族活产儿出生体重之间亦无统计学意义;出生体重与孕次呈轻度正相关,但孕次≥5次以上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男性出生体重与产次呈负相关;出生体重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产妇年龄在20~40岁之间出生体重随着产妇的增龄而增加,40岁以上则降低.结论:提倡适龄生育,避免过度怀孕是优生优育、降低LBW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梅;俞跃萍;刘锦桃;忽丽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8月~ 2011年8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9例子宫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3例.A组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B组仅行阴道镜下活检,C组行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并将三种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病理检测符合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采取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应用于子宫颈病变的诊断准确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强萍;陈丽娟;陈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疔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简要分析.方法:选择5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式选择29例患者为灌注化疗组,在手术前行1-2疗程的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其余23例患者为对照组,行手术治疗.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灌注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8.5%,5例出现下腹部疼痛,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3例出现一过性白细胞下降,手术过程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有4例淋巴结阳性,1例宫旁组织阳性,对照组中有8例淋巴结阳性,9例宫旁组织阳性,1例患者出现阴道切缘阳性,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可以明显缩小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预后.

    作者:许永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