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梁
目的:了解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评价开展妊娠期妇女口腔维护、口腔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早期(孕期3个月以内),患有牙龈炎的孕妇60例,进行常规的口腔检查和牙周洁治,设计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口腔健康意识和卫生行为问卷调查,并开展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卫生指导,定期复诊记录牙周健康状况,观察孕妇的口腔健康意识与行为变化.结果:牙周洁治后,妊娠期牙龈炎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针深度较洁洽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口腔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后,孕妇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口腔卫生行为有良好的改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开展孕期口腔检查和健康教育及卫生指导,并实时进行牙周洁治,有助于改善孕妇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妊娠期妇女的口腔健康水平,增强孕妇的口腔保健意识,对防治妊娠期牙龈炎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昕;孔耀;周志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HDCP疾病组136例和非HDCP组136例的基本流行病学信息,如年龄、民族等;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建模.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HDCP病在农村地区、年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心理压力、产检规律性、直系亲属高血压病史、初产对HDCP存在单因素影响(P<0.05);多因素结果表明高龄(≥35)、来自农村、初产、产检不规律、心理压力大和较高的孕前BMI水平会增加妊娠期孕妇患高血压的危险.结论:强化产前保健意识、改善经济情况、制定高危人群预防措施是降低发病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红艳;刘奥博;刘馨麟;彭辉;周雪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郑州市城区学前儿童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郑州市区幼儿体育舞蹈的开展状况展开调查.结果:郑州市区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学前儿童性别比例失调,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67.0%,非常喜欢体育舞蹈的幼儿占68.5%,参加学习的主要动机为提高艺术修养.教练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学习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教材.结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和谐互动的幼儿体育舞蹈,给学前儿童提供一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机会.
作者:郑旭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儿童哮喘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内1995年1月~ 2012年1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查找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结果:个人过敏史、特应性体质、家族哮喘史、一二级家族过敏史、感冒、呼吸道感染、环境因素包括异味、吸烟、吸人物等是发生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危险因素权重估计分别为个人过敏史11.15%,特应性体质14.29%,家族哮喘史19.17%,一二级家族过敏史21.44%,诱因1感冒、呼吸道感染26.22%,诱因2环境异味、吸烟、吸入物等7.73%.结论:对于特应性体质儿童提倡母乳喂养,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开常见吸人性过敏原或可预防儿童哮喘发生.
作者:谢海瑞;胡罡;沈二霞;林宇;毛艳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探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经宫腔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3组,研究组①32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研究组②41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于月经后半周期口服黄体酮10天;对照组29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无任何处置.比较3组患者6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①、研究组②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较低(P<0.05),内膜变薄(P<0.05);研究组①与研究组②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作者:黄建邕;李廉;黄英梅;姚时贤;刘昊;郑惠冰;莫坚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分析赠卵周期的体外受精率、活产率等结局参数,探讨年龄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对夫妇的103个赠卵周期,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男女双方的年龄、体外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早期流产情况等.结果:男性年龄与体外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无关,男方年龄超过38岁的夫妇的流产率增加.结论:男性年龄增长对体外受精和妊娠率、活产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与流产有关.
作者:谷龙杰;章汉旺;朱桂金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儿童霍奇金氏淋巴瘤(HL)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并对影响HL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月HL患儿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身体素质及临床病理特征,分别对患儿行全身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儿5年期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对影响HL患儿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B症状、临床分期、化疗方案选择、有无纵膈淋巴瘤、乳酸脱氢酶水平、脾脏是否肿大均是影响患儿5年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近期疗效、临床分期、是否出现纵膈淋巴瘤、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是影响患儿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HL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包括临床分期、合并B症状、纵膈淋巴转移、化疗方案的选择,患者总生存状况良好,生存时间较长,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有效延长HL患儿的生存率.
作者:李莉;高贝贝;孙健;闫金松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比分析阴式子宫切除术(TVH)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良性子宫疾病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LAVH组45例和TVH组35例,对比两组中转开腹例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LAVH组患者的中转开腹例数、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比TVH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扩宽了阴式手术的适应证,降低了阴式手术的风险.
作者:辛德梅;何艳舫;韩萍;郗爱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比较开放式、封闭式玻璃化冷冻技术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对辅助生殖技术人早期胚胎冷冻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2例胚胎冷冻复苏资料,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患者第3天需要冷冻的胚胎,分别采用开放式、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冷冻,比较3组胚胎复苏率、空泡出现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结果:开放式冻存组共复苏280个周期、62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7.13%、94.89%、28.90%、52.61%,与程序化冷冻组(复苏165个周期、47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73.79%)、胚胎完整率(70.02%)、植入率(16.75%)和临床妊娠率(35.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封闭式冻存组(复苏177个周期、400个胚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冷冻组空泡出现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玻璃化冷冻法能获得同样的冷冻效率,且均优于程序化冷冻法;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能更好地保存胚胎复苏后的发育潜能,是冻存人早期胚胎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艳丽;王兴玲;郝大勇;孙丽君;管一春;武文斌;张建瑞;刘景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为育龄夫妇提供健康保健服务,降低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731对孕前检查的夫妇进行病史询问和疾病检测.结果:主动参加孕前保健的夫妇文化素质较高,女性不良孕产史发生率达11.08%,女性患病率37.89%,男性患病率43.78%.在影响优生的疾病中前3位的疾病,女性为阴道炎、甲状腺疾病、盆腔炎;男性为包皮过长、肝功能异常、精索静脉曲张Ⅱ度以上.结论:夫妇双方共同进行孕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计划妊娠夫妇健康意识与行为有待提高;加强管理,应重视优生指导,对妊娠结局进行追踪,完善孕前检查工作.
作者:徐小芳;李丹;隋杰;耿涛;肖仕萍;杨瑾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我国医务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的自信心水平,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新生儿复苏项目”的20个项目省中,随机抽取6个省进行现场调查.每省调查1所地市级医疗保健机构和2所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共调查18所医院.对在岗的所有广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进行新生儿复苏自信心水平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21名医务人员,自信心平均得分(3.58±0.47)分.医务人员在如何进行快速评估方面的自信心得分高,平均为3.93分;对脐静脉插管技术的自信心水平低,平均仅为2.11分.在进行气管插管、使用扩容剂的指征及方法、小组间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方面的自信心得分也较低.多因素分析显示,高级职称人员自信心得分高于中、初级职称人员;参加培训次数越多、参加临床抢救越多,自信心水平越高;科室建立定期考核制度者自信心水平较高.结论:新生儿复苏培训中应加强模拟操作练习,强化复苏小组间的沟通和配合,提高医务人员的自信心.同时应建立新生儿复苏的复训和考核机制,使医务人员能保持较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自信心水平.
作者:徐韬;王惠珊;宫丽敏;马艺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Duchenne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分布特点,建立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平台.方法:对所采家系标本应用MLPA技术进行79个基因检测分析.结果:20个家系31例标本中有22例患者,16例检测出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2.7%;5例确诊为缺失型先证者的母亲为2例,非携带者3例,占60%.结论:采用MLPA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增加了检测范围,有利于携带者的检出.
作者:杜娟;韦波;蒙达华;陈少科;陈科;许涓涓;付华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清CA125、CA19-9、CEA、AFP联检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38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9-9、CEA及AFP水平与阳性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A125、CA19-9、CEA及AFP水平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4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并且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CA125、CA19-9、CEA、AFP联检在卵巢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于分期的了解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宏兴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导.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32例设为观察组A,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22例设为观察组B,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为正常儿童35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中IL-6的水平.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儿童血清中IL-6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儿童血清中IL-6的水平升高幅度比观察组B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中13例急性期的患儿血清中IL-6水平显著高于19例恢复期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肺炎儿童血清中IL-6水平能够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否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反映出患儿病情的发生及进展情况,为早期进行免疫干预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
作者:吕慧;贠国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习惯性流产患者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6月习惯性流产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健康教育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用社会支持量表(SSQ)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测量,比较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社会支持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抑郁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注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习惯性流产患者抑郁的缓解及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是有效的.
作者:张新芬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熟悉宫颈功能不全的发病因素和发病特点,研究宫颈环扎术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18例确诊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预防性宫颈环扎组和保守观察组,预防性宫颈环扎组69例行宫颈环扎术,保守观察组49例行保守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此次的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存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宫颈产伤或宫颈锥切损伤例数等方面相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早产率、流产率、足月妊娠率和新生儿存活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扎手术在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和对于中晚期自然流产、早产的预防中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赵金华;王执勇;杨健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血清中β-葡萄糖苷酶(CBG)和C反应蛋白(CRP)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7例通过临床症状和腹部X线确诊为NEC的新生儿作为病例组,47例同期因其他疾病入院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监测患者的CRP浓度,并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清CBG,分析CBG和CRP与新生儿NEC的相关性.结果:①CGB和CRP在NEC患儿体内显著高于非NEC对照组(P<0.01),非NEC患者中CGB的含量更稳定.②随着病理分期的严重程度,CGB和CRP的阳性检出率逐渐递增,CBG对于早期诊断NEC具有更高的特异性.③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CBG和CRP的含量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BG在NEC早期即增高,且与NEC的病变分期有更强的相关性,敏感度和特异性高于CRP,可作为NEC早期诊断和判断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曲瑛琦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住院期间输注高剂量氨基酸对其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2月出生体重为1 000 ~2 000 g的早产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静脉营养治疗的情况将其分为高剂量组(HP) 42例,并于患儿出生后24 h给予剂量为3g·kg-1·d-1高剂量氨基酸静脉注射,中剂量组(MP) 38例,患儿出生后24 h内给予剂量为2 g·kg-1·d-1,低剂量(LP)组38例,患者于出生后24 h内给予1g·kg-1·d-1的氨基酸静脉注射,对比分析3组患儿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血液学指标变化、静脉注射1周后营养状况.结果:与MP、LP相比,HP患儿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HP组患儿静脉氨基酸摄入量、总蛋白质摄入量、平均液体摄取量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给予早期高剂量氨基酸静脉输注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且安全可靠.
作者:江东霞;王永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兰州市7~13岁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为儿童生长发育和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10所小学,对所有在校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兰州市7~13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符合一般发育规律,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明显高于2005年全国汉族儿童生长发育水平(P<0.01);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9.64%和6.57%,其中男生分别为12.75%和8.58%,女生分别为6.21%和4.35%,不同性别在超重和肥胖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兰州市7~13岁儿童生长发育水平高于2005年全国,但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作者:陈国英;赵玲珑;闫宣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调查泸州妇女剖宫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泸州地区妇女进行抽样调查,并采用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0后城市、农村妇女剖宫产率已达到44.9%和29.2%.影响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出生年代、身高以及首次分娩与月经初潮间的间隔时间.结论:妇女应根据初潮年龄合理规划生育时间,并根据身高控制孕期营养摄入.
作者:杨超;张俊辉;黄宵;刘娅;叶运莉 刊期: 2013年第25期