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莉;刘英;严超英;王宝英;何晓敬
目的:为育龄夫妇提供健康保健服务,降低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731对孕前检查的夫妇进行病史询问和疾病检测.结果:主动参加孕前保健的夫妇文化素质较高,女性不良孕产史发生率达11.08%,女性患病率37.89%,男性患病率43.78%.在影响优生的疾病中前3位的疾病,女性为阴道炎、甲状腺疾病、盆腔炎;男性为包皮过长、肝功能异常、精索静脉曲张Ⅱ度以上.结论:夫妇双方共同进行孕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计划妊娠夫妇健康意识与行为有待提高;加强管理,应重视优生指导,对妊娠结局进行追踪,完善孕前检查工作.
作者:徐小芳;李丹;隋杰;耿涛;肖仕萍;杨瑾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全面了解四川省少数民族集聚地普格县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状况,为贫困山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普格县某小学193名学生开展常规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对象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6.72%,视力低下检出率为11.92%,龋齿检出率为41.45%;该地区小学生的健康问题在营养不良和龋齿方面比较突出,视力普遍较好.结论:贫困山区的学生缺乏有效的保健措施和自我保健意识,学校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势在必行.
作者:代艳;黄仕华;刘振中;周政华;代鹏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L1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CCL2)、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孕酮在胚胎停育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计划生育科因胚胎停育就诊的患者26例(胚胎停育组)以及同孕龄正常早孕妇女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血清CXCL12、CCL2和RANTES的蛋白含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孕酮的水平.结果:胚胎停育组血清CXCL12的蛋白含量为(194.52±29.23) pg/ml,低于对照组[(268.13 ±26.3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CL2和RANTES的蛋白含量分别为(83.34±10.61)pg/ml和(117.29±18.67) pg/ml,高于对照组[(59.41±9.70)pg/ml和(79.88±12.54)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孕酮水平为(29.66±6.41) ng/ml,低于对照组[(10.06±2.8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XCL12值与孕酮值呈正相关关系(γ=0.765,P<0.05);血清CCL2、RANTES值与孕酮值呈负相关关系(γ=-0.703,P<0.05;γ=-0.692,P<0.05).结论:联合单次检测血清CXCL12、CCL2、RANTES和孕酮在胚胎停育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孕激素可能对早孕母胎界面趋化因子CXCL12、CCL2、RANTES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李俊霞;张钰;王建梅;顾艳;李奕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成年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感染状况,为宫颈癌的筛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大连地区1 911例成年女性HPV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性检测并加以分型.结果:在1 911例成年女性中,共检出HPV阳性374例,阳性率为19.57%,其中单一、双重、三重和四重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288例(占77.00%)、59例(占15.78%)、22例(占5.88%)和5例(占1.34%);单纯低危型感染67例(占17.91%),单纯高危型感染271例(占72.46%),低危型与高危型混合感染36例(占9.63%).共检出21种基因型,包括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和低危型HPV6、11、42、43基因型,在高危型中以HPV16检出率高(阳性率为5.65%),其次为HPV58(阳性率为3.03%)和HPV52(阳性率为2.93%);在低危型中以HPV43检出率高(阳性率为2.83%),其次为HPV6(阳性率为1.41%)和HPV42(阳性率为0.99%).结论:大连地区1 911例成年女性HPV感染阳性374例,以单一基因型和单纯高危型感染为主;共检出21种基因型,高危型和低危型分别以HPV16和HPV43检出率高.对成年女性开展HPV基因分型检测对于HPV感染和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青;杨真;李小欢;张春蕾;崔益芬;袁小林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住院期间输注高剂量氨基酸对其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2月出生体重为1 000 ~2 000 g的早产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静脉营养治疗的情况将其分为高剂量组(HP) 42例,并于患儿出生后24 h给予剂量为3g·kg-1·d-1高剂量氨基酸静脉注射,中剂量组(MP) 38例,患儿出生后24 h内给予剂量为2 g·kg-1·d-1,低剂量(LP)组38例,患者于出生后24 h内给予1g·kg-1·d-1的氨基酸静脉注射,对比分析3组患儿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血液学指标变化、静脉注射1周后营养状况.结果:与MP、LP相比,HP患儿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HP组患儿静脉氨基酸摄入量、总蛋白质摄入量、平均液体摄取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给予早期高剂量氨基酸静脉输注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且安全可靠.
作者:江东霞;王永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Duchenne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分布特点,建立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平台.方法:对所采家系标本应用MLPA技术进行79个基因检测分析.结果:20个家系31例标本中有22例患者,16例检测出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2.7%;5例确诊为缺失型先证者的母亲为2例,非携带者3例,占60%.结论:采用MLPA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增加了检测范围,有利于携带者的检出.
作者:杜娟;韦波;蒙达华;陈少科;陈科;许涓涓;付华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儿童哮喘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内1995年1月~ 2012年1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查找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个人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一二级家族过敏史、感冒、呼吸道感染、环境因素包括异味、吸烟、吸人物等是发生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危险因素权重估计分别为个人过敏史11.15%,特应性体质14.29%,家族哮喘史19.17%,一二级家族过敏史21.44%,诱因1感冒、呼吸道感染26.22%,诱因2环境异味、吸烟、吸入物等7.73%.结论:对于特应性体质儿童提倡母乳喂养,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开常见吸人性过敏原或可预防儿童哮喘发生.
作者:谢海瑞;胡罡;沈二霞;林宇;毛艳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广东汉族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进行钙蛋白酶10 (Calpain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3、-19、-63),及其胎盘组织Calpain10基因产物的检测,探讨Calpainl0基因易感单倍型组合GDM罹患率增高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选择60例正常孕妇(NGT)和60例GDM患者,PCR-RFLP法检测Calpain10基因SNP-43、-19、-63位点,统计并分析其易感单倍型组合.RT-PCR法检测研究对象剖宫产后胎盘组织中Calpain10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Calpain10基因易感单倍型组合的相关性.结果:①Calpain10基因单倍型组合112/112(SNP-43、-19、-63)的广东汉族孕妇有较高的GDM罹患率(x2=4.324,P=0.037).②与其他单倍型组合个体相比较,112/112个体胎盘组织(t=2.135,P=0.035)中Calpain10 mR-NA表达明显下降.③112/112个体孕期体重指数变化(t=2.153,P=0.033)及胰岛素抵抗水平(t=2.189,P=0.031)明显增加.结论:Calpain10基因单倍型组合为112/112的妇女有较高的GDM发患率,这可能与通过增加孕期体重以及胎盘组织Calpain10表达减少,进而增加胰岛素抵抗水平相关.
作者:罗毅平;刘国成;张温麑;黄珊;甘艳微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血清中β-葡萄糖苷酶(CBG)和C反应蛋白(CRP)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7例通过临床症状和腹部X线确诊为NEC的新生儿作为病例组,47例同期因其他疾病入院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监测患者的CRP浓度,并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清CBG,分析CBG和CRP与新生儿NEC的相关性.结果:①CGB和CRP在NEC患儿体内显著高于非NEC对照组(P<0.01),非NEC患者中CGB的含量更稳定.②随着病理分期的严重程度,CGB和CRP的阳性检出率逐渐递增,CBG对于早期诊断NEC具有更高的特异性.③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CBG和CRP的含量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BG在NEC早期即增高,且与NEC的病变分期有更强的相关性,敏感度和特异性高于CRP,可作为NEC早期诊断和判断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曲瑛琦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钙营养及运动指导对产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11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单胎孕足月健康并自愿接受指导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3、30、60、90天骨密度变化及产后12个月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产妇人数.结果:观察组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后不同时期骨密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两组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产妇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营养及运动指导能够有效提高产后妇女骨密度含量,对促进骨健康有积极效果.
作者:龚华虹;刘海静;闫晓燕;唐玉凤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EM)模型,内皮抑素作用于模型大鼠,探讨内皮抑素对其治疗作用.方法:自体移植术建立SD大鼠E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达那唑组、内皮抑素组,8只行假手术.术后4周开始用药,用药14天处死各组大鼠,取异位灶电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VEGF及CD34的表达.结果:37只大鼠造模,成功32只,分组用药14天后,达那唑组及内皮抑素组电镜下见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核不规则,核膜有切迹,见线粒体内嵴结构模糊,胞浆内见自噬体.模型组囊内壁内膜上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假手术组在位内膜结构正常.模型组高表达VEGF、CD34 (MV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那唑组、内皮抑素组的VEGF、CD34 (MVD)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达那唑组与内皮抑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成模率高,内皮抑素能抑制异位移植灶的生长.
作者:张丽雅;裴磊;朱汉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索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OP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30例;甲组行全盆底重建术,乙组行阴式子宫全切+骶棘韧带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复发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乙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甲组复发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疾病严重程度、前壁脱垂、传统手术方式、手术开展<6月均为POP复发的高危因素(OR=3.87,P<0.05).结论:全盆底重建术疗效较好,复发率低,术后生命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源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调查泸州妇女剖宫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泸州地区妇女进行抽样调查,并采用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0后城市、农村妇女剖宫产率已达到44.9%和29.2%.影响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出生年代、身高以及首次分娩与月经初潮间的间隔时间.结论:妇女应根据初潮年龄合理规划生育时间,并根据身高控制孕期营养摄入.
作者:杨超;张俊辉;黄宵;刘娅;叶运莉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比分析阴式子宫切除术(TVH)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良性子宫疾病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LAVH组45例和TVH组35例,对比两组中转开腹例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LAVH组患者的中转开腹例数、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比TVH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扩宽了阴式手术的适应证,降低了阴式手术的风险.
作者:辛德梅;何艳舫;韩萍;郗爱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比较开放式、封闭式玻璃化冷冻技术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对辅助生殖技术人早期胚胎冷冻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2例胚胎冷冻复苏资料,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患者第3天需要冷冻的胚胎,分别采用开放式、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冷冻,比较3组胚胎复苏率、空泡出现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结果:开放式冻存组共复苏280个周期、62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7.13%、94.89%、28.90%、52.61%,与程序化冷冻组(复苏165个周期、47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73.79%)、胚胎完整率(70.02%)、植入率(16.75%)和临床妊娠率(35.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封闭式冻存组(复苏177个周期、400个胚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冷冻组空泡出现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玻璃化冷冻法能获得同样的冷冻效率,且均优于程序化冷冻法;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能更好地保存胚胎复苏后的发育潜能,是冻存人早期胚胎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艳丽;王兴玲;郝大勇;孙丽君;管一春;武文斌;张建瑞;刘景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探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经宫腔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3组,研究组①32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研究组②41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于月经后半周期口服黄体酮10天;对照组29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无任何处置.比较3组患者6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①、研究组②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较低(P<0.05),内膜变薄(P<0.05);研究组①与研究组②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作者:黄建邕;李廉;黄英梅;姚时贤;刘昊;郑惠冰;莫坚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评价开展妊娠期妇女口腔维护、口腔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早期(孕期3个月以内),患有牙龈炎的孕妇60例,进行常规的口腔检查和牙周洁治,设计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口腔健康意识和卫生行为问卷调查,并开展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卫生指导,定期复诊记录牙周健康状况,观察孕妇的口腔健康意识与行为变化.结果:牙周洁治后,妊娠期牙龈炎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针深度较洁洽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口腔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后,孕妇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口腔卫生行为有良好的改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开展孕期口腔检查和健康教育及卫生指导,并实时进行牙周洁治,有助于改善孕妇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妊娠期妇女的口腔健康水平,增强孕妇的口腔保健意识,对防治妊娠期牙龈炎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昕;孔耀;周志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将7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40例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的留置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97.4%,对照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7%,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穿刺部位出血量、导管异位率、导管使用时间、液体外渗和导管相关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PICC置管评估时颞浅静脉应作为备选静脉.
作者:顾瓅;吴宏荷;陆红英;史厚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细菌性阴道炎在已婚妇女中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的各项因素及具体防治措施.方法: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的6 715例已婚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和BV检测,观察其清洁度和细菌性阴道病的分布特点.结果:6 715例已婚妇女的阴道镜检查结果中有1 021例患有阴道炎,其中细菌性阴道炎212例,占20.76%.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与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有密切联系,分泌物的清洁度越好,患者发生细菌性阴道炎的几率越小(P<0.05).同时,患者的年龄越大,发生细菌性阴道炎的几率越大(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炎在所有患病人群中占20.76%,且与阴道清洁度和患者年龄有密切联系.
作者:呼巧玲;杨鹏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手足口病患者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表达及血涂片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协助临床快速诊断手足口病.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5、CD8、CD16、CD19、CD56、HLA-DR;并用外周血推片,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结果:患者组淋巴细胞部分CD分子表达、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细胞CD表达及异型淋巴细胞比值改变,可以协助临床较快诊断手足口病,并提示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李健美;孙慧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