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满意度及需求分析

许雅;陆佩霞;周舒冬;叶小华;郑翠霞

关键词:已婚育龄妇女, 妇科病普查, 满意度, 需求
摘要: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情况、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佛山西樵镇1 026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已婚育龄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度为79.61%.认为医生技术和隐私保护需要改进的妇女的比例分别为43.72%和37.96%;77.75%的妇女希望获得妇科病防治知识;66.22%的妇女喜欢妇科和计生检查结合一起的方式;89.02%的妇女认为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妇检较合适;79.71%的妇女希望医务人员担任计生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殖健康关注程度、喜欢妇科检查方式、对政府举办妇检的参与情况和妇科检查间隔时间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784、2.071、5.562、1.630.结论:已婚育龄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一些方面未能满足需求.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提高医生的技术,普及妇科病防治知识,缩短妇检时间和注重隐私保护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度.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产伤10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产伤高危因素,探讨降低新生儿产伤发生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1月~ 2011年4月103例新生儿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科收治3 906例患儿中发生产伤103例,占2.6%,其中男64例,女39例;年龄为0.2 h ~25天,平均年龄(1.2±0.7)天;体重1.2~4.8 kg,平均体重(2.9±0.7)k;其中低出生体重儿8例,正常体重新生儿76例,巨大儿19例.发生多的是头颅血肿,占44.6%,发生少的是颅骨骨折,占0.9%.巨大儿产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体重儿、正常体重儿(P<0.05),正常体重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显著较低体重儿、巨大儿降低(P< 0.05).结论:产前应开展综合检查,且需结合产妇及胎儿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依据个体状态选择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中应严密开展产程监测,同时还需要提高助产士的助产、手术技能,这对预防、降低新生儿产伤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世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小板输注治疗Ⅰ型HELLP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Ⅰ型HELLP综合征的母婴结局,探讨单采血小板在Ⅰ型HELLP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Ⅰ型HELLP综合征病例,观察单采血小板输注下血小板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Ⅰ型HELLP综合征发病率为0.15%,病例组孕产妇平均孕周33周,其中66.6%合并重度子痫前期,33.3%合并急性肾功衰,33.3%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6.7%合并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率为50.0%,死亡率17.0%;胎儿死亡率28.5%,早产儿占14.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0.0%.6例孕产妇共输注单采血小板14治疗量,其中治疗前PLT为(27.0±8.9) ×109/L,治疗后为(141.0±41.4)×109/L.结论:Ⅰ型HELLP综合征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单采血小板输注是治疗Ⅰ型HELLP综合征的安全保障.

    作者:饶绘;刘琼;润袁敏;臧莉;皮佑珺;李智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LEEP切除术,术后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均达100%,观察组治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可靠,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徐小卫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及术后复发的不同预防措施效果.方法:选取29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安宫黄体酮组及曼月乐组3组,每组99例,观察各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息肉个数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5,F=0.11,F=0.96,P>0.05),治疗费用3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 =3.75,P<0.05),各组进行两两比较,安宫黄体酮组与对照组、曼月乐与对照组、安宫黄体酮组与曼月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4,q=20.35,q=14.91,P<0.05);术后随访1年,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对照组为13.54%、安宫黄体酮组为2.04%、曼月乐组为1.05%,随访2年复发率对照组为25.00%、安宫黄体酮组为8.60%、曼月乐组为5.56%,复发率3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年:x2=17.71;2年:x2=17.30; P<0.05),两两比较安宫黄体酮组与对照组、曼月乐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年:x2=8.99,x2=10.96;2年:x2=8.79,x2=13.07;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确切,术后应用激素及曼月乐能明显降低息肉复发,曼月乐效果佳.

    作者:陈小玲;韦妙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磷酸肌酸钠防治儿童急性白血病蒽环类药物所致急性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的急性心脏毒性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7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每次蒽环类药物化疗时给予磷酸肌酸钠0.5~1 g/d静脉滴入7天;对照组的32例患儿不使用磷酸肌酸钠,待心脏毒性出现时再使用磷酸肌酸钠1 ~2 g/d静滴14天治疗.化疗过程中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心脏损害情况.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的7例急性心脏毒性患儿经磷酸肌酸钠治疗14天后,6例治愈,1例好转,临床安全有效.结论:磷酸肌酸钠对儿童白血病蒽环类药物性心脏毒性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叨;刘玉峰;张敬芳;李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围绝经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9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对2007 ~ 2011年围绝经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9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3例腹腔镜下完成,2例因盆腔粘连过重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05.12±48.32) min,出血量平均(109.10±84.33) ml,术后住院时间(5±1.5)天.结论:对围绝经期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完整保留子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满足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心理需求.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领域的逐步成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已经成为子宫肌瘤患者的首选术式.

    作者:邬绍新;陈德兴;杨军欣;姚南峰;吴丽芬;曹亚琼;张传英;宋华;邱丽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膜联蛋白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 (ANX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宫颈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癌、宫颈原位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ANXA2的表达,并观察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组织中ANXA2的表达情况.结果:ANXA2在宫颈癌、宫颈原位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5%、56.8%及10.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ANXA2的阳性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XA2高表达与宫颈癌组织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朴素宙;梁丽梅;王斌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穴位按摩治疗产后尿潴留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按摩、针灸和诱导对照组各40例,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针灸、穴位按摩和诱导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0%、92.5%和72.5%,穴位按摩组治疗效果优于诱导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诱导排尿法,与针灸治疗无明显差异.

    作者:杨丽君;武军;宋志慧;江春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营养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生期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合理、规范的营养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围生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就诊的85例GDM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正规的营养干预疗法,对照组自行在院外调养.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规范的营养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G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围生期母婴的健康水平.

    作者:李淑丽;张敦欣;宋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微创方式行早期人工流产并发症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目前常用的微创方式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对因早期妊娠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行人工流产的300例患者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研究.30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选择分3组,A组为传统人工流产100例,B组为“无痛+可视”人工流产100例,C组为“无痛+可视+微管”人工流产100例.人工流产方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调查随访及研究分析,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及术后2月.结果:3组相比C组术中出血发生率更高,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吸宫不全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无痛及超声可视技术行早期人工流产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加用微管技术后并发症发生未减少.

    作者:李艳丽;龚丽艳;熊俊;王燕;周璇;代莉;王晓红;张爱香;蒋永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满意度及需求分析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情况、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佛山西樵镇1 026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已婚育龄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度为79.61%.认为医生技术和隐私保护需要改进的妇女的比例分别为43.72%和37.96%;77.75%的妇女希望获得妇科病防治知识;66.22%的妇女喜欢妇科和计生检查结合一起的方式;89.02%的妇女认为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妇检较合适;79.71%的妇女希望医务人员担任计生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殖健康关注程度、喜欢妇科检查方式、对政府举办妇检的参与情况和妇科检查间隔时间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784、2.071、5.562、1.630.结论:已婚育龄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一些方面未能满足需求.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提高医生的技术,普及妇科病防治知识,缩短妇检时间和注重隐私保护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度.

    作者:许雅;陆佩霞;周舒冬;叶小华;郑翠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在胚胎反复移植失败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在胚胎反复移植失败中的疗效.方法:对94例反复种植失败且封闭抗体阴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例分为研究组(免疫治疗组)58例,为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病例;对照组(非免疫治疗组)36例,为未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病例,对比两组的妊娠率、流产率及种植率.结果:研究组的妊娠率、种植率为55.17%、11.11%明显高于对照组34.54%、9.09%(P<0.05),流产率未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提高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舒尹;蒙达华;李萌;黄萍丽;杜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及黏蛋白-1的表达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黏蛋白-1(mucin-1,MUG1)的表达及相关意义.方法:采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膜MUC1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关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B亚型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达差异不明显,在分泌期的表达未见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位内膜的PRB与MUC1表达趋势相一致,PRA与MUC1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MUC1表达的减少与内膜PRB表达变化紧密相关,其表达变化可能是内异症不孕的原因之一.

    作者:沈芳荣;刘明;何影娟;冯亚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贵州省6~12岁苗族与汉族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贵州省6~12岁苗族与汉族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两民族相关因素的差异,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对944名儿童(苗族475名和汉族469名)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各年龄段儿童身高、坐高、前臂长和膝高,检测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素(BGP)含量,对影响骨骼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与汉族儿童比较,苗族各年龄段男、女儿童的身高、坐高、前臂长、膝高及AKP和BGP含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运动、高蛋白类食物摄入量、乳制品食物摄入量、糯米及甜点食品摄入量、高脂膳食摄入量、高磷食物摄入量、贫血、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苗族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结论:贵州省6~12岁苗族与汉族儿童骨骼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差别,苗族儿童骨骼生长发育较汉族儿童差,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改善生活环境和营养状况.

    作者:赵刚;陆耀宇;田永波;李瑛;杨兰;陈宣艳;罗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哮喘儿童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研究

    目的:分析哮喘儿童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哮喘儿童血清标本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哮喘和感染后哮喘组CKMB升高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K都在正常范围.支气管哮喘组CKMB升高8例,占支气管哮喘患儿总数80.00%;感染后哮喘组有14例升高,占患儿总数73.68%.CK升高各1例,分别占10.00%和5.23%.结论:监测哮喘儿童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对保护哮喘儿童的呼吸功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孙颖;刘晓丽;曹晓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儿童反复腹痛与乳糖吸收不良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乳糖吸收不良是否是儿童反复腹痛的原因之一.方法:收集门诊按标准评估的反复腹痛、持续时间长达2个月以上的儿童共68例,伴有尿半乳糖测定阳性.记录病史和体格检查、膳食调查、血液和生化实验室测试、粪便寄生虫检查、放射学与B超的检查.按饮食治疗方法不同分实验组38例为去乳糖奶粉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生理盐水,观察6个月.6个月后对实验组继续给予牛奶摄入.结果:试验组去乳糖奶粉治疗1周内92.10%腹痛症状消失,6个月没有复发,继续给予牛奶摄入又出现腹痛现象,而对照组依然存在反复腹痛.结论:儿童乳糖吸收不良是反复腹痛的原因之一.

    作者:颜引妹;陈佳;朱雨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累计发病率为10%~15%[1].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率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自Halsted根治术创立近100多年以来,手术一直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改良根治术目前已成为乳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康复.有研究认为,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障碍,护士在术后早期干预是必需的[3].传统功能锻炼方法只注意局部肢体运动,且没有运动强度和时间要求,故无系统性和科学性,患者不能坚持锻炼,效果不甚理想.

    作者:苏红革;孙素琴;牛丹;孙磊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女性生殖道非特异性炎症常见的几种致病菌对支原体鉴定药敏板的影响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非特异性炎症常见的几种致病菌对支原体鉴定药敏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 2011年3月因女性生殖道非特异性炎症治疗的患者80例,提取菌株,培养24 ~48 h后,观察培养基的显色情况.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野生菌株显色低浓度分别为3.73±0.73、3.61±0.98、3.58±0.66、3.69±0.79,明显低于标准菌株的4.56±0.62、4.63±0.81、4.85±0.76、4.71±0.63 (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野生菌株培养阳性菌株数分别占85.0%、90.0%、80.0%、85.0%,明显高于标准菌株45.0%、55.0%、55.0%、60.0%(P<0.05).结论:在支原体培养时要加做一般细菌培养,并在阳性标本出现后将阳性培养液再培养以排除其他干扰菌造成的假阳性.

    作者:张敏;敖立新;朱小燕;王四利;敖继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宫颈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宫颈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4例宫颈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序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的血清β3-HCG水平、孕囊回声直径、局部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β3-HCG水平和孕囊回声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愈显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 =8.044 9,P<0.05).结论: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宫颈妊娠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巧芳;陈慧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212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212例异位妊娠的发病和诊治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 ~ 2012年新野县保健院收治的212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孕妇4 956例,异位妊娠发生率4.28%,且逐年升高,2012年高5.49%,占5年总数的28.33%;有盆腔炎史者101例(47.64%),流产史者97例(45.75%);经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为85.71%,经阴道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7.67%;手术治疗179例(84.43%).结论: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应予以重视;发生与盆腔炎史和流产史密切相关;提倡经阴道B超与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相结合进行诊断;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广泛应用.积极治疗妇科疾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准备生育者应严格避孕,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提高异位妊娠的警惕性.

    作者:贺向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