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娜;吕英璞;郭清;吕丽贤;张立新;张文真;李彬
目的:探讨早产儿住院期间输注高剂量氨基酸对其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2月出生体重为1 000 ~2 000 g的早产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静脉营养治疗的情况将其分为高剂量组(HP) 42例,并于患儿出生后24 h给予剂量为3g·kg-1·d-1高剂量氨基酸静脉注射,中剂量组(MP) 38例,患儿出生后24 h内给予剂量为2 g·kg-1·d-1,低剂量(LP)组38例,患者于出生后24 h内给予1g·kg-1·d-1的氨基酸静脉注射,对比分析3组患儿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血液学指标变化、静脉注射1周后营养状况.结果:与MP、LP相比,HP患儿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HP组患儿静脉氨基酸摄入量、总蛋白质摄入量、平均液体摄取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给予早期高剂量氨基酸静脉输注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且安全可靠.
作者:江东霞;王永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儿童哮喘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内1995年1月~ 2012年1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查找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个人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一二级家族过敏史、感冒、呼吸道感染、环境因素包括异味、吸烟、吸人物等是发生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危险因素权重估计分别为个人过敏史11.15%,特应性体质14.29%,家族哮喘史19.17%,一二级家族过敏史21.44%,诱因1感冒、呼吸道感染26.22%,诱因2环境异味、吸烟、吸入物等7.73%.结论:对于特应性体质儿童提倡母乳喂养,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开常见吸人性过敏原或可预防儿童哮喘发生.
作者:谢海瑞;胡罡;沈二霞;林宇;毛艳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为育龄夫妇提供健康保健服务,降低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731对孕前检查的夫妇进行病史询问和疾病检测.结果:主动参加孕前保健的夫妇文化素质较高,女性不良孕产史发生率达11.08%,女性患病率37.89%,男性患病率43.78%.在影响优生的疾病中前3位的疾病,女性为阴道炎、甲状腺疾病、盆腔炎;男性为包皮过长、肝功能异常、精索静脉曲张Ⅱ度以上.结论:夫妇双方共同进行孕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计划妊娠夫妇健康意识与行为有待提高;加强管理,应重视优生指导,对妊娠结局进行追踪,完善孕前检查工作.
作者:徐小芳;李丹;隋杰;耿涛;肖仕萍;杨瑾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HDCP疾病组136例和非HDCP组136例的基本流行病学信息,如年龄、民族等;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建模.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HDCP病在农村地区、年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心理压力、产检规律性、直系亲属高血压病史、初产对HDCP存在单因素影响(P<0.05);多因素结果表明高龄(≥35)、来自农村、初产、产检不规律、心理压力大和较高的孕前BMI水平会增加妊娠期孕妇患高血压的危险.结论:强化产前保健意识、改善经济情况、制定高危人群预防措施是降低发病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红艳;刘奥博;刘馨麟;彭辉;周雪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致产后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68例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病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的不同,在肌瘤剔除前予以不同的预处理,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产后42天复诊情况,同时选择同期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个体的差异,子宫肌瘤剔除前选择不同的预处理,不增加产后出血、产褥病率的发生率、不延长住院时间、不影响产褥期子宫复旧,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付建红;高湛;翟旭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Duchenne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分布特点,建立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平台.方法:对所采家系标本应用MLPA技术进行79个基因检测分析.结果:20个家系31例标本中有22例患者,16例检测出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2.7%;5例确诊为缺失型先证者的母亲为2例,非携带者3例,占60%.结论:采用MLPA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增加了检测范围,有利于携带者的检出.
作者:杜娟;韦波;蒙达华;陈少科;陈科;许涓涓;付华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清CA125、CA19-9、CEA、AFP联检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38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9-9、CEA及AFP水平与阳性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A125、CA19-9、CEA及AFP水平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4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并且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CA125、CA19-9、CEA、AFP联检在卵巢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于分期的了解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宏兴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全面了解四川省少数民族集聚地普格县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状况,为贫困山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普格县某小学193名学生开展常规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对象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6.72%,视力低下检出率为11.92%,龋齿检出率为41.45%;该地区小学生的健康问题在营养不良和龋齿方面比较突出,视力普遍较好.结论:贫困山区的学生缺乏有效的保健措施和自我保健意识,学校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势在必行.
作者:代艳;黄仕华;刘振中;周政华;代鹏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对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危重患儿合并肾上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 2011年10月收治的EV71感染的合并肾上腺功能障碍的手足口病危重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抗病毒、降颅压、激素消炎、退热及支持疗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大剂量ACTH(250 μg/1.7 m2)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3.254,P=0.031);对照组的皮质醇增值(Δmax)值(3.8±2.1)μg/dl,观察组的(△max值)为(7.1±1.8) μ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84,P=0.008).结论:大剂量ACTH能够显著增加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危重患儿肾上腺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改善肾上腺功能,升高血液中的皮质醇浓度,减轻肾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谈小云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效果.方法:选择学龄前3岁儿童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儿童在人选时均无龋齿等口腔疾病.对照组儿童没有实施特别的口腔保健相关知识和方法,根据患儿喜好和家长指导进行口腔保健;观察组实施相关口腔保健,嘱咐在家长的监督下让儿童饭后漱口、按时刷牙,并教会患儿正确刷牙方法.随访时间为3年,观察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中发生龋齿27例,发生率为10.8%;对照组儿童中发生龋齿64例,发生率为2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童龋齿发病率为10.7%,女童发病率为10.8%;对照组男童龋齿发病率为25.9%,女童发病率为25.2%,两组中男、女童龋齿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正确有效口腔保健有助于降低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病率.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EM)模型,内皮抑素作用于模型大鼠,探讨内皮抑素对其治疗作用.方法:自体移植术建立SD大鼠E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达那唑组、内皮抑素组,8只行假手术.术后4周开始用药,用药14天处死各组大鼠,取异位灶电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VEGF及CD34的表达.结果:37只大鼠造模,成功32只,分组用药14天后,达那唑组及内皮抑素组电镜下见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核不规则,核膜有切迹,见线粒体内嵴结构模糊,胞浆内见自噬体.模型组囊内壁内膜上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假手术组在位内膜结构正常.模型组高表达VEGF、CD34 (MV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那唑组、内皮抑素组的VEGF、CD34 (MVD)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达那唑组与内皮抑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成模率高,内皮抑素能抑制异位移植灶的生长.
作者:张丽雅;裴磊;朱汉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中受精失败患者的后续处理方法及临床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助孕治疗的患者556例,其中短时受精低受精率或全卵受精失败行早期R-ICSI 126例(A组),次日晨行补救ICSI 33例(B组),直接行ICSI 397例(C组),比较3组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结果:A、C组的正常受精率、卯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可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及时补救,从而提高胚胎潜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作者:李宜学;田喜凤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导.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32例设为观察组A,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22例设为观察组B,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为正常儿童35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中IL-6的水平.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儿童血清中IL-6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儿童血清中IL-6的水平升高幅度比观察组B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中13例急性期的患儿血清中IL-6水平显著高于19例恢复期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肺炎儿童血清中IL-6水平能够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否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反映出患儿病情的发生及进展情况,为早期进行免疫干预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
作者:吕慧;贠国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习惯性流产患者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6月习惯性流产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健康教育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用社会支持量表(SSQ)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比较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社会支持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抑郁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注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习惯性流产患者抑郁的缓解及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是有效的.
作者:张新芬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女性不孕症的相关病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2008年1月~ 2012年10月来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 080例,对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女性患者不孕的因素有:生殖道感染、排卵功能障碍、生殖道畸形、免疫因素、其他因素,其中生殖道感染比例为42.13%,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结论:女性不孕症病因多而复杂,其中生殖道感染是常见的原因.
作者:冯宪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成年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感染状况,为宫颈癌的筛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大连地区1 911例成年女性HPV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性检测并加以分型.结果:在1 911例成年女性中,共检出HPV阳性374例,阳性率为19.57%,其中单一、双重、三重和四重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288例(占77.00%)、59例(占15.78%)、22例(占5.88%)和5例(占1.34%);单纯低危型感染67例(占17.91%),单纯高危型感染271例(占72.46%),低危型与高危型混合感染36例(占9.63%).共检出21种基因型,包括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和低危型HPV6、11、42、43基因型,在高危型中以HPV16检出率高(阳性率为5.65%),其次为HPV58(阳性率为3.03%)和HPV52(阳性率为2.93%);在低危型中以HPV43检出率高(阳性率为2.83%),其次为HPV6(阳性率为1.41%)和HPV42(阳性率为0.99%).结论:大连地区1 911例成年女性HPV感染阳性374例,以单一基因型和单纯高危型感染为主;共检出21种基因型,高危型和低危型分别以HPV16和HPV43检出率高.对成年女性开展HPV基因分型检测对于HPV感染和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青;杨真;李小欢;张春蕾;崔益芬;袁小林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钙营养及运动指导对产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11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单胎孕足月健康并自愿接受指导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30、60、90天骨密度变化及产后12个月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产妇人数.结果:观察组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后不同时期骨密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两组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产妇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营养及运动指导能够有效提高产后妇女骨密度含量,对促进骨健康有积极效果.
作者:龚华虹;刘海静;闫晓燕;唐玉凤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血清中β-葡萄糖苷酶(CBG)和C反应蛋白(CRP)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7例通过临床症状和腹部X线确诊为NEC的新生儿作为病例组,47例同期因其他疾病入院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监测患者的CRP浓度,并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清CBG,分析CBG和CRP与新生儿NEC的相关性.结果:①CGB和CRP在NEC患儿体内显著高于非NEC对照组(P<0.01),非NEC患者中CGB的含量更稳定.②随着病理分期的严重程度,CGB和CRP的阳性检出率逐渐递增,CBG对于早期诊断NEC具有更高的特异性.③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CBG和CRP的含量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BG在NEC早期即增高,且与NEC的病变分期有更强的相关性,敏感度和特异性高于CRP,可作为NEC早期诊断和判断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曲瑛琦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调查泸州妇女剖宫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泸州地区妇女进行抽样调查,并采用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0后城市、农村妇女剖宫产率已达到44.9%和29.2%.影响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出生年代、身高以及首次分娩与月经初潮间的间隔时间.结论:妇女应根据初潮年龄合理规划生育时间,并根据身高控制孕期营养摄入.
作者:杨超;张俊辉;黄宵;刘娅;叶运莉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验光仪查不同年龄段近视患儿调节幅度,经调节训练,调节幅度训练结果分布差异.方法:分析2 425眼6 ~12岁近视儿童不同年龄段分组,经过3个月调节幅度训练,综合验光仪检查分析后,调节幅度训练结果分布差异情况,其中1 906眼6~12岁近视儿童调节幅度提高至正常者近视增长情况.结果:6岁~组儿童调节幅度训练有效率高于8岁~组儿童,8岁~组儿童调节幅度训练有效率高于10岁~组儿童;近视患儿调节幅度提高至正常者,一年内近视增长<0.25 D者达80%以上.结论:近视儿童调节幅度训练总有效率达75%以上,而且年龄段越低,有效率越高,大多数近视患儿调节幅度提高至正常者一年内近视增长的幅度很小.延缓儿童近视进展,进行有效的调节幅度训练势在必行.
作者:李岩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