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钙营养及运动指导对产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11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单胎孕足月健康并自愿接受指导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30、60、90天骨密度变化及产后12个月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产妇人数.结果:观察组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后不同时期骨密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两组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产妇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营养及运动指导能够有效提高产后妇女骨密度含量,对促进骨健康有积极效果.
作者:龚华虹;刘海静;闫晓燕;唐玉凤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调查泸州妇女剖宫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泸州地区妇女进行抽样调查,并采用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0后城市、农村妇女剖宫产率已达到44.9%和29.2%.影响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出生年代、身高以及首次分娩与月经初潮间的间隔时间.结论:妇女应根据初潮年龄合理规划生育时间,并根据身高控制孕期营养摄入.
作者:杨超;张俊辉;黄宵;刘娅;叶运莉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早发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24例使用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实验组),23例使用硫酸镁治疗(对照组),对其分娩情况及治疗前后各项检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效果较好(P<0.05).治疗后,实验组改善肝肾功能、提高血小板计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延长孕周及提高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但仍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张娜娜;吕英璞;郭清;吕丽贤;张立新;张文真;李彬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HDCP疾病组136例和非HDCP组136例的基本流行病学信息,如年龄、民族等;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建模.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HDCP病在农村地区、年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心理压力、产检规律性、直系亲属高血压病史、初产对HDCP存在单因素影响(P<0.05);多因素结果表明高龄(≥35)、来自农村、初产、产检不规律、心理压力大和较高的孕前BMI水平会增加妊娠期孕妇患高血压的危险.结论:强化产前保健意识、改善经济情况、制定高危人群预防措施是降低发病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红艳;刘奥博;刘馨麟;彭辉;周雪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细菌性阴道炎在已婚妇女中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的各项因素及具体防治措施.方法: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的6 715例已婚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和BV检测,观察其清洁度和细菌性阴道病的分布特点.结果:6 715例已婚妇女的阴道镜检查结果中有1 021例患有阴道炎,其中细菌性阴道炎212例,占20.76%.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与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有密切联系,分泌物的清洁度越好,患者发生细菌性阴道炎的几率越小(P<0.05).同时,患者的年龄越大,发生细菌性阴道炎的几率越大(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炎在所有患病人群中占20.76%,且与阴道清洁度和患者年龄有密切联系.
作者:呼巧玲;杨鹏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致产后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68例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病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的不同,在肌瘤剔除前予以不同的预处理,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产后42天复诊情况,同时选择同期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个体的差异,子宫肌瘤剔除前选择不同的预处理,不增加产后出血、产褥病率的发生率、不延长住院时间、不影响产褥期子宫复旧,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付建红;高湛;翟旭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总结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并探讨卵巢恶性肿瘤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来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23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早期(Ⅰ期+ Ⅱ期)73例,晚期(Ⅲ期+Ⅳ期)50例;浆液性肿瘤60例,非浆液性肿瘤41例,非上皮性肿瘤22例;所有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7%、7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清扫情况是卵巢恶性肿瘤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清扫情况是卵巢恶性肿瘤独立的预后因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郑丽琴;赵霞;王英红;刘静;蔡月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熟悉宫颈功能不全的发病因素和发病特点,研究宫颈环扎术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18例确诊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预防性宫颈环扎组和保守观察组,预防性宫颈环扎组69例行宫颈环扎术,保守观察组49例行保守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此次的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存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宫颈产伤或宫颈锥切损伤例数等方面相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早产率、流产率、足月妊娠率和新生儿存活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扎手术在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和对于中晚期自然流产、早产的预防中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赵金华;王执勇;杨健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儿童霍奇金氏淋巴瘤(HL)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并对影响HL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月HL患儿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身体素质及临床病理特征,分别对患儿行全身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儿5年期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对影响HL患儿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B症状、临床分期、化疗方案选择、有无纵膈淋巴瘤、乳酸脱氢酶水平、脾脏是否肿大均是影响患儿5年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近期疗效、临床分期、是否出现纵膈淋巴瘤、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是影响患儿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HL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包括临床分期、合并B症状、纵膈淋巴转移、化疗方案的选择,患者总生存状况良好,生存时间较长,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有效延长HL患儿的生存率.
作者:李莉;高贝贝;孙健;闫金松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和异丙妥溴胺;治疗组额外加用孟鲁司特钠4 mg/天,7天为1个疗程.用药结束后评价疗效,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消除时间和FEV1、PEF和FEV1/PVC等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EF和FEV1/PVC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体征(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咳嗽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异丙托溴铵和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陆立东;黄建萍;华敏;周雪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住院期间输注高剂量氨基酸对其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2月出生体重为1 000 ~2 000 g的早产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静脉营养治疗的情况将其分为高剂量组(HP) 42例,并于患儿出生后24 h给予剂量为3g·kg-1·d-1高剂量氨基酸静脉注射,中剂量组(MP) 38例,患儿出生后24 h内给予剂量为2 g·kg-1·d-1,低剂量(LP)组38例,患者于出生后24 h内给予1g·kg-1·d-1的氨基酸静脉注射,对比分析3组患儿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血液学指标变化、静脉注射1周后营养状况.结果:与MP、LP相比,HP患儿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HP组患儿静脉氨基酸摄入量、总蛋白质摄入量、平均液体摄取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给予早期高剂量氨基酸静脉输注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且安全可靠.
作者:江东霞;王永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影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失访的因素.方法:以2005~ 2010年云南省结束保健随访管理的2 238例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母亲孕期、产时、产后至儿童满18个月的个案调查资料,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儿童失访的影响因素.结果:2 238例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失访493例,失访占22.03%;儿童出生6个月内失访占49.09%.儿童失访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PMTCT)咨询质量,家庭流动,母亲文化程度、职业,母亲孕产期是否服用抗病毒药物可能是主要因素.结论:降低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失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提高医务人员责任心,规范PMTCT服务,关注重点人群,是减少儿童失访的重要措施.
作者:郭光萍;蔡睿;李慰;王琼;徐世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效果.方法:选择学龄前3岁儿童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儿童在人选时均无龋齿等口腔疾病.对照组儿童没有实施特别的口腔保健相关知识和方法,根据患儿喜好和家长指导进行口腔保健;观察组实施相关口腔保健,嘱咐在家长的监督下让儿童饭后漱口、按时刷牙,并教会患儿正确刷牙方法.随访时间为3年,观察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中发生龋齿27例,发生率为10.8%;对照组儿童中发生龋齿64例,发生率为2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童龋齿发病率为10.7%,女童发病率为10.8%;对照组男童龋齿发病率为25.9%,女童发病率为25.2%,两组中男、女童龋齿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正确有效口腔保健有助于降低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病率.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手足口病患者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表达及血涂片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协助临床快速诊断手足口病.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5、CD8、CD16、CD19、CD56、HLA-DR;并用外周血推片,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结果:患者组淋巴细胞部分CD分子表达、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细胞CD表达及异型淋巴细胞比值改变,可以协助临床较快诊断手足口病,并提示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李健美;孙慧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导.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32例设为观察组A,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22例设为观察组B,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为正常儿童35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中IL-6的水平.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儿童血清中IL-6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儿童血清中IL-6的水平升高幅度比观察组B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中13例急性期的患儿血清中IL-6水平显著高于19例恢复期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肺炎儿童血清中IL-6水平能够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否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反映出患儿病情的发生及进展情况,为早期进行免疫干预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
作者:吕慧;贠国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儿童哮喘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内1995年1月~ 2012年1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查找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个人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一二级家族过敏史、感冒、呼吸道感染、环境因素包括异味、吸烟、吸人物等是发生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危险因素权重估计分别为个人过敏史11.15%,特应性体质14.29%,家族哮喘史19.17%,一二级家族过敏史21.44%,诱因1感冒、呼吸道感染26.22%,诱因2环境异味、吸烟、吸入物等7.73%.结论:对于特应性体质儿童提倡母乳喂养,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开常见吸人性过敏原或可预防儿童哮喘发生.
作者:谢海瑞;胡罡;沈二霞;林宇;毛艳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兰州市7~13岁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为儿童生长发育和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10所小学,对所有在校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兰州市7~13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符合一般发育规律,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明显高于2005年全国汉族儿童生长发育水平(P<0.01);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9.64%和6.57%,其中男生分别为12.75%和8.58%,女生分别为6.21%和4.35%,不同性别在超重和肥胖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兰州市7~13岁儿童生长发育水平高于2005年全国,但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作者:陈国英;赵玲珑;闫宣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验光仪查不同年龄段近视患儿调节幅度,经调节训练,调节幅度训练结果分布差异.方法:分析2 425眼6 ~12岁近视儿童不同年龄段分组,经过3个月调节幅度训练,综合验光仪检查分析后,调节幅度训练结果分布差异情况,其中1 906眼6~12岁近视儿童调节幅度提高至正常者近视增长情况.结果:6岁~组儿童调节幅度训练有效率高于8岁~组儿童,8岁~组儿童调节幅度训练有效率高于10岁~组儿童;近视患儿调节幅度提高至正常者,一年内近视增长<0.25 D者达80%以上.结论:近视儿童调节幅度训练总有效率达75%以上,而且年龄段越低,有效率越高,大多数近视患儿调节幅度提高至正常者一年内近视增长的幅度很小.延缓儿童近视进展,进行有效的调节幅度训练势在必行.
作者:李岩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对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危重患儿合并肾上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 2011年10月收治的EV71感染的合并肾上腺功能障碍的手足口病危重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抗病毒、降颅压、激素消炎、退热及支持疗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大剂量ACTH(250 μg/1.7 m2)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3.254,P=0.031);对照组的皮质醇增值(Δmax)值(3.8±2.1)μg/dl,观察组的(△max值)为(7.1±1.8) μ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84,P=0.008).结论:大剂量ACTH能够显著增加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危重患儿肾上腺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改善肾上腺功能,升高血液中的皮质醇浓度,减轻肾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谈小云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明确诊断为新生儿RDS的182例早产儿,胎龄≤35周,除常规应用机械通气和综合治疗外,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其中应用珂立苏治疗者94例(观察组),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88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机械通气相关指标、疗效指标、治疗后合并症发生率和转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用药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好转,观察组起效时间慢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应用固尔苏治疗后1h平均气道压(MAP)和吸入氧浓度(FiO2)可下调,氧合指数(P/F)值有所改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12 h、24 h、48 h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种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好转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珂立苏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RDS时疗效相当,固尔苏起效较珂立苏快,但珂立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周文莉;刘英;严超英;王宝英;何晓敬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将7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40例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的留置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97.4%,对照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7%,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穿刺部位出血量、导管异位率、导管使用时间、液体外渗和导管相关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PICC置管评估时颞浅静脉应作为备选静脉.
作者:顾瓅;吴宏荷;陆红英;史厚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清CA125、CA19-9、CEA、AFP联检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38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9-9、CEA及AFP水平与阳性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A125、CA19-9、CEA及AFP水平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4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并且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CA125、CA19-9、CEA、AFP联检在卵巢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于分期的了解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宏兴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比分析阴式子宫切除术(TVH)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良性子宫疾病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LAVH组45例和TVH组35例,对比两组中转开腹例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LAVH组患者的中转开腹例数、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比TVH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扩宽了阴式手术的适应证,降低了阴式手术的风险.
作者:辛德梅;何艳舫;韩萍;郗爱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探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经宫腔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3组,研究组①32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研究组②41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于月经后半周期口服黄体酮10天;对照组29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无任何处置.比较3组患者6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①、研究组②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较低(P<0.05),内膜变薄(P<0.05);研究组①与研究组②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作者:黄建邕;李廉;黄英梅;姚时贤;刘昊;郑惠冰;莫坚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尿中巯基检测和人类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对子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236例子宫颈癌患者和300例正常对照分别做尿中巯基和HPV-DNA检测.结果:尿中巯基检测的灵敏度为91.95%,特异性为92.67%;HPV-DNA检测的灵敏度为82.16%,特异性为93.67%.结论:尿中巯基检测较HPV-DNA检测更适合作为子宫颈癌的筛查指标.
作者:张柏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索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OP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30例;甲组行全盆底重建术,乙组行阴式子宫全切+骶棘韧带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复发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乙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甲组复发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疾病严重程度、前壁脱垂、传统手术方式、手术开展<6月均为POP复发的高危因素(OR=3.87,P<0.05).结论:全盆底重建术疗效较好,复发率低,术后生命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源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血清中β-葡萄糖苷酶(CBG)和C反应蛋白(CRP)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7例通过临床症状和腹部X线确诊为NEC的新生儿作为病例组,47例同期因其他疾病入院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监测患者的CRP浓度,并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清CBG,分析CBG和CRP与新生儿NEC的相关性.结果:①CGB和CRP在NEC患儿体内显著高于非NEC对照组(P<0.01),非NEC患者中CGB的含量更稳定.②随着病理分期的严重程度,CGB和CRP的阳性检出率逐渐递增,CBG对于早期诊断NEC具有更高的特异性.③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CBG和CRP的含量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BG在NEC早期即增高,且与NEC的病变分期有更强的相关性,敏感度和特异性高于CRP,可作为NEC早期诊断和判断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曲瑛琦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全面了解四川省少数民族集聚地普格县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状况,为贫困山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普格县某小学193名学生开展常规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对象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6.72%,视力低下检出率为11.92%,龋齿检出率为41.45%;该地区小学生的健康问题在营养不良和龋齿方面比较突出,视力普遍较好.结论:贫困山区的学生缺乏有效的保健措施和自我保健意识,学校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势在必行.
作者:代艳;黄仕华;刘振中;周政华;代鹏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郑州市城区学前儿童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郑州市区幼儿体育舞蹈的开展状况展开调查.结果:郑州市区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学前儿童性别比例失调,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67.0%,非常喜欢体育舞蹈的幼儿占68.5%,参加学习的主要动机为提高艺术修养.教练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学习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教材.结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和谐互动的幼儿体育舞蹈,给学前儿童提供一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机会.
作者:郑旭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女性不孕症的相关病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2008年1月~ 2012年10月来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 080例,对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女性患者不孕的因素有:生殖道感染、排卵功能障碍、生殖道畸形、免疫因素、其他因素,其中生殖道感染比例为42.13%,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结论:女性不孕症病因多而复杂,其中生殖道感染是常见的原因.
作者:冯宪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为育龄夫妇提供健康保健服务,降低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731对孕前检查的夫妇进行病史询问和疾病检测.结果:主动参加孕前保健的夫妇文化素质较高,女性不良孕产史发生率达11.08%,女性患病率37.89%,男性患病率43.78%.在影响优生的疾病中前3位的疾病,女性为阴道炎、甲状腺疾病、盆腔炎;男性为包皮过长、肝功能异常、精索静脉曲张Ⅱ度以上.结论:夫妇双方共同进行孕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计划妊娠夫妇健康意识与行为有待提高;加强管理,应重视优生指导,对妊娠结局进行追踪,完善孕前检查工作.
作者:徐小芳;李丹;隋杰;耿涛;肖仕萍;杨瑾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调查临沂市育龄妇女乳腺疾病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常规体检、超声及钼靶等联合检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所查10 056例育龄妇女中,5 983例患有乳腺疾病,患病率为59.50%,其中乳腺增生5 601例,占55.70%;乳腺纤维腺瘤241例,占2.40%;乳腺炎100例,占0.99%;乳腺囊肿41例,占0.41%;乳腺癌5例,占50/10万.育龄妇女的乳腺疾病标化患病率和乳腺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1.05%和27/10万.结论:乳腺疾病成为危害临沂市育龄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查体、超声及钼靶等联合检查方法是目前乳腺疾病普查的先进方法,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并节约卫生资源;乳腺疾病的分布与年龄、职业及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年龄与乳腺疾病的发病关系较密切;卫生机构应落实母婴保健法规,定期开展乳腺疾病普查普治工作.
作者:徐纪海;王爱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成年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感染状况,为宫颈癌的筛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大连地区1 911例成年女性HPV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性检测并加以分型.结果:在1 911例成年女性中,共检出HPV阳性374例,阳性率为19.57%,其中单一、双重、三重和四重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288例(占77.00%)、59例(占15.78%)、22例(占5.88%)和5例(占1.34%);单纯低危型感染67例(占17.91%),单纯高危型感染271例(占72.46%),低危型与高危型混合感染36例(占9.63%).共检出21种基因型,包括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和低危型HPV6、11、42、43基因型,在高危型中以HPV16检出率高(阳性率为5.65%),其次为HPV58(阳性率为3.03%)和HPV52(阳性率为2.93%);在低危型中以HPV43检出率高(阳性率为2.83%),其次为HPV6(阳性率为1.41%)和HPV42(阳性率为0.99%).结论:大连地区1 911例成年女性HPV感染阳性374例,以单一基因型和单纯高危型感染为主;共检出21种基因型,高危型和低危型分别以HPV16和HPV43检出率高.对成年女性开展HPV基因分型检测对于HPV感染和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青;杨真;李小欢;张春蕾;崔益芬;袁小林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我国医务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的自信心水平,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新生儿复苏项目”的20个项目省中,随机抽取6个省进行现场调查.每省调查1所地市级医疗保健机构和2所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共调查18所医院.对在岗的所有广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进行新生儿复苏自信心水平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21名医务人员,自信心平均得分(3.58±0.47)分.医务人员在如何进行快速评估方面的自信心得分高,平均为3.93分;对脐静脉插管技术的自信心水平低,平均仅为2.11分.在进行气管插管、使用扩容剂的指征及方法、小组间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方面的自信心得分也较低.多因素分析显示,高级职称人员自信心得分高于中、初级职称人员;参加培训次数越多、参加临床抢救越多,自信心水平越高;科室建立定期考核制度者自信心水平较高.结论:新生儿复苏培训中应加强模拟操作练习,强化复苏小组间的沟通和配合,提高医务人员的自信心.同时应建立新生儿复苏的复训和考核机制,使医务人员能保持较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自信心水平.
作者:徐韬;王惠珊;宫丽敏;马艺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中受精失败患者的后续处理方法及临床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助孕治疗的患者556例,其中短时受精低受精率或全卵受精失败行早期R-ICSI 126例(A组),次日晨行补救ICSI 33例(B组),直接行ICSI 397例(C组),比较3组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结果:A、C组的正常受精率、卯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可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及时补救,从而提高胚胎潜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作者:李宜学;田喜凤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分析赠卵周期的体外受精率、活产率等结局参数,探讨年龄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对夫妇的103个赠卵周期,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男女双方的年龄、体外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早期流产情况等.结果:男性年龄与体外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无关,男方年龄超过38岁的夫妇的流产率增加.结论:男性年龄增长对体外受精和妊娠率、活产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与流产有关.
作者:谷龙杰;章汉旺;朱桂金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比较开放式、封闭式玻璃化冷冻技术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对辅助生殖技术人早期胚胎冷冻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2例胚胎冷冻复苏资料,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患者第3天需要冷冻的胚胎,分别采用开放式、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冷冻,比较3组胚胎复苏率、空泡出现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结果:开放式冻存组共复苏280个周期、62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7.13%、94.89%、28.90%、52.61%,与程序化冷冻组(复苏165个周期、47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73.79%)、胚胎完整率(70.02%)、植入率(16.75%)和临床妊娠率(35.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封闭式冻存组(复苏177个周期、400个胚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冷冻组空泡出现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玻璃化冷冻法能获得同样的冷冻效率,且均优于程序化冷冻法;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能更好地保存胚胎复苏后的发育潜能,是冻存人早期胚胎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艳丽;王兴玲;郝大勇;孙丽君;管一春;武文斌;张建瑞;刘景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EM)模型,内皮抑素作用于模型大鼠,探讨内皮抑素对其治疗作用.方法:自体移植术建立SD大鼠E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达那唑组、内皮抑素组,8只行假手术.术后4周开始用药,用药14天处死各组大鼠,取异位灶电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VEGF及CD34的表达.结果:37只大鼠造模,成功32只,分组用药14天后,达那唑组及内皮抑素组电镜下见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核不规则,核膜有切迹,见线粒体内嵴结构模糊,胞浆内见自噬体.模型组囊内壁内膜上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假手术组在位内膜结构正常.模型组高表达VEGF、CD34 (MV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那唑组、内皮抑素组的VEGF、CD34 (MVD)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达那唑组与内皮抑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成模率高,内皮抑素能抑制异位移植灶的生长.
作者:张丽雅;裴磊;朱汉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广东汉族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进行钙蛋白酶10 (Calpain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3、-19、-63),及其胎盘组织Calpain10基因产物的检测,探讨Calpainl0基因易感单倍型组合GDM罹患率增高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选择60例正常孕妇(NGT)和60例GDM患者,PCR-RFLP法检测Calpain10基因SNP-43、-19、-63位点,统计并分析其易感单倍型组合.RT-PCR法检测研究对象剖宫产后胎盘组织中Calpain10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Calpain10基因易感单倍型组合的相关性.结果:①Calpain10基因单倍型组合112/112(SNP-43、-19、-63)的广东汉族孕妇有较高的GDM罹患率(x2=4.324,P=0.037).②与其他单倍型组合个体相比较,112/112个体胎盘组织(t=2.135,P=0.035)中Calpain10 mR-NA表达明显下降.③112/112个体孕期体重指数变化(t=2.153,P=0.033)及胰岛素抵抗水平(t=2.189,P=0.031)明显增加.结论:Calpain10基因单倍型组合为112/112的妇女有较高的GDM发患率,这可能与通过增加孕期体重以及胎盘组织Calpain10表达减少,进而增加胰岛素抵抗水平相关.
作者:罗毅平;刘国成;张温麑;黄珊;甘艳微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Duchenne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分布特点,建立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平台.方法:对所采家系标本应用MLPA技术进行79个基因检测分析.结果:20个家系31例标本中有22例患者,16例检测出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2.7%;5例确诊为缺失型先证者的母亲为2例,非携带者3例,占60%.结论:采用MLPA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增加了检测范围,有利于携带者的检出.
作者:杜娟;韦波;蒙达华;陈少科;陈科;许涓涓;付华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L1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CCL2)、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孕酮在胚胎停育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计划生育科因胚胎停育就诊的患者26例(胚胎停育组)以及同孕龄正常早孕妇女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血清CXCL12、CCL2和RANTES的蛋白含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孕酮的水平.结果:胚胎停育组血清CXCL12的蛋白含量为(194.52±29.23) pg/ml,低于对照组[(268.13 ±26.3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CL2和RANTES的蛋白含量分别为(83.34±10.61)pg/ml和(117.29±18.67) pg/ml,高于对照组[(59.41±9.70)pg/ml和(79.88±12.54)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孕酮水平为(29.66±6.41) ng/ml,低于对照组[(10.06±2.8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XCL12值与孕酮值呈正相关关系(γ=0.765,P<0.05);血清CCL2、RANTES值与孕酮值呈负相关关系(γ=-0.703,P<0.05;γ=-0.692,P<0.05).结论:联合单次检测血清CXCL12、CCL2、RANTES和孕酮在胚胎停育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孕激素可能对早孕母胎界面趋化因子CXCL12、CCL2、RANTES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李俊霞;张钰;王建梅;顾艳;李奕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待产孕妇血清中两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水平,探讨血清PAEs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武汉市某三级医院待产孕妇血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检测其血清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新生儿出生后记录其体长和体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孕妇血清BBP、DBP含量与新生儿的体长、体重的相关性.结果:150例研究对象BBP检出率为62.7%,BBP大值为85.09 μg/ml,小值为1.39μg/ml,中位数为0.64μg/ml;DBP检出率为61.3%,DBP大值为60.89 μg/ml,小值为2.15 μg/ml,中位数为0.32 μg/ml.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150例胎儿的生长发育与BBP、DBP浓度具有相关性,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多数孕妇体内均可检测出BBP和/或DBP,且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关.
作者:李树飞;杜美玲;王开亮;韩卓洳;刘静;石年;李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Y染色体多态性的临床遗传效应.方法:对因配偶自然流产史、育儿智力低下或本人发育异常、不育等进行遗传咨询的男性病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183例Y染色体呈多态性,其中148例46,XY,Y≥18; 30例46,XY,Y≤21;3例46,X,Yqs;1例46,X,Yq-;1例46,X,Yp+.148例大Y病例中,91例与自然流产相关;34例与配偶不良孕史相关,包括:神经管畸形、唇腭裂、消化道畸形、心脏畸形等;7例智力低下;6例性腺发育不良;10例不育.小Y病例主要与流产、智力低下、性腺发育不良、无精子症等相关.结论:Y染色体的多态性具有临床遗传效应,它与流产、发育异常及智力低下有关.
作者:李亚丽;高福禄;段相林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评价开展妊娠期妇女口腔维护、口腔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早期(孕期3个月以内),患有牙龈炎的孕妇60例,进行常规的口腔检查和牙周洁治,设计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口腔健康意识和卫生行为问卷调查,并开展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卫生指导,定期复诊记录牙周健康状况,观察孕妇的口腔健康意识与行为变化.结果:牙周洁治后,妊娠期牙龈炎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针深度较洁洽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口腔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后,孕妇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口腔卫生行为有良好的改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开展孕期口腔检查和健康教育及卫生指导,并实时进行牙周洁治,有助于改善孕妇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妊娠期妇女的口腔健康水平,增强孕妇的口腔保健意识,对防治妊娠期牙龈炎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昕;孔耀;周志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习惯性流产患者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6月习惯性流产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健康教育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用社会支持量表(SSQ)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比较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社会支持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抑郁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注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习惯性流产患者抑郁的缓解及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是有效的.
作者:张新芬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